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面田讲堂】谢英俊 | 专访




谢英俊 · 专访


(小编注:2016年4月5日,四面田讲堂创办人王蔚教授与团队部分成员途径成都,偶遇从厦门抵蓉的谢英俊先生,讲堂前的专访就这样提前发生了......)





· 被采访者:谢英俊先生,以下简称“谢”

· 采  访  者:王    蔚教授,以下简称“王”


王:您提出的村民协同营造的概念,如果咱们把这个自造系统视为一种输送体系的话,这个体系的开放性,能达到什么程度?它能够产生多大程度上的多样性呢?

谢:所谓的开放性跟多样性是一体两面,这可以从传统民居中来理解,我们就是在做新民居,跟传统民居一样,所谓多样性还是有限的,不是要圆就圆要扁就扁, 这观念只要跟建筑产业化对上就容易明白。另一个传统民居的面向是秩序,也就是共性,那是时间与集体智慧的积累,客观条件与价值观念的交集,我的新民居设计大部份的工作在找可变性与共性。

王:比如我们刚才在您办公室看到的河南项目,从整体布局上一眼看去,它由相似性非常强烈的单元组成,对于村民对自己家的归属感和辨识度,您是怎么考虑的?

谢:我们设计的房子包含了通用物件(共性)和可变更选配的物件(多样性),如果能交给当地村民自己盖,允许依我们设计的物件自由组合,自然会有丰富的辨识度,没有一个个房子会是一样的。由施工队来统一施作,他们只能盖千篇一律的房子。

王:说到由当地施工,我觉得我们在怎样对待传统工艺的问题上是有待探究的。现在主要有两种表现,一个是到村里就要用老手艺去修土房子,另外一种观点是用老工艺那不就是倒退吗,所以怎么样才是一个所谓的乡土的建筑,完全向后走肯定是有问题的。

谢:搞些现代简约风再混搭乡土情怀另当别论,完全回到从前的状态是不可能的,因为各方面的条件都改变了。我们最近参访汀州附近的客家古村落,都是土墙连石灰都没粉上,为什么?因为当时的生活条件差连石灰都买不起,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肯定要改变,但有些东西可以传承,比如说跟山川自然生态紧密连结的风水观、传统工艺等,但需要经过转化,转化成现在可以接受或者可以操作的,即便是土墙, 也应该有新的作法,文化始终都在变化。

王:轻钢结构现在在国内有一个瓶颈,它其实没有为批量生产房子准备足够的工业化条件,这跟西方是有差距的。原材料有,但是却没法大规模批量装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谢:因为这是一个体系问题,不是单一的技术。整体装配式住宅, 它需要工业体系达到一个完整度, 才有辦法作。日本一间常见的小房子就有两万多个零组件,不可能是一家两家工厂或企业能做的,得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来支撑,零部件自动化生产的模具不可能由每家企业自己开发, 我们现在的情況是所有的企业都没法突破量化生产瓶颈。

王:我在哥大留学时正是哥大建筑无纸工作室很火的时候,我们是第一届毕业设计用3D打印完成的一批学生。我的老师Greg Lynn,写了据说是参数化第一本理论书,当时那东西确实做得很疯,参数化还是不能超越现代建筑从批量制造到批量定制。这个问题会不会一直是参数化设计的一个瓶颈?

谢:请大家将数码化跟参数化先弄清楚, 参数化只是数码化的一个环节, 亚历山大算是做建筑数码化的始祖,但后续没有多少人跟进。现在有成熟的物件导向设计操作程序,但由建筑师直接去写编程语言不太可能,需要有一个过渡。我的看法是建构一套建筑设计师的物件导向设计范式, 主要是抓三个点:边界、接口、参数,设计师只要整理出这三个东西就可以跟做编程的软件工程师对接了。也就是把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作更严谨的定义。只有从设计端开始切入, 才有可能打破目前建筑产业化的盲区, 尤其是透过网络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工业4.0,让”量化”透过网路平台来整合,就如UBER打车软件,让分散的资源与需求結合,这才是建筑数码化参数化的正途,不只是将建筑搞成歪歪扭扭。

王:谢老师,我再提一个反向的问题:对于乡村来讲,聚落是反应人与人之间最原始最朴实伦理关系的空间结构,但我们在刚才在墙上看到的河南项目,请问我们的部落在哪里?聚落在哪里呢?

谢:河南项目是一千户的中心村, 有较强的秩序感,是因为画电脑效果图时屋型重覆拷贝来得方便(笑), 至于要有自然生成的聚落感,将人的因素导入,成败捏在领导的手里(笑),看他要不要放手让村民自建,当然要在我说的适当的规划设计前提下。当时领导说,每家每户得紧挨着才能节省耕地资源,但我们建议房前屋后要布置菜园,用果树鱼塘作为村内景观绿地,这些都不应该算建设指标,算基本农田,但政府不同意,他们不认为房前屋后菜园是高产的农田,可能是为了管理方便吧。后来这项目没按我们的规划执行。结果大家应该能想像,这难得的项目,就像遍地开花的新农村,成了死寂的水泥森林,种上漂亮的行道树,建起了都市的公园。最后是由施工队总承包,村民满脸委屈拎包入住, 开始按月还贷款。盖房子对农民来说是生产行为,现在变成消费了,剥夺了他们的生产权利。就如现在的扶贫项目,第一要务就是建新房,政府每户投入扶贫资金约五万,政府再压着银行给五万贷款或更多,让施工队承包,房子盖好了,农户负债累累,只要还款不顺,再借就难了,结果是贫上加贫永远不得翻身。如果按照我们的方式交给农民自己干,3万元买钢材建材,还能剩下两万工钱自己赚,可能就成了万元户。

王:所以我们做乡村的事情是要从更大的场景来考虑的,对吗?

谢:对农村的课题,尤其是建筑和聚落,很多人都想去西方取经,或用现代建筑的思维来介入,对不起没经取也没着力点。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全部的力量投在城市,农村是被忽略掉的,没有太多作为,农村的职能大部份是由殖民地替代了,所以大家到欧洲参访漂亮的庄园和农村,几乎都是前现代的,因为农民没有几个,也没有几间房要盖。但我们完全不同,农村一年要盖将近五百万套房子,云南省今年就计划盖五十万套,所以一切都得从头来,这是创造性的作为。( FAO )


(图为四面田团队部分成员受邀拜访谢英俊老师成都工作室)


   以上内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炯明1-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浅议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修缮.docx
2018FA青年建筑师奖颁奖进行时 | 孟凡浩:与日俱新 回应自然
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二)下
闽南一600年古村被誉为水上皇宫,竟然比土楼还要美!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浙江省温州永嘉岩头镇芙蓉村
灾后民居重建:人类抗震智慧凝聚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