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构五苓散的用药

解构五苓散的用药

中山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曾建峰

五苓散是一首著名的经方,在《伤寒论》71条中,第一次描述五苓散方的组成,“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五苓散药物之间搭配规律如何?何为君何为臣?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也是我们用好五苓散的基础。

在李培生教授主编的《伤寒论讲义》中,言五苓散功效是化气利水、兼以解表,方中以猪苓、泽泻渗湿利水,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桂枝通阳化气,兼以解表。提出本方“为表里同治之剂,重在化气利水,而不拘于有无表证”,主张本方“以苓为主”。从上可知,在《伤寒论讲义》中,五苓散的功效主要是化气利水,而其君药强调是“苓”,依据其分析,当为猪苓,对于桂枝的功效,强调在于通阳化气。

在熊曼琪教授主编的《伤寒学》本科教材中,言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外散风寒,其中茯苓、猪苓、泽泻导水下行、通利小便,白术健脾气,助脾运湿,桂枝通阳化气行水,兼解表。依据其分析,当是以膀胱蓄水为病机,故言通利小便为主。

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方剂学》中言五苓散功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其中以泽泻为君,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淡渗利水,白术健脾化湿,桂枝温阳化气利水,兼以解表。书中所言君药为泽泻,所定义的病机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

从上三家所言,五苓散功效温阳化气,或利水,或渗湿,君药或为“苓”,或为泽泻,或泽泻、猪苓、茯苓三者,在此之外,尚还有医家言桂枝为君,更有医家言白术为君。言泽泻为君者,以方中泽泻用量最多故为君,《内经》有言:“主病之谓君”,在《方剂学》中对于君药的定义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故不应单纯以药物用量多寡而定是否为君药。有言泽泻为君者,以五苓散主治蓄水证,水蓄下焦膀胱,治当以利水为主,所以言泽泻为君,持此论者吴谦,在其所著《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所言:“君泽泻之咸寒,咸走水腑,寒胜热邪……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小便利而水不蓄矣”。有以五苓散方名含苓其中使用茯苓,言茯苓为君,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谓:“令也,号令之令矣。通行津液,克伐肾邪,专为号令者,苓之功也。五等之中,茯苓为主,故曰五苓散”。有医家以《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依据,认为君药当选温药之桂枝为君,方切中五苓散病机。

综上所述,大家都在“以证论方、以方测证”,拘泥于“膀胱蓄水”的病机和“小便不利”的主证。在《伤寒杂病》中,共有11条文论述五苓散,将条文中相关症状及其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发现,口渴10次、发热6次、烦躁5次、脉浮4次、呕吐4次、小便不利3次,口渴是五苓散主要症状;综合其条文分析,五苓散中水饮也不是仅仅局限在膀胱。近代伤寒大家李克绍先生认为五苓散证的病机可归纳为“三焦气化不利”,五苓散的作用“内通三焦、外达皮腠、通阳化气、行水散湿”,此解甚为贴切。

我们以经解经,从《伤寒论》中寻找仲景为我们留下的蛛丝马迹。五苓散可以理解为泽泻汤(泽泻、白术)与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合方。后世医家在总结经方时提出类方的概念,徐大椿著有《伤寒论类方》一书,开启类方研究的先河,依据其类方归类方法,五苓散当属于苓桂剂一类,仲景在苓桂剂中是以茯苓、桂枝为主。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名家傅元谋教授运用五苓散则更加灵活,其强调辨证用药时,不必拘泥,只要抓住“气化不利,津液不布”这一病机关键即可。傅元谋教授依据水饮所停部位不同,则其组方用药也不同。若属膀胱气化不利,水液不布,蓄于下焦者,五苓散中应重用猪苓与泽泻,轻用桂枝、茯苓,白术用量居中;若属津液不足,兼有输布障碍者,则应重用白术、茯苓,轻用泽泻、猪苓,桂枝用量居中;若属于津液内停,脾不转输者,则宜重用桂枝、茯苓,轻用泽泻、猪苓,白术用量居中。

临证跟诊中,老师认为五苓散是一张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异常的基本方,通过温阳化气利水的方法将病理之水转化为生理之水,从而使口渴止、小便利,常加减运用来治疗多种水邪蕴郁的病证,正如国医大师郭子光先生所言:“凡是津液运行失调引起的疾病,不管其疾病在什么部位,均可用五苓散加减取效。本方实际上是调节人体津液循行的方剂。”老师在临证中,常常合方加减,对于五苓散证中尚有表证者,则用桂枝,有时且担心方中桂枝解表之功稍弱,尚且加入麻黄、桔梗、荆芥等开宣肺气之品;如无表证,肾阳不足,则用肉桂,取其温肾以助化气之功,有时还加入菟丝子、枸杞子、仙灵脾、肉桂等温补肾阳。依据老师所言,我独立出诊后,常常在临证中使用五苓散及其类方,常有效果,增加了我自己的中医自信心,也是我此次系列总结五苓散的最初动机。

赖海标按:

经方名称是很有讲究的,仲景不会随便命名。“五苓散”三个字,应予充分理解:“五”即是说本方由五种中药组成,此容易理解,不易有岐议;“苓”是指茯苓和猪苓,两药用量均为十八铢,加起来就是三十六铢,比用量最多的泽泻(一两六铢即三十铢)还多。此外,两药均为淡渗利水,相须为用。经方以某药为方名,多为君药,如小柴胡汤、小半夏汤等;“散”即指五苓散为散剂,将五种药研末后用“白饮和服”,然后再“多饮暖水”,即愈。“散者,散也”,使药力走散,且作用迅速,气行而饮散。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交流,不建议患者直接使用,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利水渗湿 五苓散 组成: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茯苓9g 桂枝6g
五苓散合方临床应用
五苓散临床应用
每天背方歌[微笑]180.五苓散(《伤寒...
五_苓_散
【名方解析】五苓散[组成]:猪苓、白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