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江县板溪镇凯塘村

精品|展示:印江县板溪镇凯塘村

2016-11-08 印江县委组织部 


印江县板溪镇凯塘村

创新运行模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印江自治县板溪镇在各村全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重点抓好凯塘村集体经济示范点建设,在上级财政下拨的试点资金80万元驱动下,结合村情民意,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实行定单发展、稳定增收,发展苗木68亩,主要以杉林、柏木、楠竹、马尾松为主,2015年凯塘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2016年预计增收15万元,群众股金收入2万元,群众劳动力增收60万元。


  一、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查,“望”“闻”“问”“切”定基调。在谋划启动凯塘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做好四个层面的衔接工作:一是“望”家底。在发展之初,组织人员对凯塘村做了一次家底大盘查,包括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基础设施建设、村委班子运行等方方面面,实事求是地对凯塘村做了分析评估,摸清情况。二是“闻”政策。通过多次与县委组织部、县农牧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在政策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同时,与该村现有企业积极对接,寻求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建议和合作;三是“问”群众。及时征求意见,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群众代表会、党员代表会等会议,集思广益,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做好群众性基础工作;四是“切”市场。随着退耕还林范围不断扩大,城区绿化迅速升级,美丽乡村的打造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在苗木的需求上也日益剧增,看到这一个巨大的市场缺口,在村民代表、入股公司及相关单位的建议和可行性分析下,具体以发展马尾松、杉木、柏木、楠竹等苗种为主,这几种苗木具有市场需求大,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周期较短,管理成本较少等特点。

  (二)创新模式,实现“三改”保增收。在充分实地调研、征求意见、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发展。一是土地“租”改“股”扩增收。近几年,由于印龙食用菌厂落户凯塘村,农户将土地以租和入股方式参与其中得到的收益相差较大,以出租土地方式每年只得到固定的租金,而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却能直接参与分红,农户土地按照1:3的比例(即1亩土地租金600元,年底按1800元原始股分红)加入村集体经济,占地农户既是股民又是工人,直接参与管理,这样既提高了劳动效益,节约了劳动成本和管理成本,又满足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让土地有效增值。二是销路“找”改“定”保增收。发展产业,做是基础,销是效率,为解决这个问题,凯塘村与印江县合力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了苗木专业合作社,该公司投入45万元现金入股,切实解决了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该公司近几年一直在该村从事育苗销售,技术上也得到了充分保障。村集体经济利用该公司的资质招投标实行定单农业,根据招投标的数量、品种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地种值,做到三放心,集体经济组织放心、公司放心、股农放心。三是劳力“壮”改“弱”普增收。育苗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要求的技术含量不高,除3-5名骨干技术人员外,都是常规的除草、施肥、浇水、等传统作业,而在家的都是年龄比较大,不能外出务工的老年人或在家看孩子读书的妇女,一辈子都是在围着土地转,所以这样的活对他们得心应手,全村的老年人都可以到育苗基地打工,育苗基地是采用以面积计工资按劳计筹,同时,也能带动临近几个村的群众就业。


  (三)注重培育,变“输血”为“造血”促发展。一是培育人才。在该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解决了该村大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但是在核心技术上仍需要外聘技术人才,为了突破这一瓶颈,该村积极选派年轻有知识的人参加技能培训,包括县里面组织的培训班、技术人员一对一的帮扶,村里面的远程教育等资源,相继培训50余人次,掌握培育技术的人才有5人。该村也从之前的聘请5名技术指导人员,减少到如今的2人,为村里面节约成本4万余元。二是保障服务。村党支部按照企业方便、村民实惠、村级增收的原则,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如建设公共交易场所,设置为民服务事务代办点等桥梁。同时,着力打造农村淘宝网上商城服务站,为进一步获取市场信息拓宽门道,也为进一步宣传推介该村苗木提供新的方式。


  (四)配强班子,“核心领导”引方向。农村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凯塘村党支部曾先后获得省、市、县、镇各级表彰,是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典型代表,支部战斗力强,群众满意度高。在凯塘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每一次重大决策的实施,都有村党支部的论证和引导,每一项主导产业的发展,都有村“两委”成员的动员和组织。因此,村党支部成为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向规模化、长期化、制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的掌舵者。

  二、主要成效

  (一)村级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要从根本上提高村级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发展能力,增强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必须发展集体经济。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来,凯塘村村支两委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改变了以前各行其是、单打独斗的局面,干工作不再是只管自己联系的几个组,而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全村大局着眼,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明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进一步提升。


  (二)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村支两委按照“发展依靠村民、发展为了村民、发展成果由村民共享”的理念,承诺每年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30%的资金来改善民生,积极兴办各项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实惠,通过找准市场、找准销路、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增强了群众对村支两委的信任和支持,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规范。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是基础,经营管理是关键,为此凯塘村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民主理财和财务开支审批制度,200元以上开支必须经村两委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每季度把村财务公开一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成立村财务监督小组,定期由监督小组对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和开支情况进行审核、监督,并将结果张榜公布,加强对村财务的监督,纠正账目不清等不良行为。同时,村民也自觉参与到管理中来,因为村集体经济的收益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

  三、几点启示

  村级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强后盾。今年,凯塘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积极探索新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良好,同时也总结了几点体会和启示。

  (一)配好班子是前提。我们认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把那些有经营头脑、有致富本领、有奉献精神、有民主作风、有群众基础的农村优秀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使村“两委”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村“两委”换届后,凯塘村有90%的“两委”成员是致富能手,打造一支富有朝气、奋发有为、廉洁自律和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村干部队伍,才能把握市场、选准项目、科学管理、增加效益,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二)基础条件是保障。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板溪镇凯塘村位于板溪集镇所在地南面2公里,印沿、印秀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主要产业以茶叶、食用菌和畜牧业为主,印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坐落在该村,发展食用菌500亩,产值2000万元,惠及农户162户,带动当地群众常年就近务工100余人,2015年底农民人均收入达8000元,该村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群众基础,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三)选好路子是关键。道路是成功的方向标。凯塘村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发展产业经济,充分发挥靠近水库水源优势、当地公司技术支持,当地市场支撑等优势,探索确立了培育苗木发展集体经济的总体思路,实现产业富村。同时,与公司合作,积极培育人才,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践证明,凯塘村的发展思路既符合村情、民情,又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为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是我的“党建名片”,点图有惊喜哦!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示范点——石阡县大沙坝乡龙硐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杜下浦村新农村建设调查
2014年度村工作总结
他们用真情和实干强化堡垒作用
精品|展示:沿河县中界镇孙家村
基层治理实践|晋城陵川县小召村:初心不改三十载 打造制度治村“小召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