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好乡村振兴“五张牌”

乡村振兴,关键在农民。农民是内因、是主角。在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农民至上的发展理念,顺应农民呼声、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参与,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效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唯其如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活力、有价值、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那么,究竟该如何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呢?具体而言,应着力打好“五张牌”。

一、打好“主体牌”,让农民“动”起来

农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有着天然而深厚的乡土情结,是美化乡村、建设乡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和核心力量。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挑”大梁,“动”起来,这是由乡村的独特属性和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要所决定的,解决的是乡村振兴为了什么人、依靠什么人的问题。一方面,党委、政府要切实扭转“政府说了算,农民靠边站”“干部往前冲,群众退后看”的非正常现象,着力唤醒和增强广大农民的主人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诉求,与他们一起协商、拍板的同时,放手大胆地让农民参与相关乡村振兴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参与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农民的潜能,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大力营造“人人出力、个个作为、全民参与、惠及全民”的浓郁氛围,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成果的引领者、创造者、分享者,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二、打好“改革牌”,让农民“立”起来

推动乡村振兴,必须立足先行先试、创新突破,着力破除传统桎梏和惯性思维,切实清除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障碍,把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要正确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土地是农民的“命根”,是乡村的“金矿”。提高土地产出率,提升土地附加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要从优化生产关系入手,通过促进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综合配套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鼓励、支持部分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户,创办家庭农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农业科技,实施机械化、高效化、集约化经营,从而实现土地生产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明晰农民和集体资源的产权关系。在充分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科学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和运行保障机制,为农村各类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产权基础。

三是探索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着力扫除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的制度障碍,探索建立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用地及政策保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力量整合、资源相融、利益共享,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打好“提升牌”,让农民“能”起来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人始终是最活跃的因素。乡村能否振兴,取决于农民是否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因此,注重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通过政策引导,全力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农业、农村方面的专业,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专业化人才;积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免费的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此外,打破常规,转变观念,切实创新培训机制,通过以奖代补、评优激励、公益活动等形式,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主动承担培训任务,让更多的农民接受培训,掌握技能。

二是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及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尽最大可能集聚农业、农村人才。

三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向广大农民和农户,大力培育包括农业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产品经销商、农村电商等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乡村振兴培植更多的骨干力量。

四是尝试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有计划、分批次、有条件地选取一批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农场主”“土专家”“田秀才”,把他们纳入城镇居民养老、医疗保障体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同等享受企业专业技能人才奖励政策,让新型职业农民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四、打好“乡愁牌”,让农民“旺”起来

人气旺,则乡村兴。人气不旺,何来振兴?一直扎根在乡村的农民,虽拥有土地、农房等自然资源,但普遍缺乏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对此,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进城乡贤等一大批从农村走出的精英回归故里,这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在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以机制激励为手段,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包括企业家、专家学者、党政干部、医生教师、退役军人等在内各行各业的人才,投身、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一是政策带动。构建鼓励城镇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回乡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体系,尤其要研究制定鼓励涉农专业大学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在岗位招录、创业资金、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环境推动。环境好则人才回。要着力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尽可能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为返乡人员提供生活便利。同时,要尽力创造尊重返乡就业、创业的社会环境,切实增强返乡人员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三是创新驱动。立足破梗阻、搭平台、给配套、送服务,全力构建财力、智力、技术、管理下乡的“绿色通道”。进一步健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或农业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业的政策机制,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促进城镇人口向农村回归、农业人才向农村流动,让振兴乡村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五、打好“文化牌”,让农民“美”起来

乡村文化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塑造乡村的“形”,更要留住乡村的“魂”。只有重视乡村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才能铸就乡村振兴的魂魄,让乡村振兴“形美神聚”,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一是营造文明乡风。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以村规民约、家训传承、邻里和谐、破除封建迷信等为重点,从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做好移风易俗这篇大文章,切实转变农民相对落后的社会心理、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及行为方式,花大力气抓实乡风文明建设,逐渐养成农民爱卫生、护环境、重家风、尚礼仪、讲文明等好习惯,发挥先进乡村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厚植文化根基。加强对古镇、古街、古迹、古树、古物、古训、古技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赋予乡村更多的文化内涵。

三是讲好乡村故事。加大特色农产品、特色手工项目、特色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留住乡村记忆,擦亮乡村底色,促进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彰显乡村文化的魅力,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丁东(张家港市政协副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布!
乡村振兴,农民的期盼(百姓关注)
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
农民日报五论乡村振兴:建设乡村的机制如何创新?
乡村振兴战略:怎么看、怎么办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江西的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