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主任教育中等生的艺术

所谓中等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处于中等水平,而品行等方面又表现平平的学生。他们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智力因素较好,非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比较聪明,能较快地掌握知识,但缺乏毅力,学习不刻苦,因而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其二,智力因素一般,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对问题的反应较慢,但学习踏实努力。其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理解能力较差,学习又不够努力和深入。  中等生,是后进生的预备队,是先进生的后备军。他们往往在班级中人数较多。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互相斗争,有时表现较好,有时表现较差,不断向两极分化。为此,认真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规律,积极做好强化教育工作,是每个班主任当前不可忽视的一个新课题。班主任在教育中等生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认清误区,端正思想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常常发现这样一种事实:中等生向先进生转化为数极少,而中等生下滑到后进生行列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这主要与班主任的三种认识误区有关:  一是先抓两头,后带中间。不少班主任认为,中等生人数多,面广量大,难以启动。他们不愿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多花时间,多费精力,而热衷于搞“抓两头带中间”,先进生基础好,容易出成效;对后进生的教育,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们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就能够显露出来;而中等生,只能在那里被动地等“带”,得不到积极的诱导和教诲。  二是以稳为上。一些班主任认为,不狠抓后进生,班风难以改观。中等生虽不会给班级增添光彩,但也不会给班级添什么麻烦。他们是班级中较为稳定的群体,因此,也就容易放松对他们的教育。  三是把力量用在“正处”。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风气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的情况下,有些班主任认为,抓先进生可以提高升学率,提高班级和学校的声誊;抓后进生可以提高合格率,期终评比上名次;唯有中等生,无名可争,无利可图,因此,抓着没劲。  班主任传统的“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固然不错,但是那种一味忽视对中等生进行经常性教育,以为中等生会自然好起来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亦不利于学生集体和个体的发展。好大多数学生的工作。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多数,只有稳定他们,并通过教育促使他们向先进生转化,才可能扩大先进生队伍,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而影响后进生向好的方向转化。  “抓好两头”虽然对中等生有影响,但只是外因,还须对中等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教育,启发他们发挥内因的作用,向先进生转化。所以,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对中等生的教育,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集体的整体优化和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至关重要的大事。  二、掌握特点,分类教育  中等生的情况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种:一是思想基础较好但能力有限,想上进又上不去;二是甘居中游,既不想“冒尖”,又不愿落后挨批评,与世无争的心态较为突出;三是思想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忽高忽低。形成中等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既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体因素,又有主观和客观因素。  班主任不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也是原因之一。所以,班主任要在主动加强和改进中等生的教育上下工夫。比如:对第一种情况的学生,要教育他们认真学习,勇于实践,同时要注意对他们的培养和大胆使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对第二种情况的学生,要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意给他们加“担子”,形成思想压力,刺激他们力争上游。对第三种情况的学生,要教育他们认真改造世界观,明确学习目的,克服患得患失的思想,同时要帮助他们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和顽强的意志。  三、挖掘潜力,促其发展人都有一种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需求  这种需求的满足,有助于人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助于坚定信念,提高创造能力,实现远大理想,尤其在竞争机制引入教学活动领域的今天,每个学生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同学之间也会产生竞争。处于中等状态的学生并非不求上进和无特长、无潜力或能力极差,他们也有丰富的思想、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亟待班主任、科任教师开发的各种潜能。他们不在这方面显露,就在那方面逞能,勃勃的青春活力是无论怎样也压抑不住的。进入高一级学校或班级后才得以崭露才华的中等生不乏其人,这说明只是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才使他们暂居中等的。这就要求我们当班主任的,根据中等生的潜在才能和兴趣,从实际出发,积极挖掘,热情激励,使那些在学习领域里暂时还没有力量做出突出成绩的学生,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尽可能在其他方面找到发挥自己潜能的天地。同时,还要培养中等生具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竞争,并自觉地克服竞争可能带来的心理失衡,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促使其完善人格的逐步形成。  四、创造机会,体验成功  班主任在教育中等生的过程中,积极为中等生创造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各种成功的体验,是促使中等生向先进生转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班主任不仅应以积极的态度,为他们创造机会,更快地促进中等生的个性健康发展。而且要加强对中等生进行成功教育。首先,是让他们打破对“成功”的神秘感。要让中等生明白,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圆满地达到既定的目标就是成功。比如,能较好地回答一个问题,能顺利地参加一项活动,敢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  其次,大力开展“表现”教育。成功和“表现”是互相联系的。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班主任要善于创造条件,针对中等生也爱“表现”的天性,给他们提供“表现”的舞台,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优化个性。同时,中等生通过“表现”,就会在同伴中实现良好的自我价值,他们渴望受到关注和“表现”的,心理就会得到满足,并在自豪荣耀的基础上,树立自尊心,增强自豪感,不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逐步跻身于先进生的先列。  五、“主体”倾斜,提高效率  所谓“主体”倾斜,就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着眼点放在中等生身上,力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实践证明,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如果偏向先进生,则中等生不能适应,后进生更感茫然;如果偏向后进生,则中等生感到“吃不饱”,先进生觉得乏味。因此,班主任在选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应向中等生这一“主体”倾斜,把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定在中等生的“最近发展区”,优先启发,优先讲授,优先辅导,优先激励,并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实际,考虑到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有利于中等生的接受,从而减缓他们接受知识的坡度,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这样,既有利于面向学生的大多数,又可以使“两头”缩短适应性上的差距,通过班主任老师事后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来弥补他们在大课堂中的不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班主任在确定班干,开展活动时,也要实行“主体”倾斜,要重视在中等生中间选拔班干,让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以提高班级整体工作效率。

后进生常表现为学习基础差而且又不努力。针对基础差,教师们常用补课的办法;针对学习不努力,教师、家长多用训斥(甚至打骂)的办法。但往往都是扬汤止沸,收效甚微,最后大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任其自由发展,殊不知,差的根源在于观念,是一些错误的观念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只有先领后进生走出观念的误区才是“釜底抽薪”的办法。本人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后进生的几大观念误区及其对策。  误区一:我天生不如人,再努力也没用。  大多数后进生在学习上极度自卑,他们把自己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完全归于智力差,而不认为自己努力不够。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难度(如分层教学、考试分AB卷等办法),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要让他们多体会一点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对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有直接的感受。这样的体验多了,他们的观念就自然转变了。  误区二:知识高深莫测,只能囫囵吞枣。  后进生大都对知识有一种高深莫测之感,于是在学习时常表现为不求甚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长期吃“夹生饭”,最终形成“消化不良综合症”,令教师们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把原来“肚子”里那些半生不熟的东西“吐”出来,重新细嚼慢咽、消化一通。让他们懂得什么算是真正的掌握,懂得知识消化了是何等轻松愉快。慢慢地,他们就会自动地寻求理解消化。  误区三:要把成绩搞上去,只能照人家的路走。  家长们常说:“你看看人家是怎样学的!”老师们常说:“要像××同学那样。”……于是,在后进生的心目中便形成了这样一个印象:要想学习好,只有走人家的路。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全照搬别人的模式是行不通的。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这样,一个人的发展也是这样。教师应帮助这样的学生懂得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并帮助他们制订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误区四:老师的评价绝对正确。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权威,学生常把教师说的一切当真理。有的教师常常对后进生作“木脑袋”“将来一定没出息!”之类的评价,口气十分肯定,这些话往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后进生的进取心影响极大。每当他们欲进取时,一想起这些话便信心全无。这时应对他们多讲些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名人小时候奋发自强的故事,恢复他们的自信心。  误区五:只有考分提高了才是进步了。  由于家长和部分老师的影响,学生常把考分作为衡量学习进步与否的唯一标准。但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某个差生在某个阶段努力了,水平也确实提高了,但在考分上一时还看不出来。这时学生会很自然地认为功夫白费了,从而放弃努力,还在心底留下“努力也没用”的阴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不妨在给分时灵活点,以保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帮助后进生分析,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继续努力。  误区六:记忆力决定一切。  大家知道,记忆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有先天性差异。但有的后进生认为自己记忆力差就什么都学不好。教师应让这些学生知道历史上不乏记忆力差的名人,记忆力差可由其他方面来弥补(就像瞎子的耳朵特灵一样),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同样可以成功。  误区七:学习=看书+做题。  看书和做题确实是学习的重要方面,但并不是全部。除了观察、实验等方式外,思考是学习的极为重要而又极易被人忽视的一个方面。只有思考才能把新老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井井有条地贮存在大脑中。否则,知识就是零乱地堆积在头脑中,不便于利用,又极易遗忘。教师应向学生反复灌输这一道理。  误区八:习惯是无关紧要的。  各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人的习惯大都是无意中养成的,但人的习惯对人的才能影响较大。做功课乱涂乱画、做事无条理无计划、丢三拉四等坏习惯会严重地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必须让学生懂得其危害,并监督学生逐步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事半功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七)
中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培优辅差工作总结(七篇)
2019惠州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习题第5期
小学六年级安全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大全
我最快乐的事是教书(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