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秘笈 ▏齐冲天《少数民族书法大家康里巎巎》——节选二



《元史·巎巎传》曾谈到他的书法:“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啻金玉。”《书史会要》的评论说:“巎巎刻意翰墨,正书师虞永兴,行草师钟太傅、王右军,笔画遒媚,转折圆劲,名重一时,评者谓国朝以书名世者,自赵魏公(即赵孟頫)后,便及公也。”说巎巎的行草得钟、王笔意,这是不错的,我们只要把他的《渔父辞》拿来和王字对照,就可以看到在字形、结体方面,在艺术的生动优美方面,是很相似的。

巎巎的草书,严守草法。过去草书反对字与字之间的连绵,认为那是俗气,一般只能是形断而意连,巎巎严格遵守了这点。怀素的大草是连绵而下的,他临过《自叙帖》,但他仍不作连绵之笔,有时偶一为之,便见笔端生风。在每一个字的范围内,笔画迅速展开,速度是很快的,尤其是在露锋的地方,一挥而就,显得异常刚毅。他是在谨严之中流露力量的充沛。有次他“偶欲作草”,随手写了元稹、刘长卿等的五绝六首,虽不是认真之笔,但却显得十分洒落,圆婉之中笔力时时脱颖而出。总之,他水平到了,不管认真写还是随手写,左右逢源,都见功力。


▼《草书张旭笔法卷



腕力的充沛,这一点跟巎巎的性格相通,也跟蒙古民族刚强爽朗的民族性格相通。所以巎巎的书法,对赵字不加理会,走自己的路,绝非偶然。后来有一个洛阳镏师说了这样的话:“松雪翁(指赵孟頫)书法独步当代,康里公继起,遂有南北并雄之誉,优劣固未易言也。”这是比较公允的。

清末包世臣、康有为等发动书法的革新,号召艺术上的复兴,他们就竭力批评赵字,而给了巎巎的书法以应有的历史评价。包世臣说:“吴兴继起,古道遂湮。”(《艺舟双楫跋荣郡王临快雪内景二帖》)康有为说:“元康里子山、明王觉斯,笔鼓宕而势峻密,真元、明之后劲。”(《广艺舟双楫·行草》)他们的革新思想是鼓宕胜过平顺,峻密胜过匀称。这样,就把元代两个一时“南北并雄”的艺术,放在书法史上作了一褒一贬的评述:褒的是子山,贬的是子昂。


跋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巎巎在元、明书坛上的影响,除了以他的艺术来打动人们之外,他还有两个大弟子,几个再传弟子,都是不寻常的,都是元末,尤其是明初书坛上的著名人物。根据解缙的记载:“子山在南台时,临川危素太朴、饶介介之得其传授。而太朴以教宋璲仲珩、杜环叔循、詹希元孟举。孟举少,亲受业子山之门。介之以授宋克仲温。”(《书学传授》)危素和饶介都是江西临川人,宋璲、杜环、詹希元、宋克都是江、浙人,这就打破了南北的界限。其中宋璲就是《元史》作者宋濂的儿子,宋濂就很善书法,但是何良俊评他的儿子宋璲“宗康里子山,亦可称入室者”。詹希元的书法,有的人评是明初第一,而宋克的章草也很有巎巎的笔意。总之,巎巎对明初书法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它打破了民族和地区的限制,尽管那时还是一个民族有偏见、地区有隔阂的时代,但是依靠艺术的魅力来传播影响。这充分说明巎巎的艺术是高超的,他把握汉文书法的特点和传统,功力是不一般的。

瞿知董对巎巎书法的评语说:“子山平章书似公孙大娘舞剑器法,名擅当代 …展玩之如秋涛瑞锦,光彩飞动,可谓妙绝古今矣。”唐代李白曾以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来形容怀素的草书,巎巎既临怀素字,又重刚毅神速,自然也要流露出尚武的风格。书法如波涛和锦绣,那意思就是形容他活泼、爽朗、优美、动人的特色,这也是切合于巎巎的草书风格的。

明代方孝孺的评语说:“子山善悬腕,行草逸迈可喜,所缺者沉着不足。”类似的评论中,还有对书法深有研究的王世贞也说:“康里子山有韵气而结法少疏。”(《艺苑卮言》)任何一件书法作品不会是尽善尽美的,而且往往缺点伴随优点而来,巎巎既刚毅神骏,有的笔画,有的结体,不够稳重沉着,在所难免。


请横屏欣赏 题周朗《杜秋娘图卷》



明清以来的书法评论家,一般都得对巎巎的书法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除上述一些评论而外,还有如出色的书法理论家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这是传统的浪漫主义式的评论方法,主要是赞赏他有笔力,有锋芒,气派大,艺术的美感强烈。解缙对巎巎的艺术是很推崇的。

何良俊说:“子山书从大令(即王献之)来,旁及米南宫,神韵可爱。”(《四友斋书论》)王献之和米芾都是讲究笔力和神骏的艺术,写字就是要讲究力和势,巎巎的书法正是领会、继承和发扬了这样的优秀传统。赵孟頫在明清的影响是很大的,无疑胜过了巎巎,但是从赵孟頫到董其昌,发展的是种纤秀的艺术,这方面有他们的独到之处,但是削弱了书法史上力和势的这种雄健奇丽的艺术传统。

清代冯武的《书法正传》载有巎巎的《临池九生法》,谈的主要是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巎巎在书法上的继承因素和创新因素,都是明显的。巎巎没有给我们留下他艺术活动的经验总结,他的艺术道路就全由他的实践来证明了。


▼自作秋夜感怀七言古诗


最后要谈的,就是巎巎对待学问和艺术所具有的锲而不舍的刻苦勤奋精神,没有这一点,他的成就从何而来据解缙的记载,巎巎每天饭前必须写一千字,方才进膳。陶宗仪《辍耕录》考记了一些书画文艺上的传闻轶事,曾说到巎巎有一次问一位来客,一日能写得几字,客回答听说赵孟頫一日可写万字,巎巎说:“余一日写三万字未尝以力倦而辍笔。”这是个传闻,一般是做不到的,不过巎巎写字速度快,又十分勤学,这是无疑的。

我们今天已是民族大团结、民族文化大交流的时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创造。我们应该肯定康里巎巎的艺术贡献。(本篇完结)


欲知前文,戳此链接!>>>

《少数民族书法大家康里巎巎》——节选一

晒出个性 传承国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學書基础之九:崇尚帖学的元代及明代书法
孙鹤论书法之四九:康里巎巎《草书张旭笔法卷》
神品|蜕骨为仙:康里巎巎眼里的赵孟頫,笔精妙入神|书法|康里巎|赵孟俯|神品|行草书|王羲之
康里巎巎行草具有风沙剑裘之豪,临《十七帖页》可与书圣媲美
赵孟頫行草《奉别帖》
元。邓文原.冯子振.郭畀.康里巎巎.柯九思.倪瓒.俞和.虞集.陶宗仪.周伯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