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希彦·论麻黄汤





文·刘希彦





【麻黄汤原方:麻黄 三两(去节)  桂枝 二两(去皮)  甘草 一两(炙)  杏仁 七十个(去皮尖)】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里,麻黄汤是典型的解表发汗剂。


麻黄这个药我们说过,是宣通毛孔的,它本身没有能量,所以它合桂枝这样的能量剂才能发汗。桂枝是作用于肌肉的,将肌肉里的水湿往外逼,麻黄打开毛孔,协同作用以致汗出。我们知道,麻黄合石膏能治温病,石膏也是能量剂,一种寒散的能量,石膏将热散出去,麻黄打开毛孔,所以温病服了也能汗出而解。


麻黄后面标注了“去节”,因为麻黄的节是收敛的。现在的药房基本上都不去节,效果不好,不好发汗,还添燥烦,用麻黄的时候要注意这个。


杏仁既能宣散又能下气,宣散助麻黄发表,兼下气则能平喘。杏仁因为其药性比较驳杂,所以在《伤寒》里一般都不做主药,只是配合使用。这里杏仁七十个,大约二十几克吧,古时候的杏仁都比较小。


炙甘草这里只用一两,量很轻,可见津液不怎么虚。少量的甘草,也可以理解为是发汗后的善后之药。


说一个麻黄汤的医案。有一个老人夜里常尿炕,用现在的中医理念,自然是从肾论治,结果吃了无数补肾收敛药都不见效。后来遇某医给开了剂麻黄汤,一剂而愈了。这其中的原理用后世的五行辨证体系是没办法解释的,发汗药跟遗尿有什么关系?用六经辨证却不难解释:人吃进去饮食,通过中焦气化作用变成能量送出体表,不能完全气化的能量则代谢为废水,通过肾和膀胱排出体外。如果肌表的气化作用弱了,意味着大量的能量会转为下行之水,加重膀胱的压力,于是容易遗尿。麻黄汤里麻黄和桂枝的组合无非是加强体表的气化功能,也就能减少膀胱和肾的压力,便能治遗尿。


有人会问,患者若有肾虚怎么办?我们不能只看肾虚这个结论,要问为什么肾虚?大循环通畅了,人体自己就能补肾,肾脏的代解压力减轻了,肾脏自己也能补回来。单靠补肾药,哪及人体自然之作用?当然,佐以适量的补肾药也许会有些帮助,但要适度,滋腻药多了,妨碍了气化功能,就适得其反了。


这个医案很好的阐释了如何用人体表里循环的观念治病。表里循环是大循环,其力量大,是人体运行的主流;相比而言,脏腑五行生克的循环是小循环,其力量小。后世的医生用五行生克理论断为脾克肾,光是去健脾补肾,这治的就是小循环,从小处着眼,必将为大所制,自然久治不愈。


有人说《伤寒论》的方子擅长治外感病,不擅长治内伤病。从这个医案亦可看出这个说法是不客观的。既然我们治的是人体而不是疾病,何来内病外病这一说?所谓辨证施治,辨的是证在外还是证在内,而不是病在外还是病在内。证是人体自己如何排病的证据,排的是人体的一切病,哪有单排外感病的道理?所以有经方家说,治感冒和治癌症其实并无二理,帮人体排病而已。这就是传统古中医和后世中医主要区别点之一。


有一本民间偏方的书上载了一个治老人遗尿的偏方,说用白芷泡酒服用有神效。民间偏方之所以称之为偏方,是因为用常规的中医理念解释不了,却又很有效验。天下事本为一理,你的中医理论果真正确的话,就应该能解释一切有效验的方子,如果解释不了,只能说明这套理论有问题。如果我们参透了《伤寒论》的辨证思路,这个偏方是可以解释的:白芷是辛散的,是解表气化剂;酒也是解表气化剂。这个偏方说白了和麻黄汤的作用相类似而已。


本文节选自刘希彦所撰之《至简古医——道鉴伤寒论》






刘希彦:

国学研究者,在古中医、红学、古琴等传统文化领域皆有涉猎。致力于古中医的研究、恢复及传播多年,破解《伤寒论》之心法奥理与古经方之组方规律,著有《至简古医——道鉴伤寒论》一书。古琴师从汪铎,并随师传播和推广丝弦琴道。


亦是作家、舞台艺术家、编剧,有随笔集《纸醉金迷多忧愁》等。其创作的舞台剧作品曾获国际舞台艺术丹尼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希彦 | 患者若有肾虚怎么办
麻黄汤类 集中营
JT中医基础
《名医经方验案》麻黄汤证
发烧、咳嗽、皮肤瘙痒,一个奇妙方,退烧、止咳、止痒,例不虚发
《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第十五章少阴病知识点内容总结请大家收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