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叫您一声“刘随州”

□  刘炳坤

历史上,随州有一位诗人,曾任随州刺史。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他被称为“五言长城”。

他的影响遍及世界华人。

他在随州的时间虽然只的短短的三年多,但对随州的影响绝对称得上深远。

随州人对他的研究远远不够,他的人文价值以及他对随州城市形象宣传的品牌价值被严重低估。

随州目前没有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道路,没有他的一尊雕像,也没有一座与他有关的纪念性建筑。

一千多年了,随州欠他一个本应有的名份。

他的名字叫刘长卿,又被称作刘随州。

对不起,我又双叒叕要吐槽了,许多人将他的名字也一并读错,请跟我一起读:zh....ǎng ,zhǎng ,q....īng,qīng。

没错,读zhǎng卿 ,不读chǎng卿 。

公元705至725年,大唐帝国激烈动荡,发生许多大事。

公元705年,女皇的暮年。这一年是大唐神龙元年,历史发生惊天巨变。

这年正月二十二日夜半,武则天的的禁宫,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率领禁军和武士破门而入,发动神龙政变,迎接中宗李显继位,82岁的一代女皇就此谢幕。

公元710年,大唐继续动荡。

7月6日(六月初七),韦后毒死唐中宗李显,立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身份临朝摄政,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称韦後之乱;7月21日,相王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其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杀死韦太后及其女安乐公主;7月23日(六月廿四)太平公主策动唐殇帝退位,唐睿宗李旦登基。

公元712年,李旦传位于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

众多的史家都认为,刘长卿诞生于公元705至725年间。同为湖北老乡的闻一多先生考证其出生在709年。

这段时期,大唐历史上有名的诗人竟相涌现:701年李白诞生,712年杜甫诞生,李杜刘都是同一时期的伟大诗人。

这一时期、年纪稍长的诗人还有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孟浩然(689----740年)。

除上述以外,刘长卿的朋友圈还有:高适、岑参、韦应物、张继、李端、陆羽等,个个赫赫有名。

何为长卿(zhǎng qīng)

长卿有三种解释::(1)螃蜞的异名;(2)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3)指六卿之长。

刘长卿的名字与司马相如有关,司马相如字长卿。刘长卿诗作《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作》云高文不可和,空愧学相如。

这样看来,刘长卿是司马相如妥妥的粉丝。

刘长卿祖籍是河北河间人,后迁居宣城,后再迁洛阳,刘长卿出生地很可能是宣城。

刘长卿青少年时期的家境较为贫寒。刘长卿父辈事迹无考,其诗作表明,其父似无仕宦。《元和姓纂》卷五载,刘长卿祖父名庆约,宣州人,官考功郎中,所以诗人述说自己游猎功名的原因是“只为乏生计,尔来成远游。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睢阳赠李司仓》)

刘长卿年轻时在嵩山念书,嵩山离洛阳不远。一说其在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中进士,一说其在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间中进士《极玄集》认为刘长卿中进士是“开元二十一年”,但诗人在天宝年间所作的诗篇却多次明言应试不第,可见此说与事实不甚相符。目前还没有发现可以证明刘长卿天宝十五载之前已经登第的资料。故有的学者考证,他的登第与入仕,很可能是在至德二载(757)。

公元756年,唐肃宗即位,因安史乱起,诗人此时正避地江东,礼部侍郎兼江东采访使李希言刘长卿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

这是刘长卿进入仕宦的第一站。

不久被诬入狱,后遇大赦获释。因何而诬?何人而诬?不得而知。总之,这一职务干了一年多一点。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再被起用,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据有关史料载,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居江浙十年左右。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尚不清楚这近十年间刘长卿在此担任过什么职务,此间帝国北方正在发生安史之乱(755----763年)。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刘长卿结束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知淮西(治所今湖北安陆市)、鄂岳(治所今湖北鄂州)转运留后。

这一次,再次因为性格问题,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吴仲孺是谁?乃是对大唐有再造之功的郭子仪的女婿!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刘长卿被任命为随州刺史,此为世人称其为“刘随州”之始。

而此时随州是什么情况呢?

据1988年版《随州志》第4页大事记记载:
贞元元年(785年),淮西节度使、南平郡王李希烈占开封称帝,国号“楚”,其部将李惠登据隋州。次年,唐朝安州刺史伊慎攻隋州,李惠登投降。(注:此段记述似有错误

据同治版《随州志》卷十八兵事记载: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八月乙卯,李希烈将曹季昌以随州降(寻复为其将康叔夜所杀)

(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年)五月,李希烈将李惠登以随州降。(《唐书·德宗纪》)

伊慎,字寡悔。初以江西牙兵属李希烈,署汉南北兵马使,不受希烈,反嗣曹王皋,拔为大将,以功为安州刺史,攻随州,战厉乡(今厉山一带),斩首五千级,喻降李惠登,即荐惠登为刺史。(《伊慎传》)

贞元初,吴少诚擅蔡,徙曹王皋镇山南东道,割随以益其军。(《曹王皋传》)

以上两处志书的记载有矛盾,李希烈部究竟是何时攻陷随州的?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才能确定刘长卿在随州的情况。

综合各方资料看,李希烈在大约782年(德宗建中三年)称王,784年(德宗兴元元年,此年号只用了一年)称帝期间,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在随州留下诗文三首,从诗文看,当时的随州已处在战火的边缘,他在随州当刺史,大部分工作是配合唐军作战。

其一:

行营酬吕侍御,时尚书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侍御以州邻寇贼,复有水火迫于征税,诗以见谕

不敢淮南卧,来趋汉将营。

受辞瞻左钺,扶疾抗前旌。

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

水归余断岸,烽至掩孤城。

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孔璋才素健,早晚檄书成。

注:笔者考证此诗作于783年。

其二:

登迁仁楼酬子婿李穆

临风敞丽谯,落日听吹铙。

归路空回首,新章已在腰。

非才受官谤,无政作人谣。

俭岁安三户,余年寄六条。

春芜生楚国,古树过隋朝。

赖有东床客,池塘免寂廖。

注:李穆乃刘长卿的女婿,也很有才华,两人有多次诗词唱和

值得一提的是,刘长卿诗中所提到的迁仁楼、丽谯门等很可能是唐随州城所设门楼,若这种推测成立,随州有史料记载的建城史将提前近400年。

其三:

闻虞沔州有替,将归上都,汉东城寄赠

淮南摇落客心悲,涢水悠悠怨别离。

蚤雁初辞旧关塞,秋风先入古城池。

腰章许国丹心耿,露冕临人白发垂。

惆怅闻君先我去,汉阳耆旧忆旌旗。

随着形势的恶化,刘长卿被迫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流寓江州,后入淮南节度使充任幕僚。大约在公元788(唐贞元四年)前后去世。


自古圣贤皆寂寞。

《旧唐书》、《新唐书》并没有刘长卿的专门传记,现较早文献中可见其事迹者,多散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二等处。

刘长卿作品有集,称《刘随州集》,《唐诗汇评》称10卷,《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11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全唐诗》收刘长卿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刘长卿只所以青史留名,还是在于他的文学才华。

他的名作《逢雪宿人》入选进了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千古名句。

刘长卿的诗作在日本也有影响,他曾与日本来华使者有交往,其曾作诗《同崔载华赠日本聘使》:怜君异域朝周远,积水连天何处通。遥指来从初日外,始知更有扶桑东。

历代诗人、评论家对刘长卿多有评价,比较有影响的有:

(1)宋皇甫湜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

(2)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一:“刘长卿七言云:'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红叶满贫家。'魏野、林逋不能及也。”

(3)元方回《瀛奎律髓》四七:“刘长卿号五言长城,细味其诗,思致幽缓,不及贸岛之深峭,又不似张籍之明白,盖颇欠骨力而有委曲之意耳。”

注:方回曾在随州任教授十年,后仕元。

(4)明李东阳《麓堂诗话》:“《刘长卿集》凄婉清切,尽羁人怨士之思。盖其情性固然,非但以迁谪故,譬之琴有商调,自成一格。”

(5)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四:“刘随州五言长城,如'幽州白日寒’语,不可多得。惜十章以还,便自雷同,不耐检。”“钱(起)似不及刘。钱意扬,刘意沉;钱调轻,刘调重。”

由于刘长卿作品的广泛传播,随州之名也随之声名远扬,《刘随州集》至今仍影响和促进着随州形象的推广。

“刘随州”已成为随州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

请让我们再亲切地叫一声:你好!刘随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州下州”“刘随州”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258首
刘长卿:一个财经系官员的诗歌之旅(下)
刘长卿的故事
南北朝南宋孝武帝刘骏的昭华
董事家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