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区医生看过来!如何通过建档增值自己?

文/ 本报记者 王雪敏

【受访专家】尹朝霞(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社管中心常务副主任,东门街道社康中心主任)

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心内科工作20年,2010年起转做全科医生。说起7年前从专科医生转为全科医生的初衷,尹教授透露因为想做慢性病管理,而慢性病管理最佳地点无疑是在社区。但7年在一线工作的经历,让她有很多困惑,也对如何提高全科医学地位和自豪感有了许多思考和心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康中心)的人力、物力、配置、药物品种、考核导向以及全科医生遇到的病种、技术水平等,均决定了全科医生在专业技术上明显不如专科医生,在这种情况下,全科医生如何在医、教、研三方面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是尹朝霞教授抛出的问题,相信也是全科医生共有的困惑。


从做全科医生第一天起,尹教授就不断思索,比如,全科医生的慢性病管理和专科医生有何不同呢?有人会说,大医院不做健康教育、没有人文关怀,这些都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的。其实不然,现在大医院专科医生的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早已不是想象中那个样子了。尹教授谈到多年前她所在医院的内分泌病房,每年年初就已经规划好一年的健康教育,包括胰岛素笔使用、认识糖化血红蛋白、饮食治疗等相关知识,从医生到护士,都熟知相关的健康信息并定期传播给患者,专业且有制度。


在大医院专科医生不断加强与患者沟通的现状下,全科医生的“弱势”非但不能得到改善,甚至会加重,如何来破解全科医生面临的困境呢?尹教授给出了她的其中一个方案:以公共卫生为抓手,提升全科医生价值。她说:“目前公共卫生这个词快成了贬义词,在某种意义上代表‘做资料’,我对公共卫生工作,有些认知想要和同道分享

一、重视健康档案数据的真实性


尹教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做博士课题的时候,曾收集了4000多例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但最终完成随访的仅有635例,因为大医院不是仅为本地区服务的,患者可能来自全省甚至全国,流动性大,不适合做连续性管理、随访。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地域性、属地化管理,一个小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可以管辖到几万人,固定性、大数据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明显的优势。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高质量的论文,比如体重指数(BMI)和2型糖尿病关系、吸烟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等,很多是源于大数据和严格随诊。尹教授的研究生也曾利用老年体检这个公共卫生数据,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5年参加体检的老年患者,分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小于5ml/(min·1.73 m2)这部分患者的构成比和影响因素,圆满地完成了论文答辩。


可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全科医生并没有很好重视、利用这些数据,随意填写健康档案。尹教授举例:“比如,吸烟史一栏均填‘不吸烟’;BMI为23.6的50岁女性,腰围竟为1尺8(60cm);一名在某社康中心就诊5年的高血压患者近期患脑梗死,想就这位患者5年来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但翻出来的档案竟然除用药是真实的,其他资料均无参考价值。”


虽然明白有很多客观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但每每这时,尹教授就很痛心,“即使是每天完成几份真实、有价值的档案,日积月累,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大数据。”


二、关注重点人群


在公共卫生考核中,老年人、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孕妇等重点人群是考核的重点。尹教授曾经组织过一个糖尿病的病例讨论会,一名精神障碍患者服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后血糖增高,全科医生想了解如何平衡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与血糖之间的矛盾,邀请了3位糖尿病专家进行会诊,但得到的答案是“说实话,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可以说,公卫考核中的重点人群目前是医院医疗关爱的一个盲点,也是临床指南共识的盲点,全科医生如果能在这方面多些关注,可能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自豪感将会大幅度提升。


三、生活方式干预落到实处


在慢性病等公共卫生考核中,生活方式干预情况也是重点考核内容之一。但尹教授发现,当临床工作中遇到血压高或血糖高患者的时候,一些全科医生只会泛泛地说“多运动”“控制饮食、不要吃太多甜的东西”“控制好情绪”等,并未真正将生活方式干预落到实处。


尹教授说,她遇到这类患者时,第一要做的就是与患者聊天,看看是否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曾经,随诊时发现一名患者血糖总是波动、忽高忽低,在多次聊天中终于发现,只要是患者做饭之日,血糖必要升高。后来询问后获知,原来患者有个习惯,边做饭边喝啤酒、边吃花生米,以致血糖升高。


可见,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是多么重要,将之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在与患者聊天过程中增进了与患者的感情,同时找到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并予纠正而得到患者的认可。尹教授说:“这样不断摸索既可以提升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可将类似相关的病例进行数据分析总结,见诸于文字或论文发表,成就感油然而生。”


“不要用全科医生的短处去拼专科医生的长处”是尹教授经常说的一句话。现在很多全科医生强调要学技术,学技术没有错,但由于全科医学和专科医学侧重点、配置等不同,全科医生更应琢磨如何利用自己优势去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提升自豪感。


原文刊登于《基层医院·医师在线》杂志第310期

责编:王雪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不起,你已落后于400万深圳人!他们都免费找了家庭医生
2019年新圩江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
探讨:慢性病管理是基本医疗服务还是公共卫生服务?
2019年乡村医生考试
她都熬成主任了,又回社区搞全科,到底咋想的啊……
【印会河:中医治病要抓主症,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