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聚焦语用,发展学生言语能力

言语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特定语境下运用听、说、读、写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能力。具体地说,是指在表达时用词准确、规范、生动,表达清晰、连贯、简洁的一种能力。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深刻地揭示了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生的言语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运用。只有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语文教学才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才是真正回到语文学习的原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强调:“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统编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均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学也应把引导儿童学习祖国语言文字作为主业抓紧抓好。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大都是经典之作,包涵丰富的语文知识,其构思巧妙、句式丰富、用词精准、描写细腻……它们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最好范本。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安排都必须围绕这个核心目标来展开。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开发、利用教材,从文章中提炼出合适的语言训练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用训练,激活儿童的言语思维,用课文教语文,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运用,从而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

一、聚焦语用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只有在正确的教学价值取向下,才能实施精准有效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上。因此,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应以语文课程的性质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评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关注本体性的教学内容

本体性的教学内容是针对非本体性的教学内容而言的,是指语文课程特有的,能反映学科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语文学科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语文技能等语文学科必须承担的教学任务。只有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才能为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注重言语品质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而不是进行语言规律的研究。因此,语文课不能教成干巴巴的语言文字练习课,把学生培养成人云亦云的应声虫,或言过其实的吹牛家。指向言语品质的语文课,注重精读品悟,让学生体会文本遣词造句的规范、妥帖、新颖,并学习运用,逐步达到把话说好、把文写好、把人做好的目标。

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加大了对农业的倾斜力度,农业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现代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农业生产形式得到了彻底的转型和升级,农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三)强调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的过程。语文课程改革呼唤大语文教育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强调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生活里学语文、用语文。

二、聚焦语用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实践

(一)挖掘言语增长点,落实言语积累

1.借助特殊标点,领悟语用技巧

根据现场调查及访问,历史上该区域曾发生过地面塌陷(个别塌陷洞口见木质结构支护),但规模和危害相对较小(图2)。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一理念,扩大了教学的空间,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使教师不必也不能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要不断地提高。而囿于文本的亦步亦趋的语言学习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关注文本内容,充分挖掘文本的言语增长点,帮助学生进行言语积累。著名特级教师刘仁增老师在认为,词语、标点以及特别的语言形式、叙述线索等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用教学的切入点。

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有价值的标点符号引导学生进行语用训练。比如,省略号的运用,内涵十分丰富,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义与情感都不同。省略号虽然简单,但省略的内容却很丰富。有的表示人物的静默、思考,有的表示语意未完,有的表示情感的延续。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没有写出来?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如,《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有这样的一句话:“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这里的省略号表达了作者对情感的抑制,跟在省略号后面的“不,他不会的”这样的一个思想急转,是作者思维跳跃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告诉读者他希望刘老师健康长寿,而使用省略号的形式来表达呢?”通过阅读,学生不难发现这样的表达方式能更强烈地表达作者对刘老师健康长寿的期盼。这样通过对标点符号的品析、玩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用技能。

2.品悟关键词语,积累语用经验

2.消极不作为主要是指法官故意或重大过失不立案或久拖不决导致当事人损害的情形。此种情形能否纳入司法赔偿范围,学界少有人探讨。[10]司法实践中,“诉讼难”不仅表现在案件的判决结果上,也表现在立案难或者案件久拖不决上。一方面如果法官故意对应该依法立案而故意不立案或者立案后故意超出审限裁判,最终导致当事人因超过追诉期或丧失了最佳执行期而致损,另一方面法律却未赋予当事人强有力的救济途径,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势必难以得到司法的有效保护。

学习一个新的词语不仅要理解它的意思,而且要懂得如何灵活地运用这个词语。只有让学生举一反三,将词语知识内化到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词语教学才有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者要善于将平面的词语立体化,加深词语的厚度,让学生理解词语。如,教学《虎门销烟》一文中的“人山人海”这个词语,教师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追问:“‘人山人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见过人山人海的场面吗?”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生活进行链接,借助生活场景来理解“人山人海”这个词。当学生再回到文本时,他们就能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他们的感受就会更深刻。这样教学,将理解文本与口头语言表达训练结合起来,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教材中的文本有很多这样的富有画面感的词语。在教学时,教师要敏锐地抓住它们,并进行巧妙无痕的引导,帮助学生展开体验。

3.琢磨个性句段,增强语用文采

这些数据说明, 在一定的水活度下, 随温度升高, 平衡含水率值下降, 金银花的吸水性下降。 这种趋势是由于温度引起物质内部的化学、 物理变化而导致水的亲合活性点减少的结果[4]。Pali pane KB和Driscoll RH提出温度升高, 水分子的活性能提高, 使得食物中的亲水力破坏, 变的不稳定, 因而平衡含水率降低。随着温度的变化, 分子的激发态、分子之间的距离会变化, 因而分子间的引力也会变化, 导致在一定水活度下, 随着温度的变化吸收的水分子数量也会发生变化[5]。

一篇文章,值得教学的点很多,除了标点、字词外,一些经典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句段也值得教师关注。如,《赶海》一文,作者为了表达童年时赶海的快乐,运用了很多富有个性的语句。如,“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这些含有语气词的句子特别有情趣,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与文本产生共鸣。对这样的语句,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品味,破译语言的表达密码,琢磨句子的表达特色,体会语气词的表达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练笔,让学生在运用中增强表达能力。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不断提高。

第二、求同存异,构建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求同存异,在发展的过程中,重点探寻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二区的共通之处,以发展为重,尽快打通城市间人才、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对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扫除障碍。

(二)挖掘读写结合点,学习言语表达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关注言语形式,把握它的内在奥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潜心研读,细细揣摩,探寻文本独特的语言形式,学习表达。

1.体悟行文结构,学会构思

对高年级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引导他们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文章的内容、情感学生通过品读能体会到,而文章的结构形式、写作方法则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如,《最后的姿势》一文,着力反映谭千秋老师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课文的4~7 自然段抓住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的语言、动作,从正面向我们展示了谭千秋老师危急时刻的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伟大形象;课文的8~10自然段,作者借助对其他老师、救援人员、学生三类人物的描写来侧面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使人物形象立体地展现出来。正是这样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把谭千秋老师的事迹写得生动、形象、感人。这是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个很好的范文。教学时,教师要利用教材,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迁移练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引导学生仿照《最后的姿势》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一个自己最尊敬的人。这样,及时地进行迁移练习,使学生习得语言表达的方法。

2.揣摩段式特点,学会建模

“当下,公立医院新的、理性的就医秩序正在建立。”今年9月15日,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医院领导者论坛——北方峰会”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大医二院”)院长赵作伟表示,几年间,大医二院深耕辽南,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搭建起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纵向贯穿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横向覆盖疑难重症诊疗、急诊急救、居民健康管理的多维度、三级联动的区域医联体。大医二院以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守正创新”,在患者至上,以智慧化服务模式优化就诊流程;“行稳致远”,意在效率与安全,完善和改造医疗服务模式。

选入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都有独特的地方,具有示范价值。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意文本阅读对学生习作的指导作用,理清写作层次,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文本图式。

如,《燕子》一文的第一自然段对燕子外形的描写方法很独到,条理清楚、句式整齐,让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欣赏阅读等方式,感受、体会本段独有的表达特色,形成思维图式,然后模仿习作,写写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

每篇文章都有它精彩的片段。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学生在读悟中了解这些典型段落的典型特点,感受、学习作者遣词、构段的方法。

(三)关注语用核心点,提升言语素养

自觉的文体意识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素养。文体意识的培养要在语文实践中体验、感悟、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表达。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价值。每一种文体都有其内在的特质。从文体的角度去解读、品析文本,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因“文”而异,提取核心语用价值

显效:术后14 d症状完全消失,血肿彻底清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以上;有效:症状明显改善,血肿基本清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上;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视为无效。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包含诗歌、神话、寓言和记叙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教学时,教师应因文而异,关注不同文体的特点,认真思考,准确定位,提取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文体不同,语用训练点也就不同。只有找准了训练点,才能切实有效地展开语用实践。

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在解读时,我们要关注神话文本的教学价值。神话是一种优秀的民间文学,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文学样式。情节曲折、想象大胆是神话的一大特点。基于此,神话的核心教学价值就该定位在“口传”与“想象”上,这应该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借助课文内容展开复述故事是该篇课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基于学生已有的复述经验与年龄特征,教师可紧扣“神奇”组织教学,让学生采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展开课堂活动,激活学生的言语智慧。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内容进行重构,让学生充分体验神话故事的魅力。

2.因“类”而异,学习语言表达特色

文体不同,语言的表达特点与方式也就不同。关注文体特征,能让学生从不同的文体中学习不一样的语言表达,实现从“个”的学习向“类”的学习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多,政府对医疗、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加大,其中城市道路建设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1]。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离不开交通路网系统的服务和支撑,优化和完善区域路网,满足城市空间拓展和交通发展的需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该篇节选小说的特点。对这类课文,教学时应围绕作者怎样描写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等问题进行教学。如,在描绘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时,作者的描写非常生动、细腻。“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这是林冲与洪教头初次交手时说的话。语言极为简练,但语意并不简单,这是林冲以退为进的策略。再次交手时,林冲“往后一退”“抡起棒一扫”,最终取得胜利。这些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尽显了林冲机智沉稳的性格特点。在引导学生品读时,教师要跳到言语之外来体会言语的内涵,让他们感受作者描写的用心,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从而为他们的写作做好准备。

不同的文体,表达方式不同。教学小说,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文体是最高级的语文形式。在教学时,我们要努力做到每教一课就研究一类,实现由“个”向“类”的迁移。

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特有的使命,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更要关注文本的表达方法、文体特征,找到教材中最具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习得语用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小雅.目标与内容聚焦语言文字运用[N].中国教育报.2012,3,1.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王尚文.言语形式四题[J].小学语文教师.201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 | 臧松刚 阎宗学:只可省略,不可冷落 ——谈谈语用背景下阅读教学的“理解”
“语用型”教学的观点概述 刘仁增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策略
语文教学:例谈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文本解读
[转载]审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语言文字运用,勿让精神缺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