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演义之三十六计

三国演义之三十六计  (一)

yTyj'-4  
:KH g&ZX7  
各位网友大家好: < 3(LWxw  
    前段时间我以《诸葛亮的从政心里和丞相之路》和《刘备托孤是一极大的政治错误》两文,发表了我对三国时期的一些历史人物的看法,尤其是对诸葛亮,还原了他的历史真面目。我还留言说明“《三国演义》是一部兵书,叫《三十六计演义》更合适”。还说“拿《三国演义》来评价历史人物是不明智的”。今天我将《三国演义》是一部兵书,在书中用三国故事,诠释的三十六计,介绍给大家。有什么看法,我们共同讨论。  ,t}vz 7  
5Y?L>QU"  
|yvQ[U~PQ  
一.随机应变——曹操应急佯献刀 :Y-{Kn6`_  
~L]|?d "  
    这个智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sfb 4x4  
  董卓收服猛将吕布后,威势更盛。并于当年(189年)九月废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而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然后,董卓自任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第二年,董卓又派部下鸩杀少帝(弘农王),。绞死唐妃,甚至夜宿御床,篡位之心毕露无遗,他的行为激起了朝臣的普遍愤恨。 Kfm 5i Q  
  渤海太守袁绍与司徒王允秘密联络,要他设法除掉董卓。但文弱书生出身的王允面对骄横的董卓无计可施。思来想去,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他便以庆祝生日为名,邀请群臣到自己家中赴宴,商讨计策。 9Kr+\F  
  席间,酒行数巡,王允突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司徒贵诞,为何悲伤?”王允说:“今日其实并非我的生日,因想与诸位一叙,恐怕董卓疑心,所以托言生日。董卓欺君专权,国将不国。想当初高皇帝刘邦诛秦灭楚,统一天下,谁想传至今日,大汉江山即将亡于董卓之手!” Vw[6t>`  
  王允边说边哭,众官也皆相对而泣。唯骁骑校尉曹操于座中一边抚掌大笑,一边高声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吗?”王允闻言大怒,对曹操说:“你怎么不思报国,反而如此大笑呢?”曹操回答说:“我不笑别的,只笑满朝公卿无一计杀董卓!我虽不才,愿即断董卓之头悬于国门,以谢天下。”王允肃然起敬说:“愿闻孟德高见2”曹操说:“我近来一直在奉承、交好董卓,就是为了找机会除掉他。听说司徒您有七宝刀一口,愿借给我前去相府刺杀董卓,虽死无憾!”王允闻言即亲自斟酒敬曹操,并将宝刀交付曹操。曹操洒酒宣誓,然后辞别众官而去。 Z 1zVwHa_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到相府,见董卓在小阁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董卓一见曹操,便问他为何来得晚。曹操回答说:“乘马羸弱,行动迟缓。”于是,董卓即让吕布去从新到的西凉好马中选一匹送给曹操。吕布领命而出。曹操觉得机会来了,即想动手,但又怕董卓力大,难以制服。正犹豫间,董卓因身体胖大,不耐久坐而倒身卧于床上并转面向内。曹操见状急忙抽出宝刀,就要行刺。不料董卓从衣镜中看到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道:“曹操干什么?”此时吕布已牵马来到阁外。曹操心中不免暗暗发慌,他灵机一动,便表情镇静地双手举刀跪下说:“今有宝刀一口,献给恩相。”董卓接过一看,果然是一把宝刀:七宝嵌饰,锋利无比。董卓便将宝刀递给吕布收起,曹操也将刀鞘解下交给吕布。然后,董卓带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趁机要求试骑一下。董卓不加思索便命备好鞍辔,把马交给曹操。曹操牵马出相府,加鞭往东南而去。 L}GC<D:  
  吕布见曹操乘马远去,便对董卓说:“刚才曹操似乎有行刺的迹象,及被发现,便佯装献刀。”在吕布的提醒下,董卓也觉得曹操刚才的举动值得怀疑。正说间,董卓的女婿李儒来到。李儒是董卓的谋士,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一听董卓介绍曹操刚才的所作所为,便说:“曹操妻小不在京城,只独居寓所。今差人请他来,他若无疑而来,便是献刀;若推托不来,必是行刺,便可逮捕审问。”董卓即依照李儒的主意,派遣四个狱卒前去传唤曹操。良久,狱卒回报说:“曹操根本不曾回寓所。他对门吏声称丞相差他有紧急公事,已纵马飞奔出东门去了。”李儒说:.“曹操心虚逃窜,行刺无疑。”董卓大怒,便下令遍行文告,画影绘形,悬赏通缉曹操。 >tTj[cMJl  
Q=BZ N]g2  
[评析] rX*H)3F  
  曹操是一个高明的刺客。在行动前,他不仅想到了成功,而且也想到失败后怎样保全自身。七宝刀既可以作为刺杀董卓的利器,亦可以作为进献的礼物。最关键一点是曹操的随机应变,在紧急关头灵活机智,使自己得以保全性命。由此可见,曹操是一个全身成事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舍身取义的莽汉。事情的成败,都有主客观许多因素,只有把握住最有利的条件和机会,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成功。“相机而行”、“见机行事”这一谋略的实质还在于,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主客观条件也是不断变换着的,只有能够随着时间、地点和机会的变化而灵活地作出不同选择的人,才能把握住成功的主线。 3VuW#m#j  
6`!Fv-  
二.金蝉脱壳——孙坚换帻脱险境 ;WgJ<&33  
h 8 'v d3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xO1[>W  
  董卓废杀少帝,擅立献帝,自己专制朝政,引起朝臣和各地豪强的共愤。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反对董卓,共推出身世家大族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这时,威名素著的长沙太守孙坚也举兵参加了讨卓联盟,并被盟主袁绍任命为讨卓联军的先锋。 %Rz&lh/  
  孙坚率军在汜水关前旗开得胜,杀败董卓部将胡轸。初尝胜果后,孙坚即屯扎部队于梁东,进行休整。同时派人向袁绍报捷并向联军粮草官袁术处催粮。袁术是袁绍从弟,是一个志大才疏且嫉贤妒能之人。其部下谋士见孙坚前来催粮,便为袁术出谋划策说:“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攻破洛阳,杀了董卓,犹如除狼而得虎。今不发粮草给他,其军必败。”这一建议正中袁术下怀,他便故意不发粮草给孙坚军。孙坚军中缺食,自然慌乱起来。细作侦知这一情况后,迅即报知汜水关董卓大将华雄。华雄便采纳了李肃的计策,决定夜袭孙坚军营。 H_EB1"C;\  
  当夜,月白风清,华雄与李肃兵分两路突入孙坚营中。孙坚部队措手不及,乱作一团,被杀得大败。孙坚与部将祖茂破重围,纵马而逃。华雄带领部下兵马紧迫不舍。孙坚连发箭,都被华雄躲过,再发第三箭时,因用力过猛而拽断了弓,得弃弓纵马落荒而逃。由于孙坚头上戴着赤帻(红色头巾), 光下十分醒目,很好辨认,所以他跑到哪里,华雄就带领部 追到哪里。危急中,孙坚的部将祖茂为了保护孙坚,便让孙坚脱下赤帻,换上自己的头盔。而由自己戴上孙坚的赤帻。然后,二人分路而逃。华雄及其部下只瞄准戴赤帻的追赶,于是孙坚得以脱险。而祖茂为了引开追兵,拼命向前跑,见敌人快要追上,他便将赤帻挂于人家未烧尽的庭柱上,自己躲于树林中。华雄率领追兵远远望见赤帻,因畏惧孙坚英勇而不敢近前, 只远远用箭乱射。射了一回,不见动静,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下赤帻。这时,躲在附近林中的祖茂从林中冲出,挥刀欲劈华雄,结果反被剽悍的华雄一刀斩于马下。 Dw=gs{8D  
  [评析] PlF87j (  
  金蝉脱壳是一个摆脱敌人、转移或撤离的分身之术。这里的“脱”不是惊慌失措,而是为了迷惑敌人,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xfy1pS.[:  
~zil/P8  
三.乘火打劫——袁绍诈取冀州城 uHH/rMV  
&L F` W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e%4:) IV!;  
  关东诸侯联合起兵,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反对董卓专权。讨卓联军攻占洛阳后,各路诸侯便各打各的算盘,不仅不能同心协力,反而争权夺利、互相兼并,以致讨卓联盟迅即瓦解,各路诸侯各自为战,自谋发展。 )uK{uYQl  
  当时,洛阳一带几乎已成废墟,袁绍觉得在这里已无戏可唱,便于次年率军退屯河内(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观望形势发展。渤海郡属冀州,因而袁绍在名义上应算冀州牧韩馥的部下,所以韩馥经常派人运送粮草接济袁绍。谁知好心不得好报,袁绍及其部下却暗中算计起富庶的冀州来。谋士逢纪向袁绍献计说:“大丈夫当纵横天下,怎能光靠人接济为生!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将军何不取之!” 。 K TsgJ\W  
  得到袁绍赞同后,逢纪进一步具体谋划说:“可暗中派人送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约其共攻冀州,平分其地。他必定欣然起兵攻冀州。面对公孙瓒的进攻,韩馥这样的无谋之辈肯定会请您协助守冀州。您便可趁势行事,冀州唾手可得。”袁绍闻言大喜,即依计送信给公孙瓒。瓒得信,即应约发兵杀奔冀州而来。袁绍却又使人将公孙瓒发兵攻冀州的消息密报韩馥。韩馥得报后,即召集谋士荀谌、辛评二人商议对策。荀谌说:“公孙瓒率领燕、代之众,长驱而来,锐不可当。今袁绍智谋过人,手下名将极广,将军可请其同治州事,就不伯公孙瓒了。”韩馥以为得计,便差别驾闵纯去请袁绍。长史耿武谏曰:“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怎能将州权委托给他?这等于引虎入羊群啊!”忠厚的韩馥答道:“我本是袁家先世的故吏,才能又不如袁绍,让贤是自古以来的美德,现在我决计请袁绍与我一同治理冀州,诸位不要忌妒!”耿武等人见韩馥固执己见,不听忠告,只好叹息而出。 '" X_B0k  
  数日后,袁绍应韩馥之邀率领大队人马来到冀州。忠于韩馥的耿武、闵纯不愿冀州落入袁绍之手,便伏于城外,欲刺杀袁绍,结果被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斩杀。袁绍入据冀州后,即以韩馥为奋威将军,并以自己的亲信部下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架空韩馥,逐渐篡夺韩馥之权,终将冀州据为己有。至此,韩馥懊悔无及,只好弃下家小,只身投靠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6AFdNy  
  公孙瓒见袁绍不讲信义,独吞了冀州,不肯平分其地,因而与袁绍结下仇怨,彼此攻伐。但公孙瓒哪里是袁绍的对手,屡战屡败,后来被袁绍围困于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走投无路,自缢而死。这样,连公孙瓒割据的幽州也落入了袁绍之手。 s@z}YH  
  [评析] e'*`.^  
  按照当时的军事形势,袁绍完全有能力以武力夺取冀州。但那样做,不仅要损失大量将士,而且名不正言不顺,会在道义上受到天下人的谴责。于是袁绍便明智地采纳了逢纪的计策,这样就在应韩馥之邀的幌子下,名正言顺,兵不血刃地占据冀州,从而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袁绍实际上是利用别人处于困境时,乘火打劫,乘人之危,虽然不道德,但实际效果却使用计人实现愿望。 cTXri8K_  
'WI^nZM  
四.连环计——王允巧使连环计 @*0cMO;SpG  
\S*$UE]uG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JXixYwm  
  司徒王允一直想为国除害,搞掉董卓。一天晚间,他执杖信步来到后园,正为无计可除董卓而仰天垂泪,忽听有人在牡丹亭旁长吁短叹。王允过去一看,原来是府中歌伎韶蝉。貂蝉自幼被王允收养于府中,学习歌舞,美而聪慧,王允待若亲女。王允起初以为她是为儿女私情而深夜于此长叹。后经询问,方知她是蒙王允养育之恩,常思报效。王允见状,计上心来,便把貂蝉请到画阁中,向她流泪跪拜说:“汉家天下全寄托在您的身上了!奸臣董卓,阴谋篡位;朝中文武,束手无策。董卓有一义儿,姓吕,名布,骁勇无比。董、吕二人都是好色之徒。我,打算用连环计:先将你许嫁吕布,然后献给董卓。你便从中找机会离间他二人反目成仇,让吕布杀掉董卓,为国家除掉大患。不知您同意否?”貂蝉当即表示甘愿献身实施“连环计”。 [F_/2+e  
  次日,王允便请良匠以家藏宝珠数颗嵌饰金冠一顶,使人密送吕布。吕布受冠大喜,即亲到王允宅致谢。酒至半酣,王允叫貂蝉盛妆而出,与吕布相见。吕布仗着几分酒意,与貂蝉眉来眼去。王允趁机指着貂蝉对吕布说:“我想将小女送给将军为安,不知将军同意否?”吕布大喜过望,拜谢而回,只盼王允早送貂蝉来。 E]J:~H'E r  
  几天后,王允趁吕布不在,便请董卓次日来家中赴宴。王允又唤貂蝉出来以歌舞助兴。董卓很为貂蝉绝妙的舞姿和娇美的容颜所倾倒,称赏不已。王允便说:“这是我家歌伎貂蝉。我想将她献给太师,不知太师肯收留否?”董卓闻言大喜,再三称谢。席散后,王允即命先将貂蝉送到相府,然后亲送董卓回府。 iweD @b  
  等到吕布前来打探,王允又骗吕布说:太师已经带貂蝉回去与你完婚。 -w;(cE  
  次日晨,吕布到相府打探消息。董卓侍妾告诉吕布:“昨夜太师与新人共眠,至今未起。”吕布闻言大怒。董卓一日入朝议事,吕布执戟相随。吕布趁董卓与献帝交谈的机会,策马径到相府来见貂蝉。貂蝉请吕布至后园凤仪亭互诉衷肠。貂蝉泪汪汪地对吕布说:“自初见将军,我即暗暗以身相许。谁想太师起不良之心,将我占有。自入相府,我即痛不欲生,只因未与将军一诀,故忍辱偷生至今日。今日既已与您相见,我当死于君前,以明我志!”说罢,即手攀曲栏,往荷花池便跳。吕布慌忙抱住貂蝉。 c{>uqPTY  
  董卓在殿上,回头不见了吕布,心中怀疑,忙辞了献帝,登车回府。寻入后园,见吕布正与貂蝉在风仪亭下共话。画戟倚在一边。董卓勃然大怒,大喝一声。吕布忽见董卓来到,慌忙便跑,董卓抢过画戟,挺着赶来。董卓体胖赶不上,便掷戟刺吕布,吕布打戟落地,夺门而逃。 R7s|`\  
  董卓回后堂问貂蝉说:“你为何与吕布私通?”貂蝉流泪说:“我在后园看花,吕布突然而至,我见其居心不良、动手动脚,便欲投荷池自尽,却被这厮抱住。正在生死之间,幸亏太师赶到救了性命。”董卓说:“我想将你赐给吕布,何如?”貂蝉闻言大惊,哭道:“妾宁死不辱!”边说边抽下壁上的宝剑就要自杀。董卓连忙劝住。 ="%W2  
  董卓即日带貂蝉还坞,百官俱拜送。车已去远,吕布凝望车尘,叹息痛恨。王允装作惊讶地问道:“这么长时间,还未送给您?”吕布恨恨地说:“已被老贼占为已有了!”王允佯装不信,吕布便将前事一一说给王允听。王允听罢,半晌不语,良久才说:“想不到太师作出此等禽兽之行!”因请吕布到家中商议。商议问,王允又激吕布说:“太师淫我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然而我是老朽无能之辈,无所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吕布怒气冲天,拍案大叫:“誓杀董贼,以雪我耻!”王允见时机成熟,便说:“将军若扶持汉室,便是忠臣,当流芳百世;若助董卓,便是反臣,当遗臭万年。”吕布闻言即拔刀刺臂出血,誓杀董卓。王允跪谢说:“大汉天下,全仰仗将军了!” .lBgp=!  
  随即,二人又请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共商诛董卓之策。最后决定请当初为董卓劝降吕布的李肃奉献帝诏书前往坞请董卓入朝议事。同时让吕布奉献帝密诏,带领甲兵伏于朝门之内,待董卓入朝时诛杀之。 w-b' LP  
  李肃因怨董卓不迁其官,因而慨然依计至坞,奉诏宣董卓入朝。董卓即排驾回朝,群臣迎遏于道。到北掖门,董卓所带军兵尽被挡在门外,只让董卓及其车夫进入宫内。吕布率伏兵一拥而上,将董卓刺死于殿门之前。随后:王允、吕布等,又派人擒杀董卓死党李儒等人,并派军前去查抄董卓家产人口。 wQ+dJ3b$  
  [评析] 3L _I[T$s  
  按照当时的军事形势,袁绍完全有能力以武力夺取冀州。但那样做,不仅要损失大量将士,而且名不正言不顺,会在道义上受到天下人的谴责。于是袁绍便明智地采纳了逢纪的计策,这样就在应韩馥之邀的幌子下,名正言顺,兵不血刃地占据冀州,从而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袁绍实际上是利用别人处于困境时,乘火打劫,乘人之危,虽然不道德,但实际效果却使用计人实现愿望。 -fgC" 2H  
0IT@V5Gdj  
五.欲擒故纵——刘备三让徐州城 w %c  
%8)W0WMe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Y'`"9Db  
  汉献帝初平四年(183年),割据兖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余口到兖州。途经徐州时,徐州牧陶谦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张护送曹嵩一行。不料张杀死曹嵩及其家人,席卷财物而去。于是曹操便把帐记在陶谦身上,以为父报仇为名,发兵攻徐州。 Rt(J/%;  
  陶谦面对兵临徐州城下的曹操大军,自知难以抵敌,便采纳别驾从事糜竺的建议,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遂欣然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马奔赴徐州。 w7-WUvxl  
  刘备率军在徐州城下与曹军于禁所部小试锋芒,初战告捷,使久被曹军围困的徐州暂时缓解了危机。于是陶谦急令将刘备迎入城内,盛宴款待。陶谦席间便主动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国将不国;公乃汉室宗亲,正当为国出力。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公勿推辞。我当自写表文,申奏朝廷。”刘备闻言愕然,急忙推辞说:“我虽是汉室苗裔,但功德不足称道,任平原相犹恐不称职。我本是为了义气前来相助。您这样说,莫非怀疑我有吞并之心?”陶谦表白说:“这是老夫推心置腹之言,决非虚情假意。”但刘备只是推辞,终不肯接受。糜竺见二人再三辞让,便说:“现在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敌之策。待事平之后,再议相让不迟。”于是刘备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以国家大义为重,撤走围困徐州之兵。恰好这时吕布攻破兖州,进占濮阳,威胁曹操后方。因而曹操便顺水推舟,卖个人情,接受刘备建议,退兵而去。 ]M,06P>?  
  陶谦见曹军撤走。徐州转危为安,便差人请刘备、孔融、田楷等入城聚会,庆祝解围。饮宴既毕,陶谦再向刘备让徐州。刘备说:“我应孔融之约救援徐州,是为义而来。现在若无端据有徐州,天下将以为我是不义之人。”糜竺、孔融及关羽、张飞等皆纷纷劝刘备接替陶谦治理徐州。刘备苦苦推辞说:“诸位欲陷我于不义耶?”陶谦推让再三,见刘备终不肯受,便说:“如您必不肯受,那就请暂驻军近邑小沛,以保徐州,何如?”众人也皆劝刘备留驻小沛,刘备方始同意。 49 }{R/:  
  不久,陶谦染病,日渐沉重,便派人以商议军务为名,把刘备从小沛请来徐州。陶谦躺在病榻上对刘备说:“今番请您前来,不为别事,只因老夫病已垂危,朝夕难保;万望您以汉家城池为重,接受徐州牌印,老夫死亦限目矣!”刘备说:“可让您的二位公子接班。”陶谦说:“其才皆不能胜任。老夫死后,还望您多加教诲,千万不能让他们掌握州中大权。”刘备还是辞让,陶谦便以手指心而死。举哀毕,徐州军民极力表示拥戴刘备执掌州权,关羽、张飞也再三相劝。至此,刘备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权,担任徐州牧。 Di=9mHC  
  [评析] vz`@x45K  
  刘备“三辞徐州”,一方面体现了刘备博取仁义忠厚之名、收买民心的良苦用心;一方面当是出于刘备对当时情势的清醒认识。当时的徐州正处于四战之地,野心勃勃的曹操正虎视眈眈、兵锋相向,自不待言。此外,邻近的军阀如袁术、吕布、袁绍之辈都在凯舰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徐州,怀有兼并野心。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由此可见,当时的徐州并不是一颗好吃的果子,弄不好就会有惹火烧身的危险。即使徐州牧陶谦真心相让,其部下能否心悦诚服?这些都是很现实、很严重、很迫切的问题,不容刘备不顾虑!实际确实如此,历史上刘备领有徐州不久,即先后受到过曹操、吕布、袁术的进攻,陶谦部下曹豹也反叛刘备而助吕布。以致刘备在徐州难以立足,最终被逐出徐州,先后依附袁绍和刘表。当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徐州,对于刘备来说,毕竟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因而陶谦一死,在外有北海相孔融的支持、内有糜竺及徐州军民的广泛拥戴的情况下,刘备便不失时机地同意接替陶谦任徐州牧,将徐州据为己有。诱惑终于战胜了顾虑。 $zkH|] zZ  
.Gb+\E{M  
六.嫁祸于人——曹操借头息众怨 'pP-rdx  
<9@7,2  
  此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袁公路大会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R:#"  
  曹兵17万人每日耗费粮食量浩大,诸郡又连年饥荒干旱,接济不上。曹操想催促军队速战速决,李丰等却闭门不出。曹军相持了一个多月后,粮食将要用完,只得写信给孙策求救,借了粮米十万斛,仍不能满足支配。 f =_^>>.  
  一天,管粮官任峻部下的仓官王垕前往禀报曹操说:“如今兵多粮少,应当怎么办?”曹操回答说:“可以用小斛分发军粮,暂且救一时之急吧!”王说:“兵士倘若怪怨起来该如何是好?”曹操说:“这你不用管,我自有办法。” Qp:6= o0:  
  王依照曹操命令,以小斛分发军粮。曹操暗中派人到各营寨去听风声,各营寨怨声载道,都说丞相欺骗了大家。曹操于是密召王入帐,对他说:“我想向你借一件东西,以此息众怒,你可不要吝惜。”王说:“丞相想借什么东西?”曹操说:“我想借你头用以示众!”王大惊失色,说:“我实在无罪!”曹操说:“吾也知道你无罪,但是如不杀你,军心就难以稳定。你死后,你的妻子儿女我会为你照顾,你就不必多虑了。”王再想申辩时,曹操早就呼喊出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罢;然后把王人头悬挂在高杆上面,并贴出告示:“王故意用小斛散发粮米,盗窃官粮,谨按军法,斩头示众。”于是众怨开始缓解。 W\ULUK  
  [评析] (zah890//  
  曹操为了应付缺粮问题,决定让王垕以小斛散粮,后来激起众怨,却又阴险地向主管散粮的军吏王借头,嫁祸于人,以平息众怨。这样通过故意伤害别人的利益,博得大多数士兵的同情,让士兵在心理上认为曹操无过,从而通过此计,把士兵由于小斛散粮对曹操的怨恨,转化为对王垕个人的怨恨,转移了士兵的注意力,达到了平息众怨的目的。嫁祸于人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有祸,转嫁他人,使自己逃脱罪责,转嫁给自己的仇人则是一箭双雕。另一种是自己无祸,而欲加罪于自己的仇人,故意制造一些罪名转嫁到仇人的头上,这又类似于“借刀杀人”。 fykI,!  
:{CFTc5:A  
七.韬光养晦——刘备借雷巧掩饰 P06 . 1  
0_V*B[V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fu>Qi)@6a1  
  刘备投靠曹操之后,仍有一番雄心壮志。但是刘备也防备曹操谋害,就在住处后院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羽、张飞对此不解,问道:“兄长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为什么呢?”刘备说:“这不是二位兄弟所知道的。”二人也就不再多言了。 S_T  
  一天,曹操派人请他去赴宴,刘备不知曹操用意,心里忐忑不安。酒到半酣,忽然阴云密布,骤雨将至。曹操突然问道:“玄德久历四方,一定非常了解当世的英雄,请说说看。”刘备历数了袁术、袁绍、刘表、孙坚、刘璋、张鲁、张绣等人。不料,曹操鼓掌大笑道:“这些碌碌无为之辈,何足挂齿!”刘备说:“除了这些之外,我实在不知道了。”曹操说:“凡是英雄,都是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气。”刘备说:“那谁能担当此任呢?”曹操先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您和我曹操了。”刘备闻听此言,大吃一惊,手中所持的筷子不觉掉到地上。正巧这时外面雷声大作,刘备便从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雷震吗?”刘备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怎能不怕呢?”这样,把自己闻言失态轻轻掩饰而过,曹操也就不再怀疑刘备胸有大志了。 a#R %8)  
  曹操自以为英雄,又心里害怕刘备与之敌对,一向只是以心相待,没有当面说出。可是“酒后吐真言”,不觉顺口说出。刘备在此期间一直装呆,如今却被曹操一语道破,心中哪能不惊?于是筷子不觉滑落地上。为什么说是英雄,刘备便举止失措?原因是刘备虽投靠曹操,却始终不甘寄人篱下,始终图谋东山再起。但是曹操生性机敏,怎会对刘备的失态不生疑心。于是刘备乘雷声大作,从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亏此一语随机应变,平白地把自己的失态行为掩饰过去。又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淡淡一语,妙在有意无意之间,真是警灵,竞把曹操也瞒过去了。刘备随机应变,借雷巧掩饰自己的失态,使曹操对他没起疑心,实在机警敏锐过人。 p5qx=p~c  
  [评析] w&+\Wo;([b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的人很容易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敌视,在政治斗争中尤其如此。善于保存自己,激流勇退,不是消极地避凶就吉,而是为了养精蓄锐,待机而动,这就是韬光养晦。《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据,以存身也。”隐藏自己的才华,隐蔽自己的真实企图或目的,这是力量不足,处于劣势时以保护自己,以待今后东山再起的良谋。善于断然退避,是一个人博大胸怀的具体体现。 oYg/*k7EDX  
l) iv\j  

独孤丰华 2007-12-10 10:03
C#**)  
八.兵不厌诈——张飞诈醉擒刘岱 JV?RgFy  
T956L'.+G  
   此计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2V"FE4i  
  曹操战胜吕布后,即带刘备回到许都。刘备不甘心寄人篱下,就用计迷惑曹操。后来刘备借口截击袁术,逃离许都,打败袁术,杀了曹军将领车胄,夺回了徐州,又策动袁绍起兵伐曹。曹操大怒,一面亲率20万大军迎战袁绍,一面派刘岱、王忠二将打着丞相旗号讨伐刘备。 Y="&|c=w#L  
  正值初冬,大雪纷飞。两军冒雪布阵对峙。关云长飞马提刀同王忠杀了起来,不几个回合就将王忠活捉于马上,返回本军。张飞见二哥立了头功,心中焦灼,立刻对刘备说:“待我去活捉刘岱来。”刘备说:“刘岱也是一镇诸侯,不可小看了他。”张飞冷笑道:“此辈何足挂齿?我一定把他活生生捉来见你。”刘备故意说道:“只恐你鲁莽性子坏了他性命。”张飞急了,叫道:“如杀了他,我偿性命!”刘备就交三千兵马给张飞。张飞即率军前进。 >NOYa3  
  刘岱见王忠被活捉后,紧闭寨门,就是不出来迎战。张飞就每天在寨门前恶语叫骂,刘岱知道张飞厉害,愈加不敢出战。张飞叫骂了几天,见刘岱不出,寨门攻打不下,又在刘备面前夸下了海口,心中焦急,但焦躁之余忽生灵感。他传令全军今夜二更去劫刘军营寨,白天,却在自家营帐里饮酒作乐,喝得酩酊大醉,故意寻找一个帐前军士的错处,喝令左右将他痛打一顿,并将他捆缚在营里,骂道:“哼,待我今晚出兵凯旋时,再拿你的脑袋拜祭军旗!”私下里张飞却悄悄指使左右故意放他逃走。那军士逃出寨门,越想越气,便径往刘岱营中密告张飞企图夜劫刘寨的情报。 E_' n4@}Cx  
  刘岱见那军士给打得皮开肉绽,便相信了他的情报,高兴地说:“好,今日叫张飞尝尝我伏兵的味道。”传令空出营寨,士兵全部埋伏在寨外,单等张飞闯入,来个“瓮中捉鳖”。 +/>YH-P=  
  这天晚上,张飞果然兵分三路,长驱而入,但他的中路却只有30人,任务是闯入刘寨抢先放火,却教左右两路人马抄在刘寨背后,单等火起为号,然后夹击刘岱的伏兵。到了三更时分,张飞亲自率一支精兵,先断刘岱后路。中路30人,果然抢入刘寨放火。寨外刘岱伏兵大声喊叫,以为张飞中伏,皆向寨内杀入,张飞两路军马一齐出动,围杀刘岱伏兵。刘军顿时乱作一团,也不知张飞究竟有多少人马,四面溃逃。刘岱知大势已去,率一支余部夺路欲逃,正撞见张飞像天神一样拦住退路,急忙回避,却被张飞飞马赶上,只一回合,便把刘岱活捉过来。余众纷纷投降。 a] wcA  
  张飞派军使跃马驰入徐州报捷,刘备大喜,对关云长说:“三弟向来粗鲁、莽撞,今天也会用智谋作战了,可喜可贺,我再也不必为他担忧了。” B]KLn?zt5  
  [评析] ,^IZ[D>u)  
  《韩非子·难一》上说;“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木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所谓“兵不厌诈”指出了用兵时为了制胜敌人,在策略上使用诡计的必要性。张飞运用的正是“兵不厌诈”的计谋,设计引出刘岱,并最后生擒刘岱的。 +#JhhW Zj(  
T4}?w  
九.借刀杀人——曹操借刀杀祢衡 Z 8dN0AqZ  
a0}^:6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muX4Y1M_  
  曹操招安张绣之后,听纳贾诩的建议,打算找一位有文名的人去招安刘表。孔融荐出祢衡。谁知祢衡恃才自傲,将曹操的手下贬损一番。当时张辽在一旁,抽剑要杀祢衡。曹操制止说:“我正缺少一个鼓吏,早晚朝贺享宴,可令你担任这个职责。”祢衡不推辞,应声而去。张辽说:“此人出言不逊,为何不杀了他?”曹操说:“此人素有虚名,远近皆知,今天杀了他,天下人必然说我不能容人。他自以为有能耐,所以令他为鼓吏来羞辱他。” "!/_ h >  
  第二天,曹操大宴宾客,令鼓吏击鼓。祢衡一身旧衣而入,击《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深沉辽远,如金石之声。座上人听着,莫不慷慨流涕。左右人喝道:“为何不更衣?”祢衡当着他们的面脱下旧衣服,裸体而立,赤身尽露,客人皆掩面。祢衡慢慢穿上裤子,脸色不变。曹操叱道:“庙堂之上,为何这般无礼?”祢衡说:“欺君罔上才叫无礼。我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而已。”曹操说:“你清白,那谁污浊呢?”祢衡道:“你不识贤愚,眼浊;不读诗书,口浊;不纳忠言,耳浊;不通古今,身浊;不容诸侯,腹浊;常怀篡逆之意,心浊。我是天下名士,你把我用着鼓吏,这像阳货轻贱孔子。”曹操指着祢衡说:“令你去荆州做说客,如果刘表来降,就封你做公卿。”祢衡不肯去,曹操便命备三匹马,令二人挟持着他而去。并教文武官员在东门外为之置酒送行。 n`KXJ?t  
  荀告诉大家:“如果祢衡来,诸位都不要起身。”祢衡到,下马入见,众人皆端坐。祢衡放声大哭。荀问:“为什么哭呢?”祢衡说:“走在死柩之中,怎能不哭?”众人皆说:“我们是死尸,你就是无头的狂鬼。”祢衡说:“我是汉朝的臣子,不作曹操之党羽,怎么没有脑袋?”众人要杀祢衡。荀急忙制止,说:“他不过是鼠雀之辈,用不着沾污我们的刀。”祢衡说:“我是鼠雀,可还有性;而你们只能叫做寄生虫。”众人恨恨而散。 'sQO0611S  
  祢衡到荆州,见刘表之后,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功德,可实际上尽是讥讽。刘表不高兴,叫他去见黄祖。有人问刘表:“称衡戏谑主公,为何不杀了他?”刘表说:“祢衡多次羞辱曹操,曹操不杀他,是因为怕因此失去人望,所以叫他当说使到我这里来,要借我的手杀他,使我蒙受害贤的恶名。我如今让他去见黄祖,让曹操知道我刘表有见识。”众人皆说好。  ;yER V  
  祢衡至黄祖处,共饮,皆醉。黄祖问祢衡:“你在许都有什么人?”祢衡说:“大儿孔融,小儿杨修。除此二人,别无人物。”黄祖说:“我像什么呢?”祢衡说:“你像庙中的神,虽然受祭祀,遗憾的是不灵验!”黄祖大怒,说:“你把我比成是土木制作的偶像了!”于是杀了祢衡。祢衡至死骂不绝口。曹操得知祢衡受害,笑着说:“腐儒舌剑,反自杀了!” %+! 9  
  [评析] 'C>SyU  
  曹操老谋深算,决不是黄祖一类的莽汉和蠢人。他要既杀祢衡,又不担害贤之名,不让自己招贤纳士的大计因之受半点损害。经过几番唇枪舌剑的交锋,曹操知道祢衡这种人肯定会被达官显贵所嫉恨,所以他便派祢衡出使刘表,企图以刘表无谋无量杀死祢衡,使自己毫无损失地解除心头之恨。刘表竟然识破了曹操的如意算盘,竟然也容忍了祢衡的讥讽,但他令祢衡去见黄祖,将祢衡放到黄祖的刀下。不过曹操也没有失算,不管将祢衡转置谁的刀下杀戮,都应该说没有出曹操的谋算。并且,刘表这个“二传”更有利于曹操,它似乎淡化了曹操的谋算,似乎减轻了曹操杀害祢衡的罪责。 (dip Ks?K  
+\oHQ=s>}\  
十.釜底抽薪——曹操乌巢烧粮草 yaYt/?|  
KdpJ[[Ug/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y]Tn#4 ,/  
  关羽斩了颜良、文丑,这两场仗打下来,袁军将士被打得垂头丧气。但是袁绍不肯罢休,一定要追击曹操。监军沮授说:“我们人尽管多,可没像曹军那么勇猛;曹军虽然勇猛,但是粮食没有我们多。所以我们还是坚守在这里,等曹军粮草用完了,他们自然就不战自败了。” % P)}(e6y  
  袁绍根本不听沮授劝告,命令将士继续进军,一直赶到官渡,才扎下营寨。曹操的人马也早已回到官渡,布置好阵势,坚守营垒。衰绍看到曹军守住营垒,就吩咐兵士在曹营外面堆起土山、筑起高台,让兵士们在高台上居高临下向曹营射箭;曹军只得用盾牌遮住身子,在军营里走动。 7[1 R}G V  
  就这样,双方在官渡相持了一个多月。日子一久,曹军粮食越来越少。但是,袁绍的军粮却从邺城源源运来。 DmPsltpzQ  
  袁绍派大将淳于琼带领l万人马送运军粮,并把大批军粮囤积在离官渡40里的乌巢。 TC#B^m`'p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小支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绍很冷淡地说:“不行,我要先打败曹操。” &Q+V I/p  
  许攸还想劝他,正好有人从邺城送给袁绍一封信,说许攸家里的人在那里犯了法,已经被当地官员逮了起来。袁绍看了信,把许攸狠狠地骂了一通。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曹操是他的老朋友,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 r8 >?-P  
  曹操在大营里刚脱下靴子想睡,听说许攸来投降他,高兴得光着脚板跑出来。他拍手欢迎许攸,说:“哎呀,您肯来。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h*Tiv^a  
  许攸坐下来说:“袁绍来势很猛,您打算怎么对付他?现在您的粮食还有多少?”曹操说:“还可以支持一年。”许攸冷冷一笑,说:“没有那么多吧!”曹操改口说:“对,只能支持半年了。”许攸装出生气的样子说:“您难道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什么在老朋友面前还说假话!” ClZyQ=UAD  
  曹操只好实说,军营里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月,许攸说:“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险,特地来给您报个信。现在袁绍有l万多车粮食、军械,全都放在乌巢。淳于琼的防备很松,您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不出三天,他就不战自败了。 6&0a?Xu  
  曹操得到了这个重要情报,立刻把曹洪等人找来,吩咐他们守好官渡大营,自己带领5000骑兵,连夜向乌巢进发。他们打着袁军的旗号,沿路遇到袁军的岗哨查问,就说是袁绍派去增援乌巢的。袁军的岗哨没有怀疑,就放他们过去了。曹军到了乌巢,就围住乌巢粮屯,放起大火,把1万车粮草,烧得一干二净。乌巢的守将淳于琼匆匆应战,也被曹军杀了。 3*Jyb Mo"  
  正在官渡的袁军将士听说乌巢起火,都谅慌失措。袁绍手下的大将张郃、高览带兵投降。曹军乘势猛攻,袁军四下逃散。 2Hwf:S'  
  [评析] )d`$2D&iY  
  釜底抽薪出自《吕氏春秋。数尽》:“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从锅底下抽掉柴火,比喻解决问题应着重消除引进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个计谋在军事斗争上应用得比较多。当强大的敌方不能正面阻挡时,不去直接抗击敌人的锋芒,而是用削弱敌人的气势的办法去战胜敌人。 I GtH<0Du  
4]KceE  
十一.隔岸观火——曹操袖手除二袁 ,[#f}|s_  
0Zw ^a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和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u2<()`8D  
  袁绍临终之时,由其妻刘氏及谋士审配、逢幻操纵,立三子袁尚为大司马将军,统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其长子袁谭深为不满,欲与袁尚一争高下。恰在此时,曹操乘连胜之威,进攻黎阳。袁谭迎战大败,只好派人向袁尚求救。袁尚只拨5O00兵相助,且在半路上被曹军全部截杀。此后,袁尚即不再增派援兵,意欲借曹操之手除掉其兄。袁谭大怒,便欲投降曹操。消息传到冀州,袁尚担心袁谭降曹后并力来攻,便亲自率领大军去黎阳救助袁谭。袁谭闻讯大喜,遂打消了投降的念头。不久,袁熙、高干也领救兵来到黎阳城下。四支兵马并在一处,仍然不是曹操的对手,黎阳很快就被曹军攻破。袁氏兄弟与高干只好弃城逃走。曹操引兵追赶,袁谭与袁尚退入冀州坚守;袁熙与高干则在城外下寨,以成犄角之势。曹军连日攻打,一时难以奏效。这时,谋士郭嘉向曹操献“隔岸观火”之策说:“袁绍废长立幼,而袁谭、袁尚二人势力相当,各树党羽,互相争斗。如果进攻太急,他们就会团结一致对付我们;如果暂缓攻击,他们之间就会相互争斗火并。我们不如举兵南向,作出南征刘表的姿态,以便等待其内部发生变乱。当其内乱发生后,再进击他们,可以一举而平定河北之地。”曹操认为很有道理,便留下贾信守黎阳,曹洪守官渡,自率大军向荆州进兵。事情果如郭嘉所料,曹操撤军不久,袁谭与袁尚即大动干戈。袁谭敌不过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乘机挥军北向,首先打败袁尚、袁熙,后又消灭掉袁谭和高干,从而一举平定了河北。 3om-,gfZ  
  袁熙、袁尚被逐出冀州后,引兵连夜奔往辽西投依乌桓去了。曹操用郭嘉之言,以田畴为向导,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轻军千里往袭,在白狼山与袁氏兄弟及乌桓王冒顿的大军相遇。两军大战一场,冒顿大败被杀,袁熙、袁尚率数干人逃向辽东。曹操并不追赶,退军易州,按兵不动。大将夏侯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现在袁熙、袁尚又前往投靠,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火速往征。”曹操笑道:“用不着劳烦诸位虎威,几天之后,公孙康定会自动将二袁的脑袋送来。”众将都不相信。然而,不久之后,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袁尚的首级送到。曹操大笑道:“不出郭嘉之料!”原来,郭嘉在征乌桓途中染病在身,不得已只好留下治疗。临终之时,他写下一封信给曹操,授计说: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吞并,今袁熙、袁尚前去投奔,心中必然怀疑。如果我们派军攻打,他们势必并力迎击,急切中难以得手;如果暂缓出兵,公孙康与袁氏兄弟就会互相火并。事情正如郭嘉分析的那样,公孙康听说袁熙、袁尚将要来投,当即与手下人议定:若曹操前来征讨,便留下他们,合力抗曹;否则,就将他们赚入城中杀掉,献给曹操。这是因为,当年袁绍曾有吞并辽东之心,公孙康不仅一直耿耿于怀,而且也担心袁氏兄弟前来投靠是假,欲鸠占鹊巢是真。而袁氏兄弟也的确如公孙康所担心的那样,企图寻机杀掉公孙康等人,以辽东数万骑兵与曹操抗衡,收复河北。所以,当细作回报说曹操屯兵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时,公孙康立即设计将二袁杀掉,并且派人将首级送到易州。这样,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即除掉了袁熙、袁尚,并且使公孙康自动归服。 V485Yn!$(  
  [评析] MJ08@xGa  
  隔岸观火之计在运用上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首先坐观敌方因内部冲突而出现自相攻击和残杀的混乱局面,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对敌实施毁灭性的打击;二是坐待敌人内部出现矛盾和冲突,利用其一方消灭另一方,然后消灭或收服剩下的一方。曹操两次运用此计,即分别属于这两种情况。“隔岸观火”的核心是充分利用敌方内部的一切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出计者必须非常熟悉敌方内部的情况,并对其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N&H90^5  
XZGyhX7  
十二.无中生有——程昱用计诳徐庶 O~VUViS6$  
p4 PFoFo2  
  此计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LlJvuQ 28  
  刘备自得徐庶相助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曹仁与副将李典逃回许昌后,去见曹操,哭拜请罪。曹操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不知是什么人在为刘备出谋划策?”曹仁说是单福。谋士程昱笑道:“此人不是单福,而是颖州徐庶。单福是其假托之名。”曹操说:“徐庶的才能比您如何?”程昱说:“要高出十倍。”曹操说:“太可惜了,贤能之士归了刘备,刘备的羽翼可就形成了!怎么办呢?”程昱说:“徐庶虽然在刘备那里,但丞相您要用他,招来并不困难。”原来,徐庶为人至孝,幼年丧父,家中只有老母,而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奉养;程昱于是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赚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书信招徐庶来归。 )j'b7)W\  
  曹操大喜,派人连夜将徐庶母亲搬至许昌。不想,那徐老夫人是一位忠奸分明深晓大义的人,至死不肯写信让儿子弃明投暗,反而大骂曹操托命汉相,实为汉贼。曹操大怒,喝令武士杀死徐母。程昱连忙劝阻说:“丞相如果杀了徐母,一则损害了自己的名誉,二则成全了徐母的德行。而徐母一死,徐庶为报仇必然死心塌地帮助刘备。不如先留下她,以便使徐庶心悬两处,不能一心一意地辅助刘备。然后,我再设法赚他回来。”曹操觉得这话有理,遂不杀徐母。 ,e,{6Sg6gl  
  从此以后,程昱几乎每天都去问候徐母,对待徐母就像自己的生身母亲;并且欺骗徐母说,自己曾经与徐庶结为异姓兄弟。程昱还经常馈赠物品给徐母。他每次派人送物品给徐母时,总是写有书信附上。徐母因此也常亲自写信让来人带回。程昱赚得徐母的笔迹之后,便模仿其字体,以徐母的名义,诈修家书一封,派一名心腹之人,拿着书信,去新野见徐庶。果然,徐庶见信之后,泪如泉涌,当即去见刘备,希望能让他回去见母。刘备当然割舍不得,但也不便勉强相留。过了数天之后,二人只好洒泪相别。这样,程昱用一条“无中生有”之计,将徐庶谈到了曹操那里。 { L5m`-x  
  然而,曹操虽然得到了徐庶,徐庶却从不为他出谋划策。原因一是徐庶笃于对刘备的情义,回到曹营不是出于本心;二是其回到曹营之后,真相大白,老母愤而自缢。徐庶自知被骗,故而深恨曹操,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计谋。这就是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VrK5a9*^  
  [评析] yrX]w3kr%  
  此计名出自《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计的本义是凭空捏造,用虚假的东西来欺骗对手,使对手产生判断失误和行为错误的一种计谋。在此计中,无中生有的过程要巧妙而无破绽,这样才能成功。无中生有之计在政治、军事斗争中经常被采用。其被用作军事计谋时,意思略有不同。 o%a$m9I  
KVCS(oN  
十三.上楼抽梯——刘琦上楼抽梯问计 'Vd>"ti  
4/4IZfznX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809-p_ )B  
  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在官渡巧施计谋,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使得袁绍的主力几乎全部被歼。随后,曹操逐步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一度依附于袁绍的刘备迫于形势,只得南下投靠荆州的刘表。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到隆中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来做自己的军师。当时,刘表与江东孙权战事失利,曹操也在打荆州的主意。荆州内部各个集团之间也矛盾重重。刘表宠爱后妻蔡夫人生的儿子刘琮,而不喜欢前妻生的大儿子刘琦。在刘琮这一派人的压抑下,忠厚老实的刘琦很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但苦于想不出避祸自保的办法,心里十分忧虑。  |8B[yr.b  
  一次,刘琦乘刘表把刘备、诸葛亮请到荆州议事的机会,邀请诸葛亮到他家的后花园观赏游玩。喝茶之间。刘琦对诸葛亮说:“我的继母不能容我,希望先生想个法子救救我。”诸葛亮推辞说:“我是作为客人寄居在你们这里,怎么敢参与你们家庭内的事情啊?倘若泄露出去,那真为害不浅。”说完,就要走。 =l(29tH  
  刘琦把他挽留密室喝酒。喝酒之中,刘琦又请诸葛亮教他一个自救的办法,又被诸葛亮推辞了。刘琦又以请诸葛亮到他的楼上看古书为由,把诸葛亮请上一座小楼,令人撤去楼梯(原文是“共上高楼,令人去梯”),再次请求,跪在地上哭着说:“我几次向您请教自救的好计策,您怕泄漏,不肯说,今天在这里,上不着天,下不沾地,您说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听到,您就放心地谈吧!如果您还不肯谈,我只好现在就死在您的面前了。”谙葛亮没有办法,就教他去向刘表请求带兵镇守江夏,以此达到避祸的目的。第二天,刘琦依计而行,果然避过了刘琮集团的迫害。 RwE]t$T/  
  [评析] w%ForDB>P  
  上楼抽梯又称为“登搂抽梯”或“上屋抽梯”。此计名出于《孙子兵法·九地篇》:“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后来的意思有所改变,其《三十六计》解语如下:“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即指诱敌深入,阻敌援兵,断其退路,然后歼之的一种战术。刘琦运用这一计策,迫使孔明为其谋划保全之策,可以说是这一军事计谋在日常生活中的成功运用。 G4i&:0  
o|+tRl  
十四.虚虚实实——张飞沉着退敌兵 ^%L$$V nG  
;23F8M%wH  
  此计谋出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L{42?d  
  曹操平定河北之后,大举南下,征伐荆州。刘琮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便率众投降。这样,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即占领了襄阳。刘备因寡不敌众,只好率所部退往江陵,但在长坂坡被曹军追及。双方血战一场,刘备大败,幸得张飞保护,且战且走。待到天明,见追兵渐远,刘备方敢下马歇息。这时,赵云、糜竺、简雍等均不知下落,刘备身边只剩下100多骑兵。正凄惶之间,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口称“赵云投降曹操去了”。刘备不信,张飞说:“他见我们势穷力尽,所以投降曹操,以便图取富贵。我现在就去找他,如果撞见,就一枪刺死他。”说完,遂不听刘备劝阻,飞身上马,率20多名骑兵,回到长坂桥边。他见桥东有一大片树林,心生一计,教那20多名骑兵,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中往来奔驰,冲起尘土,作为疑兵;自己则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 %63<Iz"  
  其实,赵云并未投降曹操。撤退时,他受命保护老小,在长坂坡被曹军冲散,便不顾死活,翻身杀入重围。经过一天血战,赵云先后救出简雍、糜竺、甘夫人和阿斗,杀死曹营名将50多员,直透重围,到得长坂桥边时,已经是人因马乏。他见张飞挺矛立马于桥上,便大呼:“翼德援我!”张飞因有简雍报信,知赵云并未背叛,便说:“子龙快走,追兵有我抵挡。”赵云纵马过桥。此时,曹军大将文聘引军至桥边。他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持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土飞扬,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向前。一会儿,曹仁、李典、张辽、许褚等陆续追到,也都不敢近前,使人飞报曹操。曹操闻报,急忙上马赶来。张飞见曹军阵后青罗伞盖与旄钺旌旗渐近,知是曹操来到,便大喝道:“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响雷,曹军听了,不由得个个两腿发抖。 0zd1:*KR,  
  曹操忙令去掉伞盖,回顾左右道:“我以前曾听关云长说:‘张飞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有如探囊取物。’今天相逢,切不可轻敌!”话未说完,张飞又大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曹操见张飞气概如此雄壮,遂有退兵之心。张飞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挺矛大喝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尚未断绝,曹操身边的将领夏侯杰,竟然吓得肝胆碎裂,倒撞马下。曹操见状,拨马便走。于是,曹军众将一齐往西而逃。一时人如潮涌,马似山崩;弃枪落盔者,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R\<^A~(Gl  
  [评析] <Z vG&  
  《草庐经略·卷六·虚实》:“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或虚而示之以实;或实而示之以虚。”用兵的虚实,要根据敌情显示虚假,有时则用虚假向敌人显示真实。诈败诱敌,佯动欺敌,虚张声势,以假乱真,欺骗敌人,是虚实造势的高超艺术。政治、外交、经商以及为人处世何尝不需要虚实相间呢?过于实在就会吃亏。 {PfE7KH  
a`T{ 5*@  
十五.激将法——诸葛亮计激周瑜 -X |G  
nI 6`/  
  此计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和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7iL#3%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达江东劝说孙权共同抗曹,鲁肃带他前去会见孙权。诸葛亮见孙权碧眼紫髯,一表人材,自知难以用言语说动,便打定主意要用言语激他。寒喧之后,孙权问道:“曹兵共有多少?”诸葛亮答:“马步水军,共100余万。”孙权不信。诸葛亮说:“曹操在兖州时,就有青州军20万;平定河北,又得五六十万;在中原招新兵三四十万,现在又得荆州兵二三十万:如此算来,曹兵不下150万。我只说100万,原因是怕惊吓了江东之士。”鲁肃听后大惊失色,一个劲向诸葛亮使眼色,诸葛亮却装看不见。孙权又问:“曹操部下战将,能有多少?”诸葛亮说:“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不下一二千人!”孙权道:“曹操有吞并江东的意图,战与不战,请先生为我下决心。”诸葛亮说:“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又新破荆州,威震天下,现在即使有英雄豪杰要与他抗衡,也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希望将军您量力而行:如果能以吴、越之众与他抗衡,就不如早一点与其绝交;如果不能,为什么不依众谋士的主张,向他投降呢?” u~G,=n  
  孙权道:“就如您所说的,那么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当年的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名壮士罢了,尚能笃守节义,不受侮辱,更何况身为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的刘豫州。事业不成,这是天意,又岂能屈处人下?”孙权听了,不禁勃然大怒,退入后堂。众人都笑诸葛亮不会说话,一哄而散。鲁肃则一个劲埋怨诸葛亮,批评他藐视孙权。诸葛亮笑道:“我自有破曹良策,你不问我,我岂能说?”鲁肃听罢,赶紧跑到后堂告诉孙权。孙权回嗔作喜,又出来与诸葛亮相见,并设酒宴款待。经请葛亮一番实事求是地分析,孙权果然进一步坚定了抗曹决心。 Jx 'p\*  
  周瑜系江东主战派的核心。但是,他在与诸葛亮相见时,却故意反说宜降不宜战。鲁肃不知是诈,与周瑜当面争辩起来。诸葛亮装作主张投降的样子,然后说:“我有一计,既不必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也不必亲自渡江;只要派一名使者,送两个人到江北给曹操,百万大军就会卷旗卸甲而退。”周瑜问道:“用哪两个人?”诸葛亮说:“我在隆中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十分壮丽的楼台,称之为‘铜雀台’,并且广选天下美女置于其中。曹操原本就是个好色之徒,他很早就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长曰大乔,次曰小乔,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经发誓说:‘我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于铜雀台,以乐晚年。如此,虽死也没有什么可恨的了。’可见,他率百万雄兵,虎视江南,其实不过是为得到这两个女子。将军何不去找那乔公,用千金买下这两个女子,派人送给曹操。曹操得到她们之后,心满意足,必然班师回朝。”周瑜道:“曹操想得到二乔,有什么证验没有?”诸葛亮说:“曹操的小儿子曹植,下笔成文。曹操曾经命他写了一篇《铜雀台赋》。赋中的意思,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娶二乔。”周瑜道:“先生还能记得这篇赋吗?”诸葛亮说:“我爱其文采华美,曾经把它背了下来。”说完,当即将《铜雀台赋》背诵了一遍。其中“揽‘二乔’于东南今,乐朝夕与之共”一语,果然是想要得到江东二乔的意思。周瑜听罢大怒,站起来指着北方大骂道:“老贼欺人太甚!”诸葛亮连忙劝阻说:“当年汉朝皇帝曾以公主和亲,今天为了退敌,这民间的两个女子有什么可惜的呢?”周瑜道:“先生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即孙策,孙权之兄,其时已死)之妇,小乔乃周瑜之妻。”诸葛亮佯装惶恐道:“我确实是不知此事,矢口乱说,死罪死罪!”周瑜道:“我与老贼誓不两立,希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于是,二人遂订下联合抗击曹军的大计。 r|&qXb x  
  [评析] u%&zY97/  
  激将法是人们熟悉的计谋形式,既可用于己,也可用于友,还可用于敌。激将法用于己的时候,目的在于调动己方将士的杀敌激情。激将法用于盟友时,多半是由于盟友共同抗故的决心不够坚定。诸葛亮对东吴用的便是此计。激将法用于敌人时,目的在于激怒敌人,使之丧失理智,做出错误的举措,以己方以可乘之机。激将法也就是古代兵书上所说的“激气”、“励气”之法和“怒而挠之”的战法。前者是对己和对友,后者则是对敌。 #w#B'  
%[RLc[pB  

独孤丰华 2007-12-10 10:06
7A'd55I4  
十六.反间计——周瑜假书赚蒋干 [!9 dA.tF  
aN9#ATE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H OMX{~}#  
  周瑜是江东孙氏集团中一个足智多谋的将领。他用反间之计,一举除掉了曹操手下两个得力的水军将领。 C%P)_)- -V  
  原来,曹军士兵,多系北方人,不习水战。曹操在占领荆州之后,便用降将蔡瑁和张允为都督,训练水军,为扫平江东做准备。蔡、张二人,久居荆州,深得水战之妙。由他们训练水军,对江东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周瑜深为忧虑。一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有人通报故人蒋干来访。周瑜对众将作了一番部署,遂整衣出迎。 0\3mS{s  
  这蒋干,字子翼,与周瑜自幼同窗,交情颇厚,现为曹操帐下幕宾。这次,他是主动请命前来江东的,目的是要说动周瑜投降。对此,周瑜自然心中有数。所以,他一见面就把蒋干的嘴“封”了起来:他命大将太史慈监酒,声称“今天是老同学相见,但叙朋友之情,不言军旅之事,有言之者当即斩首”。然后,他又以江东精勇雄壮的士兵、堆积如山的粮草和众多的文武英杰,夸示蒋干,使得蒋干始终无法开口道出说词。欢宴之后,周瑜一定要与蒋干同榻而眠。他故作大醉之状,和衣而卧,呕吐狼藉,一会儿就鼾声如雷。那蒋干因心中有事,难以入睡,二更即起,见帐内残灯尚明,桌上堆着文书,便下床偷看,他见有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一封投降书信,不禁大惊,忙将其藏到了身上。这时,周瑜在床上翻了个身,说起了梦话,道是数日之内要让蒋干看那曹操的脑袋。蒋干连忙熄灯上床。将近四更时分,只听得有人进帐唤道:“都督醒了吗?”周瑜装作梦醒的样子,故意问那人说:“床上睡的是什么人?”那人答道:“都督请子翼一同睡觉,怎么忘记了?”周瑜懊悔地说:“我平日从未醉酒,昨天喝醉了,不知可曾说过些什么?”那人道:“江北有人过来。”周瑜小声喝道:“低声!”又叫:“子翼。”蒋干装作睡着,一声不应。 h&Thq52R  
  周瑜同来人悄悄走出帐外,蒋干则在帐内偷听。只听来人在外面说:“蔡、张二位都督道:‘急切中无法下手。’”后面的话因声音太小,无法听清。一会儿,周瑜回到帐内,又叫:“子翼。”蒋干不应,仍然蒙头假睡。周瑜遂脱衣就寝。蒋干暗想:这周瑜是个精细人,天亮后若不见了蔡、张二人的书信,岂肯与我干休?因此,刚到五更,即趁周瑜熟睡之机,悄悄溜出帐外,叫上随身带的小童,飞快地赶到江边下船回江北去了。 @pq#?  
  蒋干回到江北,去见曹操。曹操问道:“子翼,事情办得怎么样?”蒋干回答说:“周瑜雅量高致,不是言词所能打动。”曹操十分不悦,道:“事情没有办成,反让人家笑话!”蒋干说:“虽然没能说动周瑜,却为丞相打听到一件重要事情。请摒退众人。”待左右之人退下,蒋干取出书信,并将听到的事情一一告诉了曹操。曹操大怒道:“这两个贼人竟敢如此大胆!”遂唤蔡瑁、张允入帐,未容二人分辩,即命武士推出斩首。这样,大战尚未开始,曹军最为得力的两个水军将领,就被周瑜以反间之计轻而易举地除掉了。 ,M@LtA3g  
  [评析] Q(@/,%EF  
  反间计是用间的一种形式。《孙子兵法·用间篇》将用间分为五种类型,一为“因间”,就是利用敌方的普通人为间谍;二为“内间”,是指收买敌方的官吏作间谍;三是“反间”,是指收买、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使其为己方效力、服务;四是“死间”,就是有意制造虚假情况,让我方间谍传给敌方间谍,我方间谍常会因事发而被敌人处死,故称“死间”。五是“生间”,是指在了解到敌方情况后,能够活着回来报告的间谍。“五间”中以“反间”最为巧妙和高明。方法有两种:一是收买,二是将计就计。收买就是用金钱、美女来收买敌间,使之成为双重间谍为己方服务。将计就计则是发现敌间后,并不将其逮捕,也不加以收买,而是故意制造一些假象,让敌间当成重要情报送回去,以造成敌方指挥官在判断上的失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不慎,就会露出破绽,从而被敌人识破,以致前功尽弃。 J[E_n;d1  
r(sQI# P  
十七.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Kc1a;  
 ut6M$d4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zcrOo]  
  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LxqK@Q<B  
  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10日之内督造10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亮出难题,设置障碍,使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诸葛亮。圈套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众将于帐下,并请诸葛亮一起议事。当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时,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谙葛亮必死无疑。 en\shc{R]`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oK3uGPi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8,:E ]`O  
  当夜,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GKPC9;{W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余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KX*Hev'K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善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理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d~L`*"/)[  
  [评析] <pd6,l\  
  明代揭喧《兵经百篇》提出:“艰于力则借敌之力,难于诛则借敌之刃,乏于财则借敌之财,缺于物则借敌之物……”借战计应用的经典就是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后来又有“借东风”、“借鸡下蛋”等说法,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同样的例子也值得借鉴。 W#cr9"'Ta  
)k5lA=(Yr+  
十八.苦肉计——周瑜导演苦肉计 $@_7HE3  
G?-27Jk8  
  这个智谋故事开始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结束于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QZufQRfr{  
  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营的作战方案。恰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来到周瑜大营诈降。心如明镜的周瑜又装聋卖傻,将计就计,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并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思和江东的事业,甘愿先受重刑,尔后再向曹操诈降。 yI9~LTlA3  
  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他命令诸将各领取3个月的粮草,分头作好破曹的作战准备。黄盖打断周瑜的话茬,抢先说:“不要说3个月,就是支用30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如果这个月内能打败曹操,那再好不过了;如一月之内不能击溃他,倒不如依了张子布的主意,干脆束手投降。”周瑜闻听到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动摇军心的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黄盖也不示弱,他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这就越发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从速斩决。周、黄矛盾的升级激化使诸将悄悄不安。大将甘宁以黄盖乃东吴旧臣为由,替黄盖求情,被一阵乱棒打出大帐。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100脊杖。众文武还觉得杖罚过重,仍苦求周瑜抬手。周瑜此次寸步不让,他掀翻案桌,斥退众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惟独一人心里清楚,他一言不发,袖手旁观,他就是诸葛亮。 dfB#+wh  
  这50军棍将黄盖打得也真够惨的,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其他将领来探视时,黄盖守口如瓶,只是长吁短叹,似乎有许多难言的隐情。当他的密友阚泽抱着怀疑的态度前来视疾时,黄盖才道出了实情,并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信。富有阅历、老谋深算的曹操,面对潜至的阚泽和诈降书,将信将疑。但阚泽也决非等闲之辈,他既具胆识,又能言善辩,最终使曹操不得不信。恰在此时,已混入周瑜帐下的蔡中、蔡和两人也遣人送来了周瑜怒杖黄盖的密报。阚泽离开曹营回去之后,又使人给曹操带去了密信,进一步约定了黄盖来降时的暗号和标识。这期间,蔡和、蔡中也从江南岸为曹操暗通消息。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更使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 db"FC3/H  
  曹操水军多由北方人组成,他们不适应水上生活,不少人因颠簸晕船而发生疾病。另外,周瑜等虽然确定了火烧战船的作战方案,但曹操水军战船各自独立,一船着火,他船尚可以迅速离去。为了为火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周瑜又巧妙地让庞统潜至曹营,为曹操献上了将战船拴到一起的“连环计”。这样一来,曹操的战船或30只一队,或50只一组,都用铁锁连到了一起,并在船上铺了木板,士卒战马往来如履平地。晕船的问题解决了,不仅士卒为之欢呼雀跃,就是久经战阵、深明兵法的曹操,面对稳如泰山的船阵,也自以为得计。 *(ex:1sW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二十日,孙刘联军方面已作好大战前的准备与部署。诸葛亮设坛祭风三日,是夜将近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渐起,并越来越急。黄盖也将准备好的20只大船,装满芦苇干柴,浇上鱼油,铺好引火用的硫黄、焰硝等物,然后用青布油单遮盖好,船头还钉满大钉,船上又树起诈降的联络标识“青龙牙旗”。每条大船后面各系着行动便捷的小船“走舸”。黄盖还特派小卒持书与曹操约定当晚来降。周瑜也安排好接应黄盖的船只和进攻的后续队伍。 b?-%Uzp<  
  江北的曹操,正在大寨中与诸将等待消息时,黄盖的密信送到。信中称:因周瑜关防甚严,黄盖一时无计脱身。巧遇鄱阳湖运粮船队到寨,周瑜遂命黄盖巡逻,这才有了出营的机会。于是,定于当晚二更来降,插着青龙牙旗的船队就是来降的粮船。曹操见书大喜,与诸将来到水寨的大船之上,专等黄盖的到来。 E0=-6j  
  黄盖座船的大旗上,写着“先锋黄盖”四个大字。他指挥着诈降的船队,趁着呼呼的东南风向北岸疾进如飞。当曹操看到黄盖的船队远远驶来时,高兴异常,认为这是老天保佑他成功。但曹操的部下程昱却看出了破绽,他认为满载军粮的船只不会如此轻捷,恐怕其中有诈。曹操一听有所醒悟,立即遣将驱船前往,命令黄盖来船于江心抛锚,不准靠近水寨。但为时已晚。此时,诈降的船队离曹军水寨只有二里水面,黄盖大刀一挥,前面的船只一齐放火。各船的柴草、鱼油立即燃烧起来,火乘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冲入曹操水寨。曹军战船一时俱燃,因各船已被铁锁连在一起,所以水寨顿时成为一片火海。大火又迅速地延及北岸的曹军大营。危急中,曹操在张辽等十数人护卫下,狼狈换船逃奔北岸。孙刘的各路大军乘胜同时并进,曹军被火焚水溺、着枪中箭而死的不可胜数,曹操本人也落荒而逃。周瑜、黄盖的“苦肉计”、“诈降计”,至此取得重大成果,它是孙刘联军取得赤壁大战胜利的重要计谋之一。 Ygn"7  
  [评析] )8oI  s  
  此计是用自我伤害的办法取信于敌,以便进行间谍活动的一种计谋。“人不自害”是人们习惯的思维定势。苦肉计就是利用这一心理定势,造成受迫害的假象,以迷惑和欺骗敌人,或打入敌人内部,对敌人进行分化瓦解或给予致命一击。使用本计一定要小心慎重。因为施行苦肉计,首先要进行自我伤害,有时这种伤害是非常痛苦的。苦肉计不仅是一个苦计,而且还是一个险计。如果敌人是多谋善断,不但自我伤害之苦要白忍受,而且连生命也难保。因此,在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此计。 .LafP}%  
0 TSj]{[  
十九.美人计——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ld94ek  
mKZ?H$E%%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和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谨”。 3P/T`)V  
  刘琦病死,东吴立即派鲁肃出使刘备,以吊丧为名讨还荆州。在诸葛亮的运筹和安排下鲁肃此行的目的未达到,只讨回一张如同废纸般的文书。上面写了“暂借荆州,以后交付”的空话,鲁肃被逼无奈,还与刘备、诸葛亮三人一起在文书上画了押。周瑜对这一结果切齿顿足。正在这个时候,荆州方面传来刘备甘夫人去世的消息,周瑜一听,喜出望外。他立即设计了一个利用孙权之妹招赘并软禁刘备为人质,进而要挟诸葛亮等交还荆州的骗局。 %-]j;'6}cX  
  当鲁肃带着周瑜这封信见到孙权以后,孙权立即批准了周瑜的计划,并指派吕范前往荆州提亲。刘备清楚周瑜的用心,面有难色。诸葛亮却稳操胜券,力劝刘备答应这门婚事。他充满自信地对刘备说:“周瑜虽然颇能用计,但他总难出我诸葛亮所料。只要我略施小计,管保令周瑜一筹莫展。我保证主公既得娇妻,荆州又万元一失。”建安十四年(209年)冬十月,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诸葛亮特派大将赵云带领500军卒随刘备前往东吴结亲。出发之前,诸葛亮交给赵云3个装有妙计的锦囊,并让他贴身收藏好,又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番。 r0QjCFSF=  
  刘备一行到达东吴时,赵云拆视了第一个锦囊。于是他唤来500名兵卒,命令他们披红挂彩,到东吴都城南徐采买喜庆礼品和物件,逢人便说刘备入赘东吴的消息,弄得城中百姓人人皆知。孔明的锦囊妙计中还教刘备到东吴后首先拜访孙策、周瑜之妻“二乔”的父亲乔国老,刘备也按计而行。他牵羊担酒,往拜乔国老,叙说特来成亲之事。 [ x!T<jJ  
  乔国老得到这个消息后,便进宫向孙权的母亲吴国太道喜称贺。吴国太闻言大惊,一面派入去请孙权回话,一面派人到城中察看究竟。派出的人很快回来复命,说乔国老所言非虚,新人已在馆驿安歇,500名随行士卒也在城中购买猪羊果品,准备成亲。吴国太为此大吃一惊。等孙权到来时,吴国太气就不打一处来,她捶胸大哭。 -O~WHi5}  
  孙权知道露了馅,只得如实道来。他说:“许婚乃周瑜之计。只是以招亲为名,赚来刘备,讨还荆州。若刘备不还荆州,就先除掉他。”国太一听,更加怒不可遏,她大骂周瑜说:“周瑜小子无计去取荆州,倒打起我女儿的主意,使出这美人计。如果真的杀了刘备,我女岂不成了望门寡,以后让她如何做人,怎的说亲?这岂不误了她的一生!”乔国者也从旁打边鼓,他说:“如用此计,即便是得到荆州,也会被天下人所耻笑。此事如何行得!”孙权被训得呆若木鸡,一时语塞。吴国太仍然怒气未消,还在不停地大骂周瑜。乔国老劝她说:“刘玄德乃汉朝皇室宗亲,倒不如顺水推舟,招他为婿,免得张扬出去丢丑。”孙权又不同意。正在孙权与乔国老争论不休的时候,国太又发下了话,她说:我明天要在甘露寺与刘备见面,亲自相亲。如不中意,任你们发落;如果中了我的意,我就作主将女儿嫁她。孙权奉行孝道,心里虽然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 a%ec: %  
  乔国者又将孙权、吴国太要见的事情告诉了刘备,并教刘备好生留意。第二天,吴国太、孙权、乔国老等在甘露寺会见刘备。吴国太一见刘备就大喜过望,对乔国老说:“真吾婿也!”乔国老也说刘备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把刘备大大地夸奖了一番。这样,刘备与孙权之妹的婚事,就由国太作主当场敲定。 x:;8U i"&B  
  原来,孙坚的吴夫人生有四子,长子孙策,次子就是孙权。吴夫人之妹也嫁孙坚为次妻,孙坚次妻生有一子一女,其女名叫孙仁,也就是欲嫁刘备的孙权之妹。孙仁自幼尚好武事,常令侍婢击剑为乐。孙坚的吴夫人已经去世。甘露寺相亲的吴国太就是孙坚的次妻、吴夫人之妹。 &Z=}H0y q  
  刘备与孙仁成亲后,夫妻二人两情欢洽。孙权见弄假成真,又给周瑜去信问计。周瑜也真算得上智能之士,他很快又为孙权策划了盛筑宫室,多选美女,以此娱刘备之耳目,丧刘备之心志,并使刘备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各置一方,分头对付的计谋。这一招还真见效,刘备在孙权布置好的温柔乡里,被声色所迷,再也不提回荆州的事情了。 jY>KF'y  
  眼看到了年终,刘备仍无归荆州的意思。赵云急忙按诸葛亮原来的交待,拆视了第二个锦囊。尔后,他按计而行,急见刘备,并告诉刘备说:“今早孔明使人来报,曹操正起兵50万,杀奔荆州,请主公速回。”刘备闻讯即与孙夫人密商,安排了利用元旦到江边遥祭祖先的机会脱离东吴的计划。建安十五年(210年)正月元旦,刘备与孙夫人禀明国太,声称到江边祭祖,瞒着孙权等人,便踏上回荆州的艰难路程。当孙权得知刘备已经离去的消息后,立即命将追赶。后来,他仍放心不下,又派出第二批人马,并将自己所佩宝剑赐于部将,命令他们一旦追上,先斩刘备与其妹孙仁。原来周瑜对刘备也早有提防,他也派出将领统率3000人马在去荆州的路上驻扎拦截。这样一来,刘备的处境就十分险恶,前有周瑜部下的堵截,后有孙权派出的两批追兵。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赵云在拆视了第三个锦囊之后,就搬出了孙夫人,孙夫人以国太爱女、孙权之妹的特殊身份,好歹对付了第一批追兵和周瑜布置的队伍。最后,刘备等终于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和接应下,化险为夷。正当刘备、诸葛亮等舍步登舟逆水而上的时候,又见周瑜亲自带领无数战船气势汹汹地追来。刘备等见状就弃船上岸,改乘车马前行。周瑜也穷追不舍,登岸继续追赶。当他追至黄州地界时,遭到了埋伏,关云长、黄忠、魏延等大将合力杀来,周瑜被打得大败。当周瑜下船逃命时,又听到岸上刘备的兵众齐声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至此,自作聪明、争胜好强的周瑜的“美人计”破灭。他羞愧恼怒至极,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nT|fDD|  
  [评析] $g#X9/+<  
  《六韬·六伐》中说,对于直接用武力难于征服的敌国,应“辅以淫乐,以广其忠,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及定”。意为助长敌国君主的享乐行为,扩大他的荒淫意趣。用大量的珠玉贿赂他,用美女讨好他。这样他就忘记与我作斗争。施展美人计在世界通用,“英雄难过美人关”,随着时代的发展,美人计在外交、商战、公共关系、广告、情报等方面都得以广泛的应用。 e[915Q_  
^fnRzX  
二十.利而诱之——丁斐牛马救曹操 f=~@e#U  
4CX*  
  这个计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o,)#/' $  
  在曹洪被马超战败,丢失潼关之后,曹操率领后续部队赶至潼关关前。在曹操与马超的首次交锋中,曹军溃败。马超统领庞德、马岱等,直入曹军,要亲自捉拿曹操。马超的凌厉攻势,迫使曹操“割须弃袍”,狼狈而逃。在危急之时,幸好曹洪赶到,才好歹保住了曹操的性命。曹操逃回大营后,一面传令坚守寨栅,不许出战;一面谋画击败马超、韩遂的计划。他责令徐晃引精兵4000径袭潼关后路河西,他自己则督军渡过渭水。然后,两路夹击,一举消灭马、韩诸部。马超得知曹军的意图后,主张抢占渭河北岸,遏制曹兵渡河。韩遂则主张按兵法中“兵半渡可击”的战术,陈兵南岸,待到曹军渡至一半时,乘机猛攻。他认为,此举足以使曹操大军皆死于渭河之内。这样,马超就采纳了韩遂的建议。当曹军部分精兵渡至北岸,曹操亲自带领百余名护卫军将坐于南岸,观看大军渡河时,马超突然率军杀至,冲到离曹操仅有百步的地方。在曹操生死在眼前的危急关头,曹操的虎卫军骁将许褚,扶起曹操急奔河边。他挟起曹操一跃就跳上离岸边一丈多远的船上,撑船向河心划去,曹操趴在许褚的脚下,狼狈至极。马超赶到河边后,见曹船已到河心,就弯弓搭箭,命令将士沿河向曹船猛射,刹那问,矢如雨急,船上的驾舟和护卫士卒几十人都应弦而倒;许褚一边用左手举起马鞍遮住如飞蝗般的来箭,护卫着曹操;一边用双腿夹着船舵,以右手使篙撑船。曹操与许褚处在危险之中,正当他两拼命挣扎之时,射来的箭突然越来越少。于是,许褚乘机快速将船划至北岸,使曹操再次死里逃生。原来当时的渭南县令丁斐正在南山之上,他看到马超的追杀使曹操时刻都有生命之虞。于是,他打开寨门,将所有的牛马驱赶出来。一时间,满山遍野到处是牛马,西凉兵见状,都回过头来争抢牛马,无心追赶狂逃的曹操,曹操也因此化险为夷。曹操上岸后,对前来拜见问安的诸将大笑说:“我今天差点被这些毛贼所困!”他问是谁用“纵牛马以诱敌”的妙计救了他?有人告诉他说是渭南县令丁斐。丁斐入见时,曹操感激地说:“如果不是你的良谋,我就会被贼所擒俘。”于是,他立即提拔丁斐为典军校尉。 e;rs!I !Yw  
  [评析] s%4)}w;z  
  丁斐的纵牛马以诱敌,实际就是以利诱之的谋略,利益会使人的目标改变,利欲熏心使许多人迷失方向。诱的方法有多种,但应当明确的是应该以小利获大利,否则得不偿失,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7 hnTHL  
kf"cd 1  
二一.围魏救赵——孔明一纸救江东 dqF--)Nb  
8(Z*Vz uu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志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p' /$)klt  
  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此后,曹操自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S'3l<sY  
  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伦倒地。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指出,现在曹操与马超又结下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深仇。他建议马超率西凉之兵以攻曹之右,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韩遂告诉马超: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以封西凉侯为诱饵,让韩遂擒拿马超。韩遂还向马超表示:既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韩遂杀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调手下8部兵马,合自己与马超共计10部,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诸葛亮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制止了曹军的南下,救了孙权的大驾。 (x.K% QC)  
  [评析]  ZfvFs  
  此计名出自战国时期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古人云:“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一味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应采用分流的办法:或者打击其薄弱的部位,或者是绕到敌人的背后打击它。如此一来,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目标。这是一种转化敌我双方地位的迂回策略。“围魏救赵”之计的奥秘所在,是不要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致力于抓住对方的要害和薄弱环节,把强敌分散、调动开再打。也就是避高就下、避实击虚、避强攻弱、避锐击衰的战术。 yRvq3>mU  
$fn Fi|-  
二二.混水摸鱼——庞德设计下长安 Q3oVl^q  
xhqIE3gd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J<4IvL/  
  马超、韩遂统率20万大军,直抵关中重地长安。长安郡守钟繇一面布军抵御,一面向曹操报警。当西凉兵先锋马岱率15000众抢先到达时,不到一个回合,钟繇就大败而逃,率众退保长安城。马超等遂指挥大军将长安团团围定。因为长安乃西汉旧都,城固壕深,易守难攻。所以,西凉兵虽经10余日攻战,仍未能破城。在这种情况下,马超的部将庞德分析说:“长安城中多是盐碱地,不仅水不堪饮用,城内亦缺少柴草。大军已围困了十余日,城内军民俱已缺水少柴,不如暂且退军。”他主张马超改变长围硬攻的打法,并献上取城之计。马超一听大喜,立即挥军撤退。对西凉之军的突然退去,钟繇担心有诈,他派人哨探,见马超大军果然已经远去,这才放心。他下令大开城门,准许被围10余日的军民出城打柴取水。一连5天,城门大开。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到第五天,马超大军复来,受惊的军民又蜂拥奔入城内。钟繇仍关闭城门,坚守不出。当夜,在钟繇之弟钟进把守的西门内,约摸三更时分,突然火起。钟进急忙救火时,猛听大喝一声:“庞德在此!”他在措手不及中,被庞德一刀杀死。接着,庞德打开城门,马超、韩遂等的兵马杀入城中。慌乱之中,钟繇弃城从东门逃走,马超、韩遂等遂轻取长安。庞德此计是根据城中极端缺水少柴的实情,以撤军的方式麻痹钟繇,然后杂于入城的军民之中,混入城内,从内部下手,内外结合,拿下长安城。在中国漫长而丰富的战争史上,在夺取城池的斗争中,这种计谋曾被多次而成功地使用过,其影响是十分广泛的。 {SROg;vA  
  [评析] VK ?,8Y  
  此计名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混水摸鱼原指趁水混伸手把鱼捉住,后泛指乘混乱之机获得本不应该有的利益。这是一种扎中取胜的计谋。“混水”是运用此计的必要条件。大凡水混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本来是混的,我方抓住时机“乱而取之”;二是水本来是清的,我方事先把水搅混,然后再有所图。后者的难度较大,但应用十分广泛。因为施行此计可以轻易达到目的,代价也较小。 :5CwRg  
L"('gc!W  

独孤丰华 2007-12-10 10:09
-:>Mi5/ s  
二三.十面埋伏——孔明设伏擒张任 '}]w=2Lf  
qp'HRh@P2:  
  此计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m03;'Nj'7#  
  庞统被蜀将张任射杀,孔明闻听十分震惊,便亲自统兵前往四川。孔明派张飞先行。张飞所到之处,蜀兵望风归顺。张飞到达雒城后,见到了刘备。刘备、张飞几次与雒城守将张任交锋,各有胜败,但雒城依旧在张任手中。 M)( 5S1ndq  
  正在这时,孔明率人马来到雒城,询问了雒城的情况。降将吴懿说:“守将张任,是蜀郡人,很有胆略,不可轻敌。”孔明决定先捉张任,然后攻取雒城。 y kwS-e  
  在雒城东有一座桥叫“金雁桥”。孔明骑马到桥边绕河看了一遍。回到寨中,对黄忠、魏延说:“离金雁桥南五六里,两岸都是芦苇丛,可以埋伏。魏延带领1000枪手伏在左面,单戮马上的敌兵;黄忠率1000刀手伏在右边,单砍敌兵的坐骑。杀散了敌军,张任必定从东面小路逃走。张飞率1000人马,埋伏在这条路边,擒捉张任。”接着,又令赵云埋伏在金雁桥北:“等我诱引张任过桥后,你就把桥拆断,然后列兵在桥北,使张任不敢往北走,逼他向南撤退,进我们的埋伏圈。”调兵遣将完毕后,孔明亲自去诱敌。 UC\CCDV#^  
  张任得知孔明前来攻城,忙教张翼等人守城,自己与卓膺分别率领前队和后队,出城退敌。孔明带着一支不整不齐的队伍,过金雁桥与张任对阵。孔明乘坐四轮车,头戴纶巾,手摇羽扇。两边有100多骑兵簇拥着,远远地指着张任说:“曹操仗着百万军队,听到我的名声,吓得望风而逃。你是什么人,敢不投降?” sHmzwvpLA  
  张任见孔明军伍不齐整,在马上冷笑道:“人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是有名无实。”说完,把枪一摆,率军一齐杀过来。孔明丢了四轮车,上马向桥后退走。张任从背后追赶过来,一直追过金雁桥。正在这时,只听一阵大喝,刘备从左边,严颜从右边,一齐冲杀过来。张任知道自己中计,急忙回军,却见金雁桥已被拆断。正想朝北退却,只见赵云率军隔岸摆开,于是不敢北去,直往南绕河逃走。 ^4h/6^b0c  
  走了不到几里,到了芦苇丛杂的地方。魏延一军从芦苇丛中忽然出现,用长枪乱戳;黄忠一军伏在芦苇里,用长刀只剁马蹄。张任的骑军纷纷摔倒被俘。步兵见势不好,哪敢再来?张任只带着几十个骑兵往山路而退,正撞着等候在那里的张飞。张任正想夺路而逃,张飞大喊,一声,众军齐上,把张任活捉了。部将卓膺见张任中计,也早就投降了赵云。 H Y\-sl^  
  张飞押着张任,来到刘备的帐中。孔明也在刘备身旁坐着。刘备对张任说:“蜀中的各位将领,纷纷望风而降,你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呢?”张任怒目而视,叫喊说:“忠臣怎能事从两个主人呢?”刘备说:“你不识时务啊!投降即可避免一死。”张任说:“今日就是投降了,日后也会变节的。你快把我杀了吧!”刘备不忍杀他,张任破口大骂。孔明令人斩杀张任,保全他的名节。刘备感叹不已,让人收敛张任的尸首,葬在金雁桥旁,以表彰他的忠诚。 cxp>4[gH  
  [评析] bb}|"m .  
  设伏是军事上的一个常用的计谋。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伏击敌人的战例。设伏实际上是挖一个陷阱等着敌人来跳。孔明此计先是在熟悉地形的基础上,再以他本人聪慧的头脑,准确无误的算计,以及对兵法的熟谙,果断地采用了诱敌深入,切断退路,然后布置伏兵,请君入瓮的绝妙计策。 Q+ $+{g-8  
4w<U%57  
二四.出其不意——甘宁百骑劫魏营 B>AmH%f/  
-iLp3m<ai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yM`J+tq  
  孙权应诸葛亮之约,出兵进攻曹操空虚的东部防线。合淝守将张辽向曹操告急,于是曹操尽撤西部大军,来救合淝,与孙权接战。 kc Q~}uFB  
  孙权为挫曹军锐气,决定趁其远道而来又立足未稳之际,率先进攻。部将凌统主动求战,于是带三千人奔向曹营。与曹军先锋大将张辽交锋,走马奋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孙权恐怕凌统有闪失,才让吕蒙接应他归回本阵。这一仗虽没分胜负,但对曹军也起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吴将亦相当骁勇! @eU;oRVc{  
  甘宁见凌统出了风头,就要求孙权,让他当天夜里只带一百名战士奔袭曹营:“要是损失了一个人、一匹马,也不算成功!” F%Oy4*4  
  孙权赞赏他的勇气,就同意了。 Ro\ U T64  
  甘宁作战前动员:“今天夜里,咱们奉命偷袭魏营。请大家和我一起满饮一杯酒,然后努力向前!” JVy-Y  
  那一百名战士听到后,面面相觑。 2l^hnog|  
  甘宁见状,拔剑在手,怒喝:“我作为大将,还不惜生命,你们还有什么迟疑的?” olda't  
  战士们见甘宁变了脸,都起身行礼:“愿出死力,跟您一起去。” zmaf@T  
  饱食之后,夜半三更时分,甘宁让每个士兵头盔上插一根白鹅翎,作为吴兵记号,然后披甲上马,大喊一声,杀入曹营。 jNV)=s^ed[  
  夜黑,声杂,曹兵惊慌之际,辨不出对方来了多少兵马,结果奔跑进退之间,自相扰乱,十分狼狈。 TC[(mf:8  
  甘宁趁乱,率百名战士在曹营中纵横疾驰,碰到人就杀。又迅速从南营门杀出来,也没遇到什么阻拦。 p8gm=  
  曹操恐怕对方是故意引诱自己追赶,为防中吴军埋伏,也就没敢追击。 Q1hHK'3w  
  于是甘宁偷袭成功,一百名战士没一个受伤。回到吴军时,命令这一百人击鼓奏乐,欢呼“万岁”。孙权亲自出门迎接,赏赐众多。一时,甘宁声名大振。 'Z ;8-1M?O  
  [评析] L F<{/c9,  
  这一计谋是出其不意的应用。出其不意就是出乎敌人意料,就是敌人想都没有想到,所以能保证出师大捷。要想成功,打破俗套、一反常规并出乎常人预料,有新奇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何况“创新”更是军事家最重要的素质。 _`|te|ccF  
>`{B  
二五.以逸待劳——黄忠疲敌定军山 L<dJWxf?D  
VA D9mS^~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9ZW~z'  
  黄忠在定军山和曹将夏侯渊相遇,初战告捷。夏侯渊于是坚守山寨,不再出来交战,黄忠率领部队逼到定军山下。法正四面望了望定军山的地势,对黄忠说:“在定军山的西面,有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山,四面的山道崎呕艰险,在这座山上,能够充分探察定军山夏侯渊的虚实。将军如果能攻占这座山,再攻打定军山就易如反掌了。”黄忠抬头看了看,见山顶比较平缓,山上人马也不是很多,就决定先攻打这座山。 “这天夜里,黄忠带领军士,趁着敌军防范松懈的时候,突然敲鼓鸣锣,一直杀上山顶。这座山是由夏侯渊的部将杜袭把守的,只有几百人。当时望见黄忠大批人马一拥而上,声势骇人,慌忙丢下营寨,逃下山去。黄忠非常轻松地占领了山顶,正好和定军山相对立,地势特别优越。法正说:“将军可以驻守在半山腰,我守住山顶。等夏侯渊来进攻时,我举起白旗将军按兵不动;等他倦怠了,疏于防备时,我就举起红旗,将军迅速地下山冲击曹军。我们以逸待劳,一定能够获胜。”黄忠听后,连说妙计,便带领大部人马在半山腰扎下营寨。 AT{rg/oSf  
  杜袭丢了山寨,逃回定军山,说黄忠夺取了对面的山顶。夏侯渊非常恼怒,说:“黄忠占领了对山,不由得我不出战!”张郃劝阻说:“这是他们的计谋,将军只宜坚守,不能出战。”夏侯渊说:“他占了我的对面山顶,观察我的军情虚实,我怎么能不出战呢?”张几次苦苦地劝阻,夏侯渊就是不听。 arWP]%E0W  
  夏侯渊命令兵士围住黄忠占领的对山,大骂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任凭夏侯渊在山下怎样百般辱骂,黄忠就是不出战。等到中午以后,法正见曹兵已经疲倦,心不在焉,不见丝毫锐气,大都下马,倚在石头旁休息,有的竟昏昏欲睡,就举起红旗。黄忠见山顶上红旗招展,一声令下。战鼓齐鸣,蜀汉的军队大喊着冲下山来,那种阵势犹如天崩地塌。夏侯渊措手不及,黄忠闪电般已经来到他的面前,大喝一声,像平地惊雷。夏侯渊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黄忠的宝刀落下,连头带肩被砍成两段。曹兵见主帅被斩,溃不成军。黄忠乘胜追击,占领了定军山。 KA#P_e{<@  
  [评析] Vd&&GI(:?^  
  此计名出于《孙子兵法·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这篇文章还提出,“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隋归。”黄忠、法正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善于应变,占据有利地形,改变被动的态势,采用了“以逸待劳”的妙计。在两军对垒时,逸者胜,劳者败。所以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敌劳,使己逸,这是掌握作战主动权,伺机歼敌的法宝。 d}:eL C  
q}xYme4  
二六.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 1-=ZIHW  
~NV 8avZ  
  这个智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谙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四出祁山,孔明本来已经大获全胜,司马懿用了一个反间计,后主刘禅相信谗言,下诏命令孔明班师,孔明接受诏书以后,仰天长叹道:“主上年幼,身边必有奸臣。我正要建立大功,为什么让我还朝?我如果不回,便是轻视幼主;若是奉命退兵,日后再也难以得到这样的好机会了。”姜维问:“如果大军撤退,司马懿乘势追杀上来,该怎么办才好?”孔明说:“我们这次撤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这座大营。假设说营内只有一千士兵,却要掘两千人的灶;今天要是掘了三千人的灶,明日就掘四千人的。每天退军,都要添灶之后再出发。”杨仪问:“当年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的办法,现在丞相退兵,为什么要增灶?”孔明说:“司马懿善于用兵,他知道我们撤退,必然追赶,可他又必然会怀疑我们有埋伏,一定会在旧的军营内数一数灶的多少,看到咱们每天增灶,又不知道兵到底是退还是没退,便存有疑惧,不敢追赶,我们便不会因退兵而遭受损失了。”于是传令退兵。 l^k/Y ]  
  司马懿估计到他的反间计已经奏效,只等蜀兵撤退时便要追杀。正当他踌躇满志时,忽然得到报告,说蜀军大营已经空虚,人马都已撤去。马司懿因为知道孔明足智多谋,不敢轻易追赶,亲自率了百余名骑卫前来蜀军营地察看,教军士数数灶的数目,便回到自己的营寨中去了,第二天又教士兵赶到那个营内再一次查点灶数,士卒回来报告说:“这营内灶的数目,比原来又多了一分。”司马懿对众位将领说:“我猜到孔明足智多谋,现在果然添兵增灶,我若追赶他们,必然中了他们的计;不如暂且退军,再作更好的打算。”于是他回师不再追赶。 7TU(~]Z  
  孔明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望成都从容进发。后来当地居民前来报告司马懿说,孔明退兵之时,并没见添兵,只见增灶。司马懿仰天长叹道:“孔明仿效虞诩的办法,瞒过我了,我的谋略还是不如他呀!”也率领大军返回洛阳。 jY1^I26E  
  [评析] Jk=_8Xvr`  
  示形欺敌之法千变万化,目的是为了使敌产生错误的判断。要让敌人生疑,已之示形,要因时因地因敌而变。用兵双方,都求诡道,一方的诱敌成功,必以另一方的判断失误为前提,关键看谁更棋高一着。高明的指挥员,总能在深入了解敌情我情等基础上,用示形之法诱敌生疑,使敌失误。 J`[v u4  
[,0[\NC  
二七.攻心为上——吕蒙攻心胜关羽 r "uQ|  
93VbB[w~7F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两水关云长败走麦城”。 S Rb-eDk'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今湖北荆门)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K0fuN)C  
  关羽闻讯大怒,回师要夺荆州。东吴虽已占领荆州,但形势是很严峻的,因为关羽现在力量尚强,荆州是其老巢,他的复夺之志正盛,双方一旦交手,结果实难预料。这时东吴大将吕蒙显示了他杰出的战略才能,他运用瓦解军心的战术,成功地击溃了关羽之军,并最终俘虏了关羽,从而使东吴在荆州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W;f9k@C!  
  吕蒙占领荆州后,立刻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定按军法。”并且城中各级官吏,原封不动留任。他又将关羽家属专门保护起来,优厚供养。吕蒙的军令的确是严格无情的。他的一位同乡士卒因为拿了百姓的箬笠盖铠甲,被抓获,吕蒙说:“你虽是我同乡,但我号令已出,你既违反,当按军法。”当即推下斩首,自此三军震动,东吴兵士再也不敢骚扰百姓。过了几天,吕蒙又传下号令;凡随关羽出征的将士之家,按月供给粮米,有患病者,派医治疗。结果“军属”们对东吴感激涕零,个个安居不动。 i4}+n^oSYo  
  再说关羽,一路之上气急败坏,他先派了一个使者前去质问吕蒙的背信弃义。关羽使者到后,吕蒙亲自出城迎接,待以宾礼,并解释说奉上差遣,不得自主。设宴款待后,送使者回馆驿休息。这时随征将士的家属纷纷来使者处打探,并让使者传书传盲,都说家门无恙,衣食不缺。使者回军中后,将士们一听说家中安好、吕蒙照顾周到,个个都很欣喜,全无战心。 lj /IN[U/  
  在行军的路上,关羽军中就有不少将士逃回荆州。及与东吴之军交战,吕蒙除了派几路兵马夹攻之外,又将城中将士的亲属都叫了出来,在山上喊话。四山之上,都是荆州士兵,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喊声不住。这样一来,关羽军心涣散,将士们都循声而去,无心作战。关羽喝止不住,军队不战自溃。关羽遂奔麦城。 m*'hHt n  
  小小麦城被围,无有外援,关羽突围不出,父子最终双双被擒。 j8)rz  
  [评析] 5p]V/<r  
  吕蒙击溃关羽这一战是“攻心战”的一个典范。中国古代兵法历来将“不战而屈人之兵”视为军事战争的最高境界。《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孙膑也指出:“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以自己之威猛与敌人硬拼图可取胜,但自己多少也得有牺牲;如果能以攻心为上,不费多少力气而令敌人自溃,这才能说是彻底的胜利。从兵力上看,吕蒙并不比关羽占优势,他的攻心战直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吕蒙这一攻心战,与楚汉相争时的“四面楚歌”之计颇为类似。 L/?jtF:o  
wx8Qz,Z  
二八.将计就计——曹操盛葬关羽头 O>"T*   
"*LQr~k~}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和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lo.c  
  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 MZ?+I~@  
  “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 y~'%PUN  
  张昭道:“您杀了关公父子,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誓同生死。现在,刘备已拥有两川之兵,更加上诸葛亮的谋略,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将领的英勇,一旦刘备知道关羽父子遇害,能善罢甘休么?一定会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我恐怕东吴难于抵御了!” 4U hh]/  
  孙权恍然大悟,大惊失色地连连跺脚:“哎呀,我是大大失策了!可事已至此,应该怎么办?” L d{`k  
  张昭说:“您不必忧虑,我有一计,可转危为安。”接着就详细讲述此计内容:“现在,曹操拥百万大军,虎视华夏。刘备要兴兵报仇,必定要与曹操讲和。假如两处联兵而来,我们就危险了!所以,我们可先派人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以明白显示我们之所以擒杀关羽是曹操的指使。这样,刘备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不会攻我们,转而攻曹操。我们则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取事。这才是上策。” V 4&a+MJ@  
  孙权同意张昭的计策,马上派使者把关羽之头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里。 EE*|#  
  曹操因为不久前关羽水淹七军,又大挫曹仁,正坐不安席,看到关羽头颅送到跟前,顿觉解除了心中大患,十分高兴,“云长已死,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啦!” T$sm}=  
  曹操话音未落,阶下一人站出来大声道:“这是东吴嫁祸于我们的奸计!” 7m%[$X`  
  曹操定睛看,原来是主簿司马懿。忙问他为什么如此说。 2%| n}V[  
  “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现在东吴杀了关羽,怕刘备报仇,所以才把关羽首级献给您,以使刘备迁怒于我们,不再攻打东吴,而跟我们算账。东吴却想在我们和刘备两败俱伤时,坐收渔翁之利!” ] &SmeTe  
  曹操一拍额头:“你说得有道理。我该怎么办?” &fsk ESV0  
  司马懿献计道:“这很好办。大王可以把关羽首级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躯,然后以大臣之礼隆重安葬。这样一来,刘备就不会恨我们,只会恨东吴而尽全力东征了。我们却可以观其胜败:刘备胜则也攻东吴,东吴胜就同东吴一起灭刘备。二处只要有一处被我们消灭,余下那一处也就不会长久存在了。”曹操大喜。立刻召见东吴使臣,收下木匣,又命工匠迅速刻一香木躯体,与关羽头颅配在一起。一切俱备后,曹操率领文武百官,大供牺牲,以王侯之礼隆重为关羽送葬。曹操还亲自在灵前拜祭,并追赠关羽为荆王,派专门官员长期守护关羽之墓。这种葬礼,在魏国,可以说绝无仅有;以曹操的身份和人格,对关羽的尊崇礼敬,也可以说无以复加了。 p(cnSvg  
  刘备闻知,果然只恨东吴,发誓要倾国出动,与东吴不共戴天。 &?TXsxf1Zh  
  [评析] +~|Jn_:A f  
  孙权想嫁祸于曹操,但计谋被曹操手下识破,曹操将计就计,厚葬关羽,使得孙权的计谋破产,刘备还是要与孙权拼命。将计就计的关键是识破敌人的计谋和他们所想达到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反其道而行之,使对手吃苦头,而且往往苦头还是对手自己找的。 <9\Lv]ng  
 vY"I  
二九.火战计——陆逊火烧蜀连营 ^/cqE[V~,  
O.Y|},F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b~B'FD  
  刘备闻听关羽被杀,悲愤交加,他不顾诸葛亮等人的苦苦劝谏,亲自率领70多万大军出川伐吴。蜀军一路连战皆胜、势如破竹。东吴上下恐慌,孙权采用阚泽的建议,拜年轻小将陆逊为兵马大都督。陆逊受命于危难之际,沉着镇定、巧用智谋,最后用火攻一举击溃了刘备大军,从而改变了三国的局势。这就是被毛泽东誉为以弱胜强典型战例的“吴蜀彝陵之战”。 R+!oPWfb  
  面对刘备的强盛攻势,陆逊采用了坚守不出、拖垮敌军的战术。他下令各处关防牢守隘口,不得出兵迎战。这使得东吴一班急于出战复仇的将军大为不满,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嘲笑陆逊的书生懦弱,无奈陆逊有尚方宝剑在手,他们不得不从。刘备派老弱兵士在关前辱骂搦战,后面隐藏重兵,想诱敌深入,然后围而歼之。东吴将领被骂得火冒三丈,都请命出战,陆逊看出其中有诈,仍不让出战。刘备无奈,只好率大队人马出走。东吴将领见到武装齐备的蜀军经过,胆颤心惊,心中暗暗钦佩陆逊的胸有成竹。 ~*J <lln  
  当时正是酷暑盛夏,远道而来的蜀军既累又热,刘备久攻不下,只好傍山林下寨,待秋天再出击。陆逊见蜀军树栅相连,纵横700里下营,正中下怀。如此宿营,首尾兼顾,的确坚固,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最怕火攻。一旦火起,无法营救。陆逊正希望蜀军如此,以便他大显身手。当时的魏主曹五及远在成都看守大本营的诸葛亮都事先看到了这一点,诸葛亮前去通知已来不及,而曹石却想等东吴大胜追击时偷袭江东。 4E_u.tJ  
  时机已到,陆逊却并没有立即出兵,而是首先进行了一次试兵,以骄敌志。他派末将淳于丹率5000兵马攻击敌营,这是东吴坚守以来的第一次出击,结果大败而归。刘备得胜,愈发轻视陆逊,不再警惕。第二天夜里,陆逊派主力来到时,蜀营已察觉先兆,刘备却毫不介意:“昨夜已杀尽,他们还敢再来吗?”陆逊首先在大营前后纵火,火借风势,蔓延开来,蜀兵大乱奔窜。陆逊的兵马四出夹攻,蜀军大败,死伤无数。幸而从川中赶来的赵云搭救了刘备,逃往白帝城。经此大劫,刘备一病不起,最终死于白帝城。 0l/7JH_@V  
  [评析] [mNum3e  
  火攻在军事中经常被应用。《孙子兵法》中专门有“火攻篇”。它将火攻分为五种:“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并指出“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同时“火攻”还须有兵马的配合才能成功。 AZ4:3}  
s&+`>  
#f;6Ia>#  

独孤丰华 2007-12-10 10:14
PM`iqn)@  
三十.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xq&r|el  
|cgc^S/~H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pgBIYeY,  
  刘备新亡,称帝不久的曹丕乘机联络五路大军伐蜀,想成就统一大业。这五路兵是:一、辽西(今辽宁义县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二、南蛮王孟获起兵10万,攻打益州(今云南晋宁东)、永昌(今云南保山)等郡;三、孙权起兵10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今四川三台西北);四、降将孟达起上庸兵10万,西攻汉中;五、曹军以大将军曹真率兵10万,攻打阳平关。50万兵马五路来犯,蜀国闻此消息,上下惶惶不安,倾国之危,迫在眉睫。这时诸葛亮却推病不上朝,数日闭门不出。这可急坏了众君臣。后主刘禅亲自去亟相府探望,却见诸葛亮正在池边悠闲地观鱼。原来诸葛亮这几日正闭门考虑退兵之策,他告诉焦急万分的后主:“陛下不必忧心,四路大兵我已退了。惟东吴一路,我正考虑派谁作使者前去,退之容易!”刘禅一听大喜,这才放下心来。 wRg[Mu,Q5  
  真是神了!诸葛亮安居不动就能退数十万大军?原来诸葛亮不愿泄密,故瞒住了朝中百官,而他实际上已在运筹帷幄、暗里调动兵马,以不同方法去震慑各路兵马。诸葛亮究竟是怎样安然击退五路敌军的呢? zEh&@{u?  
  蜀大将马超世居西川,在羌人中威信极高,被称为“神威天将军”。诸葛亮星夜传檄,令马超伏四路奇兵,镇守西平关。西番兵出西平关,见到马超,不战自退,吓回去了。这是第一路兵马。 Fb ~h{  
  南蛮孟获兵马强悍,但他们生性多疑。诸葛亮派人飞报大将魏延,令他率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入左出,以疑兵之计阻击孟获。孟获见到蜀兵四出调动,以为主力兵马在此,撤退回洞了。这是第二路兵马。 3Xy~ap>Y  
  叛将孟达,诸葛亮了解到他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故他派人送了一封李严的亲笔劝诫信给孟达。孟达接到信后,兵马走到半路,“忽然染病不能行”。这是第四路兵马。 JW"`i   
  阳平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诸葛亮谴调赵云引一军把守,守而不战。曹真率大军无法攻破,只好折道而回。这是第五路兵马。 M!X^2  
  关于第三路东吴之兵,诸葛亮后派邓芝为使者前去说项。邓芝从容不迫,向孙权陈述了联蜀对魏的利害,孙权为之所动,又见其它几路兵马都不战而败,他干脆没再发兵。 . g-  HB'  
  一场气势汹汹的五路兵马来犯,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军师诸葛亮兵不血刃地消解于无形之中了。 /82E[P"}6R  
  [评析] #%L_wJB-  
  看起来十分强大的敌人被诸葛亮化于无形之中,这里他使用了“各个击破”的计谋。但各个击破的前提是了解每一个对手。诸葛亮对五路兵马有全面的了解,比如蛮兵的多疑、羌人的敬马超如神、东吴的首鼠两端、孟达的叛将心理、曹真进兵的天然障碍等,进而对症下药,所以能“药到病除”。这里应该说还有一个知己知彼的战略素养的问题。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cV1Pmn  
@ScC32X  
三一.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 JXR]G  
I1s$\NZ~]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YuJUK8  
  魏明帝太和元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密谋反曹。当他得到孙吴、刘蜀的暗中支持后,便在新城(今湖北房县)举起了义旗。 F IB)cpo  
  消息马上传到驻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阳)的曹军元帅司马懿那里。司马懿一听,左右为难。因为按一般程序,举行重大军事行动要获得朝廷的批准,自己应请示报告,得到皇帝诏书才可对孟达进击。但那样一来,从宛城到朝廷所在地洛阳(今河南洛阳)来回有1200里地,快马也要十来天。若孙、刘兵再来相助,那就难征讨了。怎么办?自行采取行动吧,朝廷已有嫌自己权势过大的迹象;等皇帝诏令吧,将对国家不利。思量再三,司马懿觉得还是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于是一边上疏报告情况,解释原因,一边率大军即刻进发。 ^L8:..+:  
  为偷袭敌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司马懿让三军偃旗息鼓,分为八队齐头并进,昼夜兼程,1200里地八天就赶到了。 V7O7"Q^q  
  司马懿兵一出现,马上在孟达军中引起一片惊慌。原来计划,司马懿请示朝廷后率兵至此,少说也要一个月。孟达已按一个月的时间安排了加固城墙的任务。新城内粮草充足,而司马懿劳师远进,粮草不可能带多。待坚固工事修成后,则坚壁不出战,等司马懿粮草不济无奈退兵时再突发袭击,定能取胜。哪知司马懿仅八天便到了新城,一下子打乱了孟达的部署,新城目前城墙不坚固的弱点一下子暴露出来。 h(4\k?C5  
  司马懿稍事休整,便挥师杀来。孟达部将邓贤和李辅等见大势已去,开城门投降。司马懿挥师杀进城去,斩杀孟达,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受到朝廷嘉奖。 ^D9 w=f#a  
  [评析] \g)?7>M|  
  先发制人,是说先动手就能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要被对方制服。战争中最讲先发制人,《兵经百字·上卷智部·先》云:“兵有先天,有先机,有先手,有先声……先为最,先天之用尤为最,能用先者,能用全经矣。” P.1Z@HC  
"s(|pQh;  
三二.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 %Q;:nVt  
G9K& }_,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v"CQD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8GxX$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PMvm4<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rc r>-  
  [评析] 1Eryw~,,9i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空城计是一仲“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和力量虚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战术,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就可能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 =Prz|   
   JNu+e#.Y  
三三.诱敌深入——木门道张郃中计 M%Q_;\?]  
!nF. whq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q'{x5C  
  在诸葛亮五出祁山的时候,诸葛亮用装神弄鬼之计割取了陇上的麦子,以充军粮,又在卤城(今甘肃天水西南)伏击了司马懿,并大败魏的西凉援兵。但是驻守永安(今四川奉节)、负责供应大军粮草的李严,却因军粮筹措不好,害怕诸葛亮怪罪,就假造了东吴要进攻蜀国的消息,派人送给诸葛亮。诸葛亮得到报告后,很是吃惊,为避免被东吴抄了大本营,他下令马上撤军回国。他先命驻守祁山大寨的兵马退回西川,然后又令杨仪、马忠领兵在剑阁(今四川剑阁北)和木门道(今甘肃天水西南)两处埋伏,约定炮声为号,塞断道路,两下夹击追兵,又令魏延、关兴引兵断后,又在卤城虚设旗号,然后大军向木门道撤退。 sTi3x)#xB  
  当巡哨兵把蜀军撤退的情况报告给司马懿时,司马懿高兴地说:“现在诸葛亮已经撤退,谁敢去追?”司马懿手下大将张郃要求领兵追击,但司马懿却说:“你性子太急躁,不能让你去。”张郃不服地说:“都督出兵之时,已命我为先锋。现在正是杀敌立功之时,你却又不用我了,我不知这是什么原因?”司马懿说:“蜀军现在撤退,一定会在险阻之处设下埋伏,只有十分仔细的人,才可以去追击他们。”张郃又说:“这点我也晓得,请都督不必挂虑。”司马懿只得说:“这是你自己要去的,到时可不要追悔。”张郃奋然说:“大丈夫理当舍身报国,我虽万死也不会悔恨。”司马懿无法,只好说:“你既然坚持要去,那就带领五千兵马先行,再让魏平率二万部队押后,以防埋伏,我再率三千人在后面接应。” )oMMDH w\  
  张郃领命之后,火速率兵追赶蜀兵。走到30余里,忽然背后一声大喊,树林中闪出一支人马,为首大将乃是魏延,张郃一见大怒,引兵交锋,战不几个回合,魏延就大败而逃。张郃引兵又追,又行30余里,并未遇到伏兵,张郃很得意,领兵不停地赶来,哪知刚转过山坡,迎面又遇到蜀将关兴,双方交战不到十个回合,关兴也大败而退,张郃见之,随后又追。追到一片密林中时,张郃担心有兵埋伏,就下令士兵四下哨探,哪知一个伏兵也没有,就又放心追赶上来。没想到此时魏延已抄在前面拦截,双方又战,没有几个回合,魏延又被打败,张郃大怒,挥兵急追,却又被关兴抄在前面,张郃一见,更加恼火,拍马上前来战关兴,关兴不敌,大败而走。蜀军还丢弃了许多衣甲辎重,魏兵一见,都下马争抢。就这样,魏延和关兴轮番阻截,且退且战,惹得张郃大怒,只是奋力追赶。 w?M` gl8r  
  到得傍晚时分,追到木门道口,魏延又拨回马来,高声大骂道:“张郃逆贼,我本不与你相抗,你却只顾赶来,现在我就和你决一死战。”张郃听了,心头不禁火起,挺枪骤马,直取魏延,魏延也挥刀来迎。打了十几个回合,魏延又被打得大败,只得丢盔弃甲,带领败兵向木门道中逃去,张郃杀得性起,又见魏延大败而逃,于是不加思考,就骤马赶来。此时天色已晚,木门道中漆黑一片。正追之间,只听一声炮响,西边山上火光冲天,大石乱柴不断滚落下来,塞断了前面的山路。张郃大惊,心知中计,急忙后退,哪知后面的山道也被木石塞断,只剩下中间一段空地,两边都是峭壁,张郃被堵在中间,进退无路。忽然一声梆子响,西边山上万箭齐发,张郃和手下100多个部将都被射死在木门道中,随后赶来的魏军也大败而回。 -W)8Z.  
  [评析] 3 >G"&T{  
  诸葛亮在此计中,充分抓住了两点,一是充分利用地形,二是充分激怒骄纵敌人,使对手麻痹大意,轻兵冒进,脱离后续部队,然后在有利的地形下伏击敌人。《孙子兵法·地形篇》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地形是用兵的重要辅助条件,判断敌情,掌握主动,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懂得这些道理再去作战,就必然会胜利,否则就会失败。但最重要的还是人谋,因为地形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想办法诱敌钻入圈套,才能最后取胜。 J8PZVeWx  
8jU6N*p/  
三四.忍辱负重——司马懿忍辱取胜 j'nrdr6n  
!jyy`q=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EMMp4KKOx+  
  六出祁山时,孔明自己统率一支人马,驻扎在五丈原,一再派人挑战,魏兵绝不出营应战。孔明便取来一套妇人穿的服装,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并附上一封书信,派人送到魏军大营。魏国的将领不敢隐瞒,便将来人引入去见司马懿。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一看,里面装有妇女服装一套,还有一封信,拆开信一看,见上面写道: ,kw:g&A  
  你既出身为大将,统帅中原的大军,不敢武力相斗,以决胜负,却安于躲在土巢之中,小心地防避着刀箭,这与妇人有什么不同?现在我派人送去一套妇女的服装,你如果还不敢出战,便应恭敬地跪拜接受,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汉的气概,便立即批回,定期决战。 I vD M2q8f  
  司马懿看后,心中大怒,表面上却故作镇静,笑着说:“孔明把我看成了妇人吗?”当即接受下来,并下令厚待送衣的使者。 anxwK47  
  魏军的众将得知这事情之后,无不气愤,来到大帐说:“我们都是魏国的名将,怎么能够忍受蜀军这样的侮辱?请允许我们立即出战,以决胜负。”马司懿说:“我并不是不敢出战而甘心忍受侮辱,无奈天子早就有了明确的旨意,令我们坚守不战,如果现在轻率出战,便是违抗国君命令了。”众将还是愤怒难平。司马懿说:“你们既要出战,等我向天子申报批准以后,大家同心协力迎敌,你们看怎么样?”众将都答应了。 bx=9XZ9g  
  司马懿便写好表章,派遣使者往合肥军前,奏闻皇帝曹睿。曹睿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 ltvo(  
  臣才能低下,而责任重大,陛下曾经明确指示,令臣坚守不战,等待蜀人自己败亡;无奈诸葛亮送来一身妇人服装,将臣视作妇人,耻辱太重了!臣谨预先奏请陛下:近日臣将拼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 RLr^6+v)U  
  曹睿看完后,对众大臣说:“司马懿既已坚守不出,为什么又上表求战?”卫尉辛毗说:“司马懿本来不想出战,必定是因为诸葛亮这一番侮辱,众将愤怒,才故意上了这道表章,希望陛下更明确地重申一下坚守不战的旨意,以遏制一下众将求战的心情。”曹睿认为他说得十分有理,便命令辛毗持着皇帝的符节,到渭水北岸司马懿大营传旨,不许出战。司马懿迎接谓书到大帐之中,辛毗当众宣读道:“如果再有人胆敢提出迎战,便以违抗圣旨论处。”众将只好按圣旨的意思去办。 w-?|6I}T  
  [评析] pIP ^/H  
  这个故事是对“激将法”的一个“反动”,司马懿能忍受侮辱,坚持到底,显示出一个谋略家的卓越见地。兵法上说,不战在我。也就是说,一旦遇到形势于己不利的情况,战与不战的权利在自己手中,此时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应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一个成功的英雄应能屈能伸,能刚能柔,要能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jpRC6b?  
(Q~ (t  
三五.缓兵之计——司马懿缓战破辽东 =]<JkWSk  
'1te(+;e@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j~VHU89  
  魏明帝曹睿时,辽东太守公孙渊称雄一方,自立为燕王,改年号绍汉,联络东吴,侵扰北方。边官报知魏主曹睿,曹睿决计派司马懿率马步军4万前去平定辽东。 PZsq9;P$  
  司马懿统帅魏军取得初战胜利后,很快把公孙渊困在襄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里。这时已是秋季了,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魏军的运粮船从辽河口出发可直接开到襄平城下。由于魏军都泡在雨水之中,行坐不安。左都督裴景见状就向司马懿建议说:“雨水不住,整个军营中泥泞不堪,军营应当移到前面的山上。”司马懿听后怒道:“擒获公孙渊只在旦夕,怎么可以移营?如果再有人说移营立斩不赦!”裴景诺诺而退。过了一阵,右都督仇连又来告诉说:“军士泡在水中苦不堪言,请太尉移营高处。”司马懿听罢大怒,厉声说道:“我军令已发,你胆敢故意违抗!”即令推出斩首,把首级悬于辕门之外,三军军心为之震慑。 0nOp'Ky\k  
  司马懿又令南寨人马暂退20里,纵城内军民出城樵采柴薪,放牧牛马。部将陈群疑惑不解地向司马懿问道:“从前太尉您攻打叛将孟达时,兵分八路,八日赶到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城下,很快生擒孟达而成大功;今带甲4万,数千里而来,不令攻打城池,却使久居泥泞之中,又纵贼众樵牧,我真不知太尉打的是什么主意?”司马懿笑着说道:“您是不知兵法。从前孟达粮多兵少,我粮少兵多,所以不可不速战;出其不意,突然攻之,方可取胜。今辽兵多,我兵少,贼饥我饱,何必力攻?正当任彼自走,然后乘机击之。我今放开一条路,不绝彼之樵牧,是容彼自走也。”陈群拜服。后来,公孙渊果然率残兵败将突围,被司马懿生擒了。 'ffOFIz|=I  
  [评析] =P.m5e<  
  司马懿在速战破孟达和缓战平辽东这两次军事行动中运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法。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一书中赞叹道:“八日而取上庸,则以速而神;百日而取襄平,则以迟胜。”“有势不同而事亦不同者:敌粮多而我粮少,则八日而取上庸;敌粮少而我粮多,则百日而后拔襄平是也。或速或迟,随时而易,变化无常,读此可以悟兵法。”但无论速战还是缓战,都要示指挥者能够统筹全局,根据实际情况,不为局部或一时的小利所动。在我方准备尚未充分时,为争取更大的胜利,应采取缓战计策,一但时机成熟,应当机立断速战速决。 $MT' ZM  
Q6G-`&5  
三六.假痴不癫——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AAr[xo iYp  
9U_uw Rv2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和第一百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p&SxR}h  
  魏明帝死后,幼子齐王曹芳即位。根据明帝遗诏,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7~@9=e8G  
  起初,曹爽由于司马懿德高望重,又是自己的前辈,每有军国大事,不敢自专,都要由司马懿决断。后来,曹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引荐了一些人为心腹,驾空了司马懿。司马懿面对这种情形,一时也无可奈何。自己虽然受明帝遗诏与曹爽共同辅政,但毕竟曹爽是宗室贵族,而自己是远属,太尉兵权又被夺去,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太傅,无法与曹爽抗争。此后,司马懿便称病在家,以躲避曹爽的锋芒。 S+^*rw  
  司马懿居家不出,正中曹爽下怀,心病一去,得意忘形。不过,正在放纵欢乐的曹爽也没有忘记司马懿的存在。没过多久,曹爽的心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曹爽便让他去司马懿处告辞,借机窥探一下司马懿的动静。 EZy:_xjZ  
  司马懿已经知道李胜的真实用意,便让两婢女搀扶着,自己坐在床上。见李胜之后,用手拿衣服,衣服掉在地上,又向婢女示意口渴,婢女送上一碗粥,司马懿喝粥时,粥汁又都顺着口角流到胸前。 )- D{]>8  
  看到司马懿如此衰朽不堪,李胜装模作样地哭说:“方今主上尚幼,天下人都依赖明公,过去人们只听说您重病复发,可是没想到病得这么严重。”这时,司马懿长吁了一口气说:“我.年老沉疾,危在旦夕。君屈当并州,并州离胡人很近,好自为之,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 Tm!pAD  
  李胜连忙纠正说:“我是赴任本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又装作昏聩地说:“君将要去并州,努力自爱。”这时的李胜,再也顾不得用那些文雅的交际语言了,说:“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这才稍稍地明白过来,说:“君还本州做刺吏,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我与你分别以后,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面了。” k9>2d'Q  
  接着司马懿又把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叫出来,并让他们与李胜结为朋友,求李胜在他死后多多照顾,说着,司马懿又呜咽起来。其实,马司懿这时身体状况很好,故意装作昏馈的样子来迷惑李胜。李胜是荆州人,所以把到荆州做刺史说作“当忝本州”,本、并音近,正好被司马懿钻了空子。 =L,s6J8_'  
  李胜从司马懿家出来,复见曹爽,乐不可支地说:“太傅语言错误,口不摄杯,指南为北,肯定活不长了。”从此,曹爽不复以司马懿为意,更加肆无忌惮地恣意弄权。岂知这正是司马氏的诡计。 +m|S7yr'  
  翌年正月,幼主曹芳按惯例到高平陵去祭把祖先,曹爽兄弟都随驾出行。司马懿立即在城中部署兵马。先占据了武库,控制了都城。随后,屯兵在洛水浮桥,派人向曹爽等送信说:“大将军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外专权……天下汹汹,人心危惧。现在皇太后命罢免曹爽兄弟官职,自回家中,不得在外逗留,如果胆敢违抗,便以军法从事。”曹爽兄弟回家之后,司马懿征发民工800人,在曹家宅第四围筑高墙,布置人在上面观察曹爽举动。曹爽兄弟不知道司马懿究竟做什么打算,便给司马懿写了封信,说家中没有粮食了,求司马懿接济一些。司马懿接到书信,马上令人送来100斛,并且又送了一些肉脯、盐、大豆,曹爽兄弟见司马懿送粮给他,又都欢喜起来,以为自己可以免死了。 |;~kHc$W  
  曹爽又一次上了司马懿的当。这期间,司马懿在朝中翦除曹爽的党羽,将其投入监中;不久,又将曹爽兄弟下狱,以谋反大逆的罪名,诛杀尽净。从而,司马氏与曹氏的权力之争以司马氏的胜利而告终。 e70#"~gt[  
  [评析] (u/-ud1p  
  假痴不癫是一种麻痹对手,待机而动的计谋。《孙子兵法·九地》对此有专论:“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于其途,使人不得虑。”意思就是通过蒙骗和迂回等办法,使人们无法推测你的真正意图。在环境不利于我的情况下,为了避敌锋芒,保护自己,可以采取装疯卖傻、装聋作哑的办法蒙混过关。想办法蒙蔽敌人的视听,不让敌人了解我方的意图,这是取胜的根本保证。 S511}KPbm/  
EESGU(  
附:三十六计 d-GU164  
q mJ#cmN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8i epG  
%4bGI/\/  
三十六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0EVq8h  
`_MRf[Z}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YC5viX  
g-C)y 06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0uZL*4A+C  
MvCB|N"qy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M~?2g.o'D  
M?gc&2 Y  
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 kB! iEoIBA  
+|w%}/N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srGF=1_  
F97HFt6{  
三十六计第四计 以逸待劳 i)1013b  
9F "^MzZ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lzbAx  
Q`zW[Y&]  
三十六计第五计 趁火打劫 \%czNF  
\LYNrL~?J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dYQ4  
9YvK<i&I  
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 .L8g( F(=:  
4 3s8a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il[waUfmD  
H Xb_k1n  
第二套 敌战计 D zdKBJT+  
<"@5. f1"Y  
三十六计第七计 无中生有 yqKSaPRA  
K6 c[W%Va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VoJ7LoCZ'  
er.;qV'Wz6  
三十六计第八计 暗渡陈仓 3'!*/UnU  
ss4YeZa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_yy0G  
M;sT+Z{  
三十六计第九计 隔岸观火 w g^'oy  
>/'/^h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s1J( -O  
Hv</Xam  
三十六计第十计 笑里藏刀 fJ;1ii~  
$1n\jN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c3N,P<#  
CK8!7=>}^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d_ji ..T  
Sz>Lbs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iu QMVtv  
qsdgG1<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T=VBKaSbU  
;]T;mb>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9"WN    
cg^=F_h  
第三套 攻战计 5-POY ug  
j {Sbf04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0 D&-BAzi  
tfVlIY<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4]AcJj  
N V`=T?1[5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aIV\G  
a!\^O).pA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a_L&[;  
;:'ABfs  
三十六计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Ht;5p>5  
*.!532 7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2;8/"v  
Tfw5i,{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eOJ_L]y-  
JY$+<`XM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b<<  
L 7l"*w(  
三十六计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5E}!TL$  
bDnT><eH  
类以诱之,击蒙也。 |j}%"wOh  
9a]h;r8,9z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4\m#:fj %  
Os1=V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d%#5roR4<  
Je=k.pO1  
三十六计 第四套 混战计 4AYW'j C  
3j/~XT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jB3Rue:+g  
Qp~ 3DUM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C@rIyBj1g  
8 G:f[\^  
三十六计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Sw~L M&A  
Rz=wInFs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QPUdOvx  
}PxP J$o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02.n}u>  
{@ Z%6%'9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YI+o:fGC5  
"eR-(c1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DLs'W;)  
1|oE3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3'6by!N,d  
5 IFc"  
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lfyij[6q+  
 n[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Q6=>*}Cm6m  
%DuSco"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PAs.T4Av^  
[<IJ{yfx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c] U/_w  
% e1`wMa  
三十六计 第五套 并战计 Zksow}%  
Y$N D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4zx_L8#Z  
81Ityd-}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E?F?)!%  
JURJN+)z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I)}T4OOc/  
vAo|o *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P6fa/  
lr&O@ 5"oy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UW{xHu  
Gt5'-Hyo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Q>[GD(8k  
Y#aHGZ$i  
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9'px3:'WR  
;c~%:|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3rQ;}<*M  
hp)k[|u;  
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MuCnBx  
YsXf+_._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R2!_)Rpf  
q&N1| f7  
三十六计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  |/U`  
8m poY.E4!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G'qGsKf\  
`lA[-x~  
三十六计 第六套 败战计 c!})%{U  
]&l%L4Z  
三十六计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t9yjfyk9W  
1FQ_`wF4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o/Cu^[an  
b=-LQkcZhK  
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 Ad  
Q|`sYm'.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O(<3"P/  
7P2?SW^  
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w[V71Iej  
^:c"%<"='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7j Q  
wv eej@zs  
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q["T6  
'*PJ-=G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9z:P#=Q:  
7Qc 4Oz:t  
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r3hUa4^97  
.\?)O+J!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uH6QK\  
fgg;WXcT ~  
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w<3g1n7R  
]Y%?kQ^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K'`N(WiL  
 {ws:g![  
9K>$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国演义的题目
《三国演义》分回梗概(▲为重点)[转帖]
高考语文名篇阅读之《三国演义》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梳理
《三国演义》导读
《三国演义》与36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