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当代盗墓技术:高度职业化,河南、陕西、山西已形成高危地区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古代汉人喜欢土葬,尤其是崇尚厚葬之风,很多王公贵族的墓地就如同藏宝库一般,令别有用心者垂涎三尺,于是便有了盗墓这一古老的行当。

盗墓开端于何时已经不可考证,一般认为不晚于春秋时期。

最有名的盗墓贼非曹操莫属,据说他设立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开展官方盗墓活动,是盗墓行业的典型代表。

现在这个年代,虽然经历了警方的严厉打击,但是盗墓这一行依然没有断绝,而且得益于技术的发展,这帮人的破坏力更大。

01、惊人的专业水平

虽然中国的古墓多,但是中国地盘这么大,寻找墓穴并不容易。

古今中外的盗墓贼那么多,在当今要找到一个还没有被同行光顾过的地下宝库,更是难上加难。

到如今好找、好挖的墓葬早就被挖得差不多了,正是盗墓行业的难度和内卷,催生了不少爱学习爱钻研的精英盗墓贼。

其专业能力之强,使得很多文史和考古专家都赞叹不已。

精英盗墓贼们原本可能只是工人、农民,却拿出了足以考上清华北大的努力研习历史典籍,把各个时代的墓葬特点、可能存在的陪葬品都掌握了个大概。

考古部门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被盗墓贼们当作藏宝图,《易经》被盗墓贼们视为“圣经”、算命先生是盗墓贼的座上宾——因为他们要研究风水。

风水之说大多和封建迷信相关,虽然和人类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有点关系,但是和保佑墓主人来生荣华、子孙后代荣辱丝毫没关系。

现代盗墓贼们大概也不相信风水之说,但是古人信风水,常按照风水学说安排自己的墓葬,这就使得盗墓贼们就可以通过风水学说逆推墓葬的位置。

要想在崇山峻岭中找到不为世人熟知的墓葬,考古专家也不一定有把握,然而盗墓贼中偏偏就有这样的人才。

2005年陕西警方就曾经破获一起案件,首犯杨斌本是一个摄影师,通过自学历史典籍和风水知识,把武则天的侄女、李隆基的皇妃唐贞顺皇后的墓给盗了。

精通历史风水的盗墓贼们同样也有着一定的地质专业造诣,也许比不上地质专家,但足以让普通人汗颜。

洛阳人曾愤愤地说,“盗墓者正是借用洛阳铲的威力,才使得洛阳的古墓'十墓九空’甚至'九九空’。”

这个在盗墓小说中闻名、被洛阳人记恨的洛阳铲发明时间只有一百多年,因由洛阳盗墓贼发明而得名。

洛阳铲的铲面为半圆形,插入地面后再拔出能带出一些土。

经验丰富的盗墓贼用洛阳铲取出土样后,能根据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判断地下有无古墓。

接上有韧性的腊木杆和绳子后,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的位置取土,深埋地下的墓葬在洛阳铲面前无所遁形。

对盗墓贼来说,洛阳铲取出的土有“活土”“死土”之分,有分层、混有不同土质的土块为“活土”,说明这里的土曾被翻动过,意味着可能有墓葬,反之则被称为“死土”,说明没有墓葬。

洛阳铲的制造工序并不太复杂,但是制造要求比较高,长期以来只能由洛阳周边几个手工作坊制作。

有的机械加工厂试图规模制造,结果产品插入地下后根本带不出土来。

由于性能卓越,洛阳铲被考古、地质勘探和建筑单位大量采购,这也算是盗墓贼们为社会做得“无心之功”吧。

除了使用洛阳铲,打洞技术也是盗墓贼们的绝活。

有经验的盗墓贼,可以打出一口十几米深、一米粗细的盗洞,洞壁结实不易坍塌,而且诡异的是周边没有留下土堆,远远望去很难发现。

不过,盗墓贼们也不是盲目地向地下伸洛阳铲或者打洞,他们可以根据地表土特点做一个初步判断,据传厉害的盗墓贼据说可以根据地表土就分辨出地下的墓葬是什么年代的。

新中国成立前的盗墓贼们往往是单人作案,在一晚上时间内完成打洞、进入墓穴、偷走陪葬品,可见功夫十分了得。

很多考古专业人士也感叹,千百年来盗墓贼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形成了若干流派,其留下的传说让人难以想象。

由于新中国对盗墓行业的打击,传统上的盗墓流派大多已经失传或者被“收编”,新出现的盗墓贼们技能没前辈那么厉害,但是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现代的盗墓贼们添置了大量先进仪器,探地雷达、金属探测仪、气体分析仪都用上了,而专业考古队的装备,也不过如此。

02、精细的团队合作

在8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场盗墓狂潮,与前辈们不同,新一代的盗墓贼更倾向于团伙作案。

有经验的盗墓团伙内部分工明确,大多由支锅、掌眼、腿子、下苦组成。

支锅是盗墓团伙的核心人物,是组织盗墓活动的负责人,其行事更像一个包工头,人员的招募、关系的协调都是他分内的事。

要当支锅人首先要有钱,盗墓行动无论成功与否,他都要向团伙成员支付酬劳;法治不健全的那段时间,如果有同伙被抓入监狱,支锅人还负责行贿和捞人。

由于花钱的地方太多,一次成功的盗墓活动,除去各类成本,支锅人大概能分到两成收益。

要当支锅人其次要有“粮”下锅,也就是掌握墓葬信息,而掌眼就是负责提供信息的人,盗墓成功后的收益大头都被掌眼拿走了。

掌眼属于盗墓团伙的灵魂人物,专业能力最强,他们可以根据典籍、风水和地质知识找到古墓,还可以鉴定文物。

掌眼往往也是盗墓团队中非常有经济实力和人脉资源的人,他们可能是盗墓文物的初级收购商,有着自己的销售渠道。

在国内盗墓最猖狂的时期,掌眼可以在几天内把大体积的文物送到美国收藏家手里。

由于专业和财力雄厚,掌眼几乎是盗墓圈的衣食父母,受到盗墓贼们的特别保护,很多盗墓贼被抓后,会极力隐藏掌眼的信息。

腿子是盗墓行动中的工程师,无论是传统盗墓绝活还是现代技术装备都有一定的掌握,是盗墓成功与否的关键。

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打击,掌眼往往深居幕后,支锅人也不来盗墓现场,导致腿子成为盗墓活动的实际指挥。

早些年的盗墓腿子的技能来源于各自门派,门派内技术绝不外传。

而现代的盗墓门派瓦解后,腿子们的技术来源更加复杂多样,既有不同门派的技术交流也有现代技术的加成。

下苦是盗墓活动的最底层人员,负责挖掘工作。

他们大多是盗墓新人或者被临时招募来的农民,干得活最苦收入也是最低的,大概只有几百上千元,不参与分红也不能拿墓中宝物。

盗墓现场的下苦,可能还会分化出踩点、望风、掏洞、安炮眼、摸宝等职业,随着盗墓经验的增长,下苦可能成为腿子。

反刑侦经验丰富的团伙,还会有意掩藏参与盗墓人员的信息,比如现场勘探的和后续挖洞的不见面,买家和卖家通过几道中间人联系。

盗墓团伙盗墓成功后,并不会立刻把宝物带回家,而是找个地方掩埋起来,目的是掩人耳目和防止宝物被空气氧化。

很多古董出土时色彩艳丽,有的古尸甚至肌肤富有弹性、关节可以活动,但是遇到空气后不久古董就失去光辉,古尸化作干尸。

土中掩埋确实可以延缓氧化的过程,但是由于不能模拟原本墓葬环境的温湿度和酸碱度,土埋并不能完全防止文物被氧化被腐蚀。

盗墓贼一般不在本地销售赃物,而是在远离墓葬数量巨大的省份售卖,买家可能是其经常合作的国内古董商,也可能是通过走私渠道收买古董的海外收藏家。

除了那些已经登记备案、陈列在各地官方仓库的古董,谁也不知道市场上流传的古玩到底是哪里来的。

因此盗墓贼一般寻求将手中宝物尽快出手,古董只要一进入市场,盗墓贼基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市场上的古玩商人也不会大张旗鼓地卖古董,而是把一两件真货混杂在一堆赝品中,等着有眼力价的行家登门淘宝。

除了有经验的盗墓团伙,社会上还存在不少菜鸟团队。

比如最低级的团伙可能就是农民赋闲后,认为农田里有墓,见土堆就挖见湿软土就翻,一般找不到什么大墓,但能找到不少荒坟野冢。

稍微高级一点的盗墓团队则是由社会闲散人员构成的,他们就跟喜欢冒险的愣头青一样,没经验没技术却四处闯荡,盗墓时对文物破坏性大也容易被警察抓获。

“愣头青”盗墓贼们一般只能找到墓葬特征明显的地方,不像有经验的团队那样依照技术寻找隐藏的古墓。

菜鸟盗墓团伙虽然不专业,但是危害性和专业团队一样巨大,甚至耸人听闻。

03、耻辱与危害

如果成功盗取一座大墓,支锅人和掌眼可能获利几百万元,国(境)外的收藏者为盗墓分子提供了许多洗白文物的渠道,高昂的利润和较低的风险使得境内盗墓活动一度猖獗。

盗墓之事自古至今屡禁不绝,尤其是在乱世,地下世界屡屡遭遇不幸,据称中国历史上共有三次盗墓狂潮。

第一次是西汉,盗墓是为了获得金属用于铸造钱币和贴补军费;第二次是清代,大多是学者做文物历史研究,破坏相对小一些。

最近一次的盗墓狂潮始于80年代,直到本世纪初才被遏制,河南、陕西、山西作为皇室古墓最多的省份,是盗墓犯罪的高危地区。

那时候古墓盗挖和文物走私活动猖獗,小范围的挖掘后来发展成蔓延全国的不良风气,从业人员也从少数不法分子变成大规模群盗群抢,甚至出现了黑恶势力。

这二十多年里,中国地下文物走私数量之多、质量之最、范围之广都是世所罕见的。

据统计,这期间有30-40万座古墓被盗,300-400万件文物被偷走、流失海外甚至被毁坏。

传统的盗墓贼受限于门派规范和传统,盗墓时还有所顾忌,最起码他们知道盗墓这种事“不好听”,而新生的盗墓贼无知无畏。

当年贫穷而愚昧的盗墓分子,甚至喊出口号“要致富去挖墓,一夜就成万元户”,可是地下的文化瑰宝,一件何止万元啊!

1982年春,人们在福建建阳发现一座宋代窑址,数百名当地群众陷入疯狂,掘地2000平方米盗挖古董。

到了翌年三月,依然还有四百多名不甘的村民聚集现场。

他们找来了推土机,八天内挖地2.3万平方米,破碎于推土机下的文物已经无法计数。

福建的文物风波刚刚散去,河南又上演盗墓潮。1983年夏天,淮阳陷入农民不种地、工人不上班、教师不上课的诡异状态,全都上山挖墓,春秋至汉代的七百多座古墓在数月间被盗一空。

1985年,浙江、陕西和青海人民也为古墓陷入癫狂,把盗墓活动推向一个新“高度”。

一年中浙江龙泉县境内360座古墓被盗,与福建河南不同的是,村干部竟然也参与其中。

陕西周至县的村干部比龙泉村干部更过分,是盗墓活动的组织者。

他们把村民分成若干10人小组,把古墓分片包给这些小组挖掘,盗出的文物竟然还“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青海民和县的盗墓活动规模更大,13个村、52个合作社的900户村民,在10个月中捣毁古墓千座、破坏文化遗址23处、损坏文物超过5000件。

疯狂的盗墓活动引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但是被金钱蒙蔽心智的不法分子竟然暴力抗法。

1993年陕西咸阳一个盗墓团伙,煽动群众阻拦执法人员,砍伤5名前来抓捕的民警。

咸阳民警受伤的背后,是当地形成了9个盗墓专业村,每天男人出门挖墓、女人送饭、老人孩子望风。

面对整个村子的疯狂,一个派出所十几个警察,也只能叹息奈何。

执法人员们无奈,学者们更加痛心,盗墓分子在盗墓中方式野蛮,用炸药控制不了威力、工程机械随意使用。

古墓在爆炸和机械的摧残中变成一片狼藉,那些反映古代文化、生活、制度的信息也随着被损坏的文物一起化作历史的尘埃。

有幸保存完好的古物流传境外,中国的专家们只能屈辱地从那些道貌岸然的收藏家手中恳求照片,研究我们老祖宗当年的生活。

有人问,盗墓猖獗,官方为什么不派人保护?为什么不提前把墓挖了、把古董集中保存起来呢?

首先,最适合保存古董的地方还是他原来存放的位置,古董最好的归宿还是随它们的主人一起长眠地下。

其次,盗墓最猖獗的时期正值国家财政有限,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即使累死也防不住这成千上万的盗墓分子。

第三,即使文物出土也阻挡不了利欲熏心者的贪婪。

比如在1989年,敦煌4幅珍贵壁画被盗走,幸运的是,失窃壁画最终被找回,两名犯罪分子也被判处死刑。

敦煌早在两年前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安保设备,即使如此也被盗贼得手。

04、从业者的结局

最近十几年,国内的盗墓活动逐渐被平息。其中原因,既有警方打击力度加大的原因,也是这个行业自身局限导致。

对于警方来说,限制其打击盗墓的条件无非是经费问题。

近年国家在文物保护的投入越来越多、宣传越来越深入,警方打击盗墓的能力越来越强。

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影响深远的反腐和扫黑除恶,把盗墓贼们的保护伞全都打掉,盗墓团伙更加无法横行。

对于盗墓团伙来说,他们也面临着无墓可挖的境地。汉代以后儒家兴起,人们对墓葬充满敬畏,才给现代盗墓贼们留下了这么多宝藏。

经历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荡,人们的敬畏之心早不如先人那般,经历二十多年的盗墓潮后,汉唐以来留下的古墓还有多少可挖?

在那些古墓遗址较多的地区,盗墓贼们尴尬地发现,费心尽力挖开的墓葬,往往早就被人光顾了,自己完全是白忙活一场。

要想找到新宝库,就要深入人迹罕至的地方探寻,但是其中的专业要求,不是一般盗墓贼能做到的。

有的盗墓贼因此干起了骗人勾当,他们购买一些假古董埋进古墓中,再引人来一起挖掘,然后从合伙人那里骗一笔钱。

一边是警方的严厉打击,一边是墓葬资源的枯竭,第三次盗墓潮注定会像第一次盗墓潮那样陷入平静。

现在的经济条件比三四十年前好多了,人们有了很多谋生的生路,即使盗墓收益很高,很多盗墓贼也不愿意再干这事。

除了不想担负法律和道德风险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盗墓很危险。

盗墓挖盗洞时的塌方,古墓中积存的毒气、陷阱,随时都可能取人性命。

但是,挖墓时最危险的是同伙,挖洞和取宝的人被同伙故意困在墓内的案例屡见不鲜。

由于血的教训,盗墓这一行产生了不少规矩。

比如进入盗洞摸宝的人,往往和洞外接应的人是父子关系,就是怕把宝物送出后,洞外之人为独吞宝物而堵塞洞口。

据说,原本都是父亲下洞摸宝,但是盗墓贼们发现儿子也不一定靠谱,就换成儿子下洞,父亲在洞口接应。

即使如此,下洞的人也会留一个心眼,找到宝物后会把价值相对低的宝物送出洞口,而最贵的小物件则回留在身上,最后要求接应之人连人带宝物一起拉出盗洞。

现代的盗墓贼们大多已经金盆洗手,很多人洗白成为古玩商人。

不过也有改过自新的,有人加入文物部门协助考古和复原古物,有的成为警方的线人,为打击盗墓做出了贡献。

盗墓这事,应该是一件令所有中国人咬牙切齿的事。

不说别的,就说中国人的姓氏流传几千年,谁祖上没几个贵胄?谁敢保证自己老祖宗的墓不会被盯上?

叨扰自己的先人是大不敬,自己的先人被他人叨扰是大耻辱。

如果发现盗墓行为和线索,还请大家主动向公安机关报告,千万不可被金钱迷惑,也去干刨人祖坟的事。

最后补充一下我国《刑法》关于盗墓的规定。

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四)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参考文献:

1、《盗墓:揭秘黄土下的产业链》;李楠;《理财(收藏)》2015年04期

2、《揭秘中国盗墓江湖》;西风;《收藏的江湖》

3、《从盗墓者的行规引发的伦理学思考——由河西汉唐砖室墓看盗墓遗风》;蔺海鲲,岳丽霞;《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年12(0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盗墓祖师爷”姚玉忠,狂盗价值6亿文物,被抓后1句话让专家羞愧
盗墓贼姚玉忠:30年盗走价值5亿的文物,被捕后扬言能打开秦始皇陵
国家级古墓群惊现盗洞,文物惨遭洗劫,盗墓团伙背后竟暗藏保护伞
第一盗墓高手,栽了
现在还有没有盗墓贼?
白天房产大亨,晚上摸金校尉,河南房产大佬梁鑫的“鬼吹灯”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