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官行贿
清官行贿
任大刚
   2014年8月,广东公布了对茂名领导干部系列违纪违法案件中涉嫌行贿买官人员159人的组织处理结果:降职8人,免职63人,调整岗位71人,提前退休1人,诫勉谈话16人。

  该案中有个镇长的遭遇有点离奇。该镇长是中国农大毕业,努力工作卓有成效,每次开干部大会都受表扬,但多年没有提拔。为了升镇党委书记,他抵押贷款5万元,凑了20万元行贿,此后很快被提拔,却也因此受到处理。

  据媒体描述,该镇长应该很有能力,长年担任镇长却拿不出20万元行贿,说不定还是个“清官”,而就是这个疑似“清官”却“不得不”行贿,使人想起韩非子讲到的两个人:钜,是齐国的隐士;孱,是魏国的隐士。齐国和魏国的君王并不贤明,不仅不能亲自明晰国内情况,还偏听亲信左右近侍谗言,搞得这两个隐士不得不花钱求官。

  清官做事,多有掣肘,如果不知变通便会被逐出官场。

  西门豹做魏国邺地的县令,清廉克己,任何细微利益都不侵占,但对魏文侯的近侍很轻慢。近侍们便在魏文侯周围中伤诽谤他。

  过了一整年,西门豹去国都述职,魏文侯收了他的官印。西门豹请求说:“我过去不知道怎么治理邺地,现在明白了。希望发还官印,让我再去治理邺地。如果治理不当,愿受刀斧之刑。”

  魏文侯将信将疑,不忍拒绝,又把官印交给了他。西门豹回到邺地,搜刮百姓钱财,极力奉承君主近侍。过了一年,西门豹再次去都城述职,魏文侯亲自迎接,并加以礼拜。西门豹说:“往年我为君王治理邺地,而君王却要收回我的官印,现在我为君王的近侍治理邺地,君王反而要礼拜我。我无法治理邺地了。”于是交还官印,打算辞官而去。

  魏文侯不接受官印,说道:“我过去不了解您,现在了解了。希望您尽力为我治理邺地。”极力挽留西门豹。

  魏文侯被左右近侍蒙蔽,逼得清官西门豹都不得不向他们行贿,不低头就做不下去,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比较常见。著名清官海瑞在浙江淳安做知县时,写有《吏属》一文,其中“朝觐”部分写道:“今人谓朝觐年为京官收租之年,故外官至期,盛辇金帛以奉京官。”朝觐年就是地方官到京城述职的年份,地方官正好乘此机会,巴结京官,送上金银财帛为仕途铺路,于是,这个年份就成了京官的“收租之年”。海瑞是清官,两次朝觐,“旧例悉行禁革”,也就是不按规矩办。由于清廉办事,得罪大宪,不仅该升的官没有升成,反而被贬。

  官场风气不正,还意味着能力平庸的人也在打破脑袋往官场挤,怎么办呢?齐桓公问管仲:“官位少,但求官的人却非常多,我很担忧。”管仲说:“您不要听从左右近侍的请求,而是根据才能授予俸禄,根据功劳授予官职,这样就没人敢要求官职了,您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这样就可以让清官脱颖而出,放手治理地方了吗?未必。

  清官自可以做清官,老百姓也可以认定他是清官。但是当清官的仕途与老百姓关系不大,而是操纵在上级极个别人手里,而这极个别人哪怕办事公正,由于精力有限,也不可能事事躬亲、个个晤谈,不得不把很多事务的处置权委托他人时,清官的行为实际上成了被委托人谋取个人私利的障碍,清官的命运可想而知。解扣之法,只在于人民主权。人民主权不彰的地方,清官断难生存,就是这个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门豹治邺》
古代清官为何被淘汰
西门豹罢官
似是而非
“西门豹辞官”有感
慧·见(六):年终述职,拿稳官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