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尔及尔号重巡洋舰
 本帖最后由 makaka 于 2014-3-19 21:46 编辑

阿尔及尔号重巡洋舰





约翰-乔丹      让-穆朗





1920年代末,列强海军之间的激烈竞争已经发展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程度。海军竞赛的焦点逐渐集中到万吨级的巡洋舰身上。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海军条约明令禁止建造新型主力舰,而且时值金融危机,经济条件不允许大造主力舰,当然从技术层面上讲,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各海军大国现已有的主力舰的航速通常不超过20节,这些老迈的战列舰行将淘汰。按照当时流行的观念,未来海战的模式很可能以巡洋舰为先导,即双方的前卫巡洋舰队间的接触,而不是在大后方慢吞吞行进中的主力舰队。在辽阔的太平洋,美国和日本两个海军巨头之间最有可能爆发这种设想中的新式海战;在地中海,由于法国海军日益受到意大利海军正在建造中的快速条约型巡洋舰的威胁,这种设想似乎也越来越可能变成现实。法国和意大利海军在1920年代末都不约而同地开始谋划盘算着何利用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有限吨位,设计一种近似战列巡洋舰的快速战舰,使之可以有效地歼灭对方现已有的条约型巡洋舰。
压力不仅仅来自海战思维的革新,也来自技术层面。不同于一战中排水量只有800吨、火力脆弱的驱逐舰,战后的驱逐舰正朝着大型化的方向迅猛发展。他们已经装备了口径120~130mm,能发射25-30kg炮弹的大口径舰炮,比起前辈(100-105mm火炮,15kg弹重)来,其威力大增,法国海军在建的驱逐领舰甚至可能会装备能发射40kg 炮弹的136mm火炮。当然,这些法国驱逐舰也很快将遇到对手,即意大利海军建造中的,装备了152mm舰炮(55kg炮弹)的雇佣兵级轻巡洋舰。
无论如何,条约型巡洋舰正面临着新的威胁。那些看似更加轻型的小型军舰所装备的中小型口径火炮已经足够伤到条约型巡洋舰的轻薄装甲了。所以,法国人要么选择可以在所有射程内防御8英寸舰炮的战舰(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其实不太可能办到),要么建造一批具有能防御小口径舰炮打击的装甲战舰。
但时间不等人。1928年,意大利海军宣布开建两艘扎拉级重型巡洋舰,这是一款秉承重装甲传统的高速巡洋舰,由于采用了较为轻型的锅炉,理论上他们的巡航速度高达32节。毫无疑问,扎拉级已经全面凌驾于法国海军最新的巡洋舰--福煦级和第普莱斯级之上了,法国人只有重新设计一款巡洋舰才能与之抗衡。


设计过程:


鉴于原有的絮福伦级巡洋舰的设计方案已经没有改进余地,以及单纯增加装甲厚度诞生的C4方案也不能满足作战要求,法国设计师们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一条既能大幅提高舰船的防御能力,又能较好地控制总吨位的两全之策。他们打算从动力系统入手,利用改进推进系统节约下来的吨位强化防御配置。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改进思路,不但大大提高防御力,且使吨位仍然严格控制在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10000吨上限之内。
在阿尔及尔号设计之初,高压蒸汽轮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比如曾拟采用该技术的C4方案,和之前的絮福伦级巡洋舰(9万马力,三轴)相比,尽管输出功率有所下降(8.4万马力,二轴),但理论航速仍然有31节,而且重量还减轻了400吨。如果加用过热锅炉的话,可以继续减重300吨,而不影响功率。显然,新舰如果采用像C4方案那样的二轴系统,尽管有节约吨位,优化船体线性,利于高速机动的优点,但也必然会出现单浆过载的问题。但要是回到原来的絮福伦级的那种三轴系统,又会因舰体内部空间紧张,而使设计困难重重。事实上,这个三轴方案作为权宜之计在早先的舰船设计中已经有过,事实证明它只能达到采用同样锅炉和涡轮的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功率的3/4。
最终,法国人竟然为阿尔及尔号选定了4轴方案。这种排布无疑会明显增加动力舱的容积,使舰体增宽,阻力加大,进而影响输出功率,但潜在的优势是具备足够的冗余动力,并使水下防御体系布置得更深。
在防御方面,阿尔及尔号特别注重整体的生存性能,因而采用了传统的舰体防护布置:两侧水线装甲上端覆以强力的装甲甲板,水线装甲内侧布置三明治式的液油隔舱,以吸收鱼雷撞击船壳后产生的冲击波。动力单元的布置被放在较为次要的地位,因此采用了3个锅炉舱前中后穿列,后加两个并列的引擎舱的紧凑式布局,如此既能够把整个动力舱空间缩短7.5米(动力舱占艏艉垂线间距比例从36.5%缩短到33%),还能够使3个锅炉的排烟系统经由一个烟囱排放,由此大大解放了舰体中段的甲板空间,便于设置小艇,水机和防空炮。
阿尔及尔号沿用了传统的水线装甲带,上缘仍然延伸至主装甲板,水线下深度超过之前的絮福伦号和科尔贝号约1米,但比福煦号和第普莱斯号的内置纵向装甲(没有水线装甲带)低1/3高度,由此匀下来的370吨重量被用于加强炮塔、坐圈和甲板装甲。


命名和施工


新舰的命名方式比较特别,不同于以往以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水手和议员的名字命名,而是向同年5月10号在北非阿尔及尔港外为纪念殖民地成立100周年而举行的阅舰式致敬。
阿尔及尔号由布雷斯特船厂承建,当第普莱斯号在point du Jour船台竣工下水后6个月,阿尔及尔号正式开工建造,并于1934年1月4号竣工试航。


船体和大体布局


阿尔及尔号的外观和以往的法国重型巡洋舰截然不同,她基本采用了舰艏更高翘,弦弧更外展的平甲板船型。独树一帜的舯部内倾船舷和以往军舰上平行垂直的舯部轮廓截然不同,这种自20世纪初以来已经十分罕见的设计显然主要是为了改善船体的横向稳定性,为军舰提供一个稳定的射击平台,同时也能使水下防御系统布置得更深。
阿尔及尔号取消了传统巡洋舰的大型三角桅楼,代之以现代化的封闭式指挥塔,后桅选择了类似絮福伦级的轻型三角桅,紧靠主桅楼后部的烟囱后倾5度,外观较以往的巡洋舰更为粗壮。烟囱和后桅之间开阔的遮蔽甲板上设有一座探照灯塔,这个塔楼其实是个多功能的一体化结构,结构内部主要用作锅炉的通气道,在顶端设有一个宽阔的横向平台以容纳3座1.2m直径的探照灯,位于中间的探照灯位于一个小高台上,看起来较旁边两座位置更高一些。灯塔的另外一个功能是为一前一后两座起重机提供着力点(前起重机臂较长,主要用于水机的起吊,后面的短臂起重机用于小艇的搬运),因为起重机的马达和绞盘设置在塔楼的基底部,滑轮组在塔楼的两臂。
探照灯塔将遮蔽甲板前后一分为二,前部空间可以容纳2架水机,第三架水机通常放在左舷的弹射架上。右舷的滑轨上安置2条7米长的摩托交通艇,其余的小艇都放在后部空间的小艇架子上,使用时短臂起重机能很容易地够得到小艇。


指挥系统


作为法国海军的第七艘条约型重型巡洋舰,阿尔及尔号在设计之初就被指定为舰队旗舰,作战时,其余六艘将按照大体性能被分为三艘一组,归其指挥。因此阿尔及尔的主桅楼被要求能够容纳舰队指挥官及其随从人员,比如桅楼中部巨大的露天平台被设计为能遥控舯部的三座探照灯和了望哨“探照灯遥控平台”。最终建成时,在这个外观为五边形的开放平台的前端布置有罗盘和遥控75mm航海探照灯的装置,两个角落上设有陀螺罗经复示器,后部还设有信号灯,1937年平台前缘设置了玻璃屏障,次年又追加遮阳顶篷。和平台同一层面的主桅楼内是司令台,海图室和通讯室。阿尔及尔号如此强调指挥功能的布置使舰队指挥官在航行或接敌过程中能够总览整个舰队的情况。当开战时,指挥员及其随从人员能够迅速转移到中部的指挥塔内。另外,指挥塔前部还有一个全封闭的司令台可供使用。


动力系统:


阿尔及尔号采用了安德尔公司设计的,功率为25kg/cm2的垂直小管过热锅炉,1号和2号舱内各安置一台相同的锅炉(格的受热面积885m2),而3号舱内靠近右舷侧安置的锅炉功率稍大(受热面积1515m2),左舷则安置的小锅炉(受热面积为300m2),主要为起重机和舰上人员生活供能。
四组齿轮传动涡轮机分别由一个高压、中压和低压汽轮机以及单极减速齿轮穿列组成,每组涡轮机都有独立的压缩机和润滑泵,因此可以独立控制相应的螺旋桨。装在低压汽轮机排气口的倒车涡轮是由Brown Bovert公司设计的帕森斯反应涡轮,高压和中压汽轮机则是由安德尔公司制造的拉图.布列塔尼脉冲式汽轮机。涡轮机组们被布置在紧靠锅炉舱后的2个引擎舱内,前引擎舱内并排的2个机组分的较开,分别支配2个外侧螺旋桨,而后舱内并排的2组轮机靠得较近,支配内侧2侧螺旋桨。阿尔及尔号的螺旋桨是直径为3.6米的三叶桨。
在前引擎舱和前主炮座之间的舱室内分别设有2个功率为300kw的涡轮发电机,它们负责为行驶中的船舶提供电力。而位于烟囱左侧上甲板的功率较小的发电机则为停泊中的船只提供电力。全舰通用的标准电压为230-235V。
阿尔及尔的锚具系统和絮福伦级差不多,只是多了一具面积为24.76m2,左右转动32度的平衡舵。


装甲防护:


阿尔及尔号的舰体结构为法国巡洋舰一贯的纵形走向。两条长达105米的隔舱,分别走行于位于动力舱和弹药舱外,既是横梁结构的一个重要组分,又能保证船体结构强度。在水线装甲带的辅强作用下,阿尔及尔号终于摆脱了之前法国巡洋舰普遍存在的舰体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
阿尔及尔号是法国海军第一艘广泛使用焊接技术的大型战舰。电焊技术主要用在内部船底,平台甲板和横向隔舱,另外,由轻型杜拉铝合金建造的内部分隔也采用了焊接技术。而在一些重要部位,像装甲带、上平台甲板和横梁的承重部件则采用焊接/铆接混用的方式安装,以最大限度的减轻重量,匀下来的重量用于加强重要部位的装甲防护。
17个备有独立排水泵的水密舱从船底一直延伸至上甲板的高度,不但将船体横向分隔成了17个水密舱,能保护大部分的重要设施(位于主甲板下层的电路和管道除外),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舰体结构。
主装甲带由规格为抗张强度80kg/mm2的特种钢板打造而成。最终成形时的装甲带是一整条高度为3.76-4.45m不等(已经是当时锻造能力的极限尺寸),厚度达到110mm的钢板。其长度刚好达到当时码头标准的25吨起重机的起吊极限。装甲带从船体的前主炮群基座的前端144肋骨处开始,一直向后延伸至动力舱后缘66肋骨处,至此它削减一定的高度,继续延伸并包绕后主炮群,至第39肋骨处结束,在这三处肋骨节点,装甲带都和内部70mm厚的横向隔舱装甲相延续,形成完整封闭的装甲盒结构。在标准排水量时,装甲带深度至水线下1m处。
同样由上述特种钢板打造而成的主装甲甲板厚80mm,覆盖动力舱和弹药舱。在前主炮弹药舱,该甲板和船体两侧的主装上缘相延续,形成完整的封闭结构;在动力舱段,该甲板只延伸到两侧的防雷纵隔,再向两边延伸的部分厚度削减至30mm;在主炮群弹药舱,装甲甲板也是中间厚、两边薄的布局,所不同的是该处的主装高度略有所升高,目的是让部分侥幸飞过主装的炮弹尽可能地落在装甲甲板中部较厚实的部分,而不至于打中较脆弱的两边。
一如以前的法国巡洋舰,阿尔及尔号的操舵机构也由26mm厚的轻质装甲舱保护,其规格为80kg强度的特种钢。在主甲板和上甲板之间的烟道和轮机舱的进气道均敷设着20mm厚的50kg强度规格的特种钢板。
阿尔及尔号主炮塔和指挥塔的装甲防护力是所有法国巡洋舰中级别最高的,其四座主炮的装甲重达315吨,远远超过了以往的91吨。4个主炮塔均为80kg强度,一说100kg强度的镍铬合金钢板打造,其组装方式更类似法国战列舰的炮塔,钢板之间没有借助衬垫结合。100mm厚面板后倾41度,顶板和两侧板装甲厚70mm,后面板装甲厚50mm,而在厚度为40mm的底面装甲的前缘还增设了一道30mm厚的斜行辅强装甲。一号炮塔的瞄准罩和其余炮塔顶部的5m基线测距仪均有60mm厚的镀镍钢板保护。环绕炮塔基座的是100mm的隔舱装甲,该装甲延伸至炮塔基座时削减为70mm。她的指挥塔也采用了类似的装甲保护模式,该指挥系统四周环绕100mm厚的钢板,顶壁厚70mm,内部还有一条50mm装甲保护的通讯通道可以下行直通至位于装甲甲板下的控制室。


水下防护:


阿尔及尔号是法国海军唯一一艘,或许还是世界上仅有的一艘拥有完备的水下防御体系的条约型重巡洋舰。这种类似战列舰的防御体系的设计理念,由注水舱和燃油舱组成,理论上能经受住一条300kg装药鱼雷的打击。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装甲板被击穿后的船体进水,阿尔及尔号的注水舱宽达1m,其内侧布置着上端宽2.2m,下缘向外倾斜直达舱底龙骨的燃油隔舱,其内侧又布置一道1m宽的空仓(必要时可注水)以保护内侧的动力舱。总的算起来,阿尔及尔号的舰舯部的防护隔舱最大可达4.2m宽,这对巡洋舰来说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动力舱两侧的纵向隔舱从船底一直延伸到主甲板,由40mm厚度的60kg强度表面非硬化钢板构成,在其外侧终末段厚度适当增加到50-60mm,以弥补该处的防护系统高度被适当降低带来的隐患。这两道隔舱即能起到防破片作用,抵挡穿透或飞过了主装后又击穿主甲板外侧薄弱层的炮弹,同时还能兼顾抵挡鱼雷攻击的功能。由于弹药舱和控制室不在前述防护体系的保护范围内,所以设计师不得不将上述纵向防雷隔舱延伸,厚度为20mm,把这两处要害保护起来。


武备


主炮:
尽管有的相关资料众说纷纭,但阿尔及尔号确实沿用了法国巡洋舰常备的203mm/50 ca model1924型火炮,当然,为适应炮塔装甲的增重,她的炮座结构稍有改进。双联装炮塔内的每一门火炮拥有各自独立的扬弹系统,每套系统备有4-6个3层提弹篮,每篮可容一枚炮弹和两个发射药。当弹药从底端的弹仓被提至备用舱室排队备用后,可连续经上端的提弹篮转移到火炮摇臂,以供填弹。事实上,阿尔及尔号原计划装备更新型的model1931型炮塔。


防空武器:


阿尔及尔号装备的100mm/45 ca model1930双联装防空炮可以称得上是法国条约型巡洋舰防空火力的一大进步,这款火炮在性能上足以和其他欧洲列强的同类产品比肩。阿尔及尔号总共备有6座这种防空炮,4座对称地设置在探照灯塔的两侧,另外2座分列靠近主桅楼两侧。总计12门使其在数量上,和意大利海军巡洋舰和英国海军30年代晚期的“郡”级改进型巡洋舰都不相上下。
model1930型防空炮原本是法国海军为第普莱斯号所设计,只是碍于缓慢的研发进度才顺延至阿尔及尔号。火炮安装在共轴炮架上,能上下仰俯80度到-10度,并采用弹性填装机制。用于对空目标时,它能以780m/s的初速度发射带定时引信的OEA model1928型炮弹(该炮弹弹重不大,为13.5kg,便于人力填装)。用于水面目标时,它可以发射带接触引信的Opf model1928型炮弹,以及照明弹。这些弹药平时都存放在前主炮弹仓内的一个杜拉铝/黄铜弹匣内。配有5mm钢板护盾的炮座重达13.5吨,上有观察、瞄准和矫正用的光学器材,足以跟踪最大速度250km/h的飞行器,这个指标在当时看来是足够应付实战了。
阿尔及尔号原计划安装的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前卫的全自动防空系统:model 1935型自动高射机枪。然而这个新式装备在研发过程中却问题多多,以至于一拖再拖,不得不最终取消生产。最后法国人不得不弄了4挺老款的model1925型37mm机枪临时凑数,2挺在前桅楼,2挺在艉甲板。与之配套的是model1929型13.2mm哈气凯斯机枪,这种机枪以四联装的方式安装于model1931型枪架上,配置在遮蔽甲板的4个角落,以及100mm高射炮后侧。同其他国家海军的经验一样,这些轻型机枪后来被证明难以有效地对付现代飞机。


火控系统:


阿尔及尔号采用的塔式桅楼较以往的三角桅杆能更好地容纳火炮指挥装置,使军舰能在远距离上精确测距。位于全舰最高点的主测距仪被安置在桅楼顶端(距离水线的垂直高度为25m)的一个小高台上,平台向两侧外延的部分分别容纳2个高炮测距仪。主测距仪是万吨级巡洋舰的标配型号,由一具5m基线长度的SOM重叠测距仪(SOM:高精度机械和光学器材协会)和一具3m基线长度的立体成像测距仪组成。指挥高炮的仍然是传统的model1926型OPL3m基线测距仪(OPL:乐法鲁瓦-佩尔精密光学公司)。桅楼中央设有内置楼梯的管状通道,通道顶端一分为三,分别通向三个测距仪。
这种测距仪布置方式的一大缺陷在于,主测距仪连同人员的重量就达10吨,再加上旁边两个高炮测距仪分别有5.5吨重,由此导致全舰重心明显升高,进而影响船体横向稳定性。但是,法国设计师也相应地做了补救工作,他们把桅楼遮蔽甲板的高度降低一个层次,辅以大量的减重措施(用轻型钢板搭建的桅楼,用轻质的杜拉铝合金做成的楼梯,以及取消一座弹射架)。因此,他们估计重心升高的程度不会太严重。除了舰桥顶端的测距仪,还有位于炮塔顶端、可旋转的5m测距仪,其中2号,4号炮塔安装的是SOM重叠测距仪,而3号炮塔安装的OPL立体成像测距仪,它们起到辅助主测距仪的指挥作用。所有测距仪数据都经由船体底部的model1924型弹道计算器整合。
位于司令塔正下方的是防空指挥室,在此作战人员即能指挥100mm防空炮群,又能遥控3座1.2m探照灯。其他防空武器的指挥系统还包括4座紧邻37mm机枪,以及2座位于探照灯塔左右的1m测距仪。另外,在司令塔顶端还有一座露天的3m战术测距仪. 桅楼平台上的75mm航海探照灯的转动和仰俯则由位于其下层露天平台上的控制系统遥控。
阿尔及尔号继续保留了海军传统的射程钟,第一面钟挂在桅楼顶端的正面,航海探照灯的正上方,第二面则挂在后部三角桅上。


鱼雷:


阿尔及尔号的鱼雷装备和法国海军其他的条约型巡洋舰差不多,都采用mdoel1923T型三联装发射管和550mm口径的model1923D型鱼雷。发射管布置在舰舯部的第一甲板上,左右弦各一具,除了常备管内的6发之外,还在甲板中部的一个特制的金属盒内备弹3发。使用时须先由吊车将鱼雷架到旁边一架可旋转的滑车上,借助绞盘可以旋转滑车至不同的角度,使之和两旁的鱼雷发射管相接,便于填弹;鱼雷收纳不用时,可以借助滑车把从发射管内收回的鱼雷推回至金属盒内存储。战时,鱼雷的战斗部都安装到位,但不带引信管;在和平时期,这些危险的战斗部都存储在靠近船舷,带绞盘的金属盒内,万一发生火情,可以很快地把它们倾倒入大海。


航空兵装:


阿尔及尔号仅有的一具弹射架布置在左舷的舰舯部,位于烟囱和探照灯塔之间的上甲板上,紧邻后方的鱼雷发射管。和其他巡洋舰一样,阿尔及尔号也没有专门的机库,所以另一架飞机只能系留在烟囱旁的甲板上。海军在1933年5月订购的这种弹射架全长22.3m,滑轨长21m,它能以97km/h的速度弹射3吨重的飞行器。与之配套的起重机,伸缩范围是19.7m,最大起吊重量也是3吨。
阿尔及尔号刚刚服役时搭载的是GL811/812两种翼展16m,可折叠的水上飞机,它们的最大时速为200km/h,航程560km。不过,他们很快就被新型的卢瓦尔130水上飞机取代,后者和它们大小相仿,但更重、更结实,和英国海军的海象飞机很像。在其他性能上卢瓦尔130也更优秀,它的时速达到225km/h,航程更是达到了800km。1938年11月1号到1939年1月1号之间,人们对弹射架的力量和长度进行了改进,使之推进力增大到3.3吨,推速达到103km/h。阿尔及尔号于1938年10月接受第一架卢瓦尔飞机,次年1月改进弹射架后,接受第二架飞机。


小艇:
阿尔及尔号完工时装备的小艇如下:
2艘11m的舢板
10.8m和7m摩托艇各2艘,平时放在右舷遮蔽甲板的滑轨上,可以经水机吊车搬运。
2艘9m的司令专用摩托艇
2艘8.5m捕鲸船,平时放在烟囱两侧的小艇悬架上。
2艘5m皮筏艇
大多数小艇平时放在三角桅和探照灯架之间的遮蔽甲板的小艇铁架上。其中2艘11m舢板就放在第一甲板的两弦,而遮蔽甲板在这两处阙如,以确保旁边的100mm高炮和13.2mm机枪有良好的射界。所有这些小艇都可以通过探照灯塔后部的起重机操作,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布置方式。


1934到1942年的改装措施:


1936年8月1号到1937年3月1号,阿尔及尔号因为和科尔贝号相撞需要在土伦港接受大修,顺便接受了改装,5m重合测距仪换成8m立体成像式测距仪;烟囱顶部加装烟囱帽;主炮塔和探照灯塔上的中部探照灯都被安装了遥控系统;舰长舰桥前方的露天平台加装挡风玻璃和顶篷;桅楼两侧翼的平台改建扩大。


1937 年11月20号到1938年4月1号,阿尔及尔号经历了一次短暂的改装过程,高炮测距仪加装遥控系统。机枪的布置也重新规划,2部原来布置在桅楼平台的37mm机枪被移至船尾甲板,作为补偿,原来在船尾的13.2mm的四联装机枪移至右舷和司令塔顶。


1938 年11月1号到1939年1月1号,3号炮塔顶部的5m测距仪改为8m测距仪,原来半开放的高炮测距仪被覆以顶甲以保护操作人员。同时,弹射架也被加以改进,可以起降新式的卢瓦尔130水机。


1939 年12月1号到1940年2月1号,即服役2月后,阿尔及尔号换装了一个更加高翘的烟囱帽,可以进一步防止黑烟扩散;艉甲板上的4座单装model1925机枪被换成双联装model1933机枪,而桅楼上的四联装13.2mm机枪加装护栏。


从1941年5月到7月间,主炮管根部加装防水篷布。放空活力再次得到加强,临时增设4座13.2mm勃朗宁单管机枪,1座在主测距仪,1座在艉甲板,2座在遮蔽甲板,当然这些补救措施效果差强人意。另外,机枪瞄准仪的布置也有问题,视野很容易受到周围其他设施,诸如起重机,防空炮,弹射架等的影响,因此只能移到艉甲板。为了更好地解决防空问题,阿尔及尔号被动了一次大手术,在探照灯塔上搭建小型的单脚桅,拆除尾部的三角桅,并在此处建成一座带层叠式平台的后桅建筑,以集中安置后半球的防空火力点。其余的防空火力被集中到舰长舰桥前的桅楼平台上,该平台已经由原先带顶篷和玻璃挡板的指挥所改为开放的火力平台,以满足前半球防空作战的需要。


1942年,阿尔及尔号在土伦港接受了最后一次改造,前桅楼的火力平台和后桅建筑顶部平台的13.2mm机枪被换成了37mm双联装model1933型。部分13.2mm四联装哈气凯斯机枪被移到后桅建筑的中层平台上。与此同时,萨迪尔公司生产的新型搜索雷达DEM正式安装上舰,类似科尔贝号的安装方式,一对接受天线和一对发射天线分别装在前桅楼的4个天线衍架上。这种机枪火力布置的更改无疑是一大进步,但由于这些法制武器本身的问题,使其在性能上还是逊于盟军舰船广泛使用的博佛思和呃利孔机枪。但无论如何,考虑到法国在陆地战场的惨败,大多数兵工厂基本处在沦陷区,以及德国对维希政府苛刻的停战条件,法国人能做的最大努力也就只能如此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航母简史:39.击沉武藏号
开战初期就被重拳出击——青叶级重巡洋舰
英国战列舰简史(四)——驰骋大洋的细管子:KGV
沙俄第二代“留里克”号装甲巡洋舰
中法战争中的法国远东舰队舰艇一览
纵横四海的游骑兵——英国巡洋舰发展史(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