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评价改革的学校思考|“三比三不比”,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学校是生命生长的沃土,评价是促进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正确科学的教育评价,不仅仅是促成学校落实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一环,也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促成学生转变终身学习观念、习得终身学习能力、形成终身学习路径的关键环节。

       教育是一个成就生命的过程,发现、挖掘、培育学生的需求、优势、个性、发展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教育的目标。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校不能只注重学生当下的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影响学生一生的精神品质和生活习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把目光投向他们的未来。因此,站在未来的高度从事今天的教育是教育人的职责,而教育评价的价值观也必须要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耐心等待每一段成长。基于这样的理解,学校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破五唯”的要求,就“教育评价”基本认识的转变、教育策略的选择与优化、保障实施效能的路径建设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和实践。

       改良评价,激发内驱

      上海市彭浦第四中学始建于 1985 年,是一所普通公办初级中学。近年来,通过多次调研,学校发现学生的基础有较显著的差异,学生的个人成长需求各不相同,而与此同时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预期却在不断增高。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逐渐得到重视,在教育新时代的今天,学生不应只被传统的成绩评价方式所定义,学校不仅需要把多种能力纳入评价体系,还需要基于学生原有的基础和水平,设计不同的“尺子”,用促进发展的测量来评价,用正向激励的评价来养成,用逐步养成的路径来反哺。针对学生内驱力不足的现象,学校提出“三比三不比”的评价方式,即不比起步比进步、不比能力比努力、不比横向比纵向。让学生在评价中比出方向、比出信心,帮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主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学生个体学业发展状况进行数据采集和全面分析,通过纵向跟踪,绘制学生“一生一图”的学业成长变化曲线;通过全面、系列地分析学生成长的变化轨迹,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信息和规律,寻找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研判学生成长的整体趋势和潜能特质,从而更加精准、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成长过程、成长特点和发展趋势。

      通过三年的实践,学校发现“三比三不比”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孩子们比出了方向、比出了信心,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教师在评价中比出了动力、比出了能力,老师们更加开放包容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耐心、悉心地等待着孩子们的成长。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后,学校认识到评价不应仅仅作用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更应该秉持着立德树人的标准,在评价的方式、内容、主体上进行“破”和“立”。因此,学校对“三比三不比”的评价方式,做了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一方面,学校将教育评价贯穿于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得教育评价的覆盖更全面,观测更多维。同时,加大力度整合信息技术,让大数据在诊断、干预、评估等环节更加深入全面地融合,使得评价更加客观、科学、持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学校进一步挖掘和深化教育评价内涵,丰富教育评价价值,并由此带来教育评价的转型——在终结性评价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实际水平,除去唯分数论,确立持续发展的正确质量观,“不比起步,比进步”,以积极正面的价值导向实践学科育人的核心要求,培养学生正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在过程性评价中充分考量学生个体的上升渠道,除去唯结果论,养成蓬勃思辨的发展观,“不比横向,比纵向”,以一分为二的辨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元性评价中充分考量学生的潜力点、兴趣点、发展点,除去唯天赋论,树立钻研求索的学习观,“不比能力,比努力”,以客观 公平的评价方式保障学科成人的内生动力,培养学生勤奋拼搏、勇攀高峰的品质。

      学校希望在立足“成人”的前提下,对教育评价做优“除法”。从而真正通过教育评价的转型,实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学生个性化可持续发展。

       迭代策略,服务成长

      评价改革不单单是思维与观念的转变,更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教育评价改革最核心的还在于实施“以学生为本”的“因材施教”的全面落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教学实践,应该在专注学生个体终身学习能力养成的视域下,进行课堂教学的改良和介入策略的选择。在线上线下教育衔接阶段,学校开展了“精准教学”的探索,通过实施“3F”教育策略,培养学生的“3Z”能力。

      “3F”教育策略指的是“扶助、辅导、抚慰”,即对自信心低下的学生采用“抚慰”的方式,让其安心学习,对于知识点欠缺的学生则采用个性化“辅导”方式,及时帮助其查漏补缺,对于学习方法和习惯上存在偏差的学生采用“帮扶”的方式,让其掌握学习方法,纠正学习习惯。通过教育教学的精准施策,为不同学力、不同学程、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满足其自我成长的个性化成长方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为了让“3F”教育策略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开展精准教学,通过“精确定位教学目标、精准选择教学内容、精致优化教学环节、精细介入教学方法、精练编制练习作业、精心设计教学评价”六个环节的精挑细选、精耕细作,促进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F”策略的实施,既是为当下学习状态的调整和进阶提供支持,更需要在此过程中帮助学习者逐渐形成并强化学习的“主动性”。在选择性运用“3F”策略的同时,不断推进学生“3Z”能力,即“自信、自知、自主”三个能力的形成。通过关注于内心情感和心理需求的“抚慰”来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用贴近学生“已知”的教学“辅导”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的知识建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知,用着眼个体能力提升的学习“扶助”让学生学会自学,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以持久的精准化教育、个性化关怀,达成学生学习能力的螺旋上升,最终真正成为一名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的终身“学习者”。“3F”成链,“3Z”成环,持续推进,螺旋上升。

       学校通过介入策略的选择,使得教育教学变得更加精准。通过改变原有课堂在面向多数却无法兼顾全体的状况,使课堂真正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从而让学校教育能够实现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

       多元保障,促进优化

       “教育评价”改革的实现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如前所述,这不仅覆盖教学活动的全程,也涉及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需要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学校的协同努力,共同配合。因此,学校在明确了教育方向,选择了介入策略之后,还需要搭建能够有效调动起各方资源、整合各种力量、集成各种智慧的实施路径, 学校将之称为“精准统筹”。

       具体而言,“精准统筹”目前还仅仅限于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在分层教学上统筹。主要指通过双线四级协同实施,实现教育目标的明晰、教育内容的适切、教育人员的匹配、教育载体的落实。

       第一条线是以教学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为主要成员,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学术研究团队,主要是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教师特点开展深入持续的学术研究,整合适切的教学资源,优化恰当的教学方式。

       第二条线是以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任课教师为成员,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的统筹协调团队,主要是在班主任的统一管理下,以班级学生为单位,根据任课教师的学情分析,在初步分组的基础上,班主任综合研判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的统筹协调下,实施精准的人员匹配、时间调整,提高时间利用率,提高任课教师分层教学、分类辅导的实效性。

       通过双线四级的统筹安排和持续推进,既在学科专业化发展领域促成了教研组、备课组研究氛围、研究水平的提升,深化了“因材施教”理念的贯彻落实,探索了精准教学的实施,也在全程育人方面促成了教师团队协同育人观的变革,实现了课程中育人、课堂中育人、管理中育人的融合,为学校持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专业技术和运行管理的有效支撑,积累了初步经验。

      总之,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全面、立体、动态的系统工程,学校只在其中一个维度作了些许思考和探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要求和举措指明了方向,学校会深刻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让教育评价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本文作者单位系上海市彭浦第四中学)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21年2月AB刊,版权所有,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升校长专业素养之道
增值评价---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
校长如何修好教师成长这门课
烽视角2 || 王 烽:开展学生评价要把握好“度”
新课改理论基础知识(教师、教育后备干部、校长)考试复习用
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