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一种情怀叫赏石

传统赏石是赏石家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文人雅士所好,亦称为“文人石”。文人雅士多为有学问和处事有修养的孤高之人,他们崇尚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并通过对自然物体的感悟和抒发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他们特别注重通过意境、格调、气象的主观体验而追求一种精神上的高度,最终,进入文人赏石的独有的审美境界。


 


 赏石是由园林缩景艺术逐渐与传统的诗词书画艺术相融合而登堂入室的,既供于几案又富有养眼养心的特性,是将审美与言志相结合的一种雅文化,还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文化的延伸。文人赏石如同文人山水画一般,给人带来无限的思维驰骋,它作为一个符号,牵引出山岳的勾连,层峦叠嶂的画意,人们通过对佳石的品观,在物我的融汇中体悟自然的玄奥。


  文人赏石追求的“瘦、皱、漏、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如留园“冠云峰”,孤迥特立,独立高标,有闲云野鹤之情,无萎弱柔腻之态。其如一清癯的老者,拈须而立,超然物表,不落俗尘。瘦与肥相对,肥即落色相,落甜腻,所以肥腴在中国艺术中意味着俗气,什么病都可以医,一落俗病,就无可救药了。中国艺术强调,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朴茂沉雄的生命,并不是从艳丽中求得,而是从瘦淡中撷取。


  ,文人石多孔穴,此通于彼,彼通于此,通透而活络。漏和窒塞是相对的,艺道贵通,通则有灵气,通则有往来回旋。前人说:“瘦漏生奇,玲珑生巧。”所以,石之漏,是睁开观世界的眼,打开灵气的门。


  ,与漏不同,漏与塞相对,透则与暗相对。透是通透的、玲珑剔透的、细腻的、温润的。文人石,光影穿过,影影绰绰,微妙而玲珑。


  ,前人认为,此字最能体现石之风骨。皱在于体现出内在节奏感。风乍起,吹皱一湖春水。天机动,抚皱千年顽石。石皱和水是分不开的。园林是水和石的艺术,叠石理水造园林,水与石各得其妙,然而水与石最宜相通,瀑布由假山泻下,清泉于孔穴渗出,这都是石与水的交响,但最奇妙的,还要看假山中所含有的水的魂魄。山石是硬的,有皱即有水的柔骨。如“冠云峰”峰顶之处的纹理就是皱,一峰突起,立于泽畔,其皱纹似乎是波光水影长期折射而成,其淡影映照水中,和水中波纹糅成一体,更添风韵。皱能体现出奇崛之态,如为园林家称为皱石极品的杭州“皱云峰”,就文理交错,耿耿叠出,极尽嶙峋之妙。苏轼曾经说:“石文而丑”,丑在奇崛,文在细腻温软。一皱字,可得文而丑之妙。


  瘦在淡,漏在通,透在微妙玲珑,皱在生生节奏。四字口诀,俨然一篇艺术的大文章。


  在“瘦、皱、漏、透”的基础上,文人赏石还追求别样的意境,并使之形成多个层面:


  萧散之境:萧散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萧散,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得大自在,闲散舒适。也形容萧条、凄凉。而作为美学概念的“萧散”,指的是精神上无拘无束,氛围上萧瑟清逸、散淡疏朗,超越一切秩序。


  寂寞之境:艺术上的寂寞,指的是空灵悠远、静穆幽深的境界。有人说:“寂寞无可奈何之境,最宜入想。”寂寞到极致,让人感觉到宇宙的本原,超越尘世、超越世俗,体悟理想境界。


  荒寒之境:与萧散之境相似的还有荒寒之境。荒,与萧散相似,寒则体现了一种冷逸、清寒之美,是为了表现萧疏宁静、空灵幽远的意蕴。李成把荒寒和平远融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荒寒的美感。不独山水,在多种赏石题材中,荒寒之境也成为一种广泛的追求。这与文人的独立孤傲、旷远放逸的襟怀是相通的,与空、虚、寂、静的禅的境界是相通的。


  淡雅之境:云清风淡,是文人心仪的境界。魏晋士人深得淡雅之趣,宋人更是将淡雅发展为审美的主流。这与宋徽宗推崇淡雅之美大有关系,文人石不求形似,而求“象外之意(神似)”即“淡而无味,含义隽永”。


  拙丑之境:对美的质疑、对巧的质疑,对拙的追求、对丑的追求,一直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老子提出“大巧若拙”,是追求拙境的理论核心。赏石创作固然需要技巧,但过分强调技巧,或者说技巧的痕迹过露,反而小家之气,给人以拙劣之感。如果率性而为,不讲技巧,或者将技巧的痕迹减到最小程度,看似稚拙,却反而有一种天真质朴之美。


  简约之境:形简意浓,形简韵长,“多求简易而取清逸”,正是文人石的核心。欲求石头线条简练又有韵味,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简单地说,要先做加法,再做减法;先做乘法,再做除法,能够认识、掌握繁复的东西,把能省略的尽量省略,如绘画一样,留下的寥寥数笔,足以抵得过满纸笔墨,甚至比满纸笔墨的容量更大,因为有许多含义尽在不言中、尽在形体外。


  心灵之境:是赏石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境界。


  “石不能言最可人”,在文人趣味的关照下,每一种石质肌理不同的石头、每一块造型奇特多姿的石头都是在不言之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以至于爱不释手。看着这些石头,每一个细节都引人注视良久。在手中翻转把玩,那厚厚的包浆和褶皱中所泛出的光泽也是那样的具有生命力,融入了与人朝夕相处的喜悦。然而因为这是石,默默不语。观石之人也随着这安静的气息默然不语。沿着它连绵回环的石脉、褶皱、露洞,似乎是一种莫名的寻觅,在这一种安静的关注状态中石头获得了生命,而观石之人也获得了默然不语的大自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谓文人画境界?
文人画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九重境
山水画是一种人生的美学艺术
写意花鸟画10美、文人画的九大境界、蓝瑛精品山水画
禅摄影的意境美浅析及主要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