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经络学说
userphoto

2024.01.06 上海

关注
经络的基本概念


《黄帝内经》记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黄帝内经》云:“凡刺之理,经脉为始”,并指出针刺的作用是“通其经脉,调其气血”。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的联络系统,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联通脏腑、传导物质与信息,从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以及浮络孙络。诊断人体的疾病、按摩、用药、调理,应当搞清楚所在的经络问题。

一.阐释病理变化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感应传导的作用。所以在发生病变时,经络就可能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人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人舍于脏腑也”(《素问·皮部论》)。经络是外邪从皮毛腠理内传于五脏六腑的传变途径。由于脏腑之间有经脉沟通联系,所以经络还可成为脏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人里和脏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通过经络的传导,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于外,表现于某些特定的部位或与其相应的官窍。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络属的脏腑,它可以反映所属经络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就可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也是在经络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辨证体系。在临床实践中,还发现在经络循行的通路上,或在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处,有明显的压痛或有结节状、条索状的反应物,或局部皮肤的形态变化,也常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灵枢·官能》),就指出了经络对于指导临床诊断的意义和作用。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经络学说被广泛地用以指导临床各科的治疗。特别是对针灸、按摩和药物治疗,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针灸与按摩疗法,主要是根据某一经或某一脏腑的病变,而在病变的邻近部位或循行的远隔部位上取穴,通过针灸或按摩,以调整经络气血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穴位的选取,就必须按经络学说进行辨证,断定疾病属于何经后,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路线和联系范围来选穴,这就是“循经取穴”。
药物治疗也要以经络为渠道,通过经络的传导转输,才能使药到病所,发挥其治疗作用。这就是“药物归经”理论。

经络系统遍布全身,气、血、津液主要靠经络为其运行途径,才能输布人体各部,发挥其濡养、温煦作用。脏腑之间,脏腑与人体各部分之间,也是通过经络维持其密切联系,使其各自发挥正常的功能。

经络的生理功能,一是沟通内外,联络上下,将人体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保持着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平衡协调。二是将气血津液等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运送到全身,使机体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三是信息传导,能够接受和输出各种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话经络学说
中医基础——经络学说- Lee - 新浪BLOG
中国传统医药——经络学说
中医百科-经络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之经络学说
为什么要了解中医之经络学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