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规划风道为武汉装“风扇”

 记者王亚欣 通讯员严晗 实习生陈睿

    武汉夏天闷热,如何让“穿堂风”直达市中心为城市降温?昨日记者获悉,市国土规划局正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武汉大学和市信息中心组成的联合团队开展《武汉市城市风道规划管理研究》的编制工作,启动《武汉市城市风道规划》,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怎样让风入城

    绿楔不等同风道走向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三面环山,仅一面敞口,呈“凹”字形地理布局。由于地处长江中游,每年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增温,云量稀少,外围的风道环境并不理想。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武汉最早提出的风道概念,是《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市都市发展区“1+6”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规划》中提出的“打造6片放射状生态绿楔,建立联系城市内外的生态廊道和城市风道”。6大绿楔包括后官湖生态绿楔、府河生态绿楔、武湖生态绿楔、大东湖生态绿楔、汤逊湖生态绿楔、青菱湖生态绿楔。

    武汉的风是怎么通过廊道吹进来的?武汉市规划研究院规划师举例道,梁子湖生态绿楔是武汉规划中的风道之一。这股凉风由梁子湖水系牛山湖、豹獬湖通过龙泉山风景区,穿过中洲岛、栗庙岛到达汤逊湖,随后进入东湖风景区,经水果湖就可吹向武昌中心城区了。

    “但六大绿楔更多是从生态角度来考虑,和风道不是完全重合。”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六大绿楔并不等同于“穿堂风”的过道,比如大东湖生态绿楔,更多考虑的是区域内循环的生态问题,而非通风作用。在《风道规划》中将重新厘清绿楔和风道的差异,将规划做得更细。    

    风道能降温几许

    一旦形成可降温2℃

    “武汉全年大部分风速在2.7米/秒以下。夏季风环境的特点是白天风速较高,晚上风速低。由于夏季夜间的静风频率很高,因而武汉的夏季夜晚格外闷热。”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风道一旦形成后,能使武汉中心城区夏季最高温度平均下降1℃至2℃。

    根据市国土规划局的前期分析,武汉三镇中汉口最热、最不通风。该负责人称,“业内调查中‘汉口城区表面粗糙度最高’,通俗讲是指汉口建筑密集度高,而且众多建筑与风道垂直,不利于通风。”《风道规划》出台后,汉口将划分出具体的城市风道。武昌和汉阳因建筑密集度较低,将采取整体控制的方式,通过控制建筑密度来控制整体的城市规划强度。

    走到三阳路与胜利街的交叉路口会明显比汉正街附近的民权路口凉快,这背后也蕴藏着风道的秘密。该负责人称,风道走向基本与长江平行或垂直,全市最凉快的区域集中在武昌、洪山、江岸、汉阳的沿江区域,以及与主导风较一致的光谷大道、熊家湾、方家咀村片区等。“夏天时,这些区域通常会比其他区域气温低。”

    规划如何落实

    风道保护将有法可依

    “过去风道规划更多是处于研究层面,今年启动的《武汉市城市风道规划》,将作为实施性规划,进而上升到法律层面。”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为保护城市风道不被侵占,市规划局专门邀请了世界城市风道研究专家和武汉大学等本地机构合作,组织编制了“武汉市城市风道规划管理研究”,试图以科学的方法及先进的技术,为城市构造穿堂风。

    研究中还会借鉴香港经验。香港开展了“空气流通评估方法可行性研究”,并要求在分区大纲图图则(控规)层面规划出需要保留和建设的空气引导通道。这代表,武汉将来在规划审批环节就会做到严把关,建筑若在风道垂直方位所占立面过大,将无法通过审批。

    同时,结合《武汉都市发展区1:2000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在留出的1566平方公里生态底线区里,仅允许确需建设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生态型农业设施、公园绿地及必要的风景游赏设施等4类项目进入,避免高楼阻挡风道,这一规划已通过政府令和人大议案,走上法律层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火炉”武汉
缓解中心城区热岛效应 武汉将启用风道规划
高温下武汉风道还通风吗?密集高楼挡住最重要风口
“大武汉”究竟有多大?
长江东去 汉水西来
武汉环线之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