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立独行的赏石艺术(上篇)



当代赏石文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兴起已有四十余年了,有一个问题困惑赏石界很久,就是观赏石仍然没真正跻身主流艺术殿堂。观赏石到底是不是艺术品?时至今日基本上仍不被艺术圈认可,很多时候仍旧被艺术市场、拍卖市场拒之门外或者只是零星出现。


2005年7月30号,在天津宝成奇石园举行了《雅石在收藏品中的定位》的专题研讨会。当时,会议气氛进行得十分热烈,大家争相发言,表述己见,赏石是一种文化?是准艺术?类艺术?有艺术性?是石质品?是天然艺术品?特殊艺术品?进行了广泛的论证、辩论。在三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台上共有十几个代表进行了阐述,而台下的代表争先恐后的发言就达几十人(次)。

天津宝成奇石园一角

与会者在友好平和而又认真、激烈的气氛中进行讨论。虽然最后就所讨论的问题并没有达成一个明确的结论,但绝大多数代表认为赏石应该是艺术品。从它的发现到陈列展示,这中间有很多人的因素在里面,作为收藏品,赏石就不再是原来自然的石头,而是被人赋予了许多文化艺术的内容。笔者当时也是台上发言者之一,也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并提出了具体的条件和一些由头。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玩石、赏石、藏石的风俗,从高官、文人到平民百姓,基础很厚。只不过古时普通百姓基本不识字,沒留下什么赏石事迹。《阚子》中藏宝的愚人,《聊斋》中的石清虚说的就是普通百姓的爱石故事。而一般文人就是写了什么玩石的感受,也没机会列传留传。当时也没有像今天这种大型赏石文化展会、博览会和交易会,资讯也没现在这么发达,因而他就没有更多的玩石信息留下来。


但玩石、赏石活动因为一些达官贵人、文化大咖们,却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赏石文化遗产。像牛僧孺、李德裕、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米芾、杜绾、赵孟頫、米万钟等,甚至像宋徽宗、康熙这样的帝王也对石头有钟爱。这些文化名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赏石文献。从先秦的《禹贡》《山海经》到汉唐时期《磁石赞》《水经注》,宋代《梦溪笔谈》中对各类贡石、怪石、奇石的记载,到宋代《云林石谱》《太湖石志》《怪石辩》《宣和石谱》《渔阳石谱》、明代《素园石谱》《长物志》《灵岩图说》《灵璧石考》,清代的《惕庵石谱》及民国的《万岩斋灵岩石谱》等石谱,以及流传至今大量灿若星辰般的咏石诗赋。所以说赏石文化从没有离开过主流社会,一直行走在殿堂之上。


我们所玩、所藏的石头有很多名称,什么奇石、怪石、雅石、赏石、观赏石等等虽各有侧重,但都是石头。所以我写东西时有时直接就写成了石头,当然这石头是专指但说实话还是很不严谨。石头带给我们很多的乐趣和思考:有人从中看到了图画,有人从中找到了形象,有人从中体会到了意境,有人从中感悟到了暂理,有人从中领略了身心的娱乐,有人从中得到了经济的补偿,有人从中得到了卧游的畅快,有人从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也有人从中体验了名利的丰收。


奇妙的石头可供书斋、可把玩、可欣赏、可入画、可入诗、可装点园林、可入盆景、可镇宅……


本文作者:苏立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奇石配座的重要性
观赏石蕴含着天、地、人、石和谐共生的精神
发现奇石的艺术:这对母子执着戈壁石30年,收藏珍品无数
【赏石杂谈】石友:玩石后,我明白了……
奇石小品|你不懂我,我不怪你,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文化决定赏石品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