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面解析骨科牵引术的常用分类及要点总结
概述

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利用悬垂重量为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引力,以克服肌肉的收缩力,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或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牵引的目的
  1. 患肢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炎症扩散。

  2. 保持肢体功能位。

  3. 稳定骨折断端,镇痛,便于骨折愈合。

  4. 矫正和预防因肌肉挛缩所致的关节畸形。

  5. 使骨折、关节脱位复位。

  6.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回流,消除肢体肿胀。

牵引的分类
  1. 皮牵引

  2. 骨牵引

  3. 布托牵引

牵引用具

牵引用具主要包括牵引床、牵引架、牵引绳、牵引重量、牵引扩张板、靠背架、床脚垫、牵引弓、牵引针和进针器具等。

牵引的方法

一皮牵引

  • 定义:把胶布或牵引带贴在皮肤上,通过牵拉胶布或牵引带进行牵引。因为牵引是通过牵拉皮肤再到皮下组织和骨骼故又称间接牵引。

  • 优点:操作简便,对肢体损伤小,不需要穿过骨组织。n缺点:不能承受过大压力,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

  • 适应症:轻、中度骨折移位可选用皮牵引,常用于小儿或老年体弱患者的骨折或关节炎症的纠行与固定。皮肤有创伤、炎症、溃疡、粘膏过敏以及静脉曲张等疾病者,不宜使用。 

  • 皮牵引操作方法:

  1. 清洁伤肢皮肤,剃去汗毛,以保护皮肤与增加胶布的粘着力。裁制牵引胶布使其宽度为伤肢最细部位周径的 l/2;长度为骨折线以下肢体长度与扩张板长度的两倍之和。胶布的两端分成3等份,撕开10一30cm。将适当尺寸的木制扩张板粘于胶布中央,然后在与木板中央孔相对处将胶布剪一小孔,并在孔内穿入一根牵引绳,于板之内侧面打结,防止牵引绳滑脱。

  2. 粘贴时应在助手的协助下、先于骨突部放置纱布衬垫保护.然后将胶布平整粘贴于肢体的两侧。胶布的上端应超过骨折线2—3cm,并使扩张板与肢体末端保持5—10cm左右的距离,同时注意两端长度相称一致,以保证扩张板处于平直位置。最后用绷带缠绕包扎,将胶布平整地固定于肢体上。切勿过紧.以免影响患肢的血液循环。牵引重量不超过5KG。时间一般为2~3周。

皮牵引


二布托牵引

利用厚布或皮革按局部体形制成相应的布托,托住患部,再用牵引绳连接布托和重量通过滑轮进行牵引。枕颌布托牵引、骨盆悬吊牵引。

布托牵引

三骨牵引

  • 定义: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和休息的作用。

  • 优点:

  1. 可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阻力较小,可以有效地克服肌肉紧张,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所造成的畸形。

  2. 牵引力可以适当增加,不致引起皮肤发生水泡、压迫性坏死或循环障碍;配合夹板固定,保持骨折端不移位的情况下,可以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以促进骨折愈合。

  • 缺点:

  1. 钢针直接通过皮肤穿入骨质,若处理不当可引起针眼处感染。

  2. 进针部位不准确,可损伤关节囊或神经血管。

  3. 儿童采用骨牵引容易损作骨骺。

  • 适应证:

  1. 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

  2. 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3. 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4. 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定性骨折。

  5. 颈椎骨折与脱位。

  6. 皮肤牵引无法实施的短小管状骨骨折。

  7. 手术前的准备,如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关节挛缩畸形患者术前等。

  8. 关节挛缩畸形者。

  9. 需要牵引治疗而又不适于皮肤牵引者,如伤肢有静脉曲张的骨折患者。

▲骨折

  • 禁忌证 :

  1. 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

  2. 牵引局部骨骼有病或严重骨质疏松者。

  3. 牵引局部需要切开复位者。

  • 骨牵引前的准备:包括骨牵引器械包、牵引弓、牵引架、牵引绳、秤砣、局部麻醉用品、皮肤消毒剂、患肢皮肤准备等。

  • 骨牵引种类:颅骨牵引、尺骨鹰嘴牵引、拇指及其他四指牵引、股骨大转子牵引、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

四颅骨牵引

  • 适应症:颈椎骨折脱位等外伤患者。(颈椎病患者很少采用,只有在下颌等牵引处皮肤过敏或其他特殊情况无法使用皮肤牵引的颈椎病患者才可行颅骨牵引法。)


  • 手术方法:

  1. 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用尖刀在两侧钻孔标志点各作一长约1cm小横切口,深达骨膜,止血,选用带有安全隔板的颅骨钻头,在颅骨表面向内侧约45°角钻孔,以钻穿颅骨外板为度(成人约4mm,儿童为3mm)。要求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检查深度和方向,切勿穿过颅骨内板伤及脑组织。然后将牵引弓两钉齿插入骨孔内,拧紧牵引弓螺丝钮,用酒精纱布覆盖伤口。

  2. 牵引重量一般是第1、2颈椎用4kg,以后每下一椎体增加1kg。复位后维持牵引重量为3~4kg。

  3. 为了防止弓滑脱,于牵引后第1、2天内,每天将牵引弓的螺丝加紧一扣。

  • 工具

  • 划线

  • 消毒铺巾

  • 定位

  • 局部麻醉

  • 切开

  • 另外一侧定位

  • 另一侧局麻

  • 钻孔

  • 置入颅骨牵引器

  • 包扎

五尺骨鹰嘴牵引

  • 适应证:适用于难以整复或肿胀严重的肱骨髁上或髁间骨折、粉碎性肱骨下端骨折、移位严重的肱骨干大斜形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在尺骨鹰嘴下2cm,尺骨嵴旁开一横指处进针。局麻后,将克氏针从内向外刺入直达骨骼,注意避开尺神经,然后转动手摇钻,将克氏针垂直钻入并穿出对侧皮肤,使外露克氏针两侧相等,以酒精纱布覆盖针眼处,安装牵引弓进行牵引。

  • 儿童患者也可用大号巾钳钳夹牵引。

  • 牵引重量:一般为2~4kg,体重的1/20。

尺骨鹰嘴牵引

六拇指及其他四指牵引

  • 适应证:多用于拇指掌骨及其他掌骨或近节指骨的不稳定性骨折。

  • 操作方法: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后,在局麻下,将1细的克氏针穿过拇指末节指骨,通过塑形石膏与“U”形铁丝圈,置拇指于功能位牵引。其他四指牵引的操作方法同拇指牵引,安放后牵引弓,将“T”形铝制夹板用石膏绷带固定于前臂掌侧,保持腕、掌指关节功能位,在前臂石膏管型的掌侧放1铁丝钩,用橡皮圈连接牵引弓及铁丝钩进行牵引。

七股骨髁上牵引

  • 适应证:股骨干骨折、粗隆间骨折、髋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向上移位、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解粘连者。

  •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置患肢于牵引架上,屈膝40°,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在内收肌结节上2cm处为穿针部位,从内向外穿针,以免损伤神经血管。穿针的方向与股骨纵轴在直角。

  • 牵引重量:体重的1/6~1/8,老年人1/9,维持量为3~5kg。

八胫骨结节牵引

  • 适应证: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

  • 操作方法:穿针部位在胫骨结节向后1.25cm,在此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进针点。从外侧向内侧穿针,以免伤及腓总神经。

  • 牵引重量:体重的1/7约7~8㎏,  维持量为3~5㎏。

九跟骨牵引

  • 适应证:胫骨髁部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踝部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向后上移位以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等。

  • 作方法:维持踝关节于中立位,内踝尖与足跟后下缘连线之中点为穿针部位。或者内踝顶点下3cm处,再向后画3cm的垂线,其顶点即是穿针点。从内侧向外侧穿针。治疗胫腓骨骨折时,针与踝关节面呈15°,即进针处低,出针处高,有利于恢复胫骨的生理弧度。

  • 牵引重量:体重的1/12,约4~6㎏。

表:牵引重量

如何维持牵引的有效性
  • 将床头或床尾抬高15~30cm,利用自身体重向下滑的力形成反牵引力,与牵引重量形成一对平衡力。

  • 牵引绳上没有阻力。

  • 牵引重力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增加或者减少,且重量保持悬空,将牵引重量放到椅子上或床上,坠落地上或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作用。

  • 每天测量患肢的长度,下肢:从髂前上棘经髌骨内缘至内踝尖,上肢:肩峰至桡骨茎突尖部(或中指尖),将测量的结果与健肢长度相比,误差不超过0.5cm,防止过度牵引。

  • 每天测量牵引力线;下肢从髂前上棘至1.2足趾之间,判断该线是否通过髌骨中央。

牵引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 有体位不正确、牵引失当造成骨不连的可能:与牵引重量过大或时间过长,牵引力线与治疗目的不一致有关。

  • 皮肤水疱对于皮肤牵引,多因胶布牵引时粘贴不均匀,不牢固,或粘贴面积小,牵引重量过重。也有部分病人是由于对胶布过敏所致。对于骨骼牵引,由于患肢肿胀或者皮肤受压所引起的水泡,小的水泡,自行吸收,大点的水泡,用无菌注射器给予抽吸。

  • 牵引针眼感染针眼处有分泌物未清除,或牵引针松动,左右滑动易导致感染。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针眼处不需覆盖任何敷料,每日用酒精棉签涂擦2次即可。针眼处如有分泌物,应用棉签将其擦去,防止痂下积脓。注意牵引针有无左右偏移,如有偏移,不可随手将牵引针推回,应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若是牵引针反复发生偏移,可用宽胶布粘贴患肢于牵引架上,防止移动。

▲针眼处感染

  • 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不活动,加之头低脚高位,或因疼痛而尽量控制不咳嗽。尤其老年病人抵抗力差,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打背部,用拉手练习起坐等。

  • 褥疮长时间牵引活动不便,在骨突处易发生褥疮,最常见的部位是骶尾部、大粗隆、髂嵴、外踝、腓骨头和足后跟等。在骨突起部位,如肩背部、骶尾部、双侧髂嵴、膝踝关节、足后跟等处放置棉圈、气垫等,并定时按摩,每日温水擦浴,保持床铺干燥、清洁。若皮肤受压发红,可涂抹红花酒精后按摩。

  • 关节僵硬患肢长期固定不动,关节液及血液循环不畅,浆液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和软骨变性,引起关节活动障碍,使关节僵硬。在牵引期间应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肌肉的等长收缩、关节活动等,辅以肌肉按摩及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力和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足下垂和肌肉萎缩下肢水平牵引时,踝关节呈自然足下垂位。若不将踝关节置于功能位,加之关节不活动,会发生跟腱挛缩,产生足下垂畸形。此外胫骨结节牵引定位不准,也易损伤腓总神经,导致足下垂。如病人出现足背伸无力,则为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应及时检查去除致病原因。平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砂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代谢活动减退,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如病情许可,每天应主动伸屈踝关节,如因神经损伤或截瘫而引起踝关节不能自主活动,则应作被动足背伸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跟腱挛缩。

  • 便秘长期卧床使消化系统活动发生改变,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素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按摩腹部: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如已有便秘,可口服20%甘露醇液,每日3次,每次30ml,也可用开塞露肛门灌入或用肥皂水灌肠。

护理措施

一术后基本护理措施

  1. 不得随意增加牵引重量。

  2. 每日测量患肢与健肢的长度并做记录。

  3. 牵引期间护士应注意观察牵引力线与治疗目的是否一致。

  4. 保持牵引装置正常。

  5. 维持合适的体位,保持反牵引力。

  6. 严格无菌操作。

  7. 观察针眼处渗出情况,保持针眼处清洁干燥,针眼处消毒 3次/日。

  8. 牵引针出现松动、左右偏移时,不可随手将针推回。

  9. 保持足踝部背屈90°。

  10. 股骨髁上牵引时腓骨小头处应垫软垫,避免受压。

  11. 加强观察,如出现腓总神经损伤表现,及时处理。 

二日常护理措施

  1. 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背等。

  2. 对于痰不易咳出者,根据医嘱做雾化吸入治疗。

  3. 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预防尿路感染和结石;多食水果、蔬菜,增加植物纤维,保持大便通畅。

  4. 协助患者每日环形按摩腹部。方法: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对已便秘者,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5. 指导病人进行有规律的功能锻炼。

  6. 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抬高患肢,患肢制动。

  7. 立即协助患者进行下肢静脉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

  8. 禁止按摩,停止应用足底静脉泵。

  9. 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溶栓药物治疗。

  10.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功能锻炼
  • 要及时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1. 骨折早期  上后1~2周内,患肢局部肿胀,疼痛,容易再发生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使患肢肌肉做舒缩活动,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2. 骨折中期  2周以后患肢肿胀消退,局部疼痛逐渐消失,骨折断段已纤维连接,并正在逐步形成骨痂,骨折部位日趋稳定,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根据病人的病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活动上、下关节。动作应换缓慢,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力量由轻到重。

  3. 骨折后期 骨折临床愈合后,功能锻炼的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使各关节能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骨科牵引的常用方式及要点,你都掌握了吗?
早读 | 5分钟全面掌握骨科必备牵引术,推荐收藏!
骨科牵引术的常用分类及要点总结
骨科牵引技术
骨牵引术(非常实用)
一文说透临床常用的牵引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