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党校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党校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1924年5月,党的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通过了《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从此,“党校”一词开始在党的文献中出现。“养成指导人才”,为党培养人才、造就干部是党校设立的初心;党校因党而立,为立党、兴党、强党服务是党校的使命。 

为党培养人才、造就干部

  中国共产党创立后不久,设立党校就作为一个紧迫的任务提上了党的议事日程。究其原因,随着党组织的迅速壮大和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党内人才缺乏的现实困境愈加凸显,愈发制约着党的发展。
  党性修养水平有待提高。建党初期的党员绝大部分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少量有阶级觉悟的工人。但是,由于他们没有接受系统的党内政治教育和党性锻炼,无法完全肩负起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随着党的事业向前推进,他们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1923年6月,陈独秀在党的三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忽略了党员的教育工作。我们遇到的许多困难,都可以归咎于这一点。”他还指出,“许多知识分子抱着革命感情加入了我们党,但是对我们的原则没有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纲领、策略缺乏认识,组织上入了党而思想上还没有完全入党。
  拥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党员匮乏。我们党在过去的职工运动中,“太偏重机关式的组织工作”,多数党员干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知道怎么在工人、农民、学生、士兵当中去做工作。随着党员队伍的壮大,干部缺乏的问题更加突出,根据当时中共中央组织部的统计,“全国至少需要区执委、地执委、特支干部355名,而当时只有120名,为实际需要的三分之一”。时任共青团绥德地委书记的冯景翼给团中央的书面汇报中也明确地指出了这一问题:“我们最感到困难的,就是指导人才太少……最好能派人亲身来此训练,指导一切,或常常通信也好。”干部短缺情况可想而知。
  知识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员比例下降。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党已经成为站在革命指导地位的群众的党”。党员人数也从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时的994名,骤然增加到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开时的57967名。党的队伍壮大的同时,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摆在了党的面前:大批党员尤其是刚加入党组织的新党员虽然革命热情高涨,但他们主要是工人和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入,对马克思主义也不够了解,如何改造他们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考验着党的智慧。
  对于创立不久既已走上国民革命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开办党校培养干部,是解决干部紧缺问题的唯一办法。1924年5月,党的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提出“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后,根据这个决议,我们党成立了两所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北京党校,为党培养革命急需人才。

为立党、兴党、强党服务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经过激烈讨论,大会接受共产国际主张,决定与国民党开展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国民运动为中心工作,集全力于国民党的工作。此后,我们党扩大了对国民党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宣传,但是忽视了对自己阶级的宣传和党员教育,党的无产阶级属性淡化,结果就是“我们党员在国民党机关报上常常有批评本党或更有不满意或误解本党政策的奇怪议论发生”,党员退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在中共四大上,我们党认识到党内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新整顿党的宣传工作的具体意见,这次会议上党校被赋予了改善党的宣传工作的新使命。
  开展党员教育。党内政治教育做得极少,这是当时党内宣传工作的一大缺陷。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当时的党报上几乎很难找到教育党员和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的文章,相反的是,在《新民国》《觉悟》等报纸和国民党的机关报上,常常可以看到共产党员批评党的议论文章。因此,党校、《向导》、党报、党的支部等,应“端正党的理论方向”,积极地教育党员,增进党员相互间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深入认识,统一思想。
  进行理论宣传。对工人群众的深入宣传重视不够,这是党内宣传工作的又一缺陷。对工人群众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使得党的基层组织不牢,群众基础薄弱,群众力量弱小,在残酷斗争面前“完全经不得摧残”。党校、《向导》、党报、党的支部等,应结合群众不识字,识字不多,“不善听纯粹理论”的客观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编辑浅显易懂的小册子,深入浅出地把党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给群众讲清楚,达到向他们“灌输简明的理论知识”,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目的。
  强化政治引导。中共四大还提出,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产阶级文化在知识界中“尚很少发生影响”,党校、研究会或临时讲演讨论会等,应进行“共产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引导”,扩大共产主义运动。
  从1924年5月党首次提出设立党校到1924年12月安源党校最终成立,党校姓党贯穿始终。中共四大后,一大批党校相继成立,党校教育逐渐步入正轨,随着党校职能的增加,党校肩负起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校始终不忘为立党、兴党、强党而建,党校教育始终坚持围绕和服务党的中心工作。

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党校姓党,决定着党校教育是党的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党校“名”校,明确了党校为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职责。中共四大后,在党中央支持下,上海、北京、长沙、广州、武汉、南昌等地纷纷设立党校,加大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传授做好群众工作和党的工作的方法,并取得积极成效。
  1925年底,学员崔锄人在北京党校学习结束后,被组织从保定调到太原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太原党组织很快由支部发展为特别支部,进而发展为地委,皆由崔锄人担任书记,领导工作。1926年6月25日《共青团北方区工作总报告》写道:党校毕业的人,“我们应各地之需要分别分配,王为铭为唐山书记,穆秉衡为张家口书记,王敬臣为保定地方书记,胡英初为包头书记,高洪光为哈尔滨书记,于兰田为天津学委书记。”党校教育为党培养了大批独当一面的人才,大部分学员毕业后被党委以重任,他们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壮大了党的声威,巩固了党的基础,增强了党的实力。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校始终以立党、兴党、强党为己任,在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党处于极其艰难的斗争岁月里,党校对于党员的培养教育和政治宣传始终没有间断,党校与党一起经历了革命时期的血火洗礼,一起见证了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一起沐浴了改革时期的春风拂面。
  新时代,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稳步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党的思想统一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要。在这样的形势下,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党校教育,与时俱进地创新党校工作,才能发挥好党校在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

【来源:学习时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忘初心” 唤醒党章意识
浅析目前党校党性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丨切实抓好经常性纪律教育
在庆祝薛城老年大学建校十五周年暨老干部党校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加强乡镇党委书记的党性教育极为紧迫
大秘总结的超级实用写作素材28条——金句分享第363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