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说透宏观经济数据与微观体感明显差异的七个秘密

一季度经济数据一经公布,立即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解读:

专家说:“一季度开局稳,增长超预期,全年增长目标有望稳妥达成。”

网民说:“2022年是经历过的最困难的一年,失业、降薪,断供等等压力如泰山压顶。”

两种不同的解读,其实代表着宏观数据与居民微观体感之间的巨大差异。孰是孰非难以明辨。实际上GDP数据里有很多专家没有说出来(有意?无意?),导致我们普罗大众与专家看到的仿佛不是同一个中国。

在一季度的GDP数据里,我发现了七个专家没有告诉你的秘密,分享出来与各位粉丝共享。没有故意迎合大众口味,也不曲意逢迎高层意志,不吹不黑,理性分析经济数据中那些与我们直观感受不一致的根本原因。

开篇之前,先说一点,我相信国家统计公布的数据是客观且真实的,大国数据是会用于高层决策以及载入经济历史的,并不会如很多人猜测的去做一些无谓的修改。

————————————————

认知决定层次、选择大于努力,独立思考使我们不盲从亦不屈从。

“不唯上、只唯实”是我等自媒体人的基本价值观。

维护普通人的利益是我等自媒体人的良心所在。

—————————————————

秘密一、GDP增速超预期是因为2021年四季度增速太低

手工自制,引用请注明出处

看了我绘制的近五个季度的GDP增速,就能明白为什么专家会说增速超预期了。2021年我国的GDP从18.3%一路滑落至4.0%,虽然2021年公布全年GDP整体增速为8.1%,但GDP增速下滑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在高层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之后,才有了一季度的4.8%的增速,改变了继续下滑的趋势。很多经济专家之前预测的增速普遍在4.5%~5.0%,中间值4.7%,所以4.8%的增速确实超出了很多专家的预期。

秘密二、第三产业(服务业)相对萎缩是大家感觉经济不好的主要原因

那为什么很多人感受不到GDP增速提升带来的收入增长呢,原因就在上图中第三产业的增速明显低于第一、第二产业。要知道第三产业包括了互联网、教培、餐饮、酒店、旅游等等服务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大,但又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并且从业人员相对素质高拥有网络发声的权力,这就导致我们到处听到的都会是关于失业裁员的声音。

实际上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仍然处于良好的增长趋势中。首先是农业,我国农业受国家政策保护,农业稳定增长才能保证社会稳定。第二产业属于目前我们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比如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动汽车等等都归属于第二产业。

秘密三、CPI仅上涨1.1%,但我们感觉物价涨得很高的原因是猪肉跌得太多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仅为1.1%,看似增长不多,但与很多网友的感受不一致,这也是数据受到质疑较多的地方,通过拆解我们可以发现,一季度CPI仅1.1%的主要原因就是猪肉价格大幅度下降了41.8%。这与很多养猪企业一季度大幅度亏损的事实是一致的,而猪肉价格一直在CPI占了非常高的权重。

我们日常消费的水果、蔬菜价格都在上涨,但就是因为猪肉价格大幅度下跌,从而拉低了CPI的涨幅。除上海外,全国的猪肉价格基本回落至10元左右,甚至有的地方还能买到10元以下的猪肉。

秘密三、虽然社零总额增长3.3%,但3月份受疫情冲击,零售和餐饮业都断崖式下跌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的餐饮、零售行业在3月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行,商品零售总额31298亿元,同比下降2.1%,餐饮收入2935亿元,同比下降16.4%.

这是因为2月有一个春节,而春节是中国人消费最多的一个节日。有一二月的回升打底,虽然离我们最近的三月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但一季度平均来看仍然是增长的。

秘密四、比中年人失业更可怕的是年轻人就业难度剧增

统计局公布的调查失业率数据是5.5%,3月份失业率为5.8%,上升0.3%。这与网络上看到的各大企业大幅度裁员的新闻存在明显的感知背离。实际上知名企业的员工被优化后,只要降低预期、放下身段大多数都能在中小企业继续就业,尤其是有10年经验积累的大企业员工是很深中小企业欢迎的。

而目前真正就业困难的是16-24岁的年轻人,没有工作经验并且遇上史上最多的大学历毕业潮(1076万),这一批人的就业问题在今年尤其突出——疫情冲、经济下行、企业裁员三重难题叠加之下,到今年7月之后,就业问题将成为很多高校、家庭、毕业生必须直面的问题。

秘密五、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增长6.3%——你可能并不在统计范围内

看一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个子项就明白,大多数说自己被平均的人其实都不在统计满园内。

我们的统计数据有三个来源:1、企业上报,2、银行账户统计,3、税务系统数据。

企事业单位上报和税务系统数据一般是主要统计数据来源,因为这些数据更容易抓取和分析,查询一下自己的个人所得税是否有正常申报,很容易判断自己是否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范围之内的。

为什么你的生活越来越难了

很多人在看到统计局公布的宏观数据后,总是像怨妇一样发牢骚,说自己拖后腿了,甚至拖脚后跟了。

首先,你在不在统计范围之内都不好说,即便你恰好在统计范围内,要注意,统计局公布的是宏观层面的平均数据,而非个人明细数据。

你的领导月薪20000元,你的月薪4000元,你们部门的平均月薪是12000元有问题吗?当然没有!

你的领导月薪上涨了10%,你的月薪没有上涨,你们俩的平均收入上涨8.3%有问题吗?当然没有!

我们拿一家企业来说,员工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了8%,可能是你的领导上涨了10%,而你只是原地踏步而已。

放到社会层面上来看,一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6%,可能是高收入群体增长了10%甚至更多,而大多数人还是原地踏步甚至比去年还有所下降,但这并不影响宏观层面的增长率。

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越来越难,只能说明一点,你的赚钱能力没有改变、没有提升,在GDP持续增长过程中,你收入跑不赢GDP增速,在未来,你会难上加难,会越来越穷。

秘密六、我们一半以上的收入仍然花在衣食住行这些基础消费上

从图中可以看出,衣食住行的基础生活开支占据了我们70%的支出。其中食品支出占了32.6%约三分之一,房贷支出占了22.5%接近四分之一。也就是说住房和吃饭占了我们支出总额的一半。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百度百科

为什么我们国内消费日渐疲软,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生存性消费占比过高,能够用于消费升级的钱太少。

2011~2020年恩格乐系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收入增长快的年份恩格系数就持续走低,而从2020年开始,收入增长减缓恩格尔数又开始上升。当越来越多的居民只能将大量的钱用于生存的时候,消费就再难以拉动经济增长了。

秘密七、虽然CPI仅增长1.1%,但通货膨胀这个幽灵仍然盘旋在头顶

一季度GDP增速为4.8%,但是M2增速却高达9.7%(央行数据)余额249.77 万亿元,达到GDP总额的2.2倍。新增贷款总额为8.34万亿元,但是新增的贷款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接,企事业单位以短期贷款(主要用于资金周转)为主,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增加投资)仅增加0.75%,说明企业投资预期不强。而居民信贷降幅高达34.33%,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降幅更是高达40.13%,这一点也与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寒冬表现一致。

用最简单的话来讲:一季度的信贷主要由政府投资承接,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居民更是无力贷款花钱。反应到社会经济中就是今年将是政府投资大年,而政府投资更偏向大基建,大多数企业没有扩大投资的意愿,导致企业不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而居民则因害怕失业而不敢花钱。

破局的关键就在于政府的投资能不能真正有效地带动企业投资,目前看企业收入骤降,减税免税、降准降息等措施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就是没有解决预期收入的问题。没有收入,减税的意义就不大。不贷款,降准降息的作用也很小。


手工码字不容易,平民解读很费脑,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请关注、点赞、转发,让更多的普通百姓看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解读】徐高:这只是经济复苏的开始——图解3月宏观数据
3月四川CPI同比涨6.6% 城镇居民收入增13.2%
张斌:中国潜在增速的估计与使用
昨天大家都在期待着统计局的发布会,2022年我们实现了121万亿
国人热衷到澳大利亚投资背后的秘密 | 海外掘金
分享一个北大教授的宏观分析框架(2023.8.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