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功:建筑作为一种呈现的媒介
建筑师需要漫长积累的过程,我指的是建筑师个人的思考的积累和你对社会的一些看法,包括你对建筑的理解,这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高强度的实践有可能会加快这个过程,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一个自我修炼和自我积累的过程。
——董功


当代建筑公开课视频



引子


在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在这一连续的像山脉一样的地形之中,艺术家使用软制织布成的艺术装置,切入到地形当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白色织布,人们更能够体会到山的高度变化。这种通过某种动作或者某种物体来获得对环境的新的层次关注的思路,与我现在试图去琢磨的建筑对于环境的介入,似乎有些相似之处。


另外一张照片:一块石头在缓慢流动的小溪当中。以石头为媒介,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水的波纹,从而感知到水是流动的,这就是人与水的流动之间产生的联系。很多时候空间对于一个场地的介入非常像这几块石头。它对于一个场地不是完全的顺从、去除,或者巨大的改变,而是与场地共同作用产生一个新的平衡,这之间构成了人们对于场地的一种感知。而我也以这个思路来分享几件我们最近在做的事情。


木木美术馆入口改造




区位分析

北京是国家在解放以后一个典型性城市,它集中体现了从五十年代一直到今天我们国家一个城市的巨大变革历史。我曾亲自经历这一进程,很多城市的肌理在被完全抹平之后,又出现了新的格局。木木美术馆入口改造这一项目虽然是一个小品式的实践,却蕴含了一些我们对于城市的看法。

项目所在木木美术馆处于北京798佩斯北京和尤文斯之间的一条路上,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美术馆。



过去的798里曾经发生的一些有关生产或者生活的照片。


这张照片显示了美术馆入口在两年以前的状态,这也是798非常典型的一个状态:视觉效果相对比较杂乱,但却包含相当多的历史信息,例如这个厂区的供暖管道,或者是一些艺术家曾经使用过此处空间的一些痕迹。如何为美术馆带来一些新的跟公众的更积极的关系,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他们那里参观,便是这次改造的重点。


原本的美术馆门厅。


最初的图纸,从中可以看到一些改造的重要线索。


与拆、改这种相对较重的介入方式相比,我们选择了一种轻的方式,也因此能够留存798原本的非常珍贵的历史痕迹。如何以一种介质很轻地去介入原有建筑,介入到798环境肌理之间中,去呈现它的某种特质 _这可能是历史信息,也可能是艺术氛围?在最初的研究之中,先是“透明性”、“适应性”等等这种词汇出现,而最终在这个场所改造之中,形成了艺术、时间和生活之间新的平衡。



设计理念


我们希望以一种半透明的材料介入到建筑立面改造之中,使得新与旧形成一种新的视觉状态:不是取代或者改变,而是城市的混合。我们使用一种软质的金属网将原本的立面进行包裹。同时,将项目所在对面一处原本状态消极的人行道绿化带转化为一个新的可供人休息的广场。将同样的金属网材料进行维度 变换,便形成一个横向的,如同遮阳棚的阴影区域,引入一些灵活的木质座椅,供人们在此休息停留。



半透明材料的使用,与自然光线发生了有趣的关系:由于立面朝北,而金属网这种半透明材料则是承载光的一种介质,在一天的某些时间光线能够从南边照射过来,落在北立面的金属网上,形成了更加生动的效果。



门厅空间则通过冷轧钢材料,从内部延伸向到街道的这个界面上来,形成一种吸纳人群的感觉。


对于入口的改造,我们做了很小的动作:将储藏室转化成门厅的前厅,构成参观者在进入美术馆中的一个空间层次。美术馆与商店的界面通过旋转门的方式变成一道更透明的,人更易通过的“墙”。




北京白塔寺宫门口四条22号院改造




区位分析

自明朝朝天宫大火之后,白塔寺区域日渐凋敝。也正因火后重建大多来自民间,白塔寺区域之内有很多斜的胡同。白塔寺改造项目希望采取腾退的方式,不仅留存区域的历史痕迹,也同时挖掘更高的内涵价值。

白塔寺内部的一些主要的胡同和街道的分布情况。


在改造之前,这个二百平米的院子里面原本大概住了七户人,完全被私自搭建填满了,同时面临完全丧失私密性的问题,但这也意味着它内在拥有非常亲密的邻里关系,这是很有趣的事情。



设计理念

在不去扰乱城市肌理的基础上,这个二百平米的院子需要容纳居住、公共咖啡、以及多功能小型公共空间(办公或者展览)的功能。设计需要处理的是不同功能之间的公共与私密的界限关系,以及各个功能空间与院落空间的联系。

这是过程中经历的一些模型的研究。

在这张平面图中可以看到每一户都有属于自己的院子,即使尺度有限,却仍然可以提供自然采光与通风的可能,以及可供出租的角落。中间区域是相对公共的咖啡区域,两边是多功能空间,它们都与中间的院子通过由旋转门形成的墙系统产生联系。当你从青塔胡同进入,通过一个转折的通道,进入到公共院落,从公共院落又可走出到另外的胡同,这是一个可被穿越的院子。


这种以新植入的装置式空间来与周边空间进行分界与共享的方式,也同时引入了自然光线与通风。这一杂院与四合院之间梳理出的全新空间格局既能满足私密性的要求,也提供了以公共空间为基础的更为亲密的关系。我们也同时在新的院子之中植入一种以竹钢(高强度组合的竹子的框架结构)为材料的轻型结构方式,使得新空间与旧结构形成对比与共存。

从这张分层轴测图可以清楚看到院子结构与屋顶的关系。


院子在面对公共院落的方向上的界面是透明的,可以让人感受到空间与光的层次。


在面对居住单元和面对外侧的方向则使用半透明的玻璃砖材料,创造必要的私密性。



光与空间的关系。


重庆桃源居社区中心




区位分析

项目所在是重庆某个公园里的社区中心。重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城市,属于丘陵的地带,所以那个城市总是在上上下下。由于高度带来的很难处理的空间,反而形成了城市中一些动人的景象。


初次到达场地之时的状态。场地的对面是一望无垠的丘陵,整个社区中心处在山体洼地之中,场地中有一片自然低洼而形成的季节性的湖水。


在场地的一些习惯性的速写,记录当时在场地的一些很重要的特征。



设计理念

项目所处位于山地,于是最主要的问题便是如何处理空间与山体之间的关系。最初的想法中,我们认为建筑应该是一个环形,原有水域应该被保留,成为场地未来的一个景观。

在慢慢成型的一些建筑体量之中,逐渐显露出场地等高线与这个建筑之间的关系。设计最终是形成一个连续屋顶,覆盖三个建筑功能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健身体育中心,以及寿康医疗中心。屋顶的形状和高度都与周围的山体形成一种嵌合的关系,而不同建筑区域之间的空间由于屋顶的覆盖,而变成了半户外活动空间,并通过一些户外走廊串联在一起。


成片的绿色覆土屋面的做法,让建筑更好地融在这个山体里面。



三联海边图书馆




区位分析

海边图书馆位于紧邻渤海湾的一个地区,并不是一个人在随意的状态下就能达到的一个目的地。在2014年3月份,我们第一次到达场地。那天早晨我们原本希望看到海边的日出,却因阴天而未果,但也正因如此,当时我们感受到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当一个人站在一个相对原始的海滩上,这种自然的力量,甚至是一种压迫的力量的感觉。


当时在海滩看到的一些原始物件。


这是他们曾经用过的一条船,由于长时间不用,沙子开始慢慢地把这个船掩埋。


海边气候对于材料具有腐蚀性,但这也构成了某种时间的痕迹。


海滩上的一些风吹过的沙子形成的痕迹,包括人走的一些痕迹。

有关某个临时的渔民居所的记录。



设计理念

设计由剖面开始,我们试图列举了一些有关光线与空间的研究,慢慢地从中得到一些线索。


这是最终方案的一个示意草图,它包括四种功能:阅读空间、冥想室、活动室、以及一个户外平台。这一图示代表着四条空间轮廓线的叠加,也就是当人在空间中行走而产生的对于空间高低、明暗以及节奏变化的身体记忆与综合体验。


这是图书馆最重要的阅读空间,意味着它在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不应有不适宜阅读的、过于强烈的直射光,但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个空间可以令人充分地看到海。由于建筑面朝东向,也因此有了将东立面打开变成透明界面的可能性。这个透明的界面分为三段,2.5米是一个模数。


第一层为了支撑阅览室20米的跨度,同时达到我们希望的无柱空间,于是我们采取了钢桁架的结构方式。我们希望这一极具工业感的结构不被过于直白地解读,于是在桁架两侧用半透明的玻璃砖将它包起来。光线在此处被柔化,从而形成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对建筑内外氛围的渲染。



由于有了上层的结构支撑,因此中间一层的界面可以做到非常通透,长度20米的水平玻璃视窗在2.5米的高度,成为整个空间看海的焦点。


地面层是一道完全由玻璃旋转门组成的活动的“墙”。在天气好的时候,“墙”被完全转开,形成空间内部与海更直接的开放关系。这一层同时具备了平面上2.5米的模数,这也意味着沿着立面可以吻合在此摆放的系列沙发,也满足了人们看海的需求。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瞬间,就是在阳光穿透了屋顶浇筑而成的孔洞的时候,会在建筑阴影的东面留下这些光斑。

由于阅读空间朝向大海,因此我们希望屋顶呈一道弧线来明确朝海的方向感。当这条 弧线落地之时,我们将这一瞬间变成了一人可以坐在上面的椅子。这便使得空间的弧线与人的身体产生某种含蓄的关系。同时,弧线与地面所产生的缝隙提供了一个通风的线路,因为下面这个窗户都是可以被开启的。弧线屋顶也为混凝土结构解决了一个无柱空间在跨越20米跨度时候的荷载分布。


冥想空间


冥想空间的设计来源于在尺度较大的阅览室旁边,希望能够有一个尺度相对被限定的属于私人的空间,为了加强这种被限定感,我们使得屋顶呈现一条凹的弧线,这条弧线在上方形成一个较小的屋顶平台空间,人们在这里虽然无法在其中看到海,却能够听到海浪的声音。


在冥想空间与活动室之间是一个户外平台。


因此海边图书馆这一建筑是由一系列的剖面组成的,不同的剖面在对应着不同的功能和发生在不同的功能空间之间的人的行为。


建成后的照片

一些使用状态



结语


我用这张图片作为今天的结束,这是《工人日报》当时写得一篇文章,里面有句话说得很对,也是我的体会:“在一座海边图书馆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看见了什么;你想要什么,也许你就真的能从这里得到什么。”

——董功


天津大学《当代中国建筑》公开课演讲嘉宾——直向建筑创始人董功老师,就近年来在建筑项目上的实践经验和体悟,讲述了建筑作为一种呈现的媒介,UED与大家共同回顾课程精彩内容。


编辑:王子趣                       视频编辑:超级麦子


精彩回顾:

关公战秦琼】 |当代中国建筑课系列

【朱小地讲座辑录】| 当代中国建筑系列公开课 (内含视频)

【李兴钢&静谧胜景:营造现实的理想世界】 | 当代中国建筑课系列

【崔愷:我的绿色建筑观】| 当代中国建筑系列公开课(内含视频)

【王辉】建筑师:一种知识分子的可能 |(内含视频)


主讲人巡礼:

【周恺】营造&体验 

【崔愷】所在即应·明净本土

王辉】“建筑师:一种知识分子的企图”

【“庙·雨”里的守望者】 |当代中国建筑课系列

 雕刻时空 | UED独家对话《当代中国建筑》主讲人朱小地

【齐欣专访】唯一永远不改变是不停的改变 | 当代中国建筑课系列

【董功】建筑作为一种呈现的媒介


投稿邮箱

uedtougao@uedmagazine.net

媒体合作邮箱

Zhaomingcbc@qq.com

新浪微博

UED城市环境设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功 | 阿那亚金山岭小镇中心
2018十大受欢迎建筑!你知道几个?
资讯 | 城市更新:江西画院美术馆
昆明山海美术馆
重庆融创壹号院怎么样:探索空间中一种美的可能!
西泽立卫:济宁市美术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