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取精用宏 守正开新——沈觐寿书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沈觐寿(1907―1995),字年仲,又字云生,号静叟、遂真园翁。福建福州人,沈葆桢曾孙、林则徐外玄孙。金石书画兼长,书法成就尤为突出,尤精颜、褚体。其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德艺双馨的老书法家之一。

他是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发起人,福州“书法艺术社”创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会长、福州画院副院长、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会员、福建书协副主席、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会长等。

沈觐寿无疑是近代福建影响力最大、成就最高的书法家,特别是他雄强厚重的颜体和劲健婀娜的褚体书法最为世人所称道。

他一生寄情书法,并痴迷其中,仅通临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争座位帖》与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这三帖,都将近200通,数量之多,令人叹服;而他的临作逼肖原贴,并将自家的体会汇入笔端,生新意于古法之外,堪称近代书坛苦学派、勤学派、巧学派的代表。

如今,他的书法创作已经成为经典,他的书学思想依然是能指引后学的一座灯塔、一面明镜。

难与易

1984年沈觐寿先生《青年学书之我见》一文以彭淑端《为学》中的话做开端:“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鼓励青年人不要被“神乎其神”的说法吓唬住,要下定决心开始学习,并持之以恒。

沈老又说学习书法“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学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对此,他建议在这一阶段更要注重基本功的培养,勤加练习,慢慢地磨练自己的书法技艺,才能持续进步。

书法的难与易是始终存在,并相辅相生的。作为一项汉字书写的传统技法,它确实不难,只要按照毛笔的特性以及汉字的结字规律加紧练习,短时间内就能“习得规矩”。

但如果要进一步提高自己书法的技巧,以达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就确实是会遇到各种各样不易解决的问题。而且绝大部分技巧练习都简单而枯燥,对于书法的初学者来说,学习技巧不难,坚持练习却很难。

等到已有一定基础,面对书法史上众多名家的名碑、名帖,学到些模样很容易,但要学透一家,并写出自己的面貌和名气来,却又很难。

唐代以降,颜体一直是最流行的字体之一,历史上名家也多。想要超越前贤何其之难。沈先生是绝顶聪明的人,但是他却知难而上,走了一条最难的路。他将历代的颜体名帖与名家作品认认真真地一一临摹过去,在一遍一遍的临摹过程中体会前人用笔与结体的技巧,每有会心之处,还会将这些体会记录下来。

1949年秋,他在自己临钱南园的作品后面写下自己的体会:“南园此书系以颜为骨而以河南笔法运于腕上,精神完满,的所能书,敬佩敬佩。乙丑摹临一过,时挂桂子飘香,清供案头,爽怡之至,于是记之。年仲沈觐寿

1973年2月,他在《麻姑仙坛记》临本开篇的序言中写道:“鲁公中年以后书法大变,气势开展,笔力充沛,茂密雄强,诚为学书之津梁,临池之规范。而《麻姑仙坛记》尤属精华。临写百十遍,参透点画向背之理,必有所入。”

颜真卿 《麻姑仙坛记》部分

沈老的书法学习方法,类似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曾公用稳打稳扎的办法取得了平定太平天国的最终胜利;沈老也正是通过大量精准的临摹练习,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艺,用自己的勤奋,化难为易,从最难的路上一路攀登,成为公认的当代“颜体第一人”,真正地做到了“山登绝顶我为峰”。

像他这样知难行难,化难为易,上百遍地通临一个字帖的做法,在如今的书法圈里哪里还能看得到?是老一辈书家们太“笨拙”,还是今天的我们太过“机灵”?

专精与融汇

沈觐寿先生以颜体楷书、行书和褚体闻名于世,对篆书、隶书以及篆刻与绘画也造诣极深,可谓全才。

虽然他书法的视野极为宽广,涉及内容极为广泛,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对褚体与颜体的专精,他对各家书法的学习有其明确的目的,正是因为这一份博学让他的专长更加显著。

胡敬德先生评价沈老:“学书是既专且博,专者,几乎一辈子不弃颜书,博者,上下千年,尽为我用。只有看到他的专与博,你才可能认识的到,他的颜楷走过一个从纯颜转向沈家颜的过程,这中间不仅仅是技巧的升华……更重要的是他在人生境界方面的超越自然而然的形诸笔端。”

沈觐寿先生早年学习褚体时,便以当时的褚体高手赵世骏与沈觐冕二人的褚体书法作为研究和参照的对象,取二者之所长,去其短处。又将自己颜书“丰润刚性”的特长融汇其中,取“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之意,“以实运虚、化虚为实,衍化书字,形成体系”。

同时他还慧眼明察,发现褚遂良书法中的隶书意味,并对《礼器碑》认真临习,以丰富他对隶书楷书两者间的嬗变与联系,丰富自己对笔法的认识。

沈老喜爱写篆书。1952年他为自己临《绎山碑》作序云:“吾嗜书,尤嗜篆书。今秋书兴大发,检秦篆《绎山碑》临摹累月,竟得百数十纸……”而沈老最擅长的颜体,即是以篆籀笔法作为一个重要特征。

李斯 《绎山碑》

对篆书的学习有利于颜体笔法的提高。沈老的颜体最早随父亲与伯父学习,在广州读书期间得“二谭”指点,书艺大进,此后深入研究了清代钱南园、翁同龢等诸多颜体名家的书法,对各家用笔、结字的精微之处了然于心。

1973年,沈老曾当众背临翁同龢“浩荡古今同一体,风流儒雅亦吾师”一联,又背临钱南园、康有为对联各一副。这种惊人的功夫显示出沈老对各家书法用笔、结字与章法等造型特色的准确把握。

颜体和褚体一粗一细,一雄壮一流美,貌似大相径庭,实则笔势相通。清人王澍尝言:“宋人论鲁公书原本登善,观其大凡无毛发似处,余悉心临写,恍然有契,乃知褚颜两家非徒用笔不殊,即其结构,亦无一不合。”又说:“宋人论颜书谓出自褚,颜之与褚了不相似,而以为体源一同,此可谓知书者矣。”沈老一生,颜褚互参,将两家特点融汇贯通,最终写出有自家面貌的“沈氏颜体”与“沈氏褚体”,享誉中外。

沈觐寿先生晚年将对其影响深刻的褚遂良、颜真卿、钱南园、翁同龢四名家,各取一字,合为一体,自号“遂真园翁”,这个名字也是沈老取法多方,取精用宏,融古出新的书学思想的体现。

洪清培先生称赞沈老:“在长期临习颜体的过程中进行了有目的的选取和改造,合意者取之,不合者弃之,不足者增之,垂绝者继之,穷陋者变之,未有者设之。”这种功夫、眼光与才情也是一般人难于企及的。他的这种专精与融汇,也让他成为中国传统书法技艺的集大成者。

见功与见性

1987年,沈老在所临的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的“自解”中写道:“依照古人笔迹,传统笔法,不断临写,自可熟能生巧,不必计较是否创新。以自身时代写成书法,便是时代之风,何必创新二字挂在口齿。”这句话堪称沈老书法思想中最精彩的文字。

书法学习讲究先从“生到熟”,再从“熟转生”。从“生到熟”主要是技法层面的提升,是笔墨功夫的体现,即“见功”;而再次从熟返生,则是在书写技巧成熟后,思考能力提升的表现。学习书法到这一阶段方能形成风格,展现个性,即“见性”,只有到此“通会之际”,方能”人书俱老”,心手双畅。

事实上,书法的功夫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落笔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以拳击为例,普通人遇到业余拳手,基本上无法抵挡对方的快拳,只能挨打或逃跑;而当业余选手遇到专业的选手,他的出拳速度对于专业选手来说就是慢动作。专业选手在面对对手的出拳时,不但可以看清拳头的来路、考虑如何去抵挡,还可以去思考抵挡后如何转入进攻。

书法到精熟之后,才能在高速书写的过程中,考虑笔法、留白、润燥等细节的安排,这才是“意在笔先”。这种感觉必须是在持续的高强度训练过程中方能习得的。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部分

沈老时常和学生们说:“艺术不仅要苦练功夫,还要铸造品格”。古人“见字如面”,是将书法作为自己的另一个形貌来看待,历代文人都非常重视书法技艺的培养,以及个人书法气质的塑造。

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观察力、手眼的协调能力,锻炼了专心、耐心与恒心,书法艺术本身也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性格与气质。因此古人也将书法作为“修身养性”“塑造品格”的重要方式。

而在当代文化环境下,在一个展厅书法横行的时代,夸张的造型与色彩、奇特的章法安排、特殊的肌理效果都成为重要的品评标准,而书法内在“涵养”功能则在慢慢丧失。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是传统的书法太“内在”?还是今天的我们太“外在”?

742

沈觐寿 行书七言联

129×31.5cm 约3.7平尺(单幅)

软片 水墨纸本 己巳(1989年)作

福建东南秋拍“墨趣——中国书画专场”拍品

CNY 20,000~30,000

题识:谨录先曾祖父文肃公诗联。己巳中秋沈觐寿于福州画院时年八十三。

钤印:沈觐寿印(白)、静叟八十后作(朱)、书画传家二百年(白)

释文:南腔北调词同派,柳骨颜筋字一家。

出版:《沈觐寿书法集》P23,福建美术出版社,2001年。

结语

沈觐寿先生一生坎坷,他将过人的才情与精力投入书法之中,在现实生活之外找到自己的一方精神乐土。

沈老在书法上的成功正如蒋平畴先生所言:“不故做惊世壮语,也不故做赫赫宣言,所做的是居高临下,掌握方寸,博而不杂,约而不陋,吐故纳新,力具变化而探幽寻径,至于所期若何,乃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沈老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老一辈书法家对书法的真诚、虔诚,他精妙的书法技艺,以及他高扬的古典主义书学理想,依然值得我们细加品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颜真卿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周鸿图:沈尹默书学浅析
颜体境界(郭乍麻)
沈尹默书法浅谈
艺丛专题丨从《寐叟题跋》看沈曾植的书学思想
跟颜真卿学楷书:颜体楷书临摹技法要点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