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表达什么意思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无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把第一章放在后面来谈,主要是因为领悟了整部《道德经》才能把第一章说清楚。

在第一章老子并没有回答道作为物质是什么东西,真正涉及道是什么是从第四章开始。第一章老子先给自己讲的道划个限,并提出自己“道”的是有无相生的天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的版本说“常”原为“恒”,我就当恒解。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道作为一种物质或法理,在宇宙中是永远不灭的。但用语言把祂表达出来,就表达方式而言不是永恒不变的,后辈会有不同的表达。名是对物质的分门别类,在老子的《道德经》中给道命了很多名的,后辈同样会有不同的称谓。这句话中心思想就是别把《道德经》绝对化教条化,后人再讲道的时候不一定这么表达。例如:老子的修道方法是“无,有”,在佛教中叫“空,色”。这就是老子给自己《道德经》划的限。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标点断句有分岐,有人把“,”放在名后面的。关于这方面我不去细究,能把意思说清就可以了。这句话所表达的是人所认识的天地万物是怎么来的。是从“无”中来,天地万物都是从无开始;万物诞生后命了名,才算正式有了万物。不信你看看周围所有事物都有名,没名的就不存在。出土文物刚出来没名,立刻就得命名。小孩也一样没名就等于不存在,没正式名,也得有个别的叫法。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既然“无,有'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那么你要修的道不也应从无中来到有中去吗!所以“无,有”就是修道成道的不二法门。你每一天都保持无为的状态:守弱,示下,居后,不争,持柔;对修出的道要不恃,不宰,不用,不居功。时间长了就能让你感觉到道的奥妙;经常有道生出,才能让你观察到道的界域。再打个比方说:水桶不空装不进去水,你心不空就装不进去道,你满心都是金钱、名利、女人,哪有道生养的空间呢!大家在解《道德经》时总是把大宇宙和人体小宇宙分不清。老子的道讲的主要是针对人体的小宇宙,在小宇宙中道就是这样的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你非要把道说成是大宇宙中的自然规律,我不敢苟同。自然界的自然规律是科学家哲学家研究的问题。老子的道有规律没有?有,老子的道是超自然的规律:修道中有无相生的规律;阴阳两种物质变化的规律;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互动的规律;生命死亡与生命永恒的规律;时空变换的规律,这些规律都是关于生命如何演化的真理,是科学无法探究的,完全靠修道人去证悟的。老子的《道德经》从根本上说是给想修道的人讲的修道方法以及对道作为另类物质现象的简单描述。既不迷信,也不高深。所谓高深都是后世学者搞的,他们总想在《道德经》中找到自己想要而又要不到的东西,甚至他们自己故弄玄虚,才觉得高深。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就是告诉我们道上的“有,无”都是人心的产物,是灵魂深处生成的。“无'是无为是你在人这层空间中做为修道人对你的要求,“有”是你达到无标准而生出的道,也就是你修道的目标,是建立另外空间的物质或叫世界。为什么叫“玄”,玄是指似是而非的东西,惚兮恍兮,好象存在又好象不存在。道在你没有彻底开悟前他就是这样,老子在多个章节中谈到过。时有时无,或现或隐,就叫玄之又玄。这样有利于你悟道,所以叫众妙之门。他能增强你修道的信心,所以时无时有是打开通往时空大门的钥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为”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无为”可以“无不为”?
道家解密《道德经》,拔云开雾,层层解开道的本质
《道德经》​第一章 | 观妙
第五集 究竟何为道(2)
老子《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到底什么是道?道有何用?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