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展讯丨古今紫砂盆器臻品展
userphoto

2023.09.29 福建

关注

展览主题

盆-展古今盆器臻品 融天下盆景艺术

展览时间

2023年10月12日——2023年10月16日
09:00-16:00

开幕时间

2023年10月12日10:00

2023年10月12日13:00

嘉宾表演:全手工紫砂花盆制作

2023年10月12日15:00

现场交流与盆器拍卖

展览地点

上海植物园植物大楼展厅

自然界的盆景素材种在盆器里才可以被称为盆景,盆景是离不开花盆的。中国的盆景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里就有仕女手捧盆景的壁画,在宋代,盆器的艺术造诣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说明盆景艺术在当时发展十分成熟,对后期盆器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明代花盆的传器中,有许多是仿宋代的钧窑、汝窑、定窑、哥窑、官窑,还有浙江的越窑等,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盆器在历史发展中的传承。


花盆的材质很多,从古至今,最著名的是宜兴紫砂盆,另有景德镇瓷盆、广东石湾盆、汉白玉盆,其他材质还有铜盆、铁盆等。当然,世界公认盆景盆最好的还是中国宜兴紫砂盆,尤其是宜兴紫砂古盆。

宜兴紫砂盆工艺在明代末期已经相当成熟,明代紫砂盆器的发展受当时的政治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与石盆、家具等其他艺术门类的演变相同步。审美和造型上讲究线条的挺拔,很多方器花盆方中带圆,线条流畅,盆的表面很少有装饰,用这样的盆,种上盆景不会喧宾夺主,显得稳重古朴。还有在紫砂胎上施蓝釉俗称雨过天晴釉(雨过天晴云破处)和海鼠釉、月白釉,宜兴欧子明仿制宋代钧釉盆最为出名,俗称欧窑,也就是宜钧釉盆,在明末广东地区也有烧制仿宋钧釉的盆叫广钧釉盆,紫砂花盆的发展与紫砂壶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明末清初时期,已经有日本人到中国收购古盆。日本人称之为古渡盆,古渡就是古代东渡日本的意思。在日本参加国风展,若没有使用中国的古渡盆来种盆景,很少有机会得奖。用古盆种盆景的好处是能给人以视觉上的错觉。它能够增加盆景的老态,令人觉得盆景树龄很长。还有一个好处,盆景种在这么名贵的古盆里面,给人感觉这棵树也不差,容易得奖。

清朝入关后,从清初到乾隆末期,紫砂盆器的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更多盆景爱好者的定制和士大夫文人的参与,加上受宫廷审美文化的影响,让更多人掌握了复杂的工艺,给了盆器发展无限可能,泥料品种多样色彩丰富,造型多变,除了基本的长方、正方、圆形外,还发展了瓜棱、龟甲型、海棠型、梅花型、木瓜型、剑木瓜型、开光、仿生、渣斗、签筒、椭圆、仿青铜器等,盆表面装饰线条增加,同时盆面繁复,其它种类的工艺也吸收注入到紫砂花盆的制作中,很多盆上装饰有五彩泥绘、本色泥绘、墨分五色的墨彩、贴花,紫砂胎表面上大漆、描金、刻字刻画、模塑仿生树桩等。出现了很大一批制盆高手,如萧绍明、凃正夫、杨季初、杨季元、陈文卿、陈鸣远、陈待祺、陈孟瀛、陈砺成、郑荆玉、钱集成、蒋世龙、欧其位、吴天成、徐明远、陈文居、陈文伯、陈汉文、惠逸公、方谷、王秧群等,也有用的是闲章,如为善最乐、月色横空花阴满庭、清益香远等。很多还是宫廷定制盆。盆的做工都相当好,讲究线条的流畅,上下内外包括底部都相互呼应,内外明针发色一致,泥绘盆泥绘画面部分也用明针修过,没有毛口。基本上看不到盆有变形次品的情况,盆的排水孔洞也多样化,有长方洞、月牙孔、两个至六个的笔杆洞、金钱孔、很少见大圆孔,也有的盆器上釉,有珐琅彩、点彩、满彩、蓝彩,江西景德镇官窑瓷器上采用的炉钧釉,也在紫砂花盆上被采用。所有这些装饰有很大的视觉冲击力,富丽堂皇,这些都是这一时代盆器的特征。单从工艺上来说,这个时期盆器的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到了清代嘉庆、道光时期,很多盆器上出现五彩满釉,遮挡了紫砂的本来材质,另外黑泥绘、白泥绘、黑白双色泥绘也是那个时期典型的作品,所用的泥料紫泥或荒紫泥,泥料密度不高油性不足,盆的里面和泥绘画面也没有明针工艺,比较毛糙,画面较繁复,没有疏密变化。尽管现在看来有点喧宾夺主,但那时是人们崇尚的主流审美。到了清中后期,由于国力衰退,宫廷和富有阶层已无心于盆景方面的追求,定制高质量盆器数量大为减少,盆器的质量也明显下降,从瓷器花盆品质中也能看出质量的下降。普通盆的产量大幅上升,产品以马槽盆、大圆盆、大瓜棱盆为主。大部分作品所用泥料比较粗糙,砂的颗粒排列不均匀,泥料较松,盆的内壁没有明针修过,泥门较松,内外发色不一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和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个时候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盆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量的日本人士到中国寻找和定制盆器,因此当时国内的盆器产量有很大的上升,但是此类盆器工艺简单,盆的内部和底部也做得比较粗糙。日本人还定制了很多上釉的白交趾、宜钧釉(海鼠釉)、蓝釉、黄釉等质量一般的盆,很多还变形。只有少部分盆器由于文人的参与做得很精致,比如杨彭年、杨凤年兄妹、邵友兰、申锡、陈曼生、子冶、邓奎等制盆高手和文人参与的文人盆,所制花盆相当有味道,更有书卷气,都是这个时期制作盆器的佼佼者。清末紫砂盆器的产地除了宜兴窑之外,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浙江宁波的玉成窑。玉成窑出品的盆器主要特点是有文人参与,但制作的盆器和茶壶的作者还是宜兴人王东石、何心舟,跟他们合作的有诗人、书法家、篆刻家、画家,纯粹因为自己爱好把玩而参与盆器的制作,所以玉成窑产的盆器有鲜明的个性化风格。今天我们知道的比较有名的合作者有:梅调鼎、胡公寿、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徐三庚、陈山农等,玉成窑也有寄托款的盆,由于这些文人对前人书画家--如金农、唐寅、祝枝山等文人的崇拜,玉成窑作品上面会用到前人的书画作品,落款也是前人的名字。总而言之,玉成窑的作品很文气,部分作品的泥料也有别于宜兴产的泥料。当然,很多玉成窑的花盆用的也是宜兴的泥料。也有可能混合了当地的泥料。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盆器又有很大的变化。民国到抗战前这一段时间,上海的经济发展最为活跃,毋庸置疑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海派文化。当时全国最大的盆景植场也在上海,是同盟会会员黄岳渊创办的黄氏植场,主要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盆景,很多有钱人把宜兴紫砂制作高手请到上海来,一时间上海紫砂名家云集。他们制作了很多质量上乘的作品,以高档仿古器为主,这些经历丰富了他们的阅历也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当时在上海做仿古器的有蒋燕亭、顾景舟、蒋蓉、王宜春、裴石民等。仿的最多的是陈鸣远作品,特别要提到莫悟奇请裴石民到家里合作的小盆,大部分由莫悟奇设计。造型奇特,同时产生了不少经营紫砂器的商号,如铁画轩、陈鼎和、葛德和、吴德胜、利用陶器商行、金鼎商标、振新厂、利永公司,江苏省政府成立的省立陶厂。民国紫砂盆器最大的发展是在盆器上的书画陶刻装饰,名家有:东溪、南林、邵云如(北岩)、陈少亭、任淦庭、吴汉文、白云生(琢如)、戴玉屏、泉石、诸葛勋等很多作者,就不一一列举了。


抗战爆发后,紫砂行业几乎处于停顿状态,直到解放后五十年代成立合作社到建立宜兴紫砂工艺厂,也叫一厂,才恢复生产从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72 年中日建交到八十年代,由于日本泡沫经济,又有很多日本人士到中国定制和购买紫砂盆器,同时也大量地收集古盆器。当时紫砂工艺厂里茶壶生意并没花盆好,所以一些行业高手也在制作花盆,如裴石民、徐汉棠、何道洪、周桂珍、顾绍培、施小马、陈国良、潘持平、周震严、周定华、程辉等。陶刻的高手有:任淦庭、谈尧坤、诸葛勋、徐秀棠、谭泉海、毛国强、鲍志强、沈汉生、咸仲英、鲍仲梅。这段时期生产的花盆品种是历史上最丰富多彩的,因为当时一厂是国营的,大部分产品由工艺师设计打样,集体把关审稿,所用紫砂泥料全部专供,然后开模大生产,只有小部分作者全手工制作,成型工艺跟古代有很大的区别,大部分出口赚取外汇。现在国内有很大的群体在收藏厂盆,有收藏意义的厂盆必须是宜兴紫砂工艺厂(一厂)生产的,时间是解放后到八十年代中期为止。关于厂盆的收藏价格评估要看是否是名家制作,还有和生产量大小,做工好坏,难度高低,是否容易仿制,泥料的差别等有关。集厂盆犹如集邮票,有的集主题,有的集刻绘,有的只喜欢小微盆,有的只集稀有品种,有的集铺砂盆,有的只集工艺师的盆,有的集编号盆(编号主要是因为当时厂里懂外语的少,有编号就能知道是哪个品种的花盆),大部分人只要家中没有的品种都会收集,80年代中期之后紫砂茶壶生意好起来后,紫砂工艺厂就把花盆生产基本停止了。而后就出现了民间成立紫砂花盆厂现象,目前的紫砂花盆产量是历史上最高的,以大盆实用盆为主。现在花盆生产所用的紫砂泥料跟厂盆有很大的区别,很多是外来泥料,更不可能用黄龙山泥料了。

日本研究者认为中国明末到清朝乾隆时期的古盆被称为“古渡盆”。古渡就是古代东渡日本的意思。古渡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人书上是明治早期,中国同治时期,日本人说的古渡就是这个时期前推100年前出口日本的古盆,相对应就是乾隆之前的盆一直到明末的盆,现在我们所说的古渡是对盆的一个俗称标签,国外通用,古渡盆除了明代花盆成熟期前的花盆,没有做工差的盆,所谓明大粗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是没接触过这类盆的国外文献资料。乾隆年后到1949年之间的古盆称为“中渡”。1949年到80年代中期的花盆被称为“新渡”,之后制作的盆被称为“新新渡”。清末及民国初年,很多日本人士到中国来定制盆器。很多做盆景贸易的日本人士还在盆器上打上了日本的商号款,如“长春”“尚古堂”“宏整轩”“钱子鏖”等。很多寄托款仿古代名家款,也是根据日本人士的定制要求制作的,如陈鸣远、徐友泉、陈文居、钱子(真正的钱子鏖是乾隆时期的作者,有一个日本人特别崇拜他,清末的时候到宜兴定做了很多钱子磨寄托款的花盆,后来他在日本也开了紫砂花盆的作坊,打的底款也是钱子磨,这个厂家近代还在生产,大家看到这个款一定要区分是日本盆还是中国乾隆时期的盆或者是由这个日本人到宜兴来定制的寄托款盆)。当时花盆的主要对外贸易是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国内主要销售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杭州、宁波这一带。

二十世纪初,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这个时候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发展走向缓慢低迷,再加上拥有很多古盆的日本人士因为下一代不爱好,再加上高额的遗产税,先要交税,子女没钱继承等各种原因而转让古盆。得知这样的讯息,从2007年开始我就在日本收购回流紫砂古盆。在我、杨贵生先生以及其他古盆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留在日本的顶尖古盆所剩无几,大部分都已回归中国,周瘦鹃先生的最大的愿望实现了!

紫砂古盆的鉴定要综合参考各个时代的潮流变化、典型特征、传世作品、文献资料(包括古画、春宫图花园里花盆的造型),出土的标准器、故宫博物院旧藏、各大博物馆的藏品,以及大家公认的古盆实物,国外特别是日本的盆栽书籍和古盆的书上记载的流传有序的资料,同时也要参考同时代作者制作的紫砂壶。在考证盆的年代时,观察泥料的差别和变化也很关键。在清代乾隆以后,很多明代和清早期的泥料在盆器和茶壶中愈发罕见,有些泥料甚至已经绝迹,这和炼泥配方的失传有关。根据古籍记载,古时很多名家的泥料炼制的配比都是秘而不传,而配比对泥料烧成后的发色有很大影响,因此有很多特别的泥料配方会随着历史的演变渐渐“失传”,随之在作品上的应用也会绝迹。从明代至今,每个时期的泥料都有不同的特点,明代初创期的时候紫砂是在表面开采,泥料越挖越深,所以每个时期开采的泥料是不一样的,还有炼泥的工艺也有很大的区分,以前是手工炼泥,现在是机器真空炼泥。清中期以后与清早期的泥料也有很大的区别,清中期以后泥料普遍比较松散,油性不足,很多用的还是荒紫泥。其次,花盆的造型细节也是考证年代的重要依据。每个时期花盆孔洞的开法、大小、造型都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盆的内壁和底部的做法在每个时期也“各有千秋”,明代至清代乾隆年间,盆讲究上下、内外相呼应,曲线过渡流畅,盆的内壁普遍用明针修过,内外发色一致、光洁度高。清中期以后,盆的内壁和底部因少用明针工艺,泥门较松,光洁度和发色不如早期。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了解和爱好古盆的人越来越多,而古盆原本就是非常稀少的资源,在古代能玩盆景的除了宫廷,就是达官贵人,一定要有院子才能种盆景,要有园丁打理,普通老百姓不可能去涉及。所以当时花盆的等级很高,特别是乾隆之前的盆器,除了有实用性,盆的内部和底部跟表面做的一样认真漂亮,即使不种植盆景也可以是美观的陈列器,很多盆亦可以拿在手上把玩。而今古盆器自然因为稀少而更加珍贵值得收藏。

| 摄影 :文人空间 | 

 | 文字 :申洪良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棠盆 掌中珍 | 金晓东
当朴素的紫砂花盆遇到绚丽的多肉
紫砂古盆鉴定第一人申洪良教你如何鉴赏古盆!
课堂|申洪良解读盆景配盆之妙处(三)
紫砂花盆专场拍卖成交率100%,小小花盆近千万!
【传统文化】江南“壶”说:紫砂壶的装饰工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