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细辛】

细辛

【药材基原】为马兜铃科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本品根细小而味辛,故名细辛。前两种习称辽细辛。辽细辛以根多、色灰黄、叶色绿、香气浓、味麻辣者为佳,以东北产者质量为优。华细辛以陕西华阴产者质优。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传统功效】发散风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现代功效】解热、降温,镇痛,麻醉,抗惊厥,镇静,催眠,降压,强心,抑制平滑肌、解痉,改善肾功能,免疫调节,抗炎,抗组胺,抗变态反应,抗细菌,抗真菌。

【主治病症】外感风寒,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痰饮咳喘,鼻塞鼻渊,风眼目翳,耳闭咽痛,口疮口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6g:或研末,1~3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煎水含漱。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忌用。反藜芦。

李翰卿经验

细辛,味辛性温,入肺经、肝经、肾经。功能散寒止痛,镇咳祛痰,温肺化饮,通鼻窍而止泪。主治外感寒邪或寒邪入里或寒而兼湿引起的头痛、面痛、齿痛、身痛,以及咳嗽时发、鼻窍不通、不闻香臭、迎风流泪等症。其主要功能有二:一个是散寒,一个是止痛。散寒,指在表之寒邪,或由表入里之寒邪,而非阳虚所生之内寒;止痛,是指由风寒、风湿引起的头、面、身、腹、齿诸痛而言。由于细辛善于使在表特别是由表入里的寒邪外达,因此,应将其划归辛温解表药类。

在细辛的用量上,古人素有细辛不过钱之说,讲义亦规定用量为1.5~3g.但临床每遇有寒邪入里过甚的特殊情况时,可以酌情增加至4.5~9g。临床运用,虽然阴虚、热甚的疾病属于禁忌范围,但也不是绝对的,在里热与表寒相兼出现时,可以大胆使用。如对于阴虚或热盛兼有表寒之头身疼痛,牙痛者,可配合滋阴及清热药用之,如六味地黄汤加细辛,治肾阴虚兼风寒头痛,生石膏与细辛同用,治内火外寒之风火牙痛。

另外,细辛常与附子配伍应用,这是仲景方中治疗寒邪入里过甚,邪伏于阴分的常用药对。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中,辛、附与解表药麻黄同用,意在助阳,散寒解表;大黄附子汤,为细辛、附子同大黄配伍,大黄寒下,细辛温散,且有大剂附子温阳相助,用治阴寒内伏、阳气闭郁不通之冷积便秘,效如桴鼓。正如《成方便读·卷一》张乘成所言: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阴寒成聚,偏着一处,虽有发热,亦是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积,故以细辛、附子之辛热善走者搜散之,而后大黄得以行其积也。(《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翰卿》)

张海蜂经验

老中医张海蜂教授在学术讲座《常见恶寒有七种》中说:背心恶寒的,多在老慢支中,凡是有背恶寒都有效。细辛是消除背恶寒的特效药。因此细辛在咳喘病中的应用,一定要有吐出泡沫样清稀痰、背心冷、苔白、舌质淡胖等临床特征。正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证并治》中说,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才是用细辛的指征。[江西中医药,19896):5.]

赵恩俭经验

细辛治呃逆天津著名中医学家赵恩俭教授运用中药每有奇妙,如用细辛治呃逆即是一例。呃逆为临床常见症之一,一般较轻者无需治疗,但在某些病证中,发作持续不止或断续发作病程较长则需要治疗。对于一些久病、重病或术后呃逆不止则尤须治疗方能平息,中医学对病重而出现呃逆不止,常视为胃气衰败之象,治疗颇为棘手且影响预后。赵老在临诊之际遇呃逆不止每用细辛治疗颇具效验。

《本草汇言》载方用细辛6g,丁香3g,共砂细末,每服3g,以柿蒂15g煎汤送服。赵老治呃逆常以丁香柿蒂汤加入细辛3g,其疗效明显优于丁香柿蒂汤等方,此方妙在使用细辛。

赵老曾治一宋某患者,男,63岁,医师。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有严重心律失常,住院治疗抢救,除用西药对心肌梗死进行抢救治疗外,患者呃逆连连,西医束手,遂延赵老会诊,患者面色苍白,呃逆连连不止,表情痛苦,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涩兼有代止,病情极其危重。赵老处方:红参10g,丁香5g,柿蒂10克,生姜3片,水煎频服。2剂后呃逆仍连连不止。二诊时遂于前方加细辛3g,经服2剂后,呃逆立止,且其心律亦得到改善。赵老谓此因细辛善于通少阴之络,故心律亦有改善,当然此等患者必须配合人参等药,否则细辛之辛散于心肾虚证不宜,出奇制胜又当辨证明确。(《中华名医特技集成》)

赵冠英经验

赵冠英教授有丰富的医学实践经验,尤其对方药的研究颇深,他熟谙药性药理,用药灵活多变。如对细辛的运用不仅广泛,且有独到之处。

重用温阳治心疾 细辛味辛性温,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汤液本草》谓其为手少阴引经药。赵师取其温阳散寒,能入心经之功用?以重量治疗心血管疾病,辄能应手取效。赵师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因心阳虚损,血脉瘀阻,引起脏腑功能衰退,以收缩、凝滞为特点的虚寒之痛证。中医认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而心阳衰微,亦可导致肾阳不足,故心绞痛反复发作要温阳通脉,心肾同治。而细辛温补心肾,散寒止痛效果较佳,因此赵师常以细辛6~8g合益气活血之品同用,对于减少和防止心绞痛发作确有良效。如郭某,男,诊断为冠心病,劳累型心绞页发心痛1日数次,经扩冠西药治疗不效,赵师以细辛8g,伍用黄芪、党参、丹参、川芎等益气治血药治疗,连续服药2周心痛则愈。

病窦综合征与中医惊悸怔忡证相似,多因久病劳损,脏腑失调而成,其来也渐,缠绵难愈,病变较深,表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组虚寒证候,赵师多采用温补法治疗,重用细辛10~15g,配伍益气活血药,心率可以逐渐提高到正常范围。如赵某,男,诊断为病窦综合征,心率40~50/分,赵师用细辛12g,配黄芪、白术、熟附片、蜜麻黄、麦冬、川芎等药治疗,服药30余剂,心率提高到60/分以上。

巧用细辛暖肝治震颤 赵师指出,细辛多用于温阳散寒止痛,然而细辛还有暖肝息风的作用,不为人们所重视。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厥阴,处下焦阴寒之地,体阴而用阳,当寒湿之邪凝聚下焦,肝寒不主筋脉,或肝阳不足,虚阳外浮,则虚风内动,发为肝风出现震颤等症状。

《纲目》谓细辛辛能补肝",故赵师巧用细辛暖肝而达到柔筋息风的作用,治疗震颤这样一类肝风内动之证,常以细辛6~8g,与养血柔肝之品同用,屡见功效。如汪某,男,诊断为帕金森病,四肢震颤,活动受限,以细辛6g配伍白芍、枸杞子、鸡血藤、益智仁、党参等药治疗,服药40余剂,震颤消失。

善用细辛明目治眼病 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升发向上。目为肝窍,与风气相通,其位在上,故易受风邪而发病。赵师根据细辛具有散风,能止眼风泪下,明目"《药性论》)之功用,认为细辛散风能直达目疾,故而明目。

所以在临症时,见有眼涩痒痛,羞明难开,迎风流泪等顽固性眼病,经久不愈者,善用细辛4~6g配伍川芎、菊花、石菖蒲、黄连、密蒙花、白蒺藜等药散风、明目、活血,不但明显改善症状,而且能提高视力。如治疗慢性结膜炎、泪囊炎、病毒性角膜炎等病,常常药到病除。

细辛润燥治便秘《本草纲目》云细辛辛能润燥,故小便涩者宜用之”.赵师认为细辛为温散药,故主治风秘、冷秘者为好。风秘多素有风病,或风搏肺脏,行于大肠,使传导艰难,遂成便秘。或中风患者,胸中积热致津枯便结,并多伴有眩晕,半身不遂等症,此时赵师往往于祛风药中加入少量细辛,既能加强搜风通络作用,又可通便。

如王某,女,诊断为脑梗死,右肢活动受限,乏力头晕,大便燥结难下,以细辛4g与黄芪、当归、玄参、地龙、川芎、牛膝等药同用,服药6剂大便通畅。冷秘为嗜食生冷之物,过用寒冷之剂,伐伤人之阳气,脾肾阳气虚弱,温煦不利,不能生津以润燥,故而阴寒内结,糟粕不行,凝集肠道而大便不下。赵师活用细辛配温阳益气之品,每每服之有效。如刘某,男,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畏寒乏力,大便干燥,以细辛5g,加入生晒参、白术、当归、桂枝、丹参等药中治疗,服药4剂后大便解下,畏寒渐轻。(《中华名医特技集成》

谷济生经验

细辛配生地黄治疗头痛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凡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用细辛配生地黄治疗各种头痛,常取得立竿见影之效。先生讲细辛性味浓烈,性善走散,而性温能祛寒,具有祛风、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风寒温邪所致的头痛、痹痛、腹痛等症,是止痛良药。生地黄质润多汁,以其养阴生津之功以制细辛之燥烈,二药相伍,止痛而不燥,药性适中,不寒不热,适用于各种头痛。关于细辛的用量问题,先生讲:传统有辛不过钱”“辛不过五之戒。

宋代陈承《本草别说》云:细辛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而死”“辛不过钱之说可能起源于此。动物实验证明,过量细辛,可使动物呼吸麻痹而死,与陈氏之说十分吻合,应用时应子注意。然而,临床应用也不必受辛不过钱的限制,辛不过钱是指用末,用煎剂则不受此限制,我临床应用细辛多先煎去沫,常用至5~10g,不仅未见副作用且效果颇佳。现举例如下:

张某,男性,42岁,干部,初诊198529日。头痛偏左已年余,发作寸痛甚剧,如裂如劈,且有重压感,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平时多用脑力,夜寐较缺,病久不愈,此次连续发作,服用各种止痛药罔效,求诊于先生。处方:细辛5g(先煎去沫),大生地黄15g,天麻10克,石决明30g,全钩藤30g(后下),全蝎5g,赤白芍各10克,白E10g,川芎6g,当归10g,每日1剂,连服7剂。

216日再诊:头痛减,唯睡眠欠佳,先生于原方加炒枣仁15g,茯神12g.再进7剂。223日再诊:头痛已愈,睡眠好转。予朱砂安神丸、补心丹每日各1丸调理。(《中华名医特技集成》

路际平经验

近医谓:细辛不过钱,多则气闭而死。殊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积五十余年验案,其通窍明目之功,实超越诸花各子之上。(《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肩膀疼,肩膀凉,肩膀举不起来?中医巧用两味药可化解】
被风吹就头痛,你的身体有“内鬼”!中医妙招让它归顺
30年的腰背痛是这样治好的
46、细说中药川芎:四物汤中用川芎预防血滞,非补血,不可不知
每日中药故事欣赏——细辛
健生堂:哪几种中药能治疗鼻炎呢?中医大师,为大家推荐了三味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