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气为物 游魂为变 是故 知鬼神之情状

  精气为物 游魂为变 是故 知鬼神之情状

  精气凝聚成为物形,魂体游散造成变化,就能知晓鬼神的 情实和状态。“精气为物”,言物之成形成体,是可见的,也就 是物之聚,精气,阴阳凝聚之气,古人认为是生命赖以存在的 因素。“游魂为变”,言物之有变化,是不可见的,也就是物之 散,游魂、魂气游散所生的变异。

  学通了《易经》也就明白“精气、游魂、鬼神”是什么了。 我们生命中有三样东西,宇宙也有这三样东西,叫精、气、神。 我们常常讲精神,究竟什么是精神?是精力旺盛!如果说吃饱喝足就是有精神的话,这是唯物的,但是精的问题不是物质的。 物和物理以及物质所代表的意义不同,不能混为一谈。所以精 气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物理的,当然更不是指男性身体里的精 液。

  臂如说这个人的精神很旺盛!这是抽象的,可是他代表了 一个形态。精、气、神这三个东西因为都是抽象的,所以很难 解释,如用现代的说法来表达,吋以说成是光、热、力。神就 是光;气就是力;精就是热。犹如我们生活屮的日光、空气和 水一样,离开了这些,就是死的东西f。以现代的话来说,精 等于能,生命的能;至于气,古人把气字写成“炁”,道家称之 为无火是气,火代表阳,精与气是一阴一阳,具体为阴,无体 为阳,阴阳结合成物。以现代科学名词说的声、光、电、化, 以及植物、泥土等等,都是有生无命的。命是有灵性、有感情、 有思想的,有感觉的是命。生命是生与命两种东西的结合,精 气为物是生而不是命。所以孔子说精气为物,意思是说构成活 物质的东西,是由精气凝结而来的。

  游魂就是神,我们活着就是神,死了就成了魂,所以也叫 灵魂。这个灵魂,也存在活着的生命里。精气所构成的这个生 命,就变成了神,精气凝结是物理的世界,精神世界是“游魂 为变”,神变成了游魂。所以说,死后这个神就变成了游魂。

  所谓“鬼神”,何为鬼神?对六合之外的所谓鬼神,但绝非 起现实的主宰。天地之间,万物都处在永远不停息的聚散存亡 的运动变化之中,这个运动变化是人类难以把握、难以测知的, 故称之为鬼神。依常人的观点,鬼神圮没有形状的,itn孔子在 《易·系辞》里以为鬼神有形状,W为孔子所说的鬼神没有那么 神秘,不过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聚散存亡的过程而已。亦即古人所谓的造化之迹,阴阳二气之良能。

  世上到底有没有鬼神?这是一个相当麻烦的问题。要想解 释这个问题,必须要弄清鬼神二字的意义是什么?孔子对鬼神 的观点和态度是怎样的?

  什么叫鬼?古人的解释很明白。《说文》说:“人所归为鬼。 从人像鬼头,阴气贼害。”什么叫归?《尔雅·释训》曰:“古者 谓死人为归人。”《礼记·祭法》说:“人死曰鬼。”古人把人从 世间归去,即死去,说成是“鬼”。鬼之“归”也,众生必死, 死必归(田)土,归之为鬼。我们来看这个“鬼”字的构造, 鬼中间这个“田”字很重要,田就是田地,鬼是向下走的,是 一个怪形的“人”字在往田下走,还有一个A (A,音即私、 死)字。田字出头是由,上下出头便叫申,雷、電、鬼、神都 是由田字来的。甲骨文鬼字的象形,是脸上盖着个东西的尸体。 鬼字可谓表现出古人对死亡的质朴的思想,这大约是鬼字的原意义吧。

  代科学医学说的这个“力”又是什么呢?

  孔子在《系辞》和《说卦》中使用了六个神字,就主要的 来看,他的意义和“鬼神”有些不同,但有内在联系。鬼神所 指是天地功能,也就是阴阳二气的功能。神字只是这一切功能 的运行、显现、发挥,乃至效果。在《易经》的本质上,孔子 所提示的这个神字具有关键的作用。不切实把握这个神字的奥 义,就不能彻底领悟《易经》的内涵。我们知道“《易》以道 阴阳”,阴阳是《易》的核心,《易》是阴阳的体现。总体来 说,《易》就是体现阴阳二气运行的规律、功效和情状的。分别 来说,则形成三个侧面:一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二是生生之 谓“易”;三是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一所说的道,就是规律,人必须循道而行,必须依规律 行事,所以古人说的道字表达规律。一阴一阳的相反相成和互 相转化,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而《易经》正是讲这个根本 规律的。所谓《易》者阴阳之道,卦者阴阳之物,爻者阴阳之 动。阴阳之道是《易经》的灵魂。这是从规律的侧面谈《易 经》。

  第二是说一阴一阳这个对立面统一的规律运行,“阳极生 阴,阴极生阳,一消一息,转易相生,故谓之《易》”。可见 《易》之所以叫做《易》,是源于阴阳之生生不已的动能。换言 之,阴阳之道的生生不已的功能显现出来,就构成《易经》的 内容。从阴阳之道功能的侧面讲,《易》就是生生不已的别名。

  第三是讲阴阳之道变化的侧面。阴阳互为其根,互交互变, 变化之极,妙不可测。变化无穷,无影无形。阴阳之道运动演 变的这种情况,令人感到玄妙之极,无以名之,遂名之曰神。

  所以孔子说:“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变化之道就是变化的规律,《易》是讲变化之道的,而这个变化是玄妙 莫测,如同神灵似的。就这个意义来说,《易》的活动就是神的 活动。也无妨说《易》就是神,神就是《易》。那么,如若通晓 《易》所显现的变化之道,便可明了阴阳变化莫测的道理及其作 用。归根结底,也就是说,神是《易》的表现,《易》与神为一 体,两者都是玄妙难知的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读之三十五:何以“知鬼神”的辨析
《易经》系辞上传诗解3易通天地至神生生
8.《周易系传解读》——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理学类编卷五
到底有没有鬼神灵魂?孔子、易经中早已承认,科学家不反对还在积极研究中
[学术观点]翟奎凤:论邵雍先天学视野下的理性“神”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