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愷:我的绿色建筑观】| 当代中国建筑系列公开课(内含视频)
天津大学《当代中国建筑》课系列第四讲演讲嘉宾崔愷院士,就多年来在建筑项目上的实践经验和体悟,讲述了他的绿色建筑观,UED与大家共同回顾课程精彩内容。


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UED原创视频:视频播放时长5分37秒,建议WiFi下观看。


本次的演讲内容主要是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待绿色建筑,区别于技术手段或绿色建筑评定的层面,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的绿色建筑都是由工程师主导的,忽略传统的建筑设计而用各种技术手段,但这种方法在推行绿色建筑的道路上一定是不长久的,我更想分享的是有绿色建筑设计意识的作品,而非字面的“绿色建筑”。

 
2015年12月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已经正式发布了国家新时期的建筑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也许大家知道,这个建筑方针在20世纪50年代末,叫“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大概五年前,建筑学会的一次讨论中商议怎么修改建筑方针?大家认为中国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所以“美观”一定是可以达到的,无需前缀。事实亦如此,无论是政府为了追求政绩,还是开发商为了建立品牌,大家都特别重视“美观”。甚至“适用、经济”有时候被放在一边。
 

现场照片


而建筑方针真正需要加些什么,或减些什么,已经成了一个被提及多次的话题。这次确定的结果,就是加入“绿色”二字。可见“适用、经济、绿色”,已然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理性评判标准,而“美观”,则更倾向于感性判断,是建筑学自然带有的一种属性。我也在思考,这几个词与其说是带有先后顺序的并列关系,不如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心生敬畏,自然有道


中国人历来都是敬畏自然的,从我们看到的这幅山水画就能了解,永远是“大山水、小房子”。并非画家写生而得,这是一种感悟,在心里装了壮丽山河,实际上这种价值观,潜在反映的就是人对自然的敬畏。所以从本土设计和继承传统角度来讲,我认为“绿色”应该是中国人格外重视的,而这些年我们恰恰特别不重视。
 
从生态理念考虑,绿色建筑设计仍面对很多问题,因为很多事情大家还没有意识去做。

首先,在城市发展规划之前,要考虑是否应该先有生态环境规划,目的是保护生态安全底线不能突破,其级别应该大大高于城市建设规划,立法后不容更改,不容侵犯。一系列用地规划和建筑指标应该重新审视,以节约用地、提高效率、缩短距离、控制交通量、保持城市的宜人尺度和环境为目的,从根本上转变以“发展经济,经营土地为目的”的急功近利的消费主义规划倾向。从规划开始,就要减少能耗、减少排放,绝不是建筑设计之后,在屋顶加上太阳能,外墙上加保温的问题。

其次,我们对城市现有的资源,应当充分利用,而不是仅仅保护那些文物建筑,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鼓励循环利用,同时降低旧建筑结构升级加固的成本。

再次,应重新回到合理的建筑成本控制,在规模和标准上,应该严格控制从开始就有一个合理的节能的意识,以全寿命周期来考虑经济的合理性,尽早杜绝最低价中标的自欺欺人的愚蠢政策,以为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看待今天的建筑价值。同时,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国家建筑行业的体制,让设计师真正的主导设计,控制质量,为建筑负起全责。

 
“四个少,四个多”

其中,关于城市更新和节能减排上的一些原则,我认为要树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以节俭为设计策略、以常识为设计基点、以适宜技术为设计手段去创造环境友好型的人居环境。这里提出“四个少,四个多”。
少拆除,多利用: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能环保。
少人工,多自然:适宜技术的应用是最应推广的节能环保。
少扩张,多省地:节省土地资源是最长久的节能环保。
少装饰,多生态: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人性化的节能环保。
下面,谈谈一些项目中体现的“四个少,四个多”。

少拆除,多利用
西安大华1935


这个项目是一个工业遗址的改造,曾经是西安的一个老印刷厂。它是1935年建成的老工业厂房,用于纺织。基地位于大明宫遗址公园边,由于厂子不景气,一些年前被迁到了西安的外围,7年前我们开始介入改造整个厂区的工作。
 
多数改造项目的时间都持续的比较长,因为有清理——加固——改造——再利用设计的过程。直到现在,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不同阶段的设计。设计之始,我们就从文化角度、城市历史角度梳理过。初入厂区,其间非常安静,没有生产,锯齿型的天窗是典型的纺织厂的结构特点。里面有很多的大大小小不同时期的工业建筑,首先就会考虑到拆与留的问题,后来我们把大部分主体车间都留下来了,只拆了一些单走廊的小房间、小仓储、管理用房等副房部分,为把主体结构现出来。

基地区位

不同年代建筑分布

确定布局后,为了让人可以从大街走到厂区深处,我们做了一个引导性的长廊。后面是工业遗址博物馆、小剧场等商业,今年大概要做的就是商业部分这些外厂的设计。在原来那些厂部的老院子和卫生所附近,我们加了一些小房子,使其形成餐厅,这些都已开放,现在还比较热闹。还有一些仓库和锅炉房等建筑也会陆续进行改造。总体来讲,这个项目其实是对现有建筑资源的再利用。

图上是面对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方向,我们把天窗做了一些变形处理,为了形成一些标志性。

这里引导的是到厂区内部的一个长廊,把副房拆掉,迁回原来厂部外面的一些银行,形成服务空间。

建筑内部原有结构上加了新的结构。建筑本身就很有意思,同一空间中,能让我们看到过去和现在同存的时刻。

剧场外面一个小的过度空间。厂区老职工就住在附近,每天都在这里溜弯,很怡然

这部分,我们在外部做了新的东西,而把里面的历史痕迹(例如,文革时期的一些大标语)在施工当中都保留下来。

这是锅炉房,原来是非常脏乱,后来经过清理,增加灯光,很有雕塑感。

原来的煤厂,我们改建成了艺术展馆。

总体来讲,“拆除和利用”,是经常会碰到的一个话题,也是最近越来越多的项目类型,需要我们尽力去思考如何能做得更好。

少人工,多自然
莫高窟游人接待中心


这个项目大家都很熟悉,不多赘述,位于敦煌,利用西北地区当地的建筑语言、材料,呈现出一种和谐并敬畏自然之感。同时还有一些创新的可能性。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我们设计了地道风和双层隔热屋面,以及通风、采光等这些都做了一些环境应对处理。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建筑是通风屋面,因为夏天时候去旅游的人最多,所以空调负荷很多,通过这个有效的降低了温度,大概能降8℃~10℃。

室内基本上没有太多装修,大部分保留了结构。这些结构都是通过精确的设计、制图,然后定位,做出异形的井字梁,这是弧面体,很多的网格都不一样。

少人工,多自然
厦门杰出建筑师当代建筑作品园13#地块


项目位于厦门的集美区,集美边有一片河滩地。当时黄文亮先生受邀请,为这个地方做景观规划,结合开发商的想法,把滨海的绿带,做成了一个由邀请建筑师各自设计,以展示性和体验性为主的建筑区。有些建筑师的项目已经开建了,我们这个正在设计当中,因为结构稍微复杂一些。

场地照片

建筑功能是一间咖啡馆,场地比较长,空间相对开阔,紧邻着水。

基地分析
场地后面是停车场,我们希望停下车的人,顺着布道,可以走到海边来,这座建筑不被绕开,而能作为交往空间被游人穿越。


坡屋顶既是东方茶室喜用的形式,又是西方教堂常用的元素,所以想用这样一种建筑语言来作为建筑的隐喻。

这是一个菱形的断面,建筑落地的部分比较少,下面形成了很多灰空间。菱形断面,二层面积最大,三层小一些,而一层部分有完全不需消费就可以经过这个建筑的空间。建筑功能上,也不仅仅局限于咖啡馆,希望既可品茶,又能喝咖啡,也是东西方文化的混结合。

建筑形体两边是角度不同的菱形,从一端拉伸到另外一端形成渐变体。

总平面图


过程中,做了一些模型来推敲方案。体块变成一个长的连体建筑,底层基本是开放空间,可以从停车场穿越过来,也可以有一些服务设施和贩售,同时也能坐下来休息。要喝茶、咖啡就到二层空间,三层还有一些有禅意的小茶屋和包间。

构建拆分图



建筑面积很小,我们也思考能否做的更加有趣。在设计当中,采用了竹钢结构,强度比较高,比天然木材的强度还要高一些。用钢节点把整个框架结构搭建起来。这是我们的设计团队画的里面的空间,从下往上依次是玻璃、整体结构、格栅。竹结构,到端头再铆上钢节点。



因为要暴露整体结构,减少装修,基本上所有的设备管线都在楼板下面吊着。玻璃层起初放在外面,以保护竹钢,结果请绿色中心论证下来,相当于玻璃盒子里面有竹结构。这会产生大量的热。我曾经也提出来,玻璃上面是不是可以用雨淋的方法隔热,后来经过比较精细的计算,要求上面要形成一定的水膜厚度并且均匀。而我们是一个扭曲的面,水的分布很难均匀。最后还是把玻璃放在里面,外层是格栅,结构加格栅形成遮阳,起的作用比较好。未来可以有攀缘植物爬上去,遮阳效果会更好。

少扩张,多省地
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

规划条件

功能分区

项目是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位于通州区,占地500亩。规划设计时我们希望校园分三期建设,做成集约化设计。期望中间部分开放,像城市公园一样,未来也可能是花园城市的一部分。一期分成了宿舍区、教学区、演绎区、以及博物馆和美术馆,外面都是开敞式的空间,校园整体也是开放式的。教学区设有门禁,我们修了一个水池,把它封闭起来,要穿过水池上的桥,才能真正进入到教学组团。食堂位于宿舍下面,图书馆面对着操场,操场也可以对外开放。这基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联合体,集中建设,绿色、安全。

开放式校园

空间紧凑以后,我甚至觉得很多的校园,都可以集约的使用空间。生活区的空间,可以变成教学区的辅助空间,教学区的空间,可以成为生活当中的一种延伸。由此,空间的“混搭”,就自然的出现了,例如,看书未必到图书馆,而可能在咖啡馆,还能看展览、会朋友等。所有的事件都可以发生在一个巨大的建筑当中,也能成为一种健康、方便的行为模式。我认为绿色建筑应该引导人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以高能耗的方式。

校园愿景——公共空间

校园愿景——地面系统

校园愿景——平台系统

校园愿景——高层空间系统


在这个复杂的大建筑里,我们的团队也编了很多故事放进生活场景里,都很有趣,因为建筑就是为了生活而生,里面的人会交流、共享。

少装饰,多生态
德阳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学校

总平面图

这是汶川地震以后的其中一个项目,捐助方是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组委。奥运的精神,就是鼓励全民参与,而非仅仅针对职业运动员。所以我们在做体育学校的时候,就是想做成城市的体育公园,而不是封闭的体育学校,从总平面上可以看到,规划格局是把学校放在一端,集体的更衣室和辅助用房等共享区域集中在中间。这边是球类场馆、游泳池、竞技馆形成了十字形构架,室外还有大操场、篮球场、网球场、城市广场等。

项目中我们也在思考的是,除了基本的开放性概念以外,对于小型的城市,体育设施到底要怎么建设?现在到处都建体育中心,都是采用按竞技馆来做,只是大小、观众多少有区别。但大部分的共同点是高能耗,所有的空间都是封闭的,里面大量黑房间,所有的大场馆运行时都要开灯和空调,造价很高。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跟当地的体育局讨论做成开放性的空间,自然通风。四川人很喜欢户外活动,到处都是在外面打麻将,旁边可能是茶馆、篮球场、城市公园等等不同的场所,这样的景象很感人,也给我们在这个项目上的启发,因为邻里街巷是开放的、休闲的,利用率很高,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场景,我们做建筑也是让大家用的,不是膜拜的。所以我们一系列的设施,也都是按这个目标来做的。


我们把所有的设施用廊子连成一个十字,主要是南方的雨比较多,所以我们的场地都是被廊子衔接上。

作为建筑,当然希望能够呈现出其原本结构的力量,真实材料的呈现,也是跟体育精神相呼应。


游泳馆如果放在室内,就一定需要空调,现在游泳池中间部分放在外面,游泳的时候,在水里,不怕下雨。准备上岸了两边有棚子,廊子连着回到更衣室,既解决了通风等建筑运耗问题,又满足行为需求,建筑是室外的,但与其他室外游泳池相比,又提供了避雨的环境。这些都是小小的智慧,通过需求思考而来。



这是球场,内部空间很高,需要天窗,侧面全部都是竹格栅,里面加了一层防虫纱网,侧面全是可以通风的,四川风不大,可以透气。有玻璃的地方是为了采光,体育馆不需要空调。

学校现在使用情况很好。维护和管理费用很便宜,开放和使用的价格低,利用率高。

最后还是回到初衷:“少一点美学,多一点伦理;少一点浮夸,到一点理性;少一点名利,多一点责任”。我自己也是慢慢想清楚这件事,也要求我的设计团队有共同的认知。如果价值观不清楚,会很容易走偏,因为今天的建筑设计方法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更多,能表达的东西也多。所以没有原则,就会失去立场,“少一点美学,多一点伦理”,这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个口号,我非常喜欢,也送给大家。

 
课后小问

主持人:作为建筑师,如何看待一些“不完美”的项目?
 
崔愷:我认为不完美是肯定的,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美的。中国在不断进步,我们也在不断改善、改进,但建筑的总体的质量是来自于社会和时代的,这个是不可改变的。为什么说建筑是时代的镜子,或者说是石头的史书,因为它就是如实的反映这个时代。比如说有一个时期,建筑贪大求洋、求怪,反映的就是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心态。从历史文化的延续性考虑,每一个都是很真实的,实实在在的存在,无须遮掩。美与丑、简与繁、雅与俗......真实而多元,多面才是立体的组成。作为建筑师,要用比较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工作,去参与、变革这个社会,所以没有什么特别要抱怨的。时间的累积,会让一个人从历史的角度、时间的维度去看待问题,重要的不是区分完美与不完美,而是现在比曾经做的更好。
图文整理自崔愷天津大学当代中国建筑公开课,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Dottie


精彩回顾:

关公战秦琼】 |当代中国建筑课系列

【朱小地讲座辑录】| 当代中国建筑系列公开课 (内含视频)

【李兴钢&静谧胜景:营造现实的理想世界】 | 当代中国建筑课系列


主讲人巡礼:

【周恺】营造&体验 

【崔愷】所在即应·明净本土

王辉“建筑师:一种知识分子的企图”

【“庙·雨”里的守望者】 |当代中国建筑课系列

雕刻时空 | UED独家对话《当代中国建筑》主讲人朱小地

【齐欣专访】唯一永远不改变是不停的改变 | 当代中国建筑课系列



投稿邮箱

uedtougao@uedmagazine.net

媒体合作邮箱

Zhaomingcbc@qq.com

新浪微博

UED城市环境设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绿色建筑 | 麦金利街建筑设计实验室
最会用竹子的绿色建筑师,没有之一 | 武重义作品最全盘点
景观建筑中竹元素的经典运用
崔愷:以绿色创新的理念改造既有建筑
凝固的音符,2020年世界建筑大师奖的25座建筑杰作
【首发】2021建筑圈时事热点,需要记住的都在这儿了!(持续更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