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刺四关、曲池、行间治疗阴虚阳亢型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四关、曲池、行间治疗阴虚阳亢型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谢波1  林亚平2
1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海口,570311 2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沙,410208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四关、曲池、行间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各30例。针刺组取穴①四关穴;②双侧曲池、行间。两组穴位交替针刺,每天针刺1次,对照组予以卡托普利治疗, 7天为一疗程,治疗三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7d、14d、21d的血压值;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1)两组在治疗后血压都有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14d、21d舒张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不良反应例数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四关、曲池、行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对收缩压及舒张压都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能较好的改善头晕、腰膝酸软、心悸等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治法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刺  四关 曲池  行间  原发性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EH)是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针灸治疗高血压病,以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对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1、2],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病人希望通过非药物疗法及毒副作用小的中医药、针灸疗法进行系统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本研究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为观察对象,针刺四关穴、曲池、三阴交穴进行治疗,并设立药物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期为治疗高血压病提供安全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和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病例均来源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海南省农垦总医院中医科的病人和自愿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各30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8岁;平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9年。两组年龄、病程、性别的比较,结果如下表1。
表1    两组病人年龄、病程、性别比较
组别    n    年龄(岁,)    病程(年,)         性   别(例)
男       女
针刺组   30    56.46±10.84      5.19±1.20             16      14
药物组   30    53.04±10.46      4.89±2.40             14      16
表1所示: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1998年9月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PISH) 在日本召开的高血压大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对高血压的定义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 ,舒张压≥90mmHg。在不同时间至少3次测量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即可诊断。
1.2.2中医症候分型标准:
中医诊断及阴虚阳亢证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主证:头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次症:心悸、耳鸣、失眠、健忘、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1.3 病例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中医辩证属于阴虚阳亢证。
(2)年龄38-78岁,性别不限。
(3)神智清楚,病情稳定者,收缩压不超过175mmHg,舒张压不超过115mmHg。
(4)近期内服用降压药规范、明确者。
(5)自愿加入本试验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l) 继发性高血压者,如肾性高血压者。
(2) 库欣综合征高血压者。
(3) 高危、极高危高血压者。
(4) 有充血性心衰与心肌梗死病史者。
(5)高血压并发严重的心、脑、肾损害者。
(6) 恶性肿瘤者。
(7) 高血压危症者。
1.3.3病例的剔除、脱落及终止观察标准:
试验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或恶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严重不良反应,以及自行服用其他降压药者,均立即停止试验,已经超过1/2疗程者,计入疗效统计。
1.4观察方法
1.4.1 病例分组
1.4.2 治疗方法
1.4.1 .1针刺组
根据孙国杰编著的《针灸学》的取穴方法定位。选用30号1.5 寸的不锈钢毫针。行局部常规消毒,前一天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穴,合谷穴进针0.8~1寸,太冲穴进针0.5~0.8 寸,第二天针刺双侧曲池、行间,曲池进针深度为1~ 1.2寸,行间进针深度为0.2~ 0.4寸,二组穴位均施以提插捻转泻法,中等刺激,以患者有明显酸胀感,但不难受为宜,留针30min。两组穴位交替针刺,每天针刺1次,针刺7天一疗程,治疗三个疗程,治疗期间不休息。
治疗期间停服降压药,嘱患者减少钠盐的摄入,减少脂肪的摄入,限制饮酒,适量运动
1.4.1.2 药物组
常规服用卡托普利片(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2.5 mg/片),每次25 mg,每天3次,连续服用21天,每天均在同一时间服药。嘱患者减少钠盐的摄入,减少脂肪的摄入,限制饮酒,适量运动。
1.4.3观察指标
①采用GLS-909Q全自动水银血压计测量测量治疗前、治疗后24h、7d、14d、21d的血压值;②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积分情况。③观察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情况。④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标准》。
临床治愈: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收缩压
显效:舒张压下降1.33kPa(10mmHg)以上,并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67kPa(20mmHg)以上。
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到1.33kPa(10 mm Hg) ,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降1. 33-2.67kPa(10-20mmHg),收缩压下降4 kPa(30mm Hg)以上。
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以上标准。
1.6 症状、体征积分标准:
中医症候评定标准
+
++
+++
头晕
无症状
自觉头痛、不影响活动
自觉头痛而影响活动,但能坚持工作
自觉头痛、难以胜任工作
头痛
无症状
轻度痛,但不影响活动
中度痛,但不停止活动
重度痛,不能参加活动
腰膝酸软
无症状
腰膝酸软轻微
腰膝酸软时重时轻
腰膝酸软显著
五心烦热
无症状
五心烦热轻微
五心烦热时作时止
五心烦热明显
心悸
无症状
发时有有诱因,心悸轻微
发时无诱因,时发时止
怔忡
失眠
无症状
睡眠较差,睡眠减少低于1/3
睡眠不佳,睡眠较前减少1/2以上
终晚不睡,睡眠较病前减少1/2以上
耳鸣
无症状
轻,白天无,晚有
中,白天有,晚上有
重,影响工作
注:头晕、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为主症,-、+、++、+++分别记0、3、6、9分;心悸、失眠、耳鸣为次症,-、+、++、+++分别记0、1、2、3分
1.7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作统计描述,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作统计描述,进行正态性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以p
2.结果
2.1 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后7天、治疗后14天、治疗后21天血压值比较,见表2。
表2: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三疗程血压比较()
组别      例数
针刺组                      药物组
治疗前        30
收缩压    162.83±11.95         163.06±9.05
舒张压    100.06±9.05       100.86±8.90
治疗后24h      30
收缩压    146.43±10.70△△    148.53±8.98△△
舒张压     92.60±8.79△△      88.30±22.31△△
治疗后7d       30
收缩压    140.03±10.57△△    142.20±8.36△△
舒张压     87.03±6.54△△      89.60±6.77△△
治疗后14h      30
收缩压    138.83±9.65△△     141.56±8.82△△
舒张压     83.60±7.56△△**    89.76±6.51△△
治疗后21d      30
收缩压    135.26±9.10△△     139.20±7.43△△
舒张压     76.60±4.13△△**    90.93±7.94△△
注:与治疗前比较△△P与对照组比较**p表2结果说明:(1)两组治疗前血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在治疗后各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有改变,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而治疗后14d、21d治疗组舒张压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3疗程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3。
表3: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症状
针刺组
药物组
疗前
疗后
差值
疗前
疗后
差值
头痛
2.90±2.55
1.30±1.51△﹡
1.30±2.32
3.70±2.57
3.00±2.08△
0.70±1.29
头晕
4.50±3.12
1.90±1.47△﹡
2.60±2.45
3.70±2.57
3.50±2.09△
1.00±1.43
腰膝酸软
2.20±2.21
1.00±0.43△
1.20±2.17
2.10±1.78
1.80±1.68△
0.30±0.91
五心发热
1.80±1.68
0.90±1.39△
0.90±1.60
2.10±1.95
1.70±1.51△
0.40±1.03
心悸
1.06±0.86
0.57±0.56△﹡
0.50±1.00
1.30±1.02
1.20±0.88△
0.10±0.30
失眠
1.46±0.88
0.80±0.61△﹡
0.66±0.80
1.60±0.96
1.30±0.79△
0.30±0.65
耳鸣
0.66±0.75
0.36±0.49△
0.30±0.74
0.80±0.84
0.53±0.57△
0.26±0.63
总分
14.6±6.06
6.83±2.92△﹡
7.76±5.08
16.1±6.22
13.0±5.41△
3.06±2.57
注:与治疗前比较,△P与对照组比较,*p
表3结果说明:(1)两组病人治疗前各项积分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在治疗后所有积分值都有改变,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2.3 两组病人治疗3疗程后临床疗效评价比较,见表4。
表4   治疗3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  别
n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针刺组
药物组
30
30
3
2
13
12
12
13
2
3
Z= 0.8544  P=0.5275
经秩和检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组临床疗效与药物组没有明显差别。
3.5 两组病人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比较,见表5。
表5   不良反应例数比较       例
组  别
n
干咳
低血压
晕厥
其它
针刺组
药物组
30
30
0
4
0
2
1
0
0
1
X2= 8.00   P=0.046
经X2检验,两组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少。
3.讨论
EH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断术语·疾病部分》,将高血压病称为“风眩”病, “风眩” 之名出自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头眩候》: “风头眩者,由血气虚,风邪入脑,而引目系故也。诊其脉,洪大而长者,风眩”。唐孙思邈《千金方·风眩》云:“夫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定,胸上蓄实,故有高风面热之所为也。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EH 的发病机理是上实下虚,上实为肝阳肝火上扰,气血并走于上;下虚为肾阴亏损;致水不涵木而表现为肝阳偏盛。患病日久,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最终导致阴阳两虚。故可把EH 病机概括为“变动在肝,根治在肾”。肝肾阴阳失调是其基本病理基础,气血逆乱是其基本病理改变[4]。根据风眩以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扰乱血脉。气血运行乖违为病机特点。对其治疗我们认为应以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疏通血脉为根本原则。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以治其本;清除风、火、痰、瘀等病理性致病因素,疏通血脉以治其标。以达“阴平阳秘”,气行血运,血脉运行循环畅通,血压调和之目的。
“四关”一词最早记载于内经,其义为四肢,《内经》一书《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对文中所提四关,有三种解释:(1)指四肢,隋唐医家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诸原所生》中曰:“四关,四支(肢) 也。”(2) 指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注释《标幽赋》中云:“四关者,两手足刺之而已,正所谓六十六穴之也”, (3)指双侧太冲、合谷四穴,明代徐凤《针灸大全》注曰:“四关者占,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在《针灸大成》的《经外奇穴》篇称:“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杨氏明确开四关即刺合谷、太冲,取其开通之意,如《针灸穴名解》:“合谷、太冲各二穴,名为四关,以其能大开通也。”此后,开四关成为固定配伍,四关穴即合谷、太冲。
针灸治病的主要机制就是通过经脉调节人体气血。合谷属多气多血之阳明经,偏于补气、泻气、活血;太冲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偏于补血、调血。合谷、太冲二穴相配堪称经典配穴,两穴一阴(太冲)一阳(合谷) ,一气(合谷) 一血(太冲) ,一脏一腑,一升一降,是一组具有阴阳经相配,上下配穴,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的针灸处方。针四关具有很好的降压效果。阎增民[5]用针刺体穴太冲、合谷等穴治疗高血压病66例,总有效率92 %,治愈率71%,杨波等[6]针刺四关穴治疗颅内血管阻力增高的高血压并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血管阻力指数和血流量,通过对比发现可明显降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血管阻力指数,提高血流量( P
曲池是合谷的同名经穴,行间是太冲的同名经穴。张红星等[7]为了探讨针刺单穴降压的起效时间,将针刺曲池穴与舌下含服心痛定对高血压患者的即刻降压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曲池穴即时降压效果显著,针刺后3 min 血压开始下降,与针刺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针刺曲池穴降压起效时间明显早于舌下含服心痛定者。行间穴为足厥阴经的“荥穴”,按五行属“火”,肝经之实可以通过泻其“荥穴”, 即《难经·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毋, 实则泻其子”之意。行间穴是经气流行的部位, 具有平肝降逆,疏肝理气、清热镇惊的作用。在这里曲池、行间与太冲合谷交替针刺,可以减少较长时间针刺同一穴位所造成穴位部位的损伤。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所施加的压力。卡托普利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疗效确切的降压药,为竞争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并通过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水钠潴留,还可通过干扰缓激肽的降解扩张外周血管。通过对比发现,针刺四关、曲池、行间治疗后14d、21d舒张压控制明显优于卡托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针刺四关、曲池、行间对舒张压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降压效果与临床常用降压药卡托普利疗效相当,且治法安全,不良反应少。
在治疗中,我们观察针刺四关、曲池、行间治疗及药物治疗对头痛、头晕、心悸等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发现根据中医整体观及辩证论治结合经络辩证而选取的针刺治疗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候改善明显,通过针刺四关调节了人体气血以达熄风、降火以通脉;通脉有利于化痰、祛瘀。这样可使标本兼顾以达“阴平阳秘”,气行血运,血脉运行循环畅通,血压调和之目的,从而使头痛、头晕等症得以恢复,血压得以改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衡针刺“降压穴”联合穴位揿针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
邓铁涛浴足方浴足护理高血压病的体会_张广清
顽固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分析
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当代外治妙方
复方钩藤散高血压外治疗效观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