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北传统村落(45)西波江畔五马村

一、村落概况

五马村,位于广西兴安县南部,北距兴安县城约30公里,南距高尚镇政府驻地7公里。地处高尚镇西北方,自高尚镇政府驻地高清街沿X113县道往兴安方向行至堡里村左转,进入357乡道行驶5公里即可到达。该村属广西兴安县高尚镇济中村委所辖,含欧阳氏三甲、八甲、十甲,苦麻冲蒋家、缪家、大屋背、肖家、下垌坪等自然屯,从三甲欧阳至下垌坪依次分为一、二、三、四、五、六组,共6个村民小组,村民习惯称为6个队,2017年底共有人口约2000人,由欧阳、蒋、肖、缪姓构成。五马村山林广袤、田畴膏沃,盛产竹、木、水稻,兼种植食用菌、甜玉米及黄瓜等经济作物。东北毗邻本村委大坪村,南与同为本村委的雅髻寨及水南村相邻、西邻本村委老姑寨,遥望大山耸峙,与灵川县灵田镇正义村委为界。村道由江北及雅髻寨与357乡道相通,交通相对闭塞,是一个较大规模的桂北山区汉族传统古村落。

(图1:五马村局部)

二、历史沿革

该村古属兴安县南乡四都,清代以前散分为三至十甲;因明末战乱灾荒,人口锐减,清初缩编入二甲与五甲。民国11年属兴安县南区;民国25年撤区划乡镇,属高尚乡。新中国成立后,初属高尚区;1957年改区为乡建置,属高尚乡;至1958年,属由高尚乡、上桂乡、南山乡联合成立东方红人民公社;1959年3月因东方红人民公社更改名称,谓高尚公社,隶属高尚公社;1962年6月全县撤销生产大队,称高尚区,隶属高尚区;1984年实行乡村建制,高尚区改为高尚乡,隶属高尚乡;1999年9月撤消高尚乡改称高尚镇,隶属高尚镇至今。

(图2:道光《兴安县志·卷四》)

据三甲欧阳《泽及后裔》碑载,其宋代始祖欧阳司法公由江西庐陵县落居于此,距今已近千年历史。西波江从村前逶迤而过,周边土地平旷,良田数百顷,背倚青山如月,目之所及,散落有7处小山丘,是为“七星伴月”之说。五马村处于西波江中段,湘桂古商道经此南至高尚,或过长岗岭达灵川至桂林,或经海阳、大圩至桂林。北为高尚至兴安县城之“丰全古道”,起于太平堡(今堡里村),经雅髻寨、五马村、大坪、落家、丰全,过黄泥堰桥、金盆塘、粉洞、乳洞岩、董田、道冠,至兴安县城,是为过往商客必经之处。该古道前后的源江与长岗岭路段俱山高路陡,崎岖险峻,惟此段路途沿江而行,两岸樟柳成荫,道路平旷坦夷,古时行人过往,商客骆驿,地理位置优越。五马村先祖来到这里安居乐业,专事农商,家室渐渐丰裕,并在村中创建书院,使得后人有攻读学业的条件,从而造就该村明清两代人文璀璨的盛况。村中欧阳、蒋姓两大家族昔时的殷富,亦可从古道沿途的咸丰九年(1859 )《重修清高桥石蹬碑记》、光绪十四年(1888)《新建兼善亭碑记》、光绪年间(1875-1908)重修两江义渡残碑、光绪廿三年(1897)《新建黄泥堰石桥》碑所载该村欧阳光辰、欧阳良鉴、蒋祖福、蒋时炳、蒋克辅等34人捐资颇丰得以印证。

三、历史文化遗存

村中现存清代遗存的古民居10来所,但大多因无人居住已略显颓败,其中八甲儒堂宅故居,是现存最为完好且建造最精美的一座古宅。该宅第位于北纬25,2727.94″,东经110,3256.52,现门牌号属“高尚乡济中村委01-81”至“高尚乡济中村委01-86”,共6户。总体为左右两排,每排三进三开。中间有石子铺成的巷道及排水沟,前面为高大的院门,门当1对,户对4个,户对上刻有“戠谷荣昌”4字。据悉院门门额曾挂有欧阳开谟“岁进士”匾,1958年红卫兵将该匾取下后,将之刨平做成书桌面板,现今门额上匾钉犹存。院门前方曾有鱼塘,故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古碑及清代县志亦称之为“鱼塘宅”或“鱼塘村”。两排房屋间的巷道正对鱼塘中心,有形似“水车车水”之说。屋内主体为穿斗式建筑,每屋双排14柱,柱础为八鼓石础,上为鼓形,鼓钉、支架分明,中为八面雕花,底部为四方形,四面皆有雕饰,是为传统石刻之精品。檐下支出的横梁雕刻为龙头,龙头下的横梁整版雕刻凤凰,雍容典雅,磅礴大气。卷棚与天井上方相衔接,因屋瓦历经更换,原有的瓦当、滴水已不复存在,雨水经瓦槽自四方汇流而下,意寓“四水归堂”,天井为大块的青石板铺就,雨水最终从排水口流至屋外水沟。该宅第每屋内均有窗户六至八扇,窗花各异,既有冰裂纹、云纹等,又有窗格与板雕相组合。且每扇窗下各有一块板雕,皆线条流畅,精雕细琢,计有凤凰于飞、紫气东来,喜上眉梢、鹿鹤同春、多子多福、鱼跃龙门等图案,寓意深刻,美奂美仑。尤为精美的是天井旁照壁窗花,左右排开共为四扇,每扇中间嵌入一块板雕,图案分别为小儿赤脚在池塘采莲、簔笠老翁坐在古松下垂钓,长者携晚辈竹林寻幽,鱼跃出水面吐纳云气幻化龙头,其人物衣饰神态、松皮嶙峋、竹节疏密、波光鳞鳞,无不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屋主人致仕归田的悠然生活。

(图3:八甲儒堂宅照壁窗花)

可与八甲儒堂宅相媲美的,当属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的三甲祠堂。但因年深月久未加修缮现已倒塌,其硕大的梁柱仍向世人昭示着它昔日的雄姿,穿斗横梁支出部分为龙头雕刻,龙头下的横梁整版雕为一棵开枝散叶的古树,有喜鹊登枝,又有雕为树上挂满蜂窝,一匹骏马从树下走过并回头张望,意为“马上封侯”,以及雕为麒麟、花瓣等。坠落地面的横梁上仍清晰可见“同治二年(1863)岁次癸亥孟冬月谷旦书院宅阖族祠孙等共建”。祠堂中有刊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的山场碑载“窃思我书院宅公山先人口传数代,不知者甚多,未有刋于碑,累被外人侵佔。不免合族商议将我祠内排山请匠刋碑,传于后世子孙永远管业。各处土名开列于后……”据祠堂内碑文所载,当时五马村所辖区域计有寺庙7处,分别为海慧刹寺、本甲寺、哋角寺、下节寺、新宁寺、神公寨。其中古新宁寺即为现济中小学食堂,其主体高大宽敞,为穿斗兼抬梁式建筑,村民说是清代从别处迁移至此。其有两个石柱础现置于小学操场边,小瓣覆莲式,玲珑精致,是为明代产物。而有明确记载的当属明代的海慧刹寺,时任云南布政使的欧阳君昕告老还乡,建造海慧刹寺,雕塑神像,招僧奉佛施田,但欧阳君昕去世后,寺经兵燹毁颓。而今因年代久远,海慧刹寺遗址为何处已不可知。

(图4:新宁寺柱础)

蒋家所遗存的古宅亦不在少数,至今尚存一处墙壁上依稀可见有毛笔题字榜文“贵府新相公蒋……捷……”落款为“钦命广西提督学政……”以及武举蒋德斌故居与练功石,仍可一睹蒋氏家族曾经辉煌的影子。大屋背有庙宇一座,今已倒塌,高大的梁柱横在地上,村里老辈人说其为蒋氏家庙,昔时每逢社日即请戏班在庙中唱戏半个月,此家庙当年的繁盛程度可想而知,亦是该村蒋氏昔日辉煌之见证。

(图5:蒋家墙壁榜文)

四、姓氏与人物

五马村现有欧阳、蒋姓、肖姓、缪姓,其中欧阳与蒋姓人口繁盛俱为大族,缪姓、肖姓人员较少,且肖姓散处于肖家、高凤头。各姓氏的具体情况详述于下。

1.欧阳氏

(1)三甲欧阳

该村欧阳姓分为三甲、八甲、十甲,三支欧阳均来自江西庐陵县钓源村,但是因为相互分支较远故不同奉祠堂,每甲都在村中建有支祠。其中三甲欧阳历来人丁兴旺,陆续分迁至富田洞、长冲、长弄等地,现有人口约600人。其始祖司法公原籍江西庐陵县钓源村,宋时来到广西兴安县五马村,见此地龙盘虎踞,且有里仁为美,于是安居乐业,亦农亦商,至二世祖学禄公时,家境逐渐丰饶。传至四世君字辈四人,兄弟勤耕苦读,其中欧阳君昕考取正德丁卯(1507)科进士,归刑部选用,箴授陕西清吏之职,继任云南布政使,解组归田后,改古柏宅为书院。祠堂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所立《泽及后裔》碑,叙述甚详:

(图6:三甲欧阳祠堂碑)

“窃思水有源而木有本,水流万派始自一源,木茂千枝原出一本,而人之有宗祖先贤,所谓追远者,不犹之水源木本乎?从可知人生在世,祖宗不可不追也,明矣。溯吾祖讳司法公,系庐陵县瓦渣塘钓源村人,自宋迁至兴安县南四都五图五马村古柏宅。方其来斯处也,观龙虎之踞盘,可谓里仁之美;覩山水之清秀,何妨乔谷之迁。因而不惮勤劳创修屋宇,不辞况瘁专事农商,于是安居而落业,家室而稍丰焉。继而发配祖母蒋氏得其有人,生男学禄祖妣唐氏,幸蒙家道渐丰,子生其二:立、正。正公无出,立妣周氏所生三男,枝叶从兹梃秀。长曰君昕妣蒋氏,次曰君宝无嗣,三曰君实妣周氏。兄弟勤耕苦读,亦皆无忝尔生,耕者置创田亩,读者黄榜标名。我君昕公大明正德丁卯(1507)科进士,归刑部选用,箴授陕西清吏之职,继任云南布政使。则溯我祖于当日,盖缵缨世胄、阀阅家声也。及叩皇恩告老,解组归田。改古柏为书院,置田舍以乐年。好善乐施,建造海慧刹寺,雕塑神像招僧奉佛施田,使天假年华。事之废者振兴,繁者减损,继述尽美,亦后裔之大幸也。无乃我祖西归,干戈顿起,寺经兵燹毁颓,谱系相继失亡。复于大清同治癸亥年(1863),祠孙等合议建造宗祠,安奉历代考妣,将排业祭祀概行刊碑于祠。俾后裔不得私行典卖,倘有不遵,永革不准入祠佔祭。如有抗违,公同送官严究。今叨祖德之宏声、幸螽斯之衍庆、蒙宗功之大谋、欣瓜瓞之绵长,当思创业维艰。我祖曾当困苦,守成不易,吾孙应凛箴规,享蒸尝于万载,宗器常承,俎豆千秋,昭穆有序。一德一心,绍箕裘于先代,善继善述,贻燕翼于后昆。庶几百福无疆,于岁一脉有庆。是为序。一世司法祖妣蒋氏,二世学禄祖妣唐氏,三世子正祖妣唐氏、子立祖妣秦氏,四世君昕祖妣蒋氏、君宝无嗣、君实祖妣周氏,五世达智祖妣蒋氏、达兴祖妣唐氏,六世允从祖妣秦氏,七世元义无嗣、元政祖妣蒋氏,八世柏渊祖妣秦氏,九世泽夫祖妣蒋氏、泽沛无嗣、泽润祖妣蒋氏,十世昶珪祖妣蒋氏,十一世桂芳祖妣唐氏,十二世可懋祖妣唐氏、可恩祖妣周氏,十三世宗禹祖妣唐氏、宗周祖妣周氏、宗孔祖妣唐氏、宗善祖妣唐氏,十四世日鸣祖妣蒋氏、日明祖妣蒋氏、日星祖妣刘氏、日凤祖妣赵氏。”后列字谱“日玉开亮,世作贤良,一廷继美,永绍荣昌,承先耀祖,德盛丕章,松森柏茂,国兆安康。”并详载西陂洞、山峭岩等地祭田共十六处。

(图7:三甲欧阳祠堂)

从碑文中得知,欧阳君昕告老还乡后,改古柏宅为书院,是为五马村创建书院之始,该书院一直从明代延续到民国,明清时为五马村培养人才之多,功不可没。该支迁居富田洞村后裔有嘉庆(1796-1820)年间成均进士欧阳德门,自是受业于此。直至民国六年(1917),政府将原新宁寺改建为“养正学堂”,三甲书院宅方停止办学。

(2)八甲欧阳

八甲欧阳现有人口约300人,并有支系分迁于角元头村。其始祖庆仪公兄弟三人原籍江西庐陵县钓源村,是为欧阳修后裔,于明洪熙年间(1378-1425)迁居五马村,堂号为“福寿宅”、“儒堂”。该支欧阳历来为书香世家,人才辈出,据族谱与碑文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考取功名或为官者分别有欧阳文浩、欧阳葵、欧阳大昌、欧阳开谟等15人,村人说八甲有一处地名“倒夹石边”,原有夹石8个,后用于修水利今已不存。而该支系今存的史料也颇为丰富,其族谱载(注:囗为残缺或无法辨认的文字,下同)

“宗支谱原序:谱之为言普也,有普系前人继序不忘囗,思焉有普,通公族联,属不散之义焉,苟不为之继序?前人则从来之囗厥,绵绵旧籍,里居茫然失据,且不为之囗囗族,则以后之子孙绳绳,尊卑昭穆涣而无囗囗,所以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者,囗囗囗囗囗之宜立,而不可视为囗囗。囗囗手囗囗塋囗囗囗囗囗华二公,碑内序有囗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欧阳修后裔云云者,始知所自出而原其所由生,并非妄讬豪族谬附名家以自炫耀也。然自修公永叔以至庆仪、俊仪、茂仪三公,自庐陵安平乡林四十三都之钓源村迁至西粤兴邑者,其间继继纯纯,无所稽考,囗惟囗言囗墓遗文,以庆仪公为第一世,叙其一脉源流,同姓宗派单传至七世。维俊仪公生应龙、应凤二公,始分昭穆而分枝两房焉。由是,上以溯水源木本,下以联大宗小宗。即生齿蕃昌各居散处亦知宗,付诸枣梨亦只缮写成帙,聊以承先而绍祖宗贻谋之德,启后而开子孙灵长之祚。将来之螽斯蛰麟趾振振,以保世而滋大者。尤望继起达人善继善述,重修付梓,以垂奕祀不拔之基也。是,则阖族之厚也夫,爰为之序。取名字辈诗:东明开泰运,继世启荣昌,克绍先贤烈,材全佐国良。”后记载有欧阳修传百余字,继而详述历代宗支及祖上考取功名、任官者。

(图8:八甲欧阳族谱)

又有祠堂《裘基》碑载:“窃维春秋修其祖庙,盖庙享之义周礼特详。庙享者,所以报本追远返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以追其所自出也。溯我始祖庆仪公之原籍也,乃江西吉安庐陵,宋仁宗时贤宰永叔公讳修谥文忠后裔。自永叔至于庆仪其间越元十世,以似以续,继继绳绳,历传代远年湮,谱系失亡,无所稽考。幸获父老传闻,故家遗俗世居钓源村之名瓦渣塘者。族大支繁昭穆是序,因之分甲有十,而我房居八。偕兄俊仪、弟茂仪三人,于大明洪熙年间(1378-1425),与三、十两甲同心播迁,后先来粤于兴邑南之五马村而乐业焉。于图列居五,土分为三。堂则称为‘福寿宅’,则号为‘儒堂’,聚族而处,蒙业而安,以致后嗣之螽斯衍庆,而保世滋大者不洵。赖明德之维馨,根深者枝茂,源远者之流必长乎,爰为之叙。谨将承先启后先人刊列于后……”

(图9:八甲儒堂宅)

八甲欧阳学风之鼎盛,是与族中族规有着莫大的关系,据祠堂一块残碑载(注:省略号为残缺):“……乎,教育之普及、学者之矢志,自……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乃伯是学……之圭臬也。虽然学能造就人才,……人尤非经济不为功,倘家境寒微、财政……子弟一为经济所困,致书无力,势必改……能致力求学。而望人才之盛耶,人才不盛……人如是。均人也,而我独受他人凌虐、为他人……蹉商,全体赞同将我始祖永聦公遗下蒸尝……管理生息,以作将来勉学正用,津贴求学……光前裕后,阖族亦与有荣焉。是为序。八甲阖族仝立,裕泰号葆初撰书。”后罗列各项方案与条规。欧阳族人有此共识与行为,实为激励族中后辈发奋读书之经济保障,致使历代考取功名者代不乏人,自是理所固然。而八甲明清两代人才中最有成就者当属嘉靖年间(1522-1566)欧阳葵。欧阳葵由岁贡生出任广东韶州府通判,官居六品,今存有三块与之相关的碑文,分别为明隆庆五年(1571)欧阳葵为祖父所立《明故祖公欧阳聚贤荣二公墓》、隆庆六年(1572)为祖母所立《明故祖婆唐氏十九孺人墓志》、隆庆六年(1572)为继母所立《明故继妣于氏大孺人墓志》。其中欧阳聚贤碑因向前倾斜严重,无法读碑,故只列其余二碑于下:

“《明故祖婆唐氏十九孺人墓志》:祖母乃新陂东头新宅福寿堂聚贤公囗囗,囗列冲坊唐逝夫女,生死年月囗囗囗囗记外。所生三女一男,长女一娘因祖母早亡曲留守贞,次女嫁三都秦仁森,三女嫁大平秦万学,男讳文正娶太坪墟蒋庆德公次女所生孙二女一男。囗囗有父与母务求功名在外,允赖室姑支持,贤劳百状。惟恨祖母与公中道分飞,公思祖母裔子孙相继皆名显荣光,何能图报深恩于万一也。祖母先年辞世卜葬地名潭胫冲,坐庚向甲。为孙欧阳葵恐其年远而忘其本,遂刻墓志,以为子孙万世奉记云耳。的孙通判欧阳葵,孙妇赵氏生男以谦、蒋氏生男以諌以诤、唐氏生男以让。侄孙宇安。外孙秦智曇。大明隆庆六年(1572)岁次壬申二月吉旦孙欧阳葵立。”

“《明故继妣于氏大孺人墓志》:……新宅福寿堂欧阳囗二……北门外于囗长女。生于弘治己酉(1489)囗月十……父宦琼州府,有母蒋氏九在任辞世,囗道继娶囗为贤内助。惟母于氏敬夫爱子,抚恤幼孙……致囗,且持家勤俭。同扶母柩沿海全归,履历清囗亦囗怨,思其贤良不能备述也。母享寿六旬有五,天数亡于癸丑(嘉靖癸丑,1553年)七月初八日辰时在家辞世,卜葬地名江北,坐甲向庚。为子者恐其久而忘所自,遂刻墓志以永其思耳。男通判欧阳葵,娶赵氏生孙男以谦、唐氏生孙男以让、继娶蒋氏生孙男以諌以诤。侄男宇安,侄孙以诚。大明隆庆六年(1572)二月吉日,男欧阳葵立。”

依以上碑文与族谱综合分析可知,欧阳葵,字团峰,号子忠,乃五马村八甲始祖欧阳庆仪四世孙。当时其族从江西庐陵迁徙来此才逾百年,必然从祖居地带来了书香门第之家风。欧阳葵生活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其父欧阳文玉在琼州(今海南)任官,嫡母蒋氏死于琼州,后娶继母于氏。欧阳葵一直跟随祖父母与姑姑欧阳一娘生活在老家五马村,不料祖母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姑姑因母亲早亡、兄嫂远在琼州而留在家中守贞未嫁。父母恳切期望欧阳葵能读书入仕,幸有姑姑全力支持他,初入县学廪生,由岁贡进入国子监读书,出任广东韶州府通判,又补云南永昌府。查万历《广东通志》,载有“嘉靖四十一年(1562)韶州府通判,欧阳葵,兴安人”条文。又据《明史》载,嘉靖后设府通判三人,为正六品,分理粮储、马政、军匠、薪炭、河渠、堤涂之事。欧阳葵任云南永昌府后,于隆庆五年(1571)回家为祖父欧聚贤立碑,次年为祖母唐氏十九、继母于氏立碑,以述其贤。纵观欧阳文玉、欧阳葵父子之“名显荣光”,自是有赖于祖上良好的家风传承,而欧阳葵之所成,又是以姑姑欧阳一娘守贞抚养供读为代价,幸得欧阳葵不负厚望,官居六品显赫一时。

(3)十甲欧阳

十甲欧阳,现有约100人,因历来人口较少故祠堂建造相对简单,亦乏碑文和族谱可考,只凭族中口传其与三、八甲同源于钓源村,而十甲则经过迁居湖南后再来五马村的辗转,其支系的坊名堂号已无从得知。但从该村蒋氏的一些相关信息中能推论得出十甲欧阳早在宋代就已落居于五马村。有蒋氏族谱载,其始祖蒋仕元为江东村人,宋末移居五马村。而蒋氏后裔流传一个说法,谓蒋氏始祖原是来五马村十甲欧阳入赘,后因家庭原因兄弟分家,蒋氏一脉改回蒋姓,山场林地一分为二,从西波江碑边目之所及东边山场归欧阳姓,北边山场归蒋姓。十甲欧阳在南宋因人口少而招赘的情况,从相邻的大坪村古碑也可得到印证,据元泰定二年(1325)所立《先考秦十公之墓》碑记载,秦十公生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其子秦俊出赘新陂阳天孝之女,并有载秦十公之女三妹出嫁江北阳五公之长男。阳天孝与阳五公之名三甲欧阳碑不载,而八甲欧阳于明洪熙年间(1378-1425)才迁来五马村,故可确认此二位是为十甲人。至于五马村欧阳与阳姓的变迁,因历史原因自宋至清曾有多次来回更改,兹不赘述。在往北不远处的山间,遗有《妣祖唐氏二娘之墓》残碑:

“妣生于亡元至大庚戌(1310)囗囗初十日辰时,乃后富留囗囗囗囗公之女,适我车潭欧阳囗囗公,生育五男四女,婚嫁囗囗囗囗。不幸于至正丙申(1356)四月囗囗日辞世,享年四十七春。先囗囗囗囗不利,今大明洪武乙卯(1375)囗囗囗囗佛日丁酉吉时迁此,为背囗囗囗囗土培底,坐乙向辛囗囗囗囗。洪武八年(1375)夏月囗日长男盛孙、三男公保妇唐氏、四男安庆妇蒋氏、孝孙梅时迁移背后祖山内。生年死月。欧阳四子、孝女欧十一娘、姪孙欧阳。石记。”

2.蒋姓

蒋姓,唐宋以来素为兴安望族。据1988年所修《蒋氏族谱》第三卷所载,五马村蒋氏始祖仕元公“原名仕云,即仕达之兄,于宋末由南五都江东村移居南四都苦麻冲定居。妣欧阳氏,生子德三。”谱载蒋仕达号存信,为宋理宗开庆己未(1259)科进士任监察御史,其父蒋用丁,系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进士,为南宋名臣蒋允济之后裔。该支蒋氏迁至苦麻冲后,原住村后地名二屋背,又名栗背、虎山,据明代古碑载,其堂号为“攀桂坊凤山宅”。

(图10:蒋家万历二十七年碑)

仕元其子荣珍,孙潮佐,以下字辈为“宗愈本厚应延诚立永贤太和时克祖德高明远宏……”该村蒋氏现有约800人,历代陆续迁出,分布遍及瑶背弄、西坑、厥菜坪、石头角、上联、崔家老军田及灵川某村等地。依族谱与碑文不完全统计,该村蒋氏明清两代考取功名、入仕、得授军功者有蒋智、蒋诚灏、蒋祖福、蒋克辅等13人。而该支系在历史上功名仕宦之典范,当属明代蒋智,祠堂今存正德元年(1506)蒋智为自己预立的《虎山致仕同知蒋愈达之墓志》:

“予讳智,行景十七,字愈达,乃新陂坊囗囗虎山前任江西临江府知事蒋公宗辉之晚子也。母秦氏,目养坊秦公永囗囗囗囗。生于大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癸卯囗囗囗囗日辰时,半周不幸父丧,遗下予母囗囗囗十有余,奋然守节,纺织抚养儿男六人,曰愈恭、曰愈肇、曰愈让、曰愈良,乃兄也,曰囗行乃义兄也。予娶仕峰唐义显公之女,育一男二女,俱夭。妻唐氏不幸丧于贺县囗所。继娶浔州贵县黄贤公之女,育一男曰本瑞,娶下栋致政巡检阳公广济囗囗囗晚女,育男孙囗安、曰兴安。予又娶囗囗囗兖州府钜野县王谅公之女为侧室,育囗女。长女聘于冽冲省祭唐福勋之子囗囗选鹏为妻,次女聘本村东头欧阳囗囗囗。子曰囗囗女为妻,再娶直隶徽州府囗囗陈茂公之女为妾,不意早丧贺县。曰囗囗、曰本裕,乃义子也。予赖母守节纺织囗囗成人,年登三五,遣入邑庠,愚鲁不敏,囗囗苦历年至三七,赴乡闱,学浅不遂。手足囗稀,尔我各爨,出身无由,进退尤难,躬耕聊以度岁月,夜对青灯,以备科贡秋闱。囗囗叨领景泰四年(1453)癸酉乡荐,三度春官,囗囗下第,桥门听讲十载。年登五九,因两广囗方不宁谧,圣朝以土人治土人,蒙铨本省平乐府贺邑县令,三三考满,升广东德庆郡同知,囗六载。自思富贵浮云,功名萍草,年囗囗囗之期,老迈效古,恩等以老陈情,囗囗囗囗归田致仕。先于正统九年(1444)下元甲子囗囗扰攘,景泰七年(1456)丙子流劫桂林等处。囗囗无所安身,登寨授生。甲寅乙卯鼹鼯囗囗。不期于岁吾正德元年(1506)正月初二日子时偶沾老恙,善终于家,八十四岁,囗囗囗囗。自书刻石,以昭后裔以记岁月云耳。安葬后山二屋背坐巽向囗。”

(图11:正德元年蒋智碑)

从以上碑文及族谱整理可知,蒋智,字愈达,为江东村宋绍兴二年(1132)进士蒋允济后裔,五马村蒋氏始祖仕元公第五代孙。其祖居地江东村名贤倍出,自宋以来进士举人为一邑之冠,仕元一系迁至苦麻冲,学风仍盛。蒋智在碑中自述,其为江西临江府知事蒋宗辉之晚子,生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半岁丧父,其母守节,以纺织为业,抚养儿子6人。正统五年(1440),15岁的蒋智考取秀才进入兴安县学读书,当时正是广西少数民族起义频发的动荡年代,正统九年(1444),蒋智经历了荔浦韦贵领导的农民起义波及兴安。正统十年(1445),21岁的蒋智参加广西乡试落榜,他认为自己“学浅不遂”,返回家乡继续苦读,当时他们兄弟分家,蒋智出身无由,进退两难,白天辛勤耕作,晚上发奋苦读,以备再次科考。直至29岁,景泰四年(1453)乡试中举,后连续3次参加会试均落第,其间又经历了景泰七年(1456)大藤峡起义军流劫桂林等处,蒋智无所安身,无奈之余只得“登寨授徒”。天顺二年(1458),34岁的蒋智进入国子监读书10年。成化五年(1469),因两广少数民族起义频发,朝廷任用当地人为官治理两广,蒋智被吏部铨选为贺县知县,在任9年,颇有政绩,于成化十四年(1478)通过朝廷考核升任广东德庆州同知,在任6年。据《明史》载,州同知为从六品,与通判分掌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事。成化二十年(1484),蒋智60岁,向朝廷以老陈情,归田致仕。正德元年(1506),83岁的蒋智寿终于家。考雍正《广东通志·名宦》载:“蒋智,兴安举人,徳庆州同知,成化十八年,署开建事,严而不苛,宽而有制,吏民畏服,兴学校修城池,有功于郡。”《广西通志》及《兴安县志》将之列为乡贤。蒋智生平,历经幼年丧父、少年时社会动荡、青年时兄弟分家而于学业进退两难、中年时会试连续3次落第、国子监苦读10载,45年的坚韧不拔、苦苦磨砺,得授贺县知县,又9年后升任德庆州同知,得祀名宦、乡贤,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3.肖姓

肖姓原为萧姓,在20世纪70年代推行二简字之后,整个“萧”字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于是所有的萧姓被写为肖姓。该支肖姓原籍湖南永州零陵县火烧桥,始祖仲美公携家眷于清顺治元年(1644)迁来兴邑南四都二图苦麻村落居,仲美公以打铁为营生,后外出经营时死于本乡直义村委竹腊头村,并就地埋葬。仲美公之岳母葬于枫木岭。自仲美公起字辈为“仲德楚维应尚光,天开文运秉忠良,登朝立廷宗祖盛,定国安邦百(永)世昌。”至康熙四年(1665),肖氏移居肖家村,耕种营生,德字辈三兄弟分家,雍正十年(1732),三世祖楚元公携妣蒋氏及二子又移居高凤头,现今此支肖姓含五马村肖家、高凤头,共约200多人。清末在村中建有“萧氏宗祠”,又有同治十年(1871)所立的《清故显祖萧维昭墓》详细记载了该支肖氏的来由:

(图12:同治十年萧维昭碑)

“尝读古圣之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溯吾祖世系以来,始自仲美公妣陈氏,于明末清初顺治元年(1644)自楚来兴南四都二图苦麻村居处落业。所育高祖辈长曰德圣妣徐氏、次曰德贤妣蒋氏、三曰德魁妣李氏。及其康熙四年(1665)始移居萧家村创造入排,耕种营生。企育楚辈,丁旺业微,是以三户各爨。贤公所生曾祖楚元妣蒋氏,乃育吾祖兄弟二人,俱向年幼。于雍正十年(1732)择取高凤头立宅筑室,创置膏腴,训子以勤耕,课孙方赴试焉。祖命生于乾隆四年(1739)己未岁正月初二日戌时,匹配祖妣秦氏系临桂狮岩头村秦月耀之女。不幸殁于嘉庆十一年(1806)丙寅岁十月二日戌时,在世六十有七,卜葬此处地名大坪头,契买山场,正坐子山午向。先立碑记奈未竖洁,迄今年久,曾玄繁衍,犹未刊刻。是以孙等念祖德之流芳,另取新石修砌,将来代远年湮永垂后裔庶知始终本末云。”后详列历代祖妣世系。依碑中所载“所除祭田土名带尾里圳口上田一号民田一亩五分”,及清代高凤头与五马村合买排业山场,其中高凤头占2份的老辈传言来看,至清中末,该支肖氏经过数代人努力,已开创下一定的基业和积淀了丰厚的家资。

4.缪姓

据村里世代口传,在五马村最早居住的是缪姓,此地原有缪家井,后被掩埋。但缪家人口一直不发达,至今亦只有两户10来口人。屋旁有民国34年(1945)所立《民国显考缪公讳家通老大人之墓》碑:

“吾父乃南四都五图十甲店西宅善乾公祖妣唐氏之曾孙,曾祖积文公祖妣袁氏之孙,祖考应试公祖妣唐氏之次子也,原命生于前清同治壬申年(1872)三月廿九日卯时,大限没于民国卅四年(1945)十一月初一日亥时,寿终七十四岁。卜葬地名冬豆园,针定亥山巳向。念父一世劳苦,勤俭持家,所育姊妹六人,俱已婚配成人,男等追念养育深恩万一未报,是以请匠勒石刻碑于墓,以垂后世子孙永远祭祀不忘云耳。母妣蒋氏、肖氏。班辈排行:学登启国正,善积应家昌,祖德光大永,文武代名扬,诗礼垂训远,百世绍书香,在廷多功业,群沾圣泽长。”

依碑文所载,其族世居于南四都五图十甲店西宅,从相邻的大坪村明万历年间碑文有载“本里店西”亦可作为该地居住历史的佐证。现今缪家已传至光字辈,因碑文未写明祖源及学字辈以上世系无从追溯,且尚无寻访到古碑古谱进行深入考证,故无法确认缪姓最早居住于五马村之说是否属实,只能留待后考。

(图13:西波江畔)

五、民风民俗

五马村属典型的桂北古村落,民风淳朴,岁时节气及婚丧习俗自古沿习至今。据道光《兴安县志·风俗》载:“民务农业,暑雨祁寒不辞力作,敦俭朴,鲜有争斗事。为士者以礼自闲,好读书,崇文墨。风气习尚与临桂相类。”“婚姻丧祭悉尊文公家礼,凡馈以槟榔为先。民务农而简讼,士知礼而崇文。”“案,兴安婚礼六礼皆备,俗称讨红庚吃准口,即问名纳采也、过小定纳吉也、过大定纳征也、报日请期也,并亲迎为六礼,亲迎壻亲至女家行奠雁礼,毕,先回。次日,母始送女至壻家,叔伯兄弟亦往送,二家俱有宾相。女至壻家,有女宾接待。女及门,执壶携钱而入,即日庙见。丧礼,士人家皆不营佛事,近虽渐为习俗所染,而守礼者终不为也。”

以婚礼而言,今虽大体以现代礼仪为主,但其中仍不乏传统礼俗,如新人拜堂时由司书宣读告文书,及齐备15项接亲红包,分别为“压金、乳金、线金、力金、谢司书、谢厨、司烟茶、谢提调、开容、开眉、开盒、锦金、彩金、贽金、镯金。”婚礼当晚,新郎端坐堂前,两边由两个未成年的小男孩(夹婿郎)陪伴饮酒,亲戚朋友聚坐于厅堂唱贺郎歌,祝贺新郎。贺郎歌,又称花烛诗,其歌调文雅,歌味浓醇,由客人轮番领唱,众人帮腔,内容分贺郎、移花、送郎3部分,一直进行到凌晨零点,送郎时,众人簇拥新郎走向装饰一新的洞房,洞房内由几位歌手故意拴上房门不让进去。歌手隔门对唱,最后由“隔壁贤大嫂”递过“钥匙”(唱词),才开门让新郎入洞房,再引来新娘一同谢客,众人又把新房内的陈设歌赞一番,才告别离去。

丧礼今仍依传统之守灵、哭丧、办酒、请堪舆先生择地、择日出殡。停柩之日,主家每晚都聚亲友守夜,司鼓唱歌以陪灵柩,上半夜唱短歌,七言四句或五言四句,后半夜唱长歌,以《薛仁贵征东》、《罗通扫北》等历史小说为蓝本所撰歌词。短歌与长歌间有过渡,为二人一问一答,歌曰:“外面什么在叫?外面蝉虫(蝉)在叫。蝉虫在哪里叫?蝉虫在肚皮脚底(下面)叫。那螃海(螃蟹)肚皮脚底哪(为什么)不叫?它在水里。那蚂拐(蛙)在水里它又那么叫?它口宽。那筲箕口那么宽它又不叫?它是竹子做的。那笛子是竹子做的它又那么叫(响)?它眼多。那筛子眼那么多它又不叫?它有个边。那铜锣有个边它又那么叫?它是生铁做的。那犁头是生铁做的它又那么叫?它头大头小。那牛角头大头小它又那么叫?它翘得高。那灯笼挂那么高它又不叫?它是纸糊的。那炮仗是纸包的它又那么叫?它肚拐(肚子)里头有药。那药铺里那么多药它又不叫?它是拿来整(治)病的。那亡者他又整不到?他是应该的。”其歌词中多为村言俚语,颇具地方特色,唱法拖音长,收音短,寄托哀思,极富悲伤情感。

(图14:五马村局部)

六、自然风光

西波江亦称西江,古名西陂江、琼江,当地土话音“洗比江”,2002年版《兴安县志》与1992年版《兴安县水利志》均作“西波江”,为湘江西源。五马村处于美丽的西波江畔,山峰延绵,森林茂密,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据1982年唐兆民先生《灵渠文献粹篇》载:“唐公背岭的支脉发源的一条山溪,南流经落家、读村、富田峒等处,会合源出丰全山、平岭、西延冲、斑竹冲等几条由西流来的较大溪流,至石岩寺附近,又受老雷公殿山及长岗岭由西流来之水,折而东流,经豪猪田至太平堡附近,注于海阳江,俗称西江或西波江。”

清乾隆《兴安县志》载:“双盆井在县南三十五里双盆岭下,右井水由严冈出西延冲、苦麻冲,至太平堡会湘水。”

(图15:西波江)

五马村周边土地平旷,遥望遍布于摩天岭风力发电场的巨型风车纤细隽秀,在蓝天白云下迎风转动,给这静谧的村庄凭添了无尽的浪漫与诗意。西波江对岸文笔峰高耸,山下为三甲欧阳迁出的富田洞村,村老传曰“才子山下富田洞,富田洞前千亩田”,千亩田间有座即将倾圯的培风塔。村落附近,小山错落米然,苍松叠翠,江畔樟柳掩映,村民劳作于田间地头。深居山野,与世无争,耕樵渔读,悠然自适,俨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又如镶嵌在桂北青山绿水间一颗璀璨的明珠。

(图16:西波江畔)

明宣德三年(1428),永乐辛卯(1411)科解元秦彦高(大坪村人)于南京国子监告老还乡,时任北京卫经历的临桂人黄裳,为之送别而撰写《琼江逸乐图序》,文中盛赞西波江畔的秀美风光及宜居环境:“广右之琼江,其地最幽胜,山清而水秀,田土膏沃,名泉奇石,苍松翠竹夹岸连径,可耕可渔可樵,诚足以寓逸兴而适乐趣也……世居琼江,有林泉池沼之美、田园亭榭之雅……佚老奉身而还,教子读书之暇,或荷锄于畦、或投竿于水、或扪藤萝憩松阴,适适焉洋洋焉略不知……”

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西波江畔,于斯为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进士蒋钦绪,四个儿子是唐代能吏!后代发展成一方望族!
蒋氏宗史序及蒋氏源流
(修谱)关于湖南零陵县孝悌乡名山里信息
东阳百家姓·蒋氏
乡愁梅江
【乡土兰溪】走进梅江镇白岩下村:蒋氏为洪塘里蒋铨后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