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部科学城冲刺全国科创“第四极”
重科城微报 2022-02-24 07:30

2021年12月,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西部(成都)科学城管委会签署了《共同助推西部科学城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提出两地将发挥创新平台优势和引领示范作用,建设我国科技创新“第四极”,打造引领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科学高峰”和“科技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成渝力量”。

共建西部科学城,也正是成渝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一环。

新近公布的《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中,围绕共建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等方面,就涉及30个项目、共计750亿元的总投资。包括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生命健康金凤实验室等项目。

目前,随着一批项目的加速推进,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也使“双核”共兴之势渐起。

西部(重庆)科学城位于重庆中心城区西部槽谷,涉及北碚、沙坪坝、九龙坡、江津、璧山5个行政区,规划范围1198平方公里,核心区为313平方公里的重庆高新区直管园;西部(成都)科学城则通过构建“一核四区”空间功能布局,规划面积394.2平方公里,涉及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成都市双流区。

围绕共建目标,双方将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西部(成都)科学城创新平台优势和引领示范作用,增强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形成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促、政策共通、成果共享局面,加快形成“基础科研—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成为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

重庆: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近日,《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两份重磅文件均明确提出,要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的金凤片区,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是什么?怎么建?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加速探索答案。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地处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北至大学城,东衔科学大道,南接高新大道,西揽缙云山,规划范围面积100平方公里,坐拥科学公园、科学会堂、科学谷等地标性建筑,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等院校,汇聚新型高端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按照规划,未来将以100平方公里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为牵引,高水平建设大学城、科研港、科学谷、生命岛、科创街“五大创新支撑”,集中布局创新资源,增强科学城科技创新“引领性

重点集聚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实验室,汇集一批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打造一批企业研发中心、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培育一批高新制造企业,力争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引擎、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科学之城创新高地的集中承载区。

预计到2025年,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超过100家,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家,逐步成为构筑大平台、实施大项目、凝聚大团队、促进大协作、产出大成果、孵化大产业的集中承载地。

同时,相关规划还提出这一中心将打造“两大城市中心”,做强“六大城市功能”:围绕打造以商业、商务、外贸为主的大学城—西永中心和以总部办公、科技金融、国际交流为主的金凤中心两大城市中心,统筹布局综合交通、配套设施、教育医疗、绿色生态、商业商务、智能智慧“六大城市功能”。

当前,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创新空间格局逐步优化,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零的突破”。

到2025年,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超过100家,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家,逐步成为构筑大平台、实施大项目、凝聚大团队、促进大协作、产出大成果、孵化大产业的集中承载地。

——开工建设4条轨道交通,新建及改扩建11所医院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现代化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六横六纵两环”路网体系加速构建,“轨道上的科学城”建设稳步推进,城市民生配套加速成型,优质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多层次布局。

到2025年,开工建设4条轨道交通,新建及改扩建11所医院,新建26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一批创新创业、科技交流、文化交往、商业服务等功能载体建成投用,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综合排名进入国家高新区20强

为带动重庆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经济总量规模明显壮大,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五年翻番,迈入千亿级行列。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明显增强,数字经济发展走在重庆前列。

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低碳、高技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达到3500亿元、500亿元、500亿元、300亿元,综合排名进入国家高新区20强。

——进出口总额超过4000亿元,集聚世界500强企业

国内协同发展日益深化,要素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升,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超过4000亿元,集聚世界500强企业(含分支机构、区域总部等)超过50家,初步打造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支点。

——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深化改革工作形成示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跨行政区利益共享和成本共担机制不断完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校地合作机制改革等举措在重庆形成示范,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成都:打造“跨区域、一体化、全链条”科创共同体

前不久,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市新津区、成都产业投资集团共同签订了《共建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先进智造产业基地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将依托新津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围绕智能装备、智能硬件等产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先进智造产业基地,共同探索“总部+基地”“研发+制造”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此举旨在筑强西部(成都)科学城“创新策源地+产业应用场”功能体系,从而打造“跨区域、一体化、全链条”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多方合作的目的就是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对于打造这一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初衷,四川有关方面负责人开宗明义地说道,而区域互通、产业互联、资源互补、则是上述几方面展开合作的天然优势和既定基础。

怎么开展合作?

位于西部(成都)科学城的这一科技创新共同体,将秉承多元共建、产融结合、收益反哺、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比如,首期合作项目就规划面积约1000亩,总投资约100亿元,将聚焦智能装备、智能硬件等产业细分领域,打造天府先进智造产业基地。

未来,三方还将充分发挥天府新区创新策源地、新津区成果转化地、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市级产业投资平台互补优势,围绕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开展广泛务实合作,加快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先进智造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形成产业契合、生态耦合、区域融合新格局,将是此次合作带来的显著效应。”上述负责人表示,三方携手合作,既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大联动,也是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的大整合,将推动形成产业契合、生态耦合、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提升西部(成都)科学城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同时也有助于西部(成都)科学城优化空间载体和产业功能布局,进一步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极核的动能势能,与西部(重庆)科学城形成“双核”共兴之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炸项目官宣!成渝“第四极”再进一步,这座城市也将入局
成渝高新区“双区联动” 今年实施首批14个重大项目
[首藏作品](3596)“两极一廊多点” 成渝高新区勾勒科技创新中心“微笑弧线”
科创走廊“乘风起”
吐血整理!重庆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简述(一)
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发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