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路成功谁尴尬?

刘路成功谁尴尬?

2012年03月22日05:27重庆商报[微博]刘凤羽

本报评论员 刘凤羽

这两天,一个名叫刘路的23岁小伙子成为舆论争相关注的对象。

原因是,中南大学20日宣布,破格聘任该校在校生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他因此成为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

报道显示,刘路获此殊荣,源于他在上大三(2010年)时仅用两月时间就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这一难题虽不能与“哥德巴赫猜想”等同日而语,但仍颇具分量,不少业界大家绞尽脑汁十数年都未破解。

虽然,多年来中国20来岁的教授不乏其人,如上世纪北大的梁漱溟、叶公超、胡适、刘半农等,近年电子科技大学的周涛(27岁)、西南政法大学的施鹏鹏(28岁)等,但23岁就成为与教授“平级”的研究员,仍属罕见。或许正因如此,刘路成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一时招来不少“口水”:

支持者认为,中南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显示了校方魄力;反对者认为,此举有些“荒唐”;中立者认为,奖励和殊荣应到此为止,否则就成了捧杀,最终可能毁了一个数学天才。

客观地说,各方观点都有道理,只是角度不同而已。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在各方紧盯刘路被破格提拔的同时,似乎普遍忘了另一种视野,那就是刘路的成功并非来自学校教育、应试教育,相反,刘路某种程度还反证了学校教育、应试教育的失败,这尤需深思。

查阅各方报道可发现,刘路算不上传统的好学生。他喜欢数学也有天赋,但中学数学成绩并不拔尖;高中期间成绩平平,高考惨淡,其不少同学都进了清华、斯坦福、香港理工等名校,而他只进了中南大学;大学专业为应用数学,但专业成绩只勉强算个中等。

在与应试教育有关、与他喜欢的数学有关的奥数领域,他同样“失败”:成绩并不拔尖,“顶多中偏上”,后来还因难度加大掉队并退出。

一个学习成绩平平的平凡学生,却偏偏超越那些学习成绩好、奥数拔尖并进名校的同龄人,超越众多前辈高人,“一不小心”摘下了数学皇冠上一颗明珠,这让学校教育、应试教育情何以堪、何等尴尬?

各方报道显示,刘路成功,原因有几点:一是超越书本读书(初二自学数论,初三读完对初中生而言系“天书”的《古今数学思想集》,高中阅读全英文数学书籍,大学自学数理逻辑),自由探索,积累深厚。二是有创新能力,“西塔潘猜想”之所以多年无人破解,就是因为大家习惯用传统方式思考,而刘路换了一个角度进行反推就取得成功;而刘路的创新能力,知名数学家侯振挺也说“我都不如他”。三是独立思考,他会自己找问题、提问题,并长时间独立思考、钻研。

超越书本读书、自由探索、创新、独立思考、专研,正是这些综合素质,才造就了一个数学天才。而这些综合素质,明显是当前学校教育、应试教育下学生所欠缺的,这也是中国教育的致命“死穴”。

由此联想到“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刘路的成功,值得全社会和中国教育界认真反思。

即便破解了世界难题,要说刘路就是杰出人才和大师,还有些夸张,但系数学天才、奇才,却毋庸质疑,未来不可限量,需要成长,更需要呵护。好在,校方开明地表示,不会用条条框框限制他,要给他长期的、自由的研究环境,“十年不考核他”。

相信在大异当前考评制度的宽松环境下,刘路能够一如既往地自由探索、创新、独立思考、钻研,成为数学界的杰出人才甚至大师可期。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教育如何突破功利教育、应试教育的桎梏,让更多的刘路诞生,才尤需关注。

(重庆商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频]媒体聚焦 刘路:22岁的中国最年轻教授
“中国最年轻教授”的刘路会不会成为方仲永
24岁中国最年轻教授刘路:有房有车有爱情最害怕浪费时间
中国最年轻教授刘路:21岁攻克世界级难题,23岁被破格聘为正教授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一”
【名师指路中考数学应试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