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碧水源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中的实践与经验



“八十年代淘米洗菜,九十年代洗衣灌溉,新千年代鱼虾绝代”这一在农村盛传的顺口溜反映了当前农村污水治理的现状。的确,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污废水的排放量明显增大,污染物浓度也显著提高。
自2008 年国务院开始全面部署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到2012 年《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二五”规划》的发布以及2015 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实施,都分别对农村水环境治理给予了新的重视和关注,农村水环境治理也因此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这些政策的指导和扶持下,农村的污水治理尽管成
绩与问题同在,但就北京地区而言,农村的“水缸子”却逐渐呈好转之势。
碧水源是走在农村污水治理前列的先锋。单就北京地区而言,截止到目前为止,碧水源在北京建设及委托运营的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站点总数413 个(其中镇级站点数30 个,水量规模为3 万吨/ 日;村级站点数383 个,水量规模为5.2 万吨;水量规模总计8.2 万吨)。这413 个农村污水处理站的运行、达标率、成本等各方面是怎样的呢?近期,笔者实地走访了位于门头沟妙峰山陈家庄村污水站和海淀区西北旺镇韩家川污水站,就一些问题进行了调研和采访。


一、
设备智能化
走访的陈家庄的污水处理站建于2007 年,是一个智能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简称“CWT”,见链接1)的站点,主要靠两个膜池运行,单个膜池处理规模30 吨/ 日。其中一个膜池平时比较少用,只有到了周末农家乐和旅游团人数增加时,两个膜池才同时运营,以便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笔者看到,这个站点有三个预处理池,还有主要用来储存污水的汇水池。据站点负责人介绍,汇水池可先将污水储存起来,在用水量低峰的时候再进行处理。同时,汇水池还有防止瞬间大水量的应急作用。初沉池可以把水中的油、大的杂物进行沉淀,然后通过隔浮把油、杂质等全都隔浮到里面,再由环卫的抽泵车抽走,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保护之后的工艺设备经过提升泵和两个膜池的处理,最后再到达设备间,由智能的监听器来控制整个水站的运行,这样出来的水通过地表自己排出,实现智能化的运行。

污水站的基本设计是60 吨/ 天,如今已基本满负荷,有时中午和晚上还会超。陈家庄村的九百多人每天排放的污水全靠它支撑,其处理标准是国家的一级A。
通过在北京以上及其他农村(如怀柔、密云等)进行水源保护区的推广试验证明,智能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CWT)对分散性小型排污点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不仅解决了污水难以收集,难以集中处理的难题,同时还解决了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等一些实际问题。


二、
达标率接近80%
北京本就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再加上出水排放标准的严格(见链接2),令许多污水治理的企业叫苦不迭。尽管如此,碧水源却并未放弃农村污水治理的这一市场,并坚持用自己的“膜”法去制胜。其结果是,运用工艺稳定的MBR 膜排出的水,不论是色度、清洁度还是污染物指标方面,都得到很多业内同行及政府领导的认可。

从图1 可以看出,在碧水源托管运营的413 个站点中,水质达标及基本达标的水量规模为5.5 万吨,占比77.9%;未达标处理水量规模占比22.1%。若以处理工艺来统计,MBR 工艺站点达标率为79.3%,传统工艺站点达标率仅为15.2%。
图1:北京站点数量及水量规模情况

据站点负责人介绍,传统工艺未达标的原因一是由于后期管理难度大,如门头沟地区的湿地等生态工艺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护而荒废;二是由于传统工艺本身的技术特点,如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工艺,在北京北部山区由于温差大以及冬季时间较长,造成生物活性差难以保证出水水质。还有一点是政府的资金支持跟不上。截止到2014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有常住人口2100 多万,农村人口290 多万,国内民俗村、观光园有8000 多家,每年接待的游客将近4000 万人,原来只有200 多万人口的村庄要接待比它多将近20 倍的人口,就意味着游客的耗源量更大,也就导致了水量季节性变化也很大,原有的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数量,急需更新换代。政府在做这一建设预算时因资金无法继续支撑,致使现在很多的污水处理站点会有20% 的不达标。

链接1:
智能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简称CWT)是一种集成式的高效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具有出水水质标准高、高效节能、设备集成化程度高、智能化运行、排泥少、无人看管、运行费用低的特点。适合治理各种规模较小的分散性水污染。

链接2:
目前北京地区农村污水排放主要执行《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标准。该标准要求“排入北京市II 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污水执行一级限值,其中:向《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和《官厅水系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划定的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排放的污水执行一级限值A;排入其他II 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污水执行一级限值B”。



三、
成本接地气
1. 管理成本
由于北京农村的污水处理站点多是分散式的,如果采取一个站点配备一个管理人员的话,再加上电费等开支,远远不足以支撑站点的运行。基于此种情况,碧水源在做足了调研之后与区水务局进行沟通,以“打捆”运营的方式进行集中管理、采购、维修。拿门头沟地区的污水处理站来说,每个污水处理站每周会巡视两次,之后再进行评估;而密云的240 个站点,仅用了12 个人(分为4 个小组,每组3 人),这就相当于一个人管了20 个站点。这种一个区县几十个几百个一起打捆的做法,降低了吨水成本,使原本单独管理将近2 块的吨水成本,变成在几毛钱到一块钱之间。大大降低了管理和运营成本,为国家减轻了负担。

2. 运行成本
只有真正经得住市场考验的工艺才是好工艺。就MBR工艺而言,不仅占地少、处理标准高、剩余污泥少、操作简便、管理简单、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序高,而且还十分适合系统化、集约化管理。传统工艺需要专业的维护管理,一旦出现问题维修改造的困难比较大,相比之下,膜工艺就比较简单,只要将膜拿出,清洗之后再放进去,十分方便,因此比较适合于农村污水治理。如今,随着其处理规模的扩大、智能化的提高,其运行成本会继续降低。

表1:村镇污水处理站MBR 工艺与传统工艺运行成本比较

表1 是碧水源运行的村镇污水处理站中,MBR 工艺与传统工艺的运行成本比较。从中可以看出,MBR 工艺成本并非天价。如果再考虑占地面积省、出水水质高、管理成本低等因素,MBR 工艺村镇污水处理站更具优势。


四、
互联网+趋势
目前,各行各业对“互联网+”这一理念的认知和实践逐渐加强,作为最早进军水务行业的碧水源来说自然也不落后。对于北京那些建在相对比较偏远地区的污水处理站来说,即使是做一个简单的巡检和修理工作,要搭上来回200 公里、4 小时的路程和时间。而如果能借助互联网+就方便很多了。所以“不要用老的技术、模式,老的思维方式去建厂、管厂。”碧水源工程中心运行总监陈春生说。

如今,碧水源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正在践行“互联网+”,即各站点设备的运营状态在后台都能看到,一旦出了问题便能很及时地发现并过去处理,而没有问题时就保持自动化运行,这样大大节省了管理成本。“我们现在正在做,甚至以后都要变成互联网+。互联网+意味着智能化,智能化也意味着设备化。”碧水源副总经理何愿平如是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镇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吴志超: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各阶段问题详解
农村污水处理达一级B设备
水务看点 |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智慧水务农村污水监控解决方案
新工艺,新方法,环保污水24方法,3千元达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