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坛精英 | 走近 王志安






按:


——北兰亭学术部






书家简介


王志安,男,1977年3月生,福建省南安人,民革党员,南安市政协文史委员,南安市第七批优秀拔尖人才,中国书协“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沧州师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三明学院书法研究所研究员,宜兴市书法院研究员。

获奖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数十次,其中获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最高奖、第二届翁同龢书法奖最高奖、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作品展最高奖、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展最高奖。曾获第四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百强,福建省第七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泉州市第七届刺桐文艺奖一等奖。自2013年开始于全国各地多次成功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反响热烈,其作品受到国内众多藏家青睐。


作品欣赏



楷书    34cm×45.5cm



局部欣赏



行书    34cm×45.5cm



局部欣赏




行书   34cm×45.5cm_  



局部欣赏




行书    30cm×60cm



局部欣赏




行书   34cm×35cm


局部欣赏



行书    30cm×60cm



局部欣赏



行书     28cm×28cm



局部欣赏



行书    28cm×28cm



局部欣赏



行书    42cm×27cm


行书    34cm×440cm



局部欣赏



行书   138cm×35.5cm



行书    138cm×35cm



局部欣赏



学书感悟



莲开可游

 ——王志安君书法诌谭



赵董清雅流便一路书风,就像一条深邃而静缓的大河,不息前行。王志安君在这条大河里浸染长久,他的字里虽带着另凿分渠的旁思,却始散发着赵董遗留的气韵。
      说到赵董,这其实是一个很长久的话题,可是话题就是有一种长盛不衰的魅力,它们不经意间落寞,又不经意间被拾起。当被拾起的时候,一定是源于特殊的情愫。我们在看惯了形式至上的展览后,回归自然书写,便成了一种奢望。形式主义的作品刺激起大部分书法作者艺术的激情。但由展厅回归书斋后,形式主义作品黯然无色。它们空洞无物,甚至忽略文本的意义,落字、错字、断句,大大阻碍了所有高级忠诚读者的观赏心态,也分割了他们的热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因此,用自然的书写,完成美文佳篇,呈现给观者的是一种高于形式主义书风的优美范式。这股自然书写之风和赵董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且正悄然被拾起。志安君和他的字正当其时。
      有时我是不愿提起展赛的,因为它毕竟不是很高级的东西,所有艺术应该回归本体,而非展赛。但又不得不提,因为在所有创作者回归到艺术本体前,他们都有受到世俗鼓励肯定的必要,并且借此动力不断前行。志安兄在展赛的丛流中翻江倒海,获奖入展如探囊取物,渐跻身中青年名家,这也是人生的荣耀。他虽身获荣耀,为人却依然能谦和卑下,不似狂妄者自大骄满,实在是中青年中可佩的修为造化。
      志安君体型丰健,不苟言笑,一派虚静风流。平常在一些场合相遇,他总静默徐行,倾听多于表述,似有大智之人。然而偶尔语锋所至,常带诙趣,中见睿智与识创。这恐怕和他的艺术生活不可分看。志安君日常创作书法作品数量之大,堪为闽中翘楚。他的抄录对象还都是名篇佳构,长篇累牍,不厌其烦。这种坛定之心,犹处林泉而忘城市。数年来,他所抄录的诗文数量大益之处显而见之。昔日冷僧张宗祥先生手抄九千卷书,非读而抄,乃成大儒。志安君抄录之功,对于他的视野和胸襟,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润泽。
      回归到他的书法空间。志安君日常创作抄录的熟稔,乃积数年的功夫始成,岂是不积跬步者所能想见。忘揣志安君书风肇源,应是赵孟頫,其中似乎也参合了诸多宋人的笔意。他的书风体态端稳,不造险怪,平和缓寂,总体清雅秀逸。这似乎是他书风的主轴。而有时一些作品中楷、行、草相见,依然温文尔雅,气质格调遥接《文赋》的旌旗。又有一点犹可倾服的是,无论场地时间,志安君笔下的墨痕总能不失稳妥,立就成篇。这样稳定不失水准的书写,就像一方澄潭之下,应该是怎样深阔的塘底呵。志安君似乎偶尔要脱开惯常之法,有时在一篇之内他意使横向拓宽、使纵向拉高,辅以粗细栉比,竟出新貌,文雅儒冠下时见动感。
       志安君偶作他体,俱见体格,而不离雅气。有时也可以看到他画的小画,文心雕龙,书法作者不能只顾埋头写字,旁及邻家艺术,必定功不唐捐。这应该成为很多书法作者的共性。闽中历来的几位大家,黄道周、张瑞图、黄慎,近时的潘主兰,无不书画双修。或许志安君往后会给我带来惊喜。
       然而像黄道周所说的,书画终究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可这也是他这样彪炳千古的大儒所能如此言,其实书画已罩染无数学者甘心游于其间。志安君喜欢晏小山的“守得莲开结伴游”一句,挚守于书法这朵莲花,让志安君不但静安自喜,而且他的功课慧业已经波及交友圈。并且因为他屐痕处处,因此同游者岂在少数。
                                           

 乙未元月王建强于泉州见山临江书馆。



学术观察




快写春风慢写秋

——我看志安兄及其书法

叶培贵


2014年,志安乡兄在石狮举办展览,以小山名句“守得莲开结伴游”为题,黄兄福强诗家和我联手步小山《鹧鸪天》原玉一阕以贺,词云:“守得莲开结伴游,鹅池遥济水云舟。等闲江左书盈案,婉转山阴月满楼。  心澹宕,浪奔流,不教颠醉枉凝愁。墨花点染笺缃遍,快写春风满写秋。”那时我跟志安兄并不相熟,但我是南安人,得以忝入南安书协的微信群,这阕词主要是根据群里获得的一些印象填写的。其中最能传神的内容和文句,则都出自福强兄。

一年后,志安兄告诉我将有展览,且命我写一篇学习体会。遥隔南北两地,我们接触仍旧很少,但是有几件事情,使我对他的认识比去年丰富了不少。第一件是,他通过了中国书协极其严格的审查,从数百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被录取为第二届国学班学员。他来上课时,我们见过一面,他显然讷于言,所以交流并不充分。但他向学之心的浓烈,不须言语,已能看出。十一届国展主旨的第三条“艺文兼备”,是书界越来越有共识的发展方向之一,志安兄不仅了然于心且已付诸行动。不多久,我就读到了他的格律诗,果然学有进境。又通过其他朋友的文章,知道他平时喜爱钞读古文古诗,早已积累了比较丰厚的文章素养。这些积累,若能借国学班三年学习之机,与书法方面的造诣相融相契,则志安兄艺业的未来,将是非常可喜可期的。第二件是,大约半年前,他忽然在群里邀请南安书协的道友去他的工作室一起临帖、学习。《礼记·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志安兄书友遍天下,而有此举动,揣测其意,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与乡友分享所得,二是督促自己继续提高,学问、艺术若无好友商量,容易走偏。这里面既包含着对家乡书法事业的责任心,也包括了对自身的进一步期许。无论于公于私,都是值得赞许的。这两件事情,使我知道,他超越了展赛竞争折桂的阶段,而开始了对自己艺术世界的规划与建构过程。

志安兄的书法,虽遵循王氏以来的绪脉,但于古典别有会心,不同常格。如对宋代书法,人多推崇苏黄米,而志安兄却认为“蔡氏尤难”,且于老泉、子由等也多有涉猎。他并不贬低苏黄米(其字中早有三家神意,可证),而是不肯拘泥。三家着力“尚意”,故新风新法迭见。而蔡氏及普通文人之书,则虽或新法较少、新风较弱,但笔墨悠然、文气蓊郁,于晋唐文脉的传承演绎,自有其不可代替处。欧公与子瞻共推蔡氏为当世主盟,或有其独特的深意。认识到志安兄的如此见地,则对他书风的墨华莹澈、文馨辉焕,想来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那阕词,不得不佩服黄兄福强,真可谓志安兄的知音。濡染着泉州自宋以来璀璨的文光,体悟着笔墨的性灵,志安兄英华内敛,不激不厉,逍遥地畅游于鹅池之上、楮笺之中,快意地挥洒着秋水春风。这样的情景和人物,是无法令人不产生期待之心的。我不能预测他将来能走到多远、登到多高,但可以确定一点,只要他这样坚持下去,等闲江左、婉转山阴的气质,将会深入他的骨髓,使他长久地走在最合适他自己的道路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坛精英 | 走近 刘世斌
书坛精英 | 走近 姜忠明
雄风傲骨铸墨魂 风起云开任纵横——再忆书法大家刘振涛先生的笔墨人生
书坛精英 | 走近 王长远
书坛精英 | 走近 曹端阳
书协理事:学行书离不开这八点,做到后必成书法大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