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开展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工作

如何开展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工作

发布日期:11年03月17日   阅读:566 次   字体:【  】   背景色:
 
 

    贷后管理是一直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经营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长期存在的重贷轻管、信贷管理基础薄弱,为了提升农村信用社控制风险能力。近年来银监部门和省联社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此进行规范,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银行业正面临三大突出问题,信贷扩张压力不减,贷款潜在风险增加;盲目投资重新抬头,行业风险加大;部分行业资金占用上升,违约风险日益显现。信贷风险的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贷后管理也受到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传统贷后管理方式的创新,实施信贷风险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和管理,不断提升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的水平。

   一、当前贷后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行为。包括账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档案管理、不良贷款处理、贷款收回等。与前几年传统意义上的贷后管理相比,我市农村信用社目前的贷后管理工作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从总体情况来看,贷后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贷后管理认识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大贷款投放,能够为信用社带来明显的当期收益,客观上造成了信贷管理人员贷款扩张冲动。但是贷款发放后,一是由于信用社客户涉及千家万户,再加上信贷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适应、技能不高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无法及时有效的实施监管,信贷人员消极应对,贷后管理成“事后管理”,出现实际风险时,被动接受;二是客户经理甚至全部依赖贷前调查,误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就高枕无忧了,甚至认为贷后管理只是流于形式。认为贷款发放后资金使用是企业内部的事,一些贷款贷出后并未按指定用途使用,而是被借款人转移到其它投资项目上,使借款人自身经营逐渐空壳化,导致信用社债权悬空。相当部分客户经理仅因企业能还利息,就作出企业运作正常的判断,进而放松贷后管理或盲目办理转贷、续贷,还旧借新,追加贷款额度。忽视了企业在保证按期还息的承诺下,将贷款挪用于高风险项目,导致风险权重逐渐加大。如此种种“重放轻管”的观念成为贷后管理薄弱的思想根源。

    2、贷后监督检查不到位。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十一条措施,加强信用社案件风险防范工作。因此,各种内外部检查随之而来,在检查中,贷后管理薄弱是反映最多、最普遍的问题。贷后检查表现为“六多六少”:一是规章制度制定多,能落实的少。重检查、轻奖惩,对检查中暴露的问题,并没有引起深层次的警戒,考核奖惩措施与检查整改落实不配比,没有能起到“前车之鉴”的作用。二是立足于贷款检查多,侧重于借款户检查少。具体而言,对借款户的经营活动情况掌握的少,股份变化、重组、外地投资等往往不清楚,缺少明确的应对规则,形成了一个风险“真空”点。三是为应付各级检查,从完善借款手续资料出发进行的检查多,为防范风险开展的信贷自查少。对借款人发生重大变更事项反应迟钝,对借款人的潜在经营风险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四是机械地按规定操作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性操作少。重复劳动问题突出,目的性不强,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五是检查发现表面情况多,可以为信贷决策提供参考的高质量信息少。六是建立信用社贷后管理员责任移交制度多,交接后管理员对贷款责任落实少。接手贷后管理员不愿意承担信贷业务风险,认为自己不是第一责任人,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经常出现推诿责任现在。外加条件局限,我市基层社客户经理少,贷款笔数多,金额小,且地域分散,一名客户经理平均得管理近1000笔的贷款。检查往往采取联社及信用社自查、上级部门抽查,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检查对降低贷款风险、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3、信息系统建设不对称。从大环境来看,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信用社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公安、工商、税务、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客户的有意隐瞒,致使信贷管理人员获得信息滞后或不全面,对企业已经显现或未显现的潜在风险无超前分析,预警能力。贷后检查方式简单、内容单一,只是填制贷后检查跟踪表而已。客户经理对日常性资料积累和信息收集工作重视不够,对借款户综合信息反馈不及时,对市场的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预测把握不准,对检测发现的问题和情况缺乏系统、科学的整理,信息分析基本呈真空状态,难以对借款户进行及时、准确的风险评价。

   4、贷后风险预警不足。从信用社管理层来看,信用社风险揭示、处置不到位。审贷会是信用社信贷业务决策的议事机构,起智力支撑的作用,应当对前、后台提交的客户生产经营分析报告及潜在的风险点进行揭示,提问和审议,并提出化解、处置的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向审贷会汇报流于形式,汇报内容没有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审贷会短时间内听短汇报,对汇报内容没有理解、消化,潜在的风险点揭示不了,明确的风险点提不出化解方案,从而延误了化解风险的时机。

   二、加强贷后管理创新,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一)加强观念创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贷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从信用社资金循环角度看,它包括对企业资金需求的投放、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监督、资金收回及不能收回等特殊情况的处理和资金运用的效益分析和总体评价的全部流程,这其中又涉及到信用社的多个部门,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贷后管理要与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加强客户经理素质及职业道德的培育,要牢固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战略观念,建立客户经理职业生涯促进机制。加强对客户经理职业技能专业培训,寻找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对于萌芽状态的各种早期症状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总结,组织客户经理定期学习和讨论,提高其辨别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强贷后风险识别的敏感性。二是树立尽职管理观念。加强客户经理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防范出现新的道德风险。客户经理要真正意识到对贷款的监督、检查与管理是提高信用社资产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对发放贷款所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自我保护措施。客户经理要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状况和经营能力。作出经营预测分析,使贷后尽职管理成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三是树立贷后动态管理观念。从市场角度看,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处于升级换代时期,市场瞬息万变,企业此消彼长,经营风险增大,贷后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从企业的信用程度看,尚未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采取各种手段逃废债务,往往造成信用社贷款悬空;从企业自身发展看,客户产品生命周期及其在本行业中所处位置是动态变化过程,贷后风险的判断必须随之而改变。

    (二)加强管理创新,提高贷后管理水平

    1、在贷后管理制度上的创新。首先,要完善贷后管理制度,依据客户的大小、风险度高低、市场竞争能力强弱以及客户信用等级等进行分类,设计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贷后管理制度,实施差别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操作程序和考核办法。其次,要建立重要信贷客户定期分析制度,同时建立重大、异常情况报告和处理制度,规定贷后管理的组织实施的决策层次与贷款发放的决策层次相对应。第三,建立必要的沟通制度,应定期组织客户经理开展工作讨论,以便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也使客户经理在制度讨论中受到启发,提高识别能力。第四,建立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客户经理提供的关于借款人偿债能力的指标及日常财务状况的分析报告,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调整部分考核指标的标准,从而督促客户经理经常进行贷后检查。第五,完善贷后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规定信贷管理各岗位和环节的贷后管理的责任,明确问题贷款的上报时限和处理时限,对未按规定进行贷后检查和风险预警,导致贷款形成不良、欠息及其他损失的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处罚,并限期整改,整改不位的要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切实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到位。

    2、贷后管理手段上的创新。对信贷业务的考核重心放在贷款管理上,既要按五级分类考核不良贷款,更重要的是考核贷款的催收情况,资产保全情况,到期收息、收本情况以及到期收回率。强化定期不定期的贷后检查,及时掌握可能影响信贷安全的各类信息,以便立即采取手段防范和化解措施。首先,在建立和完善贷后检查考核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按月监控,按季评比,按年考核升降情况,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其次,建立完善高效、动态的信贷台账管理系统。有效利用台账,及时记录、整理日常贷后检查的最新情况,对异常情况要及时登记和报告,定期撰写详实的检查报告。继续积极推广应用信贷管理系统,及时传输贷后信息,实现信贷台账信息的及时准确、实时汇集和资源共享,提高贷后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3、贷后管理内容上的创新。完善的贷后管理除了传统的贷后管理内容外,还应包括指标管理、基础管理和客户管理等方面内容,从而将信用社的关注点着重于客户的市场结构及销售指标变化、财务指标变化、信贷资金流向、资本及资产运行变化、与信用社合作态度上的变化和经营管理层领导变化等风险控制点,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调整、税制、利率改革、国际市场汇率变动等,着重分析这些变化的大小、趋势及其对信用社业务的收益和风险所产生的影响。还要运用高技术手段来实现静态与动态控制的结合,扩充和延伸传统的贷款“三查”的新内涵,同步实施和确定贷款的风险预警指标,设定一个指标警戒线,超过警戒线时,及时采取对策,将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

    (三)强化机制创新,综合防范贷后风险

    信贷风险管理应注重端口前移,早防御、早发现,把信贷风险厄制在萌芽状态,只有紧紧依靠客户经理尽职工作,才能为信用社赢得资产保全的宝贵时机,为此,要建立以客户经理为核心的早期发现机制。

    1、建立和强化信贷激励约束机制。客户经理直接面对客户,他们最清楚客户需要什么,客户的状况如何,最清楚贷款进入与退出的对象和时机。我们可以借鉴成立个人奖励基金的通行做法,强化对客户经理激励和约束。对于业绩好的人员,除了奖励基金外,还可以给予其他奖金、提薪、升职等精神和物质奖励。反之,则给予相应的惩处。

    2、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发挥信息反馈作用,分析预测风险。坚持分析预测,及早发现风险苗头,提出防范对策。一是客户经理要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走向和行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对一些受政策因素影响大、贷款金额大的贷款户,更要注意掌握最新的国家政策信息,拓宽业务信息面,增强全局敏感性,把握来自宏观方面的风险。二要定期开展行业调查,确定企业的风险程度和信用程度,并对不同行业、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分别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和防范对策。三要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对于产品处于成长期且效益较好的企业,可优先予以支持;对产品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要维持现状,并对其予以关注;若企业的产品处于成熟期与衰退期的过渡时期,就必须考虑适时收回贷款。四是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通过查阅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有利于作出正确决策。

    另一方面,对可能形成的风险和已形成的风险,其贷后管理必须抓住关键点和突破口,采取针对性策略,主动转移和规避风险。所以,在工作对象上,要善于捕捉信息,找准目标,集中攻关;在工作手段上,必须将依法管贷贯穿于贷款风险防范的全过程;在工作方式上,要根据贷款对象、贷款金额、贷款周期和贷款风险程度等情况,分门别类,灵活多变,切实有效地防范贷后风险。通常而言,对已经形成风险的贷款,就要考虑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债权。但是就目前情况看,依法收贷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执行难”。同时,一旦法庭相见,银企合作关系往往就会破裂和终结,这意味着信用社还要为此付出某种不可忽略的机会成本。可见,仅仅依靠法律手段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不良贷款客户,采用不同的措施,综合和灵活运用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手段来防范贷后风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着力防范农信社信贷风险
农信社农户联保贷款风险规避途径探析
农户小额信贷操作流程
信贷员必须具备的7项素质
谈对贷款新规的理解、落实的难点和存在问题、并落实的建议措施
农村信用社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对策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