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大中医千古名方,男女通用,50岁以上都用得上,建议转发收藏!

【健康知识】第26期

文章由橘杏缘学院专业审稿老师审核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收听全文↑)

大家早上好啊~说起中医千古名方,大家脑海里第一想到的是什么呢?估计很多人都能说出很多,像四神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等等。

咱们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宝藏丰富,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和疾病斗争的睿智体现。这些能够流传下来的方子,基本都安全、方便、有效,毕竟大浪淘沙,亿万人亲身实践证明效果才能留存。


今天白术给大家整理了8大中医千古名方补气血、补肾、养胃、止咳、治痰、祛寒湿、失眠……每一个都非常经典!

所有方子都详细的方解,这样大家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通过这些方子也能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我们的中医药文化,更好的将中医融入生活。

01

 补血第一方:四物汤 

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养生保健,可以让您健康一整年。春季三个月是万物萌生的季节,肝主生发,养好了肝才能健康,肝藏血,养肝必补血。

“妇科养血第一方”美名的四物汤,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见于晚唐医书,后被载于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物汤是补血汤,且见效快。

【组方】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功效】 补血活血,润肤养发,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等状况。

【方解】
  • 熟地黄甘温味厚,既能滋阴又可补血

  • 当归甘辛温,既能补血又能调经,与熟地黄搭配,可以增加补血作用,同时还能让瘀滞的血活起来,起到活血作用;

  • 白芍酸、甘,能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使滋阴补血的力量更强,其甘味又起到了缓急止痛作用;

  • 芎可活血行气,与当归配伍相得益彰,又使诸药补血而不滞血。

02

 补肾第一方:六味地黄汤  


这个方子已经流传了近两千年,是医圣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所创肾气丸,宋代儿科医家钱乙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可以对付很多老年人的疾病,如肾虚、耳鸣、脱发等。

大家最熟悉的补肾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就是出自这个方子。

【组方】熟地,山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


【功效】滋阴补肾,可治疗肾阴不足所引起的虚火牙痛、牙齿松动及口舌生疮。

【方解】
  • 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
  • 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泄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泄”。
  •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
03

 补气第一方:四君子汤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难免气虚。补气第一方是四君子汤,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因四味药材均属于平、温药材,不燥热,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所以用“四君子”来命名。

四君子汤男女老少都适用,不过5岁以下的小孩就不建议服用。

【组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补益脾胃之气,是补气基础方。

【方解】
  • 党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

  • 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

  • 茯苓渗湿健脾,苓术合用,促进健脾除湿和运化之力的增强;

  • 甘草,甘温,能调诸药,让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效果。


04

 失眠第一方:酸枣仁汤 


在没有安眠药的古代,人们是怎么治疗失眠症的呢?

医圣张仲景就有一个千古名方——酸枣仁汤,调理失眠收效甚好。

有歌诀道:酸枣仁汤治失眠,川穹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风如睡梦香甜。

【组方】酸枣仁(炒),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虚烦失眠,心悸不安等症。

【方解】
  • 酸枣仁性平,味甘、酸,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敛汗

  • 川芎,性温,味辛,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调血疏肝

  • 知母,性寒,味苦,质润,能清热降火,滋阴除烦

  • 茯苓,性平,甘淡无味,能宁心安神

  • 甘草清热,调和诸药

诸药相配,滋阴养血,清热降火,调血疏肝,安神除烦,以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肝阳上旋而致虚烦不得眠等症。

05

润肠养胃第一方:四磨汤 


四磨汤是宋朝王府常用御药,后此方载入宋代医学名著《济生方》和明代《痘疹金镜录》之中,美名很快传遍长江中下游。

渐渐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习惯:婴儿出生一周后,不论是男是女,有病无病,都给服用四磨汤,这样,孩子成长过程中,一般不会再闹肚子,肠胃特别好。这个习惯从民间到现在已沿袭1000多年。

【组方】木香、枳壳、槟榔、乌药


【功效】破滞降逆,补气扶正,对肠胃疾病很有效。

【方解】
  •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 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 乌药顺气畅中、散寒止

  • 槟榔导滞、杀虫、利水

四药合用可理气调血、疏通经络、调和脏腑,从而恢复消化系统正常功能,完全符合 “气上宜降之,气逆宜顺之” 的中医理论。并且由于是纯中药、见效快,对于治疗儿童肠胃疾病、中老年人消化功能紊乱有较好疗效。

06

祛湿第一方:徽琼散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俗话说:“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中医认为,湿气是引发许多疾病的关键,甚至还会恶化疾病。徽琼散是根据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参苓白术散加减而成,副作用小。

【组方】鸡内金、人参、赤小豆、薏米、白扁豆、茯苓、桔梗、砂仁、山药、莲子、甘草


【功效】适用于湿气重,痰多,头脸油腻,水肿肥胖。

【方解】
  • 人参:解决气虚的问题

  • 鸡内金:祛湿,主要解决脾虚,胃弱;

  • 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解决脾虚胃弱;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解决肺弱,胸口闷的问题;

  • 山药,莲子:滋阴补肾;

  • 红豆,薏米,茯苓,白扁豆:利水渗湿

  • 甘草:调和诸药。

07

 治痰第一方:二陈汤 


中医治痰名方“二陈汤”,因用药简单、功效显著而广为流传,成方始见于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距离今日有千年的历史。

【组方】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炙)。


【功效】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理气和中。

【方解】
  •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胃

  • 橘红理气燥湿、化痰和胃;

  • 茯苓渗湿健脾化痰

  • 生姜降逆止呕化饮,并助半夏、橘红化痰和胃,且能制半夏之毒性;

  • 炙甘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调和诸药;

  • 乌梅味酸,收敛肺气,和甘草酸甘化阴,以防半夏、橘红、茯苓辛燥渗利之性耗伤气阴。

08

 润肺止咳第一方:秋梨膏 


秋梨膏是由秋梨和祛痰中药配伍加工而成的药膳饮品,《本草求原》中所载的'秋梨蜜膏'为史料记载,相传始于唐朝。

据说,唐武宗李炎患病,终日口干舌燥,心热气促,服了上百种药物均不见疗效,御医和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正在人们焦虑不安之时,一名道士用梨、蜂蜜、及各种中草药配伍熬制的蜜膏治好了皇帝的病。

秋梨膏过去是宫廷内专用的药品,直到清朝由御医传出宫廷,才在民间流传。


【组方】鸭梨6个、干红枣80克、冰糖150克、老姜20克、蜂蜜80毫升(秋梨膏组方有多种,这里只只取了一种)。

【功效】去火、降燥、润肺、止咳。

【方解】梨润肺,枣补血,姜暖胃,蜜养神,滋阴润肺,通便清火,是女性佳饮。

今天介绍的8个方子中,秋梨膏更偏向于药膳,关于秋梨膏的制法,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留言,白术将在评论区给大家解答哦!


看到最后,相信大家也发现了,在说所有的组方是时候,除了秋梨膏,别的方子白术都没有放上具体的克数。这是为什么呢?

咱们中医讲究对证用药,虽然是历经千年,很多人验证过的千古名方,但是还是建议根据咱们的个人情况谨慎用药,最好是咨询医师后再遵医嘱服用的。

想要了解具体方剂详情的,也可以评论区留言,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大家咨询白术~咱们评论区见~

您的分享与在看不仅帮助更多的人,也是我们传播中医文化的动力!
感谢你读到这里,我们还有更多的中医健康知识,赶快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吧!记得星标公众号,不要让我们错过关心你的机会呀~

温馨提示: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切勿盲目施灸用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大千年名方,太珍贵了!补肾、补气血、祛寒湿…赶紧收好
组方
中医千古第一方
是中医人就不该错过的“国宝”古方!(上)
千金不换的名方
这几个药方,堪称国宝,一定有你需要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