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下葬时13个城门同时出殡 难道没葬于孝陵?
userphoto

2023.02.28 广西

关注
核心提示:明孝陵于洪武十四年开工,直到永乐三年才建成,先后历时25年,动了10大军,动用财物数不胜数。明孝陵布局宏雄,规制严谨,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甚至影响了之后明代清代帝王陵寝的制式。下葬时,在13个城门同时出殡,其尸骨所葬之地也就成了不大不小的谜团。

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下的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园。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算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孝陵”2字来缘于马氏“孝慈”的谥号。

明孝陵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工,直到永乐三年(1405年)才建成,历经三帝,先后历时25年,动了10大军,动用财物数不胜数。明孝陵布局宏雄,规制严谨,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甚至影响了之后明代清代帝王陵寝的制式。

该陵墓耗时25年建造完成,这期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建筑宏伟,气势庞大。陵园内青松翠柏,郁郁葱葱,精致亭阁交相辉映,这样的设计风格,非常符合朱元璋的性格。因为,他本人对死后看得比生前还要重要,作为死后的长眠之地,陵墓自然要修建的体体面面,风风光光。

然而,明孝陵外部景观的建设豪华非凡,那与之相配套的随葬品也一定是异常的丰富。一直以来,大家都对明孝陵地宫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其内部到底珍藏了哪些稀世珍宝,更引发了人们的多种猜想。但是,由于当前的技术手段,以及相关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于明孝陵的地宫还不能进行人为挖掘。因此,人们想亲眼领略地宫内部奇景和珍宝的愿望,只能破灭。

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十四年,天下初定,四方太平。但是突然马皇后病重卧床不起,朱元璋意识到自己必须要修建陵墓了,修建一个永久安全地下皇宫,以死后安葬于此。

在当朝的风水大师刘伯温参与多次堪舆之后,朱元璋最终将陵墓位置定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并任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依托独特的山体结构,开始修建这座享誉后世的明孝陵。

独龙阜独特在于是一座石头山,非常地坚固,而且是一个整体结构。这与过去帝王陵墓区别非常大。过去的帝王都在深埋地穴,或者多建疑冢,防止盗墓。但是效果非常差,可以说十墓九空。

而朱元璋选择的独龙阜是一座坚固的石头山,等于利于天然石头当作防盗建筑了。在修建之时,工匠们直接把这把座石头山横向掏空,从内部掏空后,再往下修建地宫,这种方法是一种极大的工程。

在今天看来,有着工程机械的帮助,我们掏空山体都非常麻烦,因为塌方随时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在明朝当时的生产工具是非常落后的。他们使用的方法是人工开凿,用火烧巨石,然后再用水浇,使巨石裂开,人工一点点的开凿,非常的麻烦,非常的耗时。修建帝王陵,可以说是建立在无数穷苦百姓的尸骨上的。

朱元璋的子孙对明孝陵极为重视,为了防盗,对明孝陵做了双管齐下之举。

第一管:派重军驻守明孝陵。

明孝陵一直是明朝的最高级别的安保,从洪武年间到明末,一直有5600人的军事机构驻扎在明孝陵周围。这只军队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他们叫孝陵卫,分设五所。而且这5600人中有500人是直接驻扎到陵区中进行贴身式驻防,所以想一想在这5600人的驻防下,哪个盗墓贼敢打明孝陵的主意。这些人从思想上必须要忠于明朝,然后进入孝陵卫工作之后,就必须世代为其守陵。明朝专门拿出俸禄养活这些守陵人及其家属,他们已经与明孝陵结为一体,陵墓安全,他们就能有饭吃,如果陵墓有一点闪失,他们全家都会受重罪牵连的。所以这保护明孝陵的都忠心耿耿地保护着朱元璋的陵墓,外人没有谁敢进入紫金山。

紫金山位于今天的南京玄武区境内,又称钟山。紫金山距离南京城很近,无论明清,只要盗墓贼在明孝陵有任何动作,就会被立即发现。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曾称赞钟山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的赞誉。

第二管:设防盗重罚提示牌。古人以鹿为瑞兽,明朝的后代皇帝们一直在陵园内放养鹿。据悉,最多的时候陵园内放养了近千头鹿,每头鹿项下都挂着银牌一枚,上面铭刻着5个触目惊心的字:盗宰者抵死。

尽管孝陵的防盗措施很严,对盗墓贼的惩罚也很严,但却依然防不住“天外飞客”对孝陵的破坏。据史书记载,明孝陵在600年的历史岁月里,屡遭火灾,屡遭兵乱,火灾的影响是把孝陵的宏伟建筑烧的残破不堪。而兵乱的结果是孝陵外面可以搬走的值钱文物几乎都被洗劫一空。比如说1853年清军与太平军之战,使得明孝陵仅存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楼下部等砖石建筑,其余建筑俱毁。

当然,明孝陵虽为朱元璋陵寝,但是中却疑团重重,据说朱元璋死前布下了一个“迷魂阵”,下葬时,在13个城门同时出殡,其尸骨所葬之地也就成了不大不小的谜团。

直到现在,南京还有这样一个民谣:“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做小菜卖,十三个城门抬棺材。”那么,朱元璋生前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神秘的仪式呢?是害怕自己死后被人开馆戮尸吗?

实际上,这件事情并非空穴来风,明人朱国桢的《皇明大政记》上便记载了朱元璋的这种“秘葬”方法:“(朱元璋驾崩时)而发引,各门下葬”。各门下葬,看起来似乎是一种障眼法,和古代曹操使用72疑冢一样,似乎是实行秘葬的步骤之一,属反盗墓的典型特征。

有专家推测,朱元璋之所以这样故布疑阵,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生前杀戮了太多的无辜大臣,怕死后遭人报复,于是就准备了十三具棺材,用一起出殡的形式来掩饰自己真正的下葬地点,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人搞不清自己到底葬在了何处。由于中国历史上不乏有后朝破坏前朝古墓的例子,因此朱元璋设下此计,显然也是颇有深意的。

因此,有部分专家推测,现今的明孝陵内部所埋着的并不是朱元璋的尸骨,朱元璋可能已经被埋在了一个不为人们所熟知的秘密之地。果然在200多年之后的明末,天下大乱,周围的百姓争相盗伐明孝陵的树木,打到南京的清军甚至砍掉了孝陵殿的金丝楠木巨柱。

后来,在太平天国时期,明朝的十大功臣庙全部被摧毁,如果不是洪秀全等人认为明孝陵在政治上还有一些利用价值,明孝陵的命运可能早就和其他被盗的陵墓一样,被毁灭在历史的滔滔长河之中了。这样看来,朱元璋这样做确实十分深谋远虑,早在600多年前,他就已经猜测到了明孝陵可能会遭到被毁灭的命运,并且用这十三具棺材为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那么,朱元璋究竟有没有葬在明孝陵呢?

新中国成立后,明孝陵成了重点保护的文物。期间尽管多次对其进行考古,但收效甚微。直到1998年,南京市文物专家采用高科技手段,采用精密磁测手段勘测明孝陵。结果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专家们得出2点惊人答案:一是朱元璋沉睡在明孝陵独龙阜地下数十米处的地宫中。二是地宫600多年来完好无缺,从没有被盗过。

朱元璋地宫位置终于明确了,其入口却又是个不大不小的谜团。

原来明孝陵修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依地形山势而建,实现了建筑与地形地势的有效结果,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目的,唯一的墓道也是建在半山腰,数十米的墓道被巨石和沙土填满,常人根本找不到墓道所在方位,而找到了墓道也很难挖开“防盗门”,更别说进入墓室内了。

当然,专家们通过勘还有个惊人的发现,明孝陵的墓道是弯曲的。

要知道历朝历代的帝陵的墓道多半是笔直的,而明孝陵的墓道为何却是弯曲的呢?专家认为这是刻意所为,而是因地制宜造成的。原因是明孝陵地下由侏罗纪砾岩和长石石英岩两种不同种类的岩石组成,两种岩石都坚硬无比,开凿起来简直难于上青天。因此,在墓道施工中,临时改成了弯曲的墓道。

总之,明孝陵至今还没有挖掘,因此,地宫底下究竟埋藏着什么惊天的秘密。

那么,不能挖掘,我们就无法了解到地宫内部的真实情况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一直以来,人们都没有放弃对明孝陵的研究和探索。最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那就是:目前孝陵地宫的状况,以及结构已经通过技术手段,基本探查清楚了。这对于人们了解明孝陵,以及明代相关的文化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之所以不用挖掘,也能探查到地宫内部的实际构造,主要在于各种高科技手段在考古工作中的合理运用。

为了完成对地宫内部构造的研究任务,考古专家们采用了非常精密的磁测技术,实现了对明孝陵陵区2万平方米区域面积的大规模、有深度的探测。最终,将埋藏了600多年的孝陵谜团给解开了,不仅弄清了地宫的内部构造,还对人们关心的地下宝藏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探明。

或许,很多人都会对这个探测技术感到非常好奇,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技术,可以在不打开地宫的前提下,对其内部进行全方位的探测呢?

接下来,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

“磁测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深层探测技术,该技术的理论是利用空间内物质的自有磁场,进行磁性探测。无论是金属,比如:金银铜铁,还是非金属物质,如砖、瓦等,都会具有自身独特的磁场,而不同年代,不同成分的物质,其磁场的强弱度也不同。

所以,利用这种物质之间磁场的差别,就可以通过“精密磁测技术”,对分布在地下的不同物质进行探测了。这种探测办法,可以探测到地下50——60米的深度,甚至,该地点的土质是否经过人为的扰动,也可以通过对该土质磁场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探测和分析。

因此,这项探测技术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且抗干扰性强,哪怕是信号极弱,或者是在强干扰的情况下,它都可以完成作业。

然而,即便如此,还是难度很大。

由于,明孝陵的探测范围较大,且在相关的历史资料中,对该陵墓的记载内容并不详细,使得人们对其内部的具体情况掌握不清楚。而且,陵园周边的磁场干扰性非常强,这些都给探测考察行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不过,到最后相关的探测还是顺利完成了,且探测结果非常喜人。

这也不免让我们对考古工作者们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到钦佩。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为了防止后人盗挖坟墓,在出殡当天从南京十三个城门同时派出了完全相同的车马仪仗进行出殡,让人很难分辨真伪。所以,到底是哪辆马车运载着朱元璋的“真身”,真的是无从知晓。此外,一直以来,关于明孝陵地宫是空的传说都不绝于耳。

即:朱元璋的这座陵墓只是一座空坟墓,他并没有安葬于此。而且,民间还有说朱元璋真正的葬身之地,是南京朝天宫或北京的万岁山。

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呢?

经过本次探测,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1998年12月,精密磁测技术探测工作正式开始。在无破坏性的情况下,对明孝陵地下玄宫的位置进行了探测。1999年,研究人员在对神宫前金水桥内神道东侧进行钻探的时候,发现了砖结构和石构件的遗址,附近还有用砖头砌成的水井,水井的四周有大型柱础在地表暴露着。

通过与明孝陵其它地方的砖、石进行对比,研究人员确定:该处遗迹与明孝陵是同期建造而成。到了2000年春天,研究人员又在神宫的西南角发现了一片建筑遗迹,该遗迹是由少量的绿琉璃构建,且与明孝陵里发现的无论是样式还是材质都一样。

然而,历经数年的探测人们发现,虽然历经了600多年的风霜雪雨,明孝陵内的神宫早已被尘土湮没。而且,在众多盗墓贼觊觎之下,以及多年来硝烟战火的摧残,明孝陵地面的建筑损坏较为严重,但是,其埋藏在地下的,规模庞大的地宫内部却依然保存完好,没有被盗取和破坏过的痕迹。

同时,经过研究人员确认:朱元璋就葬在独龙阜下十米的地方。

就这样,在先进的精密探测技术帮助下,人们确定了朱元璋的准确葬身之地,将几百年来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朱元璋具体安葬地点之谜成功破解了。同时,也打破了明孝陵地宫被盗的不实传说。

明孝陵为何没被盗掘

历经了600多年的时间,在众多盗墓贼的觊觎之下,以及多年硝烟摧残下,虽然明孝陵地面的建筑损坏较为严重,但是其规模庞大的地宫内部却依然保存完好,没有被盗取和破坏过痕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无论是明朝、清朝,亦或者是民国时期的很多军阀,都知道大名鼎鼎的明孝陵,但是为什么没人前往盗掘呢?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1个原因,孝陵有它的独特之处。当年朱元璋之所以想把独龙阜山作为明朝皇家陵园,主要是看中了一点:独龙阜山是一座石头山,这样的山体本身就非常防盗。

而朱元璋在高人的指点下,也没有选择自上而下的传统挖掘方式,而是独辟蹊径的横向凿山。虽然这么做会增加施工难度,还会大大增加工程量,但好处却是极大地提高了防盗级别。

如果盗墓者找不到地宫入口,想从其它方位进入地宫的话,可能性几乎是零。如果盗墓者的手中没有先进的装备,那么“几乎”两个字就可以去掉了。

明孝陵的地宫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土丘,土丘四周都是厚厚的砖墙,最薄的砖墙也有1米厚。砖墙外面则是更加坚硬的石头山体,整个地宫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石头罐子”,厚实无比且坚硬无比,这样的墓葬如何能盗?

或许有朋友要说了,摸金校尉等民间倒斗组织,都有自己找寻墓道入口的秘术。虽然从别的地方无法进入,但他们应该有办法找到地宫入口吧?答案是否定的!

正常来说帝王陵墓的墓道,都位于陵寝和地宫的中心轴的宝城之下。以这样的设计,去倒推地宫入口的位置,是有可能找到的。

但明孝陵的墓道却并不是这样,经过先进仪器的检测,明孝陵的墓道是偏在一边的。朱元璋不按套路出牌,虽不合传统,但是却增加了防盗性。

既然找不到入口,能不能从宝顶进入呢?毕竟此处的建筑往往会比较薄弱,很多大墓被盗时,宝顶都成为了突破口,那么明孝陵是不是也可以从地宫宝顶进入呢?答案仍然是不可能的!

首先,明孝陵开凿时是横向开凿的。其地宫宝顶上方的山体是非常厚的,且都是石头。除此之外,朱元璋还用了别的办法来保护“宝顶”。

在一些古代大墓中,墓主人为了防盗,会采取流沙防盗的手段。而朱元璋更狠,他使用的是鹅卵石。朱元璋命人在地宫的宝顶之上,铺设了一层厚厚的鹅卵石!

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更快速地排水,二是防盗!盗墓者一旦打通地宫宝顶,上面的鹅卵石便会铺天盖地的倾斜而下,结果可想而知。

除了上面的原因外,明孝陵一直没有被盗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便是人为的保护!朱元璋下葬一个月后,新任皇帝朱允炆便从军中挑选了5000多名精锐士兵,组成了“孝陵卫”。

虽然历史上孝陵卫的名气,并不如锦衣卫那般的如雷贯耳,但孝陵卫的待遇要好很多很多。这5000多名精兵,每5年调整考核一次。

不但实行末位淘汰,还实行家族继承,以保证秘密不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只要能够入选孝陵卫,就可以终生领取朝廷俸禄。意思很明显,成为孝陵卫就相当于捧上了一只金灿灿的饭碗。

孝陵卫驻守在明孝陵的这段时间里,是不可能有人前去盗挖明孝陵的。大明王朝结束,大清王朝开始,清朝统治者对明孝陵更是“呵护有加”。

为了笼络汉人的人心,摄政王多尔衮便已经派遣士兵护卫明孝陵。从此之后,大清王朝对明孝陵的接管正式开始。

40年后,康熙皇帝南巡时率领大臣来到明孝陵,行三跪九叩之礼。此外康熙还下令:禁止在孝陵周围进行砍伐,且南京官员要保护好孝陵。

纵观整个大清朝,不止康熙是这样。乾隆、嘉庆、道光也是全力保护孝陵。尤其是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次次祭拜,而且每次都行三跪九叩之礼。

到了大清王朝最动荡的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并且一举攻占了南京。就在很多人以为明孝陵可能要遭殃的时候,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也去明孝陵祭拜了。并且跪在陵前,以“不孝子孙”自称。明孝陵的部分地面建筑曾遭战火损坏,洪秀全很快就命人对明孝陵进行了修复。洪秀全出于凝结汉族人心,驱逐满清政权,也对明孝陵采取了保护措施,这也使得在战乱时期,明孝陵依旧没有被官方或民间所盗挖。

后来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之后,清政府依旧对明孝陵采取保护措施,并对外称太平天国还损毁了部分明孝陵的地面建筑,当时的两江总督曾国藩特意又请示慈禧太后拨款对明孝陵进行了整体翻新翻修维保措施,这当然还是清政府出于安抚汉族人心的政治需要。

清朝灭亡之后进入民国时代,南京成为民国首都,民国政府对明孝陵的保护也极为重视,1912年2月15日国父孙中先生携南京临时国民政府官员祭拜明孝陵,并亲自诵读了祭文,孙中山先生根据当年朱元璋驱逐蒙元政权时提出的口号进行了修改,改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

后来南京进入汪精卫的日伪政权统治时期,日本人想对中国人进行文化侵略,所以就要尊重曾经汉人的政治领袖朱元璋,没有对明孝陵进行较大的破坏和盗挖,再加上汪精卫的日伪政权一直秉承着孙中山先生的遵嘱,对明孝陵也进行了妥善保护。

因此即便到了清末民国以及抗日时期那个战乱时代,明孝陵依然得到了妥善的保护,政权交替、朝代更迭对明孝陵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虽然那个时候很多军阀都对明孝陵垂涎三尺,但是明孝陵距离南京城太近了。一有风吹草动,南京城就会知晓,所以“贼人们”始终没有机会下手。

进入了新中国时代,政府更是对明孝陵进行了妥善的保护和地面建筑的修复,尤其是在1956年对明十三陵中的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的明定陵进行考古发掘,结果由于技术不足和经验不足,导致了明定陵中的文物出土后见光死,对文物造成了巨大损失。

因此在1961年新中国政府出台了重点文物保护政策,而朱元璋的明孝陵就是这一年公布的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得到了政府的妥善的保护和修复。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在2003年时明孝陵更是被选入世界遗产名录,政府更加重视对明孝陵及其周边功臣陪葬古墓的保护,到现在明孝陵又配备上了高科技设备,通过连接大数据对明孝陵进行全天候的监测预警,所以现在的明孝陵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无异于是国宝,更加不可能会被盗挖了。

从明孝陵成立之后,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对明孝陵的保护从来没有出现过真空期。正是因此,明孝陵才能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不得不说,大明王朝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地位更是无比崇高。清朝也祭拜,太平天国也祭拜,民国也祭拜。这样的待遇,在历史上真是绝无仅有了!

至今600多年过去了,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妻子马皇后依然安静如初的静眠在紫金山独龙阜之下,从前不会有人去打扰他们,以后更加不会有人去打扰他们了。


投诉/举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之谜:朱元璋陵墓夜伴哭声
明孝陵地宫之谜
朱元璋陵墓宝顶上有一层鹅卵石,考古队挖到后大喜地宫没有被盗
“明孝陵”摄影札记(“南京之旅”第九集)
朱元璋的陵墓规模堪比始皇陵,为何600年来盗墓贼无一得手?
地宫之谜告破:揭秘秦始皇陵的布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