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干 & 地支補註
《易經》以日、月、五星和二十八宿的運行為基礎,形成了陰陽、五行思想。
關於陰陽、八卦、五行等等,都與天文星象有關係,在〝陰陽、五行思想〞的指引下,模擬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的運行和八風的旋轉以四方、四隅、四時、天干、地支 。

所謂〝干、支〞,應當是彷天地之合,先有幹,後有枝。
確實是與原始月曆的制作有相關。

最古老紀日法並不是以太陽或月亮做為依據,而是用〝干、支〞的周期,十干的來源是十進位,作為紀日單位單獨使用。

在殷商文化的甲骨文字中可以看到,古人以上、中、下配合天干來區別在一個月內多次出現的日名,但很不方便,於是天干與地支相配形式才出現,從十進位擴大到六十進位,把原來的十天干以〝旬〞的方式保留下來。

《夏小正》相傳是夏代的曆法,根據天象、物候、草木等等天然現象,定季節月份,還記錄著昏、旦、伏、見的天星,又指出斗柄方向和時令季節的變換,如果可靠,歷史上說明在夏代已出現有〝干、支〞,其建立甚早。

殷商時代文明,從大量的甲骨文字和青銅器的出土,也可以知道殷商時代記載著天文星象的大概知識,即在大量完整的卜辭裡面,也記有三旬及六旬兩種〝干支〞表。


十天干:

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包著陰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又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在這種相互對立而又相互聯繫的現象,在自然界裡是無窮無盡的。

從一陰一陽的和合相生成另一五行的現象,以古人類比陰陽者,數之可十,若是推論應出自以人的手指有十指。十天干配於五行,代表,是陽與陰合,陰與陽合,是陰陽之合。

在夏代帝王的世系中,有以天干作其名號的,如果古籍記載可靠,那這將是有歷史以來最初出現〝天干〞之名的是在四千年前的夏代。
在殷商時代甲骨文字裡,以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配,檢查日期而刻的紀錄,應以〝天干〞為主,因為甲骨文字之中,很多卜辭只有記〝天干〞,而沒有記地支,所以從

〝天干〞記日期的方式,知曉系統而建立起初的曆法,到三旬已得出朔望月變化周期約三十日。


十二地支:

十二支辰的形成是以一定的古天星象做為標準,這是比較原始又能確定的事實推論。
觀察北斗七星運行,從四季的斗柄所建立指向之時空可以確立出十二支辰。

日運行、月運行,也可以由節氣推論,這都與十二支辰相關聯。

甚至古人觀測五行星運行時,認為歲星(木星)是十二年一周天。

正確紀錄在戰國時代中期開始,到了漢代《史記-天官書》最完整的用十二支搭配二十八宿來表示歲星十二次的位置。

我認為也是天星運行,由〝星宿朝寅〞的演化,觀察昏旦中星,從二十八宿位於天體上的天星背景,日出東方及日居中天和昏入西方,四象方位的時空(天星在寅、午、戊為其中三合局之一)來決定的。天星星宿的同步關係是:寅時出現、午時中天、戌時入地,用在風水命理十二長生是叫長生、帝旺、墓庫。


** 謝謝曹盛健老師提供資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味医道之圩八:龙的秘密
仰望星空,古人看到了什么
法天象地我居中
如果你看懂了《步天歌》,中国的星宿传说毫不逊于西方的星座神话
随古人夜观天象,走进星官世界
曾经精通二十八星宿,现在只会看日食,中国人的天文知识退化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