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难在哪里?

收入分配制度是指收入分配交易规则的总和,是以规则和条文体现出来的各个分配主体之间权力与利益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主体一般是由三大利益集团构成,即工人(劳动力所有权)、雇主(生产资料所有权)和政府(公共政治权利)三者共同分割国民收入。

收入分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建国以来,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经历了4个阶段:

1、1949-1978年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体现了平均主义的思想。在传统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国家直接决定收入分配的体制。

2、1978-1992年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原则所作出的改变主要是侧重于效率兼顾公平。1978-1992年这一时期,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将“先富”与“后富”有机统一起来。

3、1993-2004年

这一阶段的分配原则重点突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国家提出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此外,这一时期的分配政策强调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概念。初次分配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分配,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总收益多少而进行的分配。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再分配过程中,更为强调对公平的重视,通过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

4、2004年-至今

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为侧重强调公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持续深入,由收入差距过大而导致的贫富分化问题成为新的经济社会矛盾,社会公平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为强调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劳动报酬的比重,针对低收入劳动者,则通过加大扶贫力度与最低工资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来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综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初次分配效率优先,再分配兼顾公平。

虽然建国70多年来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贫富差距呈现出“穷降富升”的发展趋势,从基尼系数看,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0.5这一社会容忍的红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指出,据世界银行测算,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7,在10年前越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后,仍在逐年攀升,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

基尼系数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于0表明收入平均越是趋向平等。

国际惯例,0.2以下为绝对平均,0.2-0.3为均等,0.3-0.4为相对合理,0.4-0.5为差距过大,若基尼系数为0.5,则表明收入差距悬殊,说明1%的人口占有了50%的社会财富。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出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十分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此外,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

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差距加大这一难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手段,制定出相关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按计划逐步加以实施,方能见效。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分配领域中,要同时达到公平与效率这两个目标难度很大

经济公平包括:起点公平(占有权、分配权的平等)、过程公平(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和结果公平(共同富裕)。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源于普遍存在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政府经济活动要达到的目的。但要同时达到这两个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效率与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两难问题,同时也是任何国家都需要去面对的问题。

要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效率,把蛋糕做大;其次,努力在市场经济范围内实现公平、机会均等和照顾弱势群体的收入分配结果。然而,从目前世界各国的收入分配实践的效果来看,仅靠市场是解决不了收入和财富的分配问题的。

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必然会导致严重的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公平,最终会产生社会动荡,提高效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如何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是一道难题

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协调利益结构关系。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到个人、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多个主体,存在着利益需求的多样性和利益分配观念的多样性,要取得大家共同的认可,绝非一件简单的事。

另一方面,改革必然会触及不同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导致收入分配改革受阻。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已经产生了众多不同的利益集团,例如垄断行业不合理的高收入、灰色收入、黑色收入增多。

地方保护主义下,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区利益增大,已成为普遍现象。而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必将触动它们的利益,遭遇到来自于各个方面的阻力。

由此可见,要打破利益关系制约,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在我国是一项长期、复制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自2004年开始,发改委就开始了制度收入分配整体方案的调研工作,但直到2013年2月国务院才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若干意见》。

而相关方案的配套实施细则至今仍难以出台,从中可以看出分配制度改革的难度之大。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表面上看只是收入分配问题,可是其背后反映的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市场机制、政府作用、劳资博弈、要素分配等一系列问题。

在此情况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出台,可能难以兼顾到对各类收入分配的调节,可能会出现调节了收入分配,但是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的局面。例如,降低垄断部门工资有利于缓解居民收入分配不均,但同时会降低居民部门总收入份额。

所以,国家在选择实施分配制度改革政策时,既要考虑到综合平衡分配调节效果,又要兼顾到其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推行的难度。此外,在二次分配中,收入分配集中体现在财政收入与支出方面,也就是说,国家要运用税收政策,来调节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水平。

这就涉及到税制改革问题,而税制改革将涉及到各个社会阶层、不同收入群体的利益,所以必须谨慎推进,不可贸然实施。

结语

综上所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看起来是与民生相关的经济问题,但其绝非仅限于经济层面的问题,事实上,它与许多社会、政治、体制问题纠结在一起,是整个市场经济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要从根本上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与其他各项改革协调配套进行,相辅相成,不可独自冒进,实施单项改革,只有在整体改革时机成熟时,出台相关改革措施,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把握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做大“蛋糕”,还是先分好“蛋糕”?
收入分配改革大事记
试论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 十八子li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13年高考政治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政治之个人收入与分配
收入分配存在五大问题 公平效率如何兼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