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大历史:霍光的权术

今天跟大家讲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东汉的兴衰》的前传--昭宣中兴。

前面讲到汉武帝托孤,委托了五位大臣,大将军大司马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

霍光为首,而这其中,目前能够挑战霍光权威的唯有御史大夫桑弘羊。

武帝的大臣中,桑弘羊是绝对另类一个。他一不替汉武帝咬人,二不替汉武帝打仗,三不替汉武帝护卫。

他专门替汉武帝捞钱,是大汉朝的财务总监。

桑弘羊出生在洛阳的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接触钱粮,数学知识特别好,小时候就能把账算得门清。还是心算。

一算算出名,汉景帝特别给他开了绿色通道,召到宫里当侍中。主要工作就是陪汉武帝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说,桑弘羊就是汉武帝的同学兼发小。

等汉武帝成为皇帝,开始北击匈奴,花钱如流水,这时候就用着上桑弘羊了。

桑弘羊给汉武帝出了三个捞钱的主意。

一是盐铁酒三大支柱产业全部收归国有。那些靠着盐酒发大财的商人,以后就别想做这个生意了。

二是颁布平准令与均输令。

以下是付费内容

所谓平准令,就是由政府控制物价,政府准备基金,专门盯着市场价格,贵则卖之,贱则买之。靠囤货发财的路子就被堵死了。

均输令就是由政府统一运输物资。

这两项还好说,关键是第三顶,钱是成了,人没成。

这件事情就是算缗令。

所谓的算缗就是征财产税。

汉武帝以前,大家都搞黄老之治,什么都不干涉。经商的都发了大财。当年贾谊看到商人的丫鬟穿的都跟皇后一样,特别生气。

当时流行一句话: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万般皆下品,唯有经商高啊。

但商人的好日子也该告一段落了。因为我们汉武帝差钱了。

数来数去,就商人有钱,不从他们身上开源哪找谁?

在桑弘羊的建议下,汉武帝推出了算缗。方法很简单,清算一户人家的财产,根据家底的多少按一定的比例缴纳税金。

以前算是施肥期,现在开始割韭菜。

怎么割呢?

每两千钱缴纳一百二十钱。如果你还有车子这样的重资产,一辆车再交120钱,船也要交船,总而言之,交钱就对了。

这就是对大汉朝的中产阶段下手了。

那大家愿意交吗?

还真有愿意交的。

有位叫卜式的河南人,家里是搞畜牧业的。分家的时候,卜式只要了一百头羊,把其余的财产都分给了弟弟。过了十来年,这百头羊变成了数千头羊,而弟弟已经倾家荡产。

汉武帝搞出这个算缗后,他主动要求交出自己一半的家财充做军资,让汉武帝拿去打匈奴。

汉武帝很意外,算缗令出来后,只听说隐藏财产的,没听说有献出财产的。他认为,此人一定有所图。

所以专门叫人去问卜式。

“你想当官吗?”

“小人从小牧羊,不知道怎么做官,也不想做官。”

“那你是有什么仇人?”汉武帝又猜道。

卜式又摇了摇头:“我与人无争,没有冤家。”

使者糊涂,你到底要弄啥咧。

卜式回答:“皇上讨伐匈奴,有人出人,有钱出钱。”

看来真的是没有要求啊,当然,后面这位仁兄还是凭着献钱财的机会当上了御史大夫。刘总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真心对他的人。

使者将卜式的话转告汉武帝,汉武帝很兴奋,把卜式作为一个正面典型。但这种不要钱的榜样最难推广。大家该藏的还是藏钱。

看来,算缗这种简单的方法必须用粗暴的方法才能推行下去。

于是,汉武帝搞了一个捞钱套餐,推出了一个算缗伴侣:告缗。

谓告缗,就是发动群众相互举报。只要发现有隐藏财产不申报的,家产全部充公,而抄家的一半财产归举报者。

事实证明,让人学卜式做奉献者是很难的,让人做举报者发财是很容易的。

汉朝迎来了历史上最为疯狂的举报潮,随着汉朝中产阶段的团灭,汉武帝终于凑足了北击匈奴的钱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没有桑弘羊的这些财政手段,就是一百个霍去病卫青也未必能拿下匈奴。

霍光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对手。这是大汉朝最高明的理财高手。而作为大汉朝最谨慎的政治对手,两人的较量,谁胜谁负呢?

始元六年,霍光辅政的六年,御史大夫杜延年突然提出开一个会,讨论汉朝要不要继续执行汉武帝时期激进的财政政策,比如盐铁专卖、均输平准。

说白了,就是桑弘羊这位汉朝财政大臣搞的这一套。

杜延年是汉武帝时期酷吏杜周的儿子,曾经在霍光手下当差。他这个御史大夫的官职也是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显然,这是来自霍光的授意。

霍光为什么突然要怼一下桑弘羊呢?

别的政治斗争,多是对人不对事,而霍光找上桑弘羊,是真的对事不对人。

桑弘羊提的这些财政政策实在太过激进,大汉朝是时候调整一下。而且这种激进的政策 ,只有汉武帝这样的牛人可以实施下去。

现在霍光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平平安安把孩子带到成年,不出事就已经烧高香了,那还能继续玩汉武帝这样的总裁开边游戏。

事实上,在去年就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有一年,有一个男人骑着黄牛车来到未央宫的北门,号称自己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

刘据八年前因为巫蛊之祸死掉了。现在的霍光跟汉昭帝当家。这下又跑出一个自称刘据的,这是什么意思?

大家也不敢动,汉昭帝下令所有二千石的大官一起去辨认,看到底是不是刘据。

当时围观的群众有数万。这些大臣也认不出来,没有一个敢说话的。

这时候,京兆尹隽不疑过来了,直接下令把这个自称太子刘据的人抓起来。

还有人劝他:人还没有辨认出来,不要这么急。

京兆尹隽不疑答: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就算他是真的前太子,他已经得罪了先帝,逃亡在外,现在回来了,也是国家的罪人。

可以说,在宫里的霍光跟汉昭帝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个事情太不好处理了。隽不疑这么一办,霍光也禁不住跳出来点赞:隽不疑做得太对了!

最后审查出来,这个闯宫的人并不是前太子刘据,他是夏阳人成方遂,会算命。以前卫太子的一位侍从曾经请他算命,说他长得真像卫太子。他动了心,想来博一下富贵。

最终,成方遂被腰斩。

但是,我看这段历史的时候,总得觉得有点诡异。那么多大臣都认不出来,这得有多像啊。

而且奇怪的是,成方遂是夏阳人,而卫太子刘据就死在夏阳。

以下是付费内容

万一,这个成方遂就是卫太子刘据呢?

或者,就算不是刘据,这个人敢跑到皇宫来搞事,真的只是欺负大汉朝没有基因检测吗?

这背后有没有什么势力在暗中操纵?

不管怎样,霍光嗅到了其中的危机。

当年汉武朝那些激进的财政政策是时候停一下了。

不过,这些政策也不是说改就改的。因为提方案的人是桑弘羊,实施方案的是汉武帝。

这等于要推翻汉武帝的既定方针。而汉武帝把桑弘羊安排进托孤团,多少还有点维护自己方略的意思。

于是,虽然早就知道大汉朝要调整一下赛道,但霍光并没有轻易采取行动。

尤其是孔老师教导我们: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三年不改父亲的东西,这才是孝道。

霍光干脆等到了六年后才发起了挑战。

除了安排杜延年充当先锋,霍光还为桑弘羊准备了一个群狼战术。

这一年的二月,汉昭帝下诏命令全国各地举贤良文学。

在汉朝的历史上,一旦皇帝要举贤良文学,往往就代表着要改变方针了。

当然,所谓的汉诏帝下诏,其实就是霍光在后面操作。

很快,各地的贤良文学之士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取消盐酒之类的专卖,废除均输制。

原因很简单,这些人背后代表的都是地方上的豪强,他们在汉武一朝,被刮了地皮,断了财源,早就憋坏了。

这也是汉武帝中后期很少举贤良文学的原因,就是知道这批人一上来就是要反对他敛财用兵的。

一看这势头有点猛,桑弘羊赶紧跑出来高举大旗:这是国家大业,我们汉朝就是靠这些东西制服四边,怎么可以废呢?

这些东西是桑弘羊的政治生命,是他一生的政治骄傲,他绝不允许这些人推翻自己所有的努力与骄傲。

一个说废,另一个说不废。霍光的办法也很民煮。

那就来场大辩论嘛。真理越辩越明嘛。

于是,大汉朝一场声势浩大的国策辩论开始了。

实力对比实在太悬殊了。一边是贤良文学的方阵团队,后面还有霍光的暗中操盘,另一边,只有桑弘羊一人。

贤良文学方队率先拿均输平准发起了攻击。原因很简单,这一块是腐败重灾区。因为均输平准其实是政府干涉市场。经济学的规律,政府有干涉的地方,就有权利寻租的地方,就有腐败滋生的土壤。

比如汉朝官吏经常趁机敲诈勒索,欺压百姓,征调物品往往又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征调的东西有些是当地生产不出来的,百姓为了完成任务,只好跑到别的地方高价购买,其实是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

有时候,官员还跟奸商同流合污,囤积货物,赚取暴利。

这些东西拳拳都打在桑弘羊的软胁上,政策是好的,但也不能保证实施起来都不起样。哪里还能没两个贪官呢?

紧接着,贤良文学之士又把目标对准了盐铁专卖。

这一块主要的问题是操作起来很困难,盐铁官营往往是全国统一规格,但各地土壤不同,需要的铁器往往并不一样。而且国营单位生产的东西往往质量很差,因为人家是垄断经营,不愁销路。销售点又往往只在城里,从来不农具下乡,老百姓买起来也不方便。有的卖不出去的铁器,官府还强行摊派给农户……

总而言之,就是不方便。

说实话,这些东西都不是假的。说白了,桑弘羊推行的盐铁专营是一种国营计划经济,在有计算机的时代都无法完美运营,何况千年前的汉朝呢?

对了这些问题,桑弘羊一一承认,因为无可辩解,他只有举起汉武帝这面大旗。这些东西是有问题,但先帝就是靠这个才北击匈奴,保证了帝国的安全,巩固了帝国的大一统。

你要说先帝做得不对,我建议你亲自去向先帝汇报。

桑弘羊的策略很简单,任你千百路来,我只有一路去。

均输有腐败?先帝定的!

盐铁专卖质量差?先帝定的!

北击匈奴浪费钱?先帝定的!

严刑酷法伤民?先帝定的!

贤良文学团有点泄气了。据后面的会议记录《盐铁论》显示,当桑弘羊慷慨激昂,搬出汉武帝的丰功伟绩时,大家只有“默然”“作色、不应”、“勃然作色、默而不言”、“俯仰未应对”、“四据而不言”

我们说得口都干了,你总是把先帝搬出来,我们只好无话可说了。

桑弘羊先生等于是诸葛穿越,舌战群儒。

这时候,田千秋、田丞相就会站出来,缓和一下气氛。这种和稀泥的态度惹得《盐铁论》的作者、西汉大臣桓宽大为不满。

“车丞相 即周鲁 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车丞相啊车丞相啊,你就是一个车轴子,说来说去,就是车轱辘话啊。

辩论陷入到僵局。这时候,霍光同学给他们指明了方向。

你们忘记先帝的《轮台诏》吗。

是的,要打倒汉武帝,还得用汉武帝本尊。

八年前,巫蛊之祸、刘屈氂密谋、李广利大败且外逃。一连串的事情让汉武帝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人生来。

这时候,桑弘羊建议再组织一些亡命之徒开拓边疆,到轮台屯田,把这个地方变成大汉军队的进攻堡垒。

轮台在现在的天山南麓,以前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后面被李广利给灭了。正好可以改造成汉军大本营。

汉武帝破天荒的否决了这样的建议,而且还下了一个《轮台诏》,表示以前咱们的动静有点大,老百姓吃苦了。接下来的日子大家消停一下,让老百姓喘口气。

这个诏书被认为是轮台罪己诏,是汉武帝自己对自己的一个否定,属于写检讨。

既然汉武帝自己都否定自己了,桑弘羊你再举汉武帝的大旗就不对了吧。

事实上,这个轮台诏是不是罪已诏还不一定,这里面汉武帝也没有全面否定自己的国策 ,只是表示先休息一下,甚至还嘱咐地方要抓紧养马,把打仗损失的马补充上来。有了马,咱们还要怼匈奴的。

但是,你有了这个东西,就等于有小辫子被抓住了。后来的史学家按住这一点,非要说汉武帝自己认罪了,用汉武帝来否定汉武帝。

所以老人家说了,皇帝不能下罪已诏的,皇帝下罪已诏是要亡国的。老人家喜欢让人家写检讨,但他老人家自己从来不写的。

经过霍光的点拔,贤良文学团队终于找到了理论依据,向桑弘羊发起了猛烈的攻克。

没有了汉武帝这面大旗,桑弘羊败下阵来,虽然盐铁专卖还在,但酒的专卖被撤消了,更重要的是,汉朝重新恢复了和亲政策。

桑弘羊一生的辉煌都在汉武帝的北击匈奴里,否决征战几乎就是否定他的人生。

败下阵来的桑弘羊不甘心失败,他明白这一切都是霍光在背后操纵,如果扳倒霍光,就可以重新回到自己塑造的那个世界。

可霍光实在太强大了,他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将桑弘羊打败。自己怎么可能击败这样的对手?苦思之下,桑弘羊只好找上了一位盟友。

这位盟友是左将军上官桀。论起来,上官桀其实是霍光的盟友。因为他的儿子娶的就是霍光的女儿。一向也是站在霍光这边。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情,两位亲家的感情破裂了。

事实还有点复杂。

最开始是上官桀想把自己的孙儿送到宫里,给汉昭帝当皇后。

这对霍光好像是件好事,因为上官桀的孙女也就是霍光外孙女。两位大臣辅助皇帝,在宫里安排一下自己人也是好的。但霍光一口拒绝了。

因为外孙女太年轻了。

这一年,孙女才六岁,汉朝就算结婚早,也不能把小女孩往宫里送啊。

霍光不由得看了上官桀一眼,琢磨着这背后的原因。这是想再往上爬,然后替代我的位置?想了一下,霍光认为可能并没有这么复杂,应该是这老汉有点疯了。

霍光直接了当拒绝了上官桀。他以为这件事情就结束了,可没想到,刚转身就收到一个消息,皇帝迎娶上官家的孙女入宫,一个月就封为皇后。

于是,史上最年轻的皇后产生了,只有六岁。

霍光一打听,上官桀找到了别的门路。

上官桀找到了鄂邑长公主。

鄂邑长公主是汉昭帝的亲姐姐。汉昭帝八岁的时候,母亲就被汉武帝处死了,这位姐姐可以说是汉昭帝唯一的亲人。地位当然崇高。而由姐姐为弟弟找媳妇似乎是大汉朝的传统。

汉昭帝娶谁,鄂邑长公主长姐为母,就此拍了板。

可是,上官桀是怎么说服鄂邑长公主,把自己的六岁孙女送进宫呢?

上官桀并没有直接找到鄂邑长公主,因为他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能够提供给鄂邑长公主。自己手里没有对方想到的东西,上门说事通常是不会成功的。

上官桀找到的人叫丁外人。

这位丁外人只是一个普通的门客,说起来不会有什么大的能量,但架不住这个平凡的男人后面站着一个不平凡的女人。丁外人是鄂邑长公主的男朋友。

上官桀找到丁外人,向他提供了一个丁外人无法拒绝的条件。

我说服长公主把上官小朋友送进宫,我帮你封个侯。

丁外人只是一个平民,汉朝的规矩,只要列侯才有可能娶公主,也就是说,丁外人要想真正成为长公主的丈夫,必须先混个侯干干。

成交!

在丁外人的枕头风下,鄂邑长公主脑子一热,真的把上官小女孩送进了宫里。

这一年,汉昭帝十二岁,上官小姑娘六岁,两位也就青梅竹马,慢慢培养感情吧。

对于这件事情,霍光也只好认了,他是一个低调的人,并不想表现得太强势,尤其是正面跟皇族发生冲突。当然,自己的外孙女成为皇后,虽然年纪轻了点,但孩子总会长大嘛。

可很快,霍光发现不对劲了。

上官桀太高调了。

自从自己的孙女当了皇后,他就不把自己当外人啦,没事就往皇宫里跑,还要跟汉昭帝喝酒,就算古代的酒度数不高,那汉昭帝毕竟还是个孩子啊。

估计看着这位丈人,汉昭帝也是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的。这哪来的便宜老丈人啊。

喝也就喝了,更神奇的是,这位仁兄生怕天下人不知道自己现在这么风光。

出了宫门,看到一个熟人立马就小跑过去。

“喂,你知道吗?我刚才跟我女婿喝酒,那个酸爽啊。”(与我婿饮,大乐)

“别走,别走,我刚跟我女婿痛饮三百爵,你晓得不,那滋味,不要太奢华。”

“喝酒不?跟皇帝喝的那种!”

上官桀在宫里喝酒。他的儿子,正宗的国丈上官安则在家里喝,这位仁兄就更奇怪了,喜欢搞行为艺术 ,喝醉了就光着身子在家里乱窜。

人啊,给点裙带就要顺着爬上天啊。

不过,这也只是上官桀的私事跟家事,霍光也不想多管。但有一件事情,霍光不得不管。

上官桀要求给丁外人封个侯。

这是上官桀跟丁外人说好的,丁外人已经把事办妥了,轮着上官桀了。

可问题是,丁外人能够说服长公主,霍光却不想理上官桀。

原因很简单,汉朝的侯可不是随便封的。这个丁外人,霍光原本也认识,也知道他是长公主的男朋友,还特地给丁外人安排,方便他更好的跟长公主约会。

但在霍光看来,丁外人也就到此为止了。

要想封侯?想想李广吧。人家在边塞打了一辈子的仗,几次差点把命搭上,就是因为没有大功,所以没办法封侯。

你一个长公主的男朋友,就想封侯。这要是封了,汉朝岂不乱了套?

孔子老师早就说了: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侯位就是汉朝最权威的名器,当年周亚夫为维护这个名器,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

而大汉朝之所以有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到万里之外去觅封侯,就是因为侯位是真的值钱。汉侯不是钱可以买来的,不是卖笑可以得到的。

今天你一个国家成就奖,明天他一个国家精神奖,这国家岂不跟着臭大街了?

所以,霍光坚决不同意。

这一下,上官桀急了,大家都是托孤大臣,凭什么都是你说了算?我家孙女进宫当皇后,你不跟着沾光?

凭什么好处你占了,一点东西都不想付出!

在以前,上官桀是唯霍光马首是瞻,那是因为大家有事好商量。但现在你既然不商量,那就不要怪我翻脸不认人了。

当然,思考了一下,自己虽然天天跟皇帝喝着二两小酒,但要扳倒霍光还是差点火侯。

正好,气愤的上官桀碰到了郁闷的桑弘羊。两人本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的原则,又把丁外人跟长公主拉到了倒霍联盟。

三个臭皮匠终于齐了,但发现要打倒诸葛亮式的霍光,还需要一样东西:冲锋的人。

大家不是托孤大臣,就是皇家公主,直接冲到前面去不太合适,最好找一个代理人冲到前面。

随便拔拉了两下,他们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

从他们找的人来看,这三大集团的智商加起来可能还没有过百。

他们找的是活宝燕王刘旦。

那一年,刘旦趁着太子位子空虚,给汉武帝提了一个没脑子的请求:带兵宿卫大内,被汉武帝一顿猛削。

汉武帝还搞起了地域攻击:生子应置于齐鲁之地,以感化其礼义;放在燕赵之地,果生争权之心。

翻译过来就是,儿子还是应该放到大山东啊,送到北京去,果然就野心大了。

你还别说,要是后面的朱元璋能够看到这一句,吸取一下教训,说不定故宫这个超级吸金景点现在是在南京,而不是北京了。

刘旦就此完蛋了。但显然让他接受现实,这也不现实。汉武帝死后,刘弗陵登基,给他送去玺书,告诉他皇帝已经崩了,现在大汉换了新天子。

他拿着书检左看右看,终于发现了有点不对劲。

“咦,这上面的玺封怎么比以前小啊。不对,你们一定是忽悠我是不是。”

所谓玺封,就是在书简上盖一个泥戳,以免有人中途拆看。据说,这泥还有来头,是当年浮忻国献了一个兰金之泥。

以下是付费内容

所谓金兰之泥是从一个温泉里掏出来的,用这个泥戳章子,鬼魅不敢近。汉朝大将出征,或者出使外国以及给藩王送信,都用这个。

大概是存货不多了,大家省着点用,这泥就用得少了点,这就被刘旦发现了。

一般来说,接到报丧书那肯定是要哭的,可刘旦死活不肯哭,少了一点泥巴非要说这封印不对,一定是长安发生什么事情了。

于是,刘旦派了人到长安打听消息,还想见长公主,结果也没见过,什么消息也没打听出来。只知道汉武帝去世了,现在的皇帝八九岁。现在还没有露过面。

刘旦听了回报,越琢磨越怀疑,就给长安打了一个报告,要求在各郡国设立武帝的宗庙。

刘旦的奇葩脑回路又出现了,他总能提出让人家无法答应的请求,上一回是要给未央宫当保全,这一回是想燃高香,这当然也过不了。

汉武帝的庙可是你想拜就拜的?这是正宗接班人,也就是新皇帝才有资格立庙祭拜,你要拜,得去长安。你现在不想去长安,自己也想修个庙,你干脆说另立个新朝廷不是更直接?

对于这位刘大哥,霍光也没有别的办法,收拾他吧,毕竟是先帝的儿子,没有先帝刚死,就收拾藩王的。只好派人给刘旦送了一点钱,赐钱三千万,增邑一万三千户。

大爷,你就消停点,拿点钱走人得了。

可刘旦显然不指望这点钱,看到赏赐,勃然大怒,表示自己本来就该成为皇帝的。老子是赏人的,谁够格给老子赏赐?

你不让我当皇帝,我自己先给自己当!

刘旦在燕国搞起了半割据,没事带着一群人到外面演练兵马,把自己部下封为中书令,进出搞起了天子的仪仗。大有过一把瘾就死的觉悟。

《汉书》用八个字来形容刘旦:能言善辩,广有谋略。

我不知道汉书作者班固是想幽刘旦一把,还是对“能言善辩,广有谋略”这八个字有什么误会,难道抬杠就是能言善辩,作死就是广有谋略?

这一切,霍光是知道的,但他压根没有理会。一来,现在的藩王早就不是文景时期的藩王了,经过这么些年的收拾,藩王早就没什么实力,任他刘旦再怎么折腾也掀不起大浪。

霍光还有一个盘算。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句话叫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春秋郑国国君郑庄公收拾弟弟共叔段用的方法。

有的人要作死,先不要理他,让他在作死的大路上狂奔一下,等闹到不可收拾时,再来收拾他,这时候舆论就好控制了。

霍光不理他,上官桀却把刘旦当成了金蛋,把他推到前面,对霍光发起了攻击。

很快,刘旦的第一波攻击来了,这是一封告密信,材料当然全部由上官兄友情赞助。

主要罪状有三条。

1.霍光曾经去羽林军中视察,搞得跟皇帝一样,竟然派皇帝的御厨给他做饭。

2.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了二十年而不投降,回来后,霍光只安排他做典属国。而霍光却任命自己的长史杨敞为搜粟都尉。

3.擅自选调增加大将军府的校尉。

说实话,这些都不算什么大事,比如第三条,霍光做为大将军,给自己的府里增加点官职,这有什么奇怪的?

第二条需要介绍一下了,因为牵扯到的人太有名了。自古以来,想到外交家的骨气,往往就会想到这位哥们:苏武。

接下来就先聊聊苏武。

苏武是陕西人,西汉时期的一名外交官。汉武帝的时候,匈奴的新单于且鞮侯单于继位,他害怕汉朝的实力,决定跟汉朝相互友好,派人送信到汉朝,请求归附汉朝。

汉武帝听了很高兴,就派苏武为使者,一位叫张胜的人为副使,护送以前扣押的匈奴使者回国。为了这次出使,汉朝准备了很多礼物,有金银绸缎,随行的有一百多人。

经过千里的辛苦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匈奴的王庭。苏武向匈奴的单于送上了汉朝的文书跟礼物。也就在这时,苏武发现单于的态度非常的傲慢,跟前面要求归附时的态度完全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是单于的一个计谋。给汉朝送上归附文书时,单于刚刚继位,根基不稳,他害怕汉朝趁机攻打他,所以卑言请求归附。

现在,单于的地位已经稳固,不再害怕汉朝的进攻了,又看到汉朝送来了这么多的礼物,他不但不感激,反而觉得这是汉朝害怕他,在贿赂他。于是,不知不觉就变得傲慢起来。

苏武察觉到单于的变法,他不卑不亢的交接完毕,退出王庭,准备带着使者团回国。

这时,使者团发生了一件突发事情。

匈奴查出使者团有一个人试图杀死匈奴的官员。

原来,在匈奴国内有一个叫卫律的人,他原本是汉朝的将军,后面投降匈奴,经常为匈奴出谋划策,骚扰边境。汉武帝很痛恨这个人,只是因为他在匈奴而没有办法处置他。

苏武的使者团到了之后,接触到卫律一个叫虞常的部下。

跟卫律不同,虞常是一个忠于汉朝的人。他对卫律叛国的行为十分痛恨,只是苦于没有办法对付卫律。

看到苏武的使节团,虞常感觉机会来了,他找到了副使者张胜,提出如果张胜提供一些财物,他可以联络人手杀死卫律。

张胜同意了,但没有把这个事情告诉苏武。

而正当张胜虞常准备刺杀卫律时,事情暴露了。

单于大怒,下令将使节团的所有人关押起来,让卫律进行审讯。

听到消息,苏武羞愤难当,认为自己是汉使,怎么可以接受匈奴的审讯。这样的事情让大汉的尊严受损,他自己也感觉生不如死。

苏武拔出佩刀,准备自杀明志。这时候,审讯他的卫律赶紧夺下他的刀。可苏武已经受了重伤,昏迷不醒。

卫律马上叫来医官,又在地上挖了一个坑,里面生上小火,将苏武放在上面,轻轻的抚摸苏武的背部,让血液流通。过了半天,苏武才醒了过来。

消息传到单于那里,单于被苏武的气节感动了,他起了劝降苏武的念头。

苏武的伤好了之后,单于就派卫律前来劝降。

卫律拔出长剑威胁:“你们谋害单于的大臣,论罪当死!单于说了,只要你们投降,就可以赦免你们的罪过。”

说完,卫律举起长剑,假装朝张胜劈去。张胜害怕极了,赶紧跪下求饶。这样,副使张胜投降了。

张胜的事情,苏武并不知道,但卫律说,副使的事情,正使也有责任。卫律再次举起剑恐吓苏武。

可是,苏武坐着一动不动,完全不害怕。

看到苏武不受威胁,卫律收起了长剑,换了一副脸色,他劝道:“苏君啊,我卫律以前背叛汉朝来到匈奴,受到单于的信任,现在已经称王,手下有数万人,属于我的牛马满山遍野。我已经这样富贵了。苏君如果今天降了,明天就会跟一样享尽荣华富贵。如果不降,白白的死在荒野草地,又有谁知道你是为大汉而死呢?”

苏武依然不理他,卫律又说道:“你今天听我的话降了,我们就是兄弟了,如果不听我的,只怕以后你想见我都见不到了。”

苏武终于忍不住了,他怒目圆睁,痛斥道:“你身为大汉臣子,不顾大汉的恩义,背叛国家投降匈奴,我怎么会认同你的话?单于信任你,让你审理这个案件,你不公正执法,反而想挑起两国的争斗,自己幸灾乐祸,这样可以吗?当年南越国杀害我国使者,最后南越国被我大汉灭亡,置为九郡。大宛王杀我大汉的使者,后面他的头就被悬在长安的北面城楼上。朝鲜杀大汉的使者,也招来了亡国之祸,只有匈奴没有杀害大汉使者,所以才能留存到现在。你明知我不会投降,还来相劝,是想杀我,引起两国相互攻击,匈奴之祸就要从我开始了。”

卫律被骂得极为惭愧,他知道终究不能劝降苏武,只好回去向单于复命。

听到消息,单于劝降苏武的心更加强烈了,他把苏武放在地窖里,想借此让苏武屈服。

当时正是秋冬之际,风雪交加。苏武就用毛毡裹着雪一起咽下去,数天都没有死。

匈奴人看到了,以为苏武有上天帮助,不敢再把苏武关到地窖里。

单于又想了一个办法,下令将苏武流放到北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交给苏武一群公羊放牧,说只有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接他回来。

公羊怎么可能生小羊呢?

苏武知道这是单于故意为难他。北海这里荒无人烟,食物匮乏。没有吃的,苏武只有掘草根抓野鼠为食。天气极为寒冷,苏武没有御寒的衣服,晚上就抱着牛羊一起取暖。

条件这么艰苦,但苏武从来都没有丢下大汉朝给他的使者象征:旌节。

旌节是一根长长的竹子,上面用旄牛尾做为装饰,因为苏武日夜都拿着旌节,连睡觉都抱着。节上的旎毛都掉光了,只剩下了光光的一根竹竿。

就这样,苏武在冰天雪地的北海生活了六年。单于又派来了一个说客,这个说客是投降匈奴的将军李陵。

李陵特地安排了酒宴跟歌舞,趁机劝道:“单于听说我跟你关系好,特地派我来劝你。你肯定是回不去了,这样苦了自己有什么用?你对大汉的信义,又有谁知道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当奉车都尉,因为替皇帝驾车时,碰到柱子折断车辕就被定为大不敬,最终自杀了。你的弟弟孺卿因为没有抓到罪犯,皇帝怪罪他,他也害怕而自杀了。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经去世了,你的妻子还年轻,但听说已经改嫁了。你家中只剩两个妹妹,带着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现在过去了这么久,也不知道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了。

李陵说起这些往事,想引起苏武对大汉的不满。但苏武没有理会。

李陵又继续说道:“人生苦短,就像朝露一样,你何必这样折磨自己。”

苏武不为所动,李陵只好以自己为例:“我刚投降时,也是感觉失去了什么,想起对不起大汉,自己的母亲又被拘禁,心里几乎要发狂。你现在不愿投降的心情,怎么会超过当时的我?可现在皇帝年纪大了,喜怒无常,大臣无罪而被杀的有十多家,就是身在大汉的人,安危都不可预料,你又替谁守节呢?你还是听我的劝告投降吧。”

苏武正色回答李陵:“我愿意为大汉牺牲一切,即使要受斧钺和汤镬这样的酷刑 ,我也心甘情愿,你就不用再说了。”

李陵又劝了数次,但苏武都没有动摇。

苏琥一直望着南方,那是故国的方向,他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回到故国。虽然那相隔万里,如同上面那首诗说的那样: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谁说大汉路途遥远呢,只要给我一匹马,我就能骑着回到家乡,谁说大汉远在天边呢,只要我踮起脚尖,就能感觉到南方吹过来的暖风。

后来,汉武帝去世了,汉昭帝登基。匈奴跟汉朝终于达成了协议。汉朝派使者向匈奴索要苏武。匈奴人撒谎说苏武已经去世了。

汉朝的使者知道苏武并没有死,就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对匈奴人说:“我们的天子有一天打猎,从天上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就在北海。”

匈奴人知道后,大为吃惊,以为苏武有神人相助,只好承认苏武并没有死,并释放了苏武。

苏武终于踏上了回国的道路,他在匈奴一共呆了十九年,出使的时候,还是壮年,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可他毕竟是回来了。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只要心中没有忘记故乡,再远的地方也在彼岸,他终能找到回去的道路。

而苏武的故事中,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他的那份坚贞、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同样是值得我们敬佩跟学习的。

回来之后,当然是荣归故里了。那为什么刘旦要替苏武叫屈呢?

当然,这个罪状是上官桀提供的。上官桀为什么替苏武叫屈呢?

原因大概是两条,一是上官桀跟苏武的关系很好,是真的替朋友叫屈。

另外,也是利用一下苏武的影响力。苏武的回国是一个哄动性事件。苏武又是大汉朝的红人,群众基础好,在皇帝心中地位也高。后面,苏武的儿子陷入到叛变当中。汉昭帝依然对苏武网开一面,依然给他封侯,可见苏武的确是当朝第一网红。

那么我们看一下,霍光到底有没有打压苏武呢?

苏武回来时,享受的待遇如下:既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回到长安,带着祭品祭祀汉武帝的园庙。注意是奉一太牢,所谓太牢,就是牛、羊、豕三牲全备。往下的是少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中国的规矩,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也就是说,刘旦本人想祭祀一下他爸汉武帝也只能用少牢。而苏武却特许用太牢祭拜汉武帝,这已经是顶天了。

另外,拜为典属国。这是中二千石的官。还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房子一区。

要有荣誉有荣誉,要钱有钱,要地有地,还有分房,还安排工作,这似乎并不低了。

而上官桀主要抓住的就是典属国这个官职。

这个属于外交工作,主要负责统战,安排归降部落的落地工作。算起来,相当于外交部的一个司长。

按上官桀的看法,苏武这么高的成就,这么大的影响力,应该直接当大鸿胪,也就是外交部的部长。

看起来,确实是低了,但这也正是霍光的高明之处。

赏功以爵,任职以才。

苏武归国,这个事情影响力大,必须加以宣传,提高国民的爱国心。但是,又不能马上一步提到大鸿胪的位置,毕竟这个位置很重要,而且苏武是节气好,是道德水平高,他的从政能力高不高,还是需要观察一下的。如果典属国干好了再提拔不迟。如果一下到位,万一出了差别,这岂不是砸了大汉朝的榜样?

所以,这条罪状也算不上什么罪状,至于第一条就纯属虾扯蛋了。

不过,以霍光一生小心的性格,竟然还被他们找出了三个理由,说明倒霍团还是比较努力的。

那么,这一次,他们能够成功扳倒霍光吗?

这个就下回再说吧。

对了,大家以前都看过我的《五代十国的枭雄》吧,这个东西现在有音频版本了。

现在感觉,这种历史评书的东西,还是听着好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三十)霍光辅政
论苏武:十九年坚守的背后,有一个匈奴女子的无悔付出
【霍光】第五节、反霍联盟
麒麟阁十一功臣都有谁?为何排第一的只有姓,第十一位却人尽皆知
可歌可泣—《苏武传》赏析
忠义苏武VS汉奸李陵:汉武悲剧双子星的苦难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