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的实践的自发性递减与与自觉性递增的规律

这一章我们就来探索类的无限发展的一些规律。这个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实践的自觉性萌芽于类人猿,形成于类猿人过渡到人;人的自觉性随着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提高;人的自发性仍然存在,但随着自觉性的增多而不断减少;人的自发性不会减少为零,人的自觉性不会增多到无限。

什么是人的自觉性?人的自觉性是相对于人的本能而言的。人作为动物具有多种本能,本能是由上一代遗传下来、不学而能的生理机能,如人体各部分的生理作用、饥而觅食、性的冲动等,有些本能能为人所意识,如饥、渴;有些本能不为人所意识,如体内器官的活动。人的自觉性的生理基础——大脑和神经系统是遗传的,但人的身觉性。

不是遗传的,而是在劳动和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其具体内容有二:一是目的,二是指导思想,它们都是人所意识到的。人的实践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为了什么),还有指导他达此目的的手段(知识和外化了的知识——工具)。

但人的实践所产生的结果不一定完全与原来的目的一致,人在实践中还应具备的知识不一定都具备了,这些就是人的实践中的自发性,也是与自觉性相对的,这种自发性经过多次实践会为人所认识,这时自发性就变成了自觉性。

例如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机器逐渐取代手工工具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手工工人大批失业,这引起了手工工人砸坏机器的行动。按照上面的解释,这种行动当然不是本能活动而是人的自觉活动,因为它有明确的目的——阻止机器取代手工工具,它有思想指导——机器的使用是手工工人失业的原因。

但这种自觉性是很肤浅的,这种实践中还有深藏的自发性——阻止工人失业的目的达不到、机器的使用是阻止不了的。因此,就工人的最后解放来说,我们把这种斗争称为自发的斗争。工人阶级在先进知识分子的参与下,通过实践与认识的互相推动,逐渐认识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制订了科学的社会革命理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般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作为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标志。但是处于自觉阶段的工人运动并不是就没有自发性了,因为在实践过程中总还有许多因素是实践主体还没有认识到的,实践主体总带有一定程度的自发性。

在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人的实践活动的自发性总是在不断地转化为自觉性,但这一层次的自觉性总包含着更深层次的自发性,这种自发性又会转化为自觉性,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此,在任何历史时代,自觉性和自发性总是同时存在的,不过早期社会形态中自觉性比晚期社会形态中自觉性低,而自发性在早期社会高于晚期社会。

这种状况与人类社会的科学史、认识史是一致的,科学史或认识史的过程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多、越广、越深的过程,也就是自觉性越来越高的过程,一般说来,这个过程应该是无限的,但一旦某种认识涉及人的利益时,认识的发展就会受到某些难以逾越的限制,这就是认识的主体性的限制,特别是主体的目的性的限制。

一般说来,主体性对自然认识的限制比较小,也比较易于超越,但在一定场合,当这种认识触犯了人的利益,也会遇到强烈的压制。例如伽利略的日心说,由于触犯了一贯主张地心说的教会的权威,就受到迫害,哲学家布鲁诺甚至献出了生命的代价。对自然认识的限制主要来自认识本身,即已经形成并固定化了的认识,亦即成见、偏见、甚至错误观念,只要没有利害因素掺杂进去,还是较易突破的。

社会认识的情况就不同了,除了认识本身的原因外,利害因素在一定程度内对能否获得科学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立场问题,在阶级社会就是阶级立场问题。不能认为不同阶级对同一社会现象不可能有共同的认识,因为社会现象是一种客观现象,不同阶级的人都是认识的主体,当然都有可能达成真理性的认识,但如这种认识直接涉及利害关系时,立场(包括阶级立场)就会对认识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一位立场鲜明的资产阶级学者可以比较顺利地承认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而进入资本主义的过程,一来这有大量事实可以证明,二来他的阶级立场对于认识这个过程也有推动作用,但要他承认资本主义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就非常困难。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才是符合人性的,不可能为“不符合人性的”社会主义所取代。只有少数人,由于种种原因,才能摆脱阶级偏见,面对客观现实,而认同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前景。至于解放前的中国知识分子,由于社会制度的改变,在建国后多数都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这就大大推动了他们对社会制度发展规律的认识。

除了由于社会现象比自然现象复杂而外,主要由于人的利益更大地制约着人对社会的认识,所以自然认识更早地形成为自然科学,得到不同阶级的人们所认同,而社会认识虽然随后也形成为一些社会科学,但这些社会科学中意见分歧,争议很大,难以达成共识。至于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哲学更是观点各异,流派纷呈,更加难以达成共识。

正是由于这种区别,人的自觉性就自然认识而言在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河中是逐渐增多的,而就社会认识而言虽然也是逐渐增多的过程,却可以区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自觉性才充分实现了,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以前,则是自发性处于主导地位,恩格斯因此把共产主义社会称作“自由王国”,把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称作“必然王国”。

恩格斯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

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

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以上是恩格斯讲的是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而不是说共产主义社会以前没有这种人,相反,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的一大批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就是这种人,最初他们是少数人,正是在他们统率下人民群众根据社会发展规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必然王国才有可能转化为自由王国。

这是不是说,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觉性已经达到顶峰了呢?否,人的自发性不会完全消灭,自觉性也不会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无限智慧。宇宙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无限的,新事物层出不穷,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的。

因此,人们在实践中,不管目的多么明确合理,指导思想多么正确,使用的手段和工具多么先进,其中总有一些人们不掌握的东西,总有风险,总有失败的可能,总有自发性,总有从自发向自觉转化的过程。如果实践是创造性、冒险性的活动,其风险就更大了。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王国这一论断,是相对于阶级社会的必然王国而言的,自由王国的自觉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自由王国
探秘二:论“自由王国”——未来已来,将来的更震撼
自由王国、必然王国与人的自由
“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由一篇文章看任正非的管理之道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国民性提升的必由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