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二两牛逼给大家看看

从浙大到剑桥博士,她的学术之路看似一帆风顺。从生物博士却又毅然跨入金融领域,做起了投资,她说这是生命中早已埋下的种子。在效力英国最大的新兴市场对冲基金并取得骄人业绩之后,她却做出了一个金融行业很少有人会做的选择:创业。她是一位学姐,一位牛人,却也是一个母亲,一个真真实实地在回报母校的校友。

今天,主页君非常荣幸在潘学姐的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邀请到了潘晓菡学姐,为“浙大好工作” 独家撰稿,分享她的成长经历,从学术,到金融,到创业,主页君衷心地希望大家能转变“仰慕牛人”的心态,更踏实地关注学姐职业生涯中所具备的良好品质和心态,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书写自己的辉煌生涯。

先上学姐的照片一张:

从绍兴姑娘到浙大学生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江南小镇,“碧水绕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小镇在北宋时期就已建镇,感谢水运交通的便利,到明朝中期小镇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粮棉麻油交易一应齐全,当铺和票号等金融机构也应运而生。不过,到了80年代后期,陆路交通快速兴起,小镇逐渐被遗忘了,成了地图上如蜘蛛网般密集的交通线的空白处的一个点。

爸妈说我小时候是个野丫头/乖乖女的混合体,喜欢在农田里翻跟斗打虎跳,跟小伙伴比赛从高处跳下,从挂满毛毛虫的槭树下大喊着跑过(感受落“玉”缤纷),着实让他们担了不少心;有时候我又无比安静,可以在书房里待上一整天,埋头啃百科全书。初中时,机缘巧合,我开始有了新的阅读爱好,那就是看《财富》和《福布斯》。当时这些杂志刚进入中国,正在大力推广阶段,我父亲因为是一名企业家,所以每月都会拿回商会寄来的免费杂志。父亲总是不拆封就扔给我,因为他觉得那些神乎其神的写互联网的文章对于从事纺织行业的他来说毫无用处。我秉着坚决不浪费的原则,都会一字不落的把那两本印刷精美的杂志看完,久而久之,管理和投资就自然而然地嵌入到我的思维里了。后来经常被问到我是如何通过对冲基金的魔鬼面试的(注意,跟投行和咨询的标准化面试完全不一样),其实种子很早就播下了。

我的求学路径跟中国的城市化路径一致,从小镇到县城再到省城,大学进入省内最好的浙江大学,就读名字极具误导性的“生物医学工程”,原来以为是做克隆和基因图谱之类的很酷很炫的东西的,进去之后从学长学姐处了解到原来是做超声设备的,瞬间心情一落千丈,开始思考出路。

圆梦剑桥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里,我跟随父母第一次出国,去东南亚,欣喜的发现了猪笼草和天堂鸟,热带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新奇,那么美好。所以,大三时看到学校有一个去新加坡的交流机会,我就紧紧抓住。在2003年SARS肆虐的那个春季结束后,我如愿坐上了飞往新加坡的航班,降落在这座处于亚洲大陆最南端的花园城市。我在国大(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一呆就是半年,除上课外,我还去博物馆看备受争议的人体标本展览,去教堂唱新加坡版的超级欢快的赞美诗,跟随环保组织去北部边境捡垃圾,走上繁华街头为肾透析基金募捐……在这半年里,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效率与公平的兼顾,什么叫真正的多民族融合,我也感慨社会可以组织得如此井然有序,法律可以如此的公正透明可执行。我喜欢新加坡的食物,无比喜欢,想起来就流口水:肉骨茶、椰汁饭、福建海鲜面、XO螃蟹米粉;但同时我也讨厌新加坡无聊的气候,四季如夏,对于一个有很多漂亮羽绒服的女生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所以,当交流项目结束,被国大老师问道是否计划来国大继续深造的时候,我坚决给予了否定。

我想去剑桥。

我对剑桥有种莫名的情愫和归属感,也许是因为剑桥的双螺旋,也许是因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许是因为浙大之江那块“东方剑桥”的匾额,也许都有吧。

大四的时候,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虽然不是去剑桥,但是离剑桥很近:我通过爱因斯特(IAESTE)申请到了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植物分子生理研究所的实习机会,在波茨坦,离剑桥仅一个小时飞机的路程。再一次,我背上行囊出发了,为节省路费,我选择了坐俄航。到莫斯科转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天还是亮的,我在那个像是镇上汽车站一般的机场里转了五小时,将套娃拆了装装了拆,终于在误点两小时以后到达位于东柏林的机场,之后驱车一小时到达小镇波茨坦。这一次,是深入的全面的完整的实验室生活体验!在此之前,我的最长实验记录没有超过半天。在此之后,我从事了长达半年的实验。怀着为人类进步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我很享受的度过了这段与拟南芥为伴的光辉岁月。

和我同住的是一个德国女孩Anne,出生于莱比锡的一个音乐世家,爷爷作为爱乐乐团的小提琴手,是冷战时期的和平使者,去过很多国家演出。我受邀去她们家过圣诞,跟着一起唱平安夜圣诞歌,看他们一家人互相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印象很深的是,Anne收到奶奶给她制作的日历,每一页都是Anne小时候的照片,奶奶还在旁边亲笔写上了孙女儿时的趣闻轶事。Anne接过礼物,一页一页的慢慢翻看,仔细阅读奶奶写下的文字,细细品味文字背后饱含的浓浓的爱,眼泪就悄无声息地顺着她的脸颊淌下来了……我当时就觉得什么红包啊压岁钱啊,中国人到底想给孩子什么?

在德国期间,我开始了留学申请。具体过程比较复杂,前后断断续续持续了大半年,详见校友会会会刊上的文章(学姐在校友会的会刊上详细地说明了申请Gates 基金会获得全额奖学金的经历,链接:http://www.docin.com/p-56671827.html)。在递交申请之后,11月份的某一天,我坐上了前往剑桥的航班。飞机降落之后,满耳的英音让我感到很陌生,但是很激动,直到被剑桥的朋友接到我都一直像在梦中。

我去拜访了三位预约好的剑桥教授。他们都很热心的带我参观实验室,并和我聊天,介绍他们的课题,了解我的学术背景和未来打算。面谈真的非常有用,在回家的路上我已经非常清楚我最理想的未来导师了。回去之后,我给三位教授都写了信表示感谢,给这位我最喜欢的教授我则表示我已申请他的博士位置,希望有机会跟他一起研究A课题。没多久,我收到了他的秘书给我发来的邮件,“教授希望你做B课题的研究,请问可以吗?”B课程,呃,当然可以啦,哈哈,霸面成功。后来我每每被问到该如何申请英美的牛校,我的终极建议就是去那里,去见他,可以大大增加胜算。当然,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看他的教育背景,要看他的研究方向,要看他的论文,要看他的团队成员,要看他的合作伙伴,要看他的竞争对手,要尽可能多的了解所有关于他的一切,然后,在想清楚自己可以为他做的贡献之后,就可以信心满满的去约谈了。后来进入投资领域之后,我在每次重要面谈之前也都会做大量的阅读准备,能大幅提高沟通效果和效率,此是后话。

从剑桥博士到金融强人

在剑桥盖茨奖学金的全奖资助下,我来到这座美丽的河畔小镇攻读生物技术的博士学位。剑桥的学术氛围非常好,自由但不散漫,严谨但不呆板,在这样的博大包容的环境里,每个人内心的小宇宙都会被激发,灵感不断。正如校训所言,此地乃启蒙之所,智识之源。我在剑桥的四年里,在学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和导师一起登上了剑桥杂志Research Horizon的封面,还受邀去白金汉宫接受了英国女王的接见和颁奖,这在英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图为学姐接受英国女王的接见和颁奖)

博士第一年结束,答辩的时候,我展示了很多数据。一位比我高两届当时正开始写博士论文的学姐,在我做完演讲之后过来恭喜我,“你85%的论文数据都有了嘛。” 她的话第一次让我明晰了我的研究进度。那我是不是毕业不愁了?那我后两年做什么呢?(注:剑桥一般博士四年,前三年实验,最后一年写论文和答辩)在那之后的几天里,我得知我的盖茨同年——当年就我们俩中国人拿到盖茨奖学金——决定不继续读博士,而去香港做投行了。这位清华的毕业生在剑桥的研究课题是高铁,我一直说她前途无量,可是,她为什么竟然放弃剑桥博士学位而去了投行呢?于是,我开始关注金融领域。

经过一段时间的Vault Guide研究,我了解了金融领域的生态系统,觉得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投资。于是我决定申请实习去感受一下。很幸运的,我拿到了ABN Amro的资管部门的面试,现在不太有人知道这家公司了,因为他们成功地在2007年的市场最高点上出售给了RBS,真的很厉害。我在一轮电面之后,被邀请去公司参加Assessment Day。20人,最后会选3人做暑期实习。第一轮,数学考试,半个小时计算大概100个财务数据,我刚做完时间就到了,后来在卫生间听到其他人说做了不到一半,呵呵,中国人的数学还是蛮有优势了。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第二轮,只剩12人了。和HR面谈,荷兰人,一个高挑的冷面美女,我问了她的名字怎么发音,打破了冷场,最后她从三人中选择了我。只剩5人了,我们被布置任务,在五个股票中选择一个,写荐股报告,做股票估值。看到那堆厚厚的财务报告的时候,我完全懵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分析,也不知从何下手建模型,做估值。最后不出意料的,我成了两个倒霉蛋中的一个。

这次失败让我产生很大的触动。资产管理是个需要扎实的金融知识的领域,光看Vault Guide是远远不够的。

我决定要系统地学习证券分析的理论,我选择了参加注册金融分析师CFA一级考试。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泡图书馆,看教材,用谷歌和维基百科无数次,做样题,一次六小时,最后以全优通过了考试。考完试的那天,觉得天那么蓝,风那么轻,我有一种焕然一新的超脱感。

紧接着是圣诞假期,我回国做实习,师从上海一家私募公司的投资总监,学习如何从财经新闻、公司的年报和券商的分析报告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他还带我去参加券商的年底策略讨论会。那年是2007年,我清楚地记得一年翻了一番的人都不好意思开口,因为大家都在说赚了20倍甚至40倍。整个市场的温度很高,大家都在期待着,明年大盘还会涨30%,不,不过瘾,50%,刚及格,黄金十年正式开启,股指破万点指日可待。每场会议都是人山人海,一个投资关系负责人面对几百位投资者,在那里说着冠冕堂皇的场面话。我坐在下面看热闹,想着,难道投资决策是这样作出的?这和我后来在对冲基金工作的情况截然不同,因为后来都是券商帮我安排一对一的和董事长的单独会面,没有做秀,只有交流。参加那次策略讨论会的收获是,投资总监把我引荐给这家组织会议的券商,约好明年暑期去那里实习。

在剑桥读博三年之后,我结束实验室生活,来到这家券商做助理分析员。除了协助维护数据库、组织电话会议并作文字记录、收集资料准备ppt等做过一次就没有兴奋感的事情之外,我最喜欢的是每天的晨会:先由宏观分析师分析政策走向和流动性情况,再由各个行业的分析员点评各自行业的重大事件,最后由领导进行批判性总结。每天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引发思考,我对证券分析行业的兴趣与日俱增。两个月的实习结束之后,我决定申请全职的分析师职位,最理想是买方,但是我也清楚买方的门缝很窄,大部分人是在卖方工作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跳过去的,所以为保险起见,我也准备申请卖方。

回剑桥之后,一边写博士论文,一边就开始投简历。有CFA一级全优和两个实习经历,就很容易通过表刷。十月份开始陆陆续续收到面试通知,先是面了几家卖方(卖方手脚很快),发现气场不和;大概十一月份开始面试买方,面一家爱一家,和面试官有那种久违的朋友见面般的亲切,可能是因为买方都隐蔽在精致的小楼里,面试更像是串门,不用挂牌,不用安检,有的只是一杯热茶的问候,和一个温和友好的眼神。不管我最后有没有去这些基金,我和面试官(大多数情况下是基金经理)都成了好朋友,一直保持联系。

(和导师一起登上了剑桥杂志的封面)

投资分析员的成长旅程

从剑桥开始讲起吧。

我进浙江大学时,错过了浙大的百年校庆;但是,很幸运的,我在剑桥赶上了她的八百年校庆。这个校庆的概念不是一场上万人的典礼,而是连续若干年上万人参与的组织得极其周密的活动,核心内容是中国人现在开始慢慢了解的,校友募捐。整个剑桥,从校长到学院院长到系主任到教授到甚至刚入学的学生,全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通过信件、电邮、电话、研讨会、沙龙等等各种方式联络校友,寻求资助。其中,每年最重要的一次募捐活动是在校长家庄园举办的夏季酒会。身家过亿的校友们被邀请到校长家,同时,剑桥也邀请优秀学生出席,让新老剑桥人在觥筹交错间亲密交谈,据说老校友们回去之后就纷纷写支票了。

作为屡次获邀出席酒会的盖茨学者,我很荣幸见证了这一历史事件,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提前完成了校长理查德教授在就任时提出的募集10亿英镑的目标,也和她以及其他发展办公室的募捐高手们成了好朋友。

也许是因为在募捐中跟英国高净值人士有过多次愉快交流的经历,也许是因为我骨子里有着高净值人士欣赏的基因,毕业后,出乎意料的顺利,我被两位贵族出身、毕业于牛津的对冲基金大佬从400多名牛津剑桥的申请人中选中,成为了公司第一名中国籍分析员。整个面试过程很纯粹,没有问任何有关领导力或想象力的问题,他们只关心,这个小女孩是不是聪明,是不是好学,是不是真心喜欢投资。他们应该是从我的回答中得到肯定的答案了。这次面试也激发了我对投资强烈的兴趣,哦,原来可以这么有趣,怪不得巴菲特和索罗斯八十多岁了,还乐此不疲。被人问到面试准备,除了培养阅读财经杂志的习惯之外,我还会强调CFA的重要性,以及必不可少的一到三个月的实习。当然,对面试官的研究也不能忽略,我面试之前就了解到公司两位创始人,一位是来自捐资成立了大英博物馆的家族,另一位在剑桥和牛津都有他们家族姓氏命名的学院,而公司的三号人物,首席投资官(CIO),则是整个英国收入最高的人。他们三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年轻时都在亚洲,也就是说他们的职业生涯是从亚洲开始的,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发现,后来成了面试时很棒的话题。

我们基金管理了80多亿美元,投资全球100多个国家,主要是股票,同时也会用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来对冲风险。为我们服务的券商有70多家,其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摩根斯坦利。大摩的销售真的很棒,他们从来不硬推股票,总是用询问的语气为我提供各种帮助:有高管来伦敦路演,问我是否需要安排会面;我去亚洲考察公司,总是妥善安排好紧凑的行程和一对一的会议;有突发事件,总是第一时间给我电话,用半分钟概述观点,然后温和地询问是否需要和他们的分析员深入谈一谈。大摩的研究报告也很有价值,总是能跳出中国谈中国,用经济规律解释和预测中国的行业走势,是我在做投资决策时重要的判断依据。

我一如既往的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这种亚洲人的特质让我很快得到了公司合伙人非同一般的器重,进公司不到半年,我就说服他们投资500万美元到我推荐的股票,并为他们赚了200万美元。之后,他们逐渐增加在我身上的仓位,最高时达到一亿多美元。这在我之前的其他年轻分析员身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我也和合伙人们成了好朋友,我被邀请去他们家一起品酒,去参加他们的个人画展,他们也介绍他们的朋友给我认识。有很多人说,在英国呆了一辈子都还没有融入主流社会,我想,我是幸运儿吧。

我和创始人斯隆先生成了好朋友。记得一次公司圣诞晚宴,斯隆先生安排我坐他旁边,他问起我父母,问起我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想了解我的家族背景,因为他是一个典型的英国上流社会有着极好的家族背景的绅士。我告诉他,我外祖父在民国时期曾是一个船队的队长,在当地受到广泛的尊敬,但是解放后船队被政府收归国有,外公选择了自杀。斯隆先生深邃的眼睛盯着我,一字一顿地说,“你外公的基因在你的血液里。”

在基金公司工作四年之后,我的学习曲线开始变得平缓,每天都被数不清的会议和隔三差五的出差挤占着,我开始思考这份工作的意义。说到底,我的工作是在帮富有的人变得更富有(因为我们的投资门槛极高),而这些人不会因为资产增值而发生任何改变,包括他们的视野、他们的格局和他们的价值观。那我继续做投资的动力在哪里?为了维持每年可以去地中海度假两次的生活方式,为了出入头等舱加五星级宾馆,还是为了众人眼里的对冲基金光环?这些对我都没有意义,是时候,我该做出一些改变了。

从金融强人到创业女神

马斯洛说,自我实现之后的再高一层需求,是帮助他人实现梦想。四年后,我离开这家改变了我人生轨迹的对冲基金公司,开始创业,从事教育领域,我希望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来自新兴国家的年轻人。我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我的教育事业中,每每看到我的孩子们因为我们的帮助而变得更自信更勇敢,变得视野更宽、格局更大,我就感到无比自豪,这种成就感简直是无与伦比的美好!

经常被问道,我从剑桥大学生物博士,到伦敦对冲基金分析员,再到教育行业创始人,路径跳跃很大,如何保持这样的学习曲线。我认为,只要抱着开放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无限潜能,就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归纳一下,学习的方法不外乎五种,阅读(读万卷书),出行(行万里路),与智者交流,亲手实践和独立思考。伴随着信息的积累和阅历的增长,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成熟,这种成熟不是世故,而是对世间百态的包容,是面对沧海桑田的处变不惊,也是对他人对社会对历史的责任感。

2013年4月29日,我创业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是公司的一周年庆!)

创业过程中得到了数不清的帮助。在英国,创业者因为贡献税收和创造就业岗位而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在我创业的过程中,英国政府部门从工商局到税务局到投资贸易促进署,都为我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帮助。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英国朋友的帮忙。

斯隆先生对我帮助很大。当我为组织高净值人士的“家族传承”课程的家族掌门人交流模块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斯隆先生问我是否可以提供帮助。“能帮我约一下罗斯柴尔德先生吗?”“我试试。”第二天,我接到了罗斯柴尔德家打来的电话。一件看似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就在轻描淡写之间敲定了。我后来发现,2012年柳传志率队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来英国也只见到了罗家的旁支,而斯隆先生为我介绍的竟是主支的掌门人!

前基金仅有的两位女性合伙人也对我创业寄予了莫大的支持,其中一位现在也在创业,她以前是高盛的执行董事,目前的创业正在重塑整个英国的社会企业领域。她经常和我讨论如何站在客户的角度,用前瞻的眼光提供客户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差异化服务,提高行业标准,重塑行业格局。另一位则在管理着几十亿美元的同时,为我引荐组织课程需要的各种资源,每每让我在课程定稿之后都情不自禁的“赞叹”。

摩根斯坦利的执行董事也对我帮助很多,他很佩服我的勇气,在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极少看到有客户从薪酬丰厚的对冲基金领域转行。因为对很多人来说,这是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我是个另类,我一直希望做一些需要我不断学习的事情,一些能让我激动起来的事情,当然,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些许改变的事情。这也一直是盖茨传递给我们的价值观。老盖茨每次来剑桥看我们这些盖茨学者,都说,“我的孩子们,你们是令我骄傲的未来领袖,而未来领袖,是将倾其一生帮助他人提高福祉的。”

每次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被人挖苦嘲笑不理解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他的话,坚定自己秉承的信念。

还有标准渣打、中金、史密斯威廉森、苏富比、牛剑俱乐部等等,太多太多的人一路以来对我给予了肯定、鼓励和帮助。到此为止吧,要不然再写下去就成了感谢信了。

创业的女性

浙大好工作的主页君特别要求我说说作为一名女性,一个妈妈创业的感受。

女性创业会成为一个标签,可能是因为女性扮演着相夫教子的社会角色,而要把这四个字做好,占用的时间和精力是难以想象的多。曾被问道,如何平衡创业与生活。其实,对我而言,这两者难以平衡:合作伙伴打来电话要求面谈,必须拒绝哇哇大哭的孩子要求躺在妈妈怀里听故事的要求;孩子生病了,则必须取消所有的工作约定,日日夜夜地照顾孩子。公司和孩子,都是我的宝宝,我为他们付出我所有的爱和关注,希望他们健康成长。相对而言,男性,尤其是大部分幸运的东方男性,在创业时大幅减少家庭责任,则是被社会、家人和自己的内心所认可的。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女性创业永远都是少数。

对我而言,创业的基因其实已经根植了很久,只是这是一个神奇的基因,不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突变:大学期间的我满脑子想的都是互联网,也确实和学长一起办了个互联网公司折腾了一年多,无疾而终;博士期间又满脑子的生物技术;在基金公司时则一直想着要创办自己的基金……其实说实话,真的没想到自己创办的第一个公司竟是从事教育。呵呵,这个神奇的创业基因,终于在突变了多次之后,开始表达。

我的想法很简单,我要通过我的公司为新兴国家的年轻人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和培训,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我要把他们带到英国,带到剑桥,带到伦敦,为他们创造机会,与智者对话、共事甚至成为朋友,这些年轻人会发现自己身上的无限潜能,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更加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在仔细研究了市场上的产品之后,我很惊讶那些所谓的“游学”项目的质量之差,绝大多数人都打着课程的旗号办着学生旅游团。即使一些项目提供了课程,明眼人也不难发现授课教师水平不高,课程内容支离破碎,像个讲座大拼盘,而这些是不用千里迢迢出国来听的。我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对,我早就应该做这一行,我要倾尽全力,提升行业标准!

如果说,我今天取得了一点点的成就,能够接受优秀的教育是我最大的幸运。浙大给了我走向世界的平台,让我进入了剑桥。而正是在剑桥和盖茨基金会的平台上,我站在了学术领域的最尖端,却也给了我在古老的金融之都伦敦崭露头角的机会。我能够向每个领域最顶尖的人学习,能够接收他们的指点,更重要的是,那些带着光环看起来可望而不可即的人们,成为了我生活中亲密的伙伴和朋友,他们所提供给我的帮助,对我的激励和鼓舞,总是让我感到自己太幸运。——我多么希望能够把这份幸运,共享给更多人。

在剑桥留学期间,我曾担任了英国校友会的会长。为在英国的校友组织活动,也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更多来英国的机会。2009年,我搭建起了浙大与剑桥的交流之桥,让三位优秀的浙大学弟学妹得以进入剑桥实验室实习,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亦了解学术领域的最新动态。这三位浙大人后来分别拿到了和康奈尔、约翰霍普金斯和耶鲁的全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图为2009年与三位学弟学妹在实验室)

也许正是这份自豪感,这份承诺,让我选择了在教育领域进行创业。做真正最好的教育,去启迪年轻人的心智,去汇聚上一代的经验与智慧,碰撞新一代的灵感与火花。我为我们的项目从教材到教授到企业高管到沙龙嘉宾,甚至到住宿到饮食,都设立了我和我的孩子如果作为学生可以接受的标准,参加过我们项目的人都惊讶于标准之高。我们还就课程设计独创性地提出了SPI法则,即系统(Systematic)、实用(Practical)和启智(Inspiring),后两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很难同时做到的。我也不确定我们是不是做到了,我只知道我们的学生在参加完我们的EMCM课程之后,回国真的把在课程上酝酿出来的创业想法落地了,一轮又一轮的接触风投和商业伙伴。团队核心成员告诉我,从我们的课程中她学到了创业过程、商业逻辑和谈判思维,付诸实践的转化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她就去做了,在此过程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收获满满。

结语

创业过程中有很多人不理解,说我干吗好好的基金不做,偏偏杀进一个竞争激烈的被人做滥了的红海,我说我觉得有意义,他说你是书呆子。在推广课程的过程中,有时候会被人问,你的课程提供剑桥教授推荐信吗?对于这样的人,我总是会婉拒,我相信,他们只是不知道,在西方社会,推荐信是要基于长期的了解和信任才会写的。

整个创业的过程中,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参加过课程的人都说,你的课程确实和别人不一样,我从你的课程学到了很多干货,收获了满满的踏踏实实的自信,现在的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了。我为我的学生感到自豪,我也为能提升他们的眼界和格局而感到无与伦比的喜悦和满足。我默默告诉自己,也许因为我,他们的人生会变得不一样。于是,我继续坚定自己的创业之路。

最后,有人问我是否现在真的完全不做投资了。也许你也猜到了,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我也和两个剑桥的好友共同成立了一个基金,我们很快完成了框架搭建工作,包括由我主导的在上海设立的“牛剑投资”。他们俩希望用这个基金创造的盈利资助他们的科学研究,我则希望以此来资助我的创业团队。

创业不易,与在路上的你共勉。

写在后面的话: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

有人迷茫,有人狂妄,有人醉心于自己每一个小小的成就,有人沉湎在自己昨天的错误中。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世界之王,有时候又觉得自己渺小得如同尘埃。

无论是迷茫,还是骄傲的时候,请你记得打开这篇文章去看看。一路走来,如何怀抱着初心坚持不懈地努力。生命不息,我们不仅追求自我实现,更要帮助更多人实现梦想。

最后,引用一位学长对晓菡学姐的评价:“大学同学,强化班毕业后,去了剑桥大学读生物博士,盖茨奖学金学者,白金汉宫接受过女王颁奖,曾任伦敦某知名对冲基金分析员,主导过超过一亿美元的投资,新妈妈,毅然创业。牛人容易自负,少有晓菡般真诚。睿智的人容易冷酷,少有晓菡般的温暖。”

晓菡学姐的创业项目,今年暑期正式推出帮助金融领域学生的高端课程“证券分析与资产管理课程”,提供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干货技能、面试经验,邀请了顶级投行和基金的高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申请指导,更有业内独享的摩根斯坦利暑期实习的面试名额。更多信息和机会,请登陆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世界最聪明人一起研究怎么教书
比尔·盖茨欣赏的老师 - 人物风采 - 童年社区 - 童年论坛 中小学生论坛,儿童论坛,育...
可汗学院:诞生在衣帽间的网络学堂
面对面| 让盖茨兴奋的学院,创始人是网红?
一个优秀分析师是怎样炼成的
欧洲对冲基金之王:最不想要分析员类型的交易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