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给你讲述白银杀人犯是怎样“诞生”的

第一次杀人,高承勇24岁。那年他第一个孩子出生。邻居眼里,他文文静静的,像个学校的老师父亲去世前他甚至端屎端尿地伺候,“很是孝顺”这样的面具之下,他残忍强奸、虐杀十余无辜女性……

高承勇第一次在青城镇城河村里出名,是他的两个儿子先后考上了名牌大学。那一次,村里对他羡慕而又嫉妒。但他的这次出名带给村民们的则是意想不到的震惊。

是怎样的社会因素将一个性格温和的,高智商的人塑造成了一个变态的杀手?先从人类的攻击行为说起。

攻击行为取决于先天的生物基础还是后天习得的?

心理学家把攻击行为分为“敌意性”和“工具性”两种。敌意性攻击行为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只是把伤害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大多数恐怖活动属于工具性攻击:所有自杀性恐怖活动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都有明确的、现实的和战略的目标---迫使自由的民主国家从恐怖分子眼中属于他们家园的领土上撤军。谋杀大多是敌意性的。谋杀是冲动型的情感爆发,这有助于解释更为严厉的死刑惩罚并非真能减少杀人案件的发生。

社会心理学家分析攻击行为的原因时主要有三个观点:1、人类有机遇生物本能的攻击性驱力。2、攻击行为是对挫折的自然反应。3、攻击行为是习得的。

本能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根源于一种自我破坏的冲动。攻击行为把这种对死亡原始的强烈欲求所蕴涵的能量转向他人,也就是死本能。另外,心理学家洛伦兹认为攻击行为更多是为了适应环境。这两位心理学家都认为攻击性的能量来自本能。

神经系统的影响——一个心理学实验,用无痛的电刺激激活一位妇女的“杏仁核”,他迅速被激怒,随即出现施暴行为。

基因的影响——一个人在幼年表现出来的气质通常是稳定的。一个单打、冲动、容易发脾气的孩子更有可能发展出青春期暴力行为。心理学家发现在8岁时没有表现攻击性倾向的儿童,成年后到48岁时也不会成为富有攻击性的人。

挫折—攻击理论——任何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事物。当我们达到一个目标的动机非常强烈,当我们预期得到满意的结果,却在行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挫折便产生了。而攻击的能量并非直接朝挫折源释放。挫折产生攻击的动机。由于对反对和惩罚的畏惧,人们往往不直接对挫折源进行攻击,因此攻击驱力可能会转移,指向其他目标,甚至转而指向自己。

社会学习理论——身体富于攻击性的儿童往往有惯用体罚的父母。父母用尖声训斥和拳打脚踢管教他们,从而塑造了他们的攻击性行为。这些家长通常也受过来自他们父母的体罚。虽然被虐待孩子日后并不一定变成罪犯或者虐待子女,但其中30%的人确实对自己的孩子实施了类似的虐待,这一比例是平均水平的4倍。在家庭里,暴力的结果往往是新的暴力。

相比其他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不在身边的孩子被虐待、辍学、离家出走、成为未婚少年父母、暴力犯罪的可能性要高出7倍。父母的缺失和暴力之间的相关不因种族、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和地区的不同而改变。

有关白银“杀人狂魔”高承勇的报道中提到:

1、他所在的高氏家族,是村里最兴旺的家族,曾出过不少进士和举人。一位邻居回忆,高承勇中学时成绩不错,还考过前三名,那时他挺孝顺,父亲瘫痪,他一直在身边照顾。

2、另一位高家长辈则称,高承勇曾参加飞行员选拔,但最终落选,给了他不小的打击。

3、他在年轻时与妻子在舞厅跳舞后,因与其它舞客发生冲突而被对方捅了两刀,一刀捅在肚子上,一刀捅在大腿。事发后高某被送到镇卫生所,被医生告知,伤者失血过多,又生命危险。而在派出所高某对派出所警察表示“我不要他赔钱,我就想他坐牢。”警察回复,那就需要高某到法院起诉。

这是双重的挫折事件,一是可能危及生命;二是被警察推诿。童年的挫折经历,以及成年后遭遇危及生命的伤害事件后被公共服务机构拒绝。外加“飞行员选拔落选”是高承勇的重要挫折来源。目前的报道没有提到高承勇成长中是否经历过家庭暴力,不过社会学习理论是攻击行为形成不容忽视的理论支持。

“邻居眼里,高承勇文文静静的,像个学校的老师。”“这孩子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话少、稳当,虽然缺点不少,但怎么看也不像个能动刀杀人的人啊。”这是邻居对高承勇最多的评价。如果单从“基因影响”来看,从小性格内向的高承勇出现暴力行为的概率很小。但心理健康或者心理正常的个体一定是在不停平衡心理感受的,这取决于我们的生理体验和情绪的唤醒。当我们生气、委屈时,会想方设法的让自己心里好受,而不是隐忍下来。如果选择压制和忍受,就如气球一样总会因为承受不了的压力而爆炸。

仅从“挫折”角度看,任何人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受成长期创伤的影响,类似高承勇成长经历的人很多,为什么他成为了“杀人狂魔”?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会攻击他人?

心理学家伯科威茨认为,厌恶事件而非挫折才是敌意性攻击行为最基本的诱发因素,虽然挫折确实是一类重要的不愉快事件。事实上任何形式的厌恶事件,比如希望破灭、人身侮辱、躯体疼痛等,都可以激起情绪爆发,甚至沮丧状态造成的折磨也会增加第一性攻击行为发生的可能。

譬如,1997年重量级拳王争霸赛,迈克·泰森在于霍利菲尔德前两回合的较量中被挫败,处于下风。这时二人的头又意外地撞在了一起,在疼痛的驱使下,泰森咬下了霍利菲尔德的一块耳朵。

社会心理学对色情文学的研究着重于对性暴力的描写。一个典型的性暴力场景中,一个男人硬要和一个女人性交。最初她会抵抗并试着击倒袭击她的人。但逐渐地,她被性唤醒,也停止了抵抗。最后她完全进入了欣快状态,并不断地要求更多。社会心理学家提出,观看这样的小说情节可以:歪曲其关于女人对性攻击的真实态度的认识;增加男人对女人的攻击行为。高承勇案令人恐惧的不仅是28年才破案,还因为他强奸、虐杀十余无辜女性的残忍手段。

直至今日,中国仍是一个性教育不普及的国家,所以更不能排除高承勇受色情媒体和性暴力的影响。

网上很快出现了人肉白银杀人犯的儿子的呼吁,高承勇会被依法处置,估计那时我们依然愤慨,很自然秉承“父债子还”的观念,很多人都会抨击他的两个孩子。就像米格拉姆的服从实验告诉我们,与攻击对象的远离是我们更加残忍。很快网上攻击两个孩子的话语会泛滥。

但我想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但不是每个可怜人都变成可恨之人。这不是对杀人犯的开脱,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有所思考,是怎样的社会因素将一个性格温和的,高智商的人塑造成了一个变态的杀手?还是上面说过的暴力的结果往往是新的暴力。更何况凭什么让一个只知道父亲存在,但基本没得到父爱的孩子来承受舆论的指责,将来谁会弥补这个孩子的成长创伤?

个人出现暴力行为是由综合因素造成的,高承勇将人性最黑暗的一面毫无保留的曝露出来,而且梦魇般的压在我们心头28年,他真的该被凌迟而死。

但我们更应该从中思考很多,在不能改变的社会年代背景下,我们怎样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生命的不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熊玲: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心理动力学意义
侵犯行为 以嘲笑讽刺毒舌的方式伪装憎恨
移情模拟加自控,减少侵犯少蛮横
怎样对待青春期男孩常见的攻击行为?
攻击型人格障碍
心理学|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