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德坤:浅析米芾相石法


◆ ◆ 


纵观中国赏石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唐宋时期最具代表性,唐代柳宗元对石头的物理属性做了“形、质、色、声”四个字的抽象总结,宋代米芾也用“秀、瘦、雅、透”四个字高度概括,把赏石提升为一种文化,使赏石活动上升到文化艺术层面。本文试就米芾的四字相石法作以浅析。


一、米芾拜石对中国赏石文化影响深刻。

米芾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多见的全才,他精通石、书、画、词。米芾之癣石,如痴如癫,无以复加。米芾的“癫”,是他的一大特点;米芾的“痴”,表现在他爱石与众不同的行为上。《素园石谱·石丈》中说:“米芾知无为军,初入州廨。见,立足。颇奇曰‘此石当我拜,呼曰石丈’”。后来他又听说城外河岸边有一块奇丑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将它移进州府衙内,米芾见此石后大为惊奇,竟得意忘形,跪拜于地,口称:'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称石为兄、为丈,就是礼敬兄长、师长之意。他在给想从他那儿得一方石砚的朋友写信中这样写道:“辱教须宝砚,去心者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项羽也。砚为吾首,谁人教唆,事须很研。”由此可见,石头就是他的命。


题名:问道于途;石种:台湾花莲云龙石;尺寸:21x26x12CM;收藏:温德坤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米芾深受后代爱石人敬仰膜拜。元代陆友在《研北杂志》中写道:“宋人王铎,字振之,嗜石成癖,慕元章为人,以赂为襄阳令,后果得之,号‘王襄阳’。”大意是说王铎这个人受到米芾为人的影响,为了也能被人称为“襄阳”就干脆想办法也要到米芾的家乡去做官。由此可见,米芾的人格魅力非同一般。

题名:撷翠;石种:太湖石;尺寸:24x12x35CM;收藏:温德坤

米芾在公余之暇在宝晋斋读书挥毫,每天抱笏揖拜石丈。拜石从此成为历代赏石活动最高的形式并蔚然成俗。明代万历年间宦官田义自建的以石刻而闻名于世的墓园古建,其中一幅生动的浮雕石刻就是米芾拜石;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中刊刻了石丈;清代乾隆皇帝在修葺颐和园时,也在昆明湖北岸佛香阁西效仿米芾拜石,置石丈于长廊西端石丈亭内。凡此种种,足见米芾拜石在中国赏石文化中的深刻影响。

题名:苍龙;石种:太湖石;尺寸: 57x22x43CM;收藏:温德坤


二、相石法是中国赏石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宋代的《渔阳石谱》中记载:“元章相石之法有四。语焉:曰秀、曰瘦、曰雅、曰透四者。虽不能尽石之美,亦庶几云。”以“秀、瘦、雅、透”来论石并把“雅”字列出来,这是破天荒第一次。惟有“雅”方能提升玩石赏石的层次,进入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领域,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石种:灵璧紫磬;题名:争流万壑;尺寸:87x40x50CM;收藏:温德坤

后人根据米芾品石、藏石的风格,逐步总结出'四字相石法',并不断修改演变,从先前的“秀、瘦、雅、透”到清代郑板桥称米元章论石之“瘦、皱、漏、透”之说,都是对米芾品石、相石经验的高度概括。一方观赏石,如果具备这“四字真言”,它必有那阳刚之谓,外形轮廓棱角毕现,刚硬修长,中躯坚挺,不肿不疲,骨气显然,也就是所谓的'瘦',侧重于石体外部轮廓的整体变化,给人清奇古怪,风骨嶙峋之感;如石之表面起伏跌荡, 纡回峭折,阴阳正背,石肤富于变化,又就有了皱的苍桑;加上石体玲珑多孔,左右上下宛转相通,布局自然,有路可循,四处通达,内部变化多端(即漏、透),这样就具备了相石法的全部精髓。

题名:灵虚妙境;石种:灵璧石;尺寸:90x95x230xCM;收藏:温德坤

历览古代赏石名家,无论是玩石通石的理性提炼、爱石敬石的人格魅力,还是石癫石痴的迷恋程度,米芾都是当之无愧的石圣。佛教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的“三法印”,是判断够不够佛法的标准。而米芾的“秀、瘦、雅、透”则是品石“善、美、雅”的三法印,上千年的中国赏石文化,无不滥觞于此。

题名:圣境 ;石种:英石;尺寸:23x5x15CM;收藏:温德坤


三、相石法倡导以人为本

千百年来,国人对石头的喜爱流传有序,长久不衰,逐步形成了以相石法为标准、以人本化为核心的赏石文化。人本化是客观的石头被人观赏后,联想出自己已经认知的文化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艺术功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称赏石、藏石是发现的艺术、陈设的艺术、欣赏的艺术。人们对赏石的需求,是它的美以及人类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需要单凭一双慧眼发现石头,来感悟寄怀、观悟世界、体悟人生。

题名:雪峰竞秀;石种:昆石;尺寸:27x14x33CM;收藏:温德坤

中国赏石文化的发展是从“相石法”的几个层位逐渐演进发展的。“秀、瘦、雅、透”既有石头作为载体的实物表象,又赋予了以人文本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很多文人士大夫或因个人嗜好、或因对世道不满、或因仕途上不得志,便转而喜爱石头,借物抒情,以物言志。唐代白居易的“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清代郑板桥的“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都是淋漓尽致的充分体现。

题名:蓬莱凝翠;石种:大化玉;尺寸:30x20x10CM;收藏:温德坤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的赏石文化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赏石标准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形、质、色、纹、韵”,为新时代的赏石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赏石艺术的申遗成功、鉴评标准的国标化、观赏石上市交易,这些足以证明,作为一个传统的艺术门类,中国观赏石文化行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题名:金台万象;石种:彩陶石 ;尺寸:35x33x13CM;收藏:温德坤

有人说石文化是中国的文化之祖,不无道理,毕竟人类曾经以石头为工具、为武器,发明取火,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荒蛮时代,逐步进入了现代文明。毋庸置疑,石文化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赏石文化作为石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内容是以天然石(而非石制品)为主要观赏对象,以及为观赏天然观赏石而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原则与方法。其中,米芾率先提出“秀、瘦、雅、透”的相石法,一直为千百年来爱石赏石之人所沿用、所遵循,无疑地,也为中国赏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END·


本文作者为《石界》特约撰稿人:温德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的赏石文化原来这么有趣~
宝岛寻宝记
观·历代供石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石!
石痴石颠石圣——米芾
黄河石文化(横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