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的智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继续和大家一起共读这本,全面阐述老子道家思想的经典作品:《老子的智慧》。

前面我们介绍了这本书的第四部分“力量的源泉”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分享第五部分内容:生活的准则,对应老子的《道德经》一书的第41-44章的内容。

第四十一章 道家的特性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老子的《道德经》,一般的分法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第一至第三十七章,称为《道经》;下篇由第三十八至第八十一章,称为《德经》。从章节的安排来看,老子的《道德经》就“原则”和“实行”两个观点而分为上下两篇。从第四十一章开始,老子讲述了道家思想的特征,以及道德的深邃、内敛、冲虚和含藏的特性。道的显现不是外炫的,而是返照的,所以不易为一般人所觉察。就像这本书的作者林语堂先生在开篇说的:“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这篇的大概意思是说:上士(也就是有志的人)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哈哈大笑。如果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为道。所以古时候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川谷,最纯洁的心灵好似含垢的样子,广大的德好似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懦弱的样子,质朴纯真好似随物变化的样子。最洁白的好像污黑,最方正的好似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乐声反而听来无声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

所以,上士,也就是有志的人,听到上面这些道理,立刻付之于行动,以期合于道体。因为只有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大道,才能施恩万物,才能无所不成。

第四十二章 强梁者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这一篇可能是被大家引用最多的一篇的,尤其是第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著名的万物生成论,也就是指万物产生的过程,这是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老子说:什么是道,道就是无,就是“无极”;什么是“一”,就是“太极”;什么是“二”就是“阴阳”;什么是“三”就是阴阳相交的物质,如此生生不息。

道是万物化生的总原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二气相交而生第三者,如此生生不息,便繁衍了万物,因此万物秉持阴阳二气的相交而生,这阴阳二气互相激荡而生成新的和谐体,始终调养万物。人所厌听的是孤、寡、不善,而侯王却以此自称,那是因为得道的侯王深明道体的缘故。

任何事物,表面上看来受损,实际上却是得益,表面上看来得益,实际上却是受损。因此,人生在世,应体道而行,不可仗恃自己的力量向大自然称强,否则定得不到善终。前人教给我这个道理,如今我也拿来转教别人,并以此作为“戒刚强”的基本要义。

第四十三章 至柔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这一篇老子强调了柔弱的作用和无为的效果,水是最柔不过了,但是它能穿透山地,老子以水来比喻柔能胜刚的道理。这篇的大概意思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道是无微不入的,这一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因此我才知道无为的益处。但是像这样的道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人懂得,也很少人能做得到。

在庄子的《庄子·养生主》中讲述了庖丁解牛的故事。有一个厨子给文惠君宰牛,刀法出神入化,非常有节奏。文惠君非常赞叹说:太棒了,你的是怎么做到的。

厨子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欢的不只是手艺,还有道。当初我刚学杀牛的时候,看见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后,在我眼中的已不是全牛,而是牛体的关节;而今杀牛,我再也用不着用眼耳来操纵,而只用运神顺着牛体的结构,以刀击开骨节连接的空隙。我甚至可以不碰筋骨和肌肉相连处,更别说去碰大骨了。

他接着说“技术高明的厨子,每年得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子,每月要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力去砍骨头;而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杀了几千头牛,刀口却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插入骨节间的空隙,活动的空间自然是绰绰有余,这把刀就这样使用了十九年。

“虽然如此,每当碰到筋骨交错难辨的地方,我还是会特别仔细,集中注意力,慢慢地动手。只要我稍一动刀,牛的肢体就好像堆在地上的土块一样分散开来。然后我提起刀四处看了看,再带着满意的心情,把刀擦净了收起来。”

文惠君听后,恍然说道:“由你这番话,我已得到了养生的妙道。”

老子认为,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这就是柔弱和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天下很少能够有人做得到。

第四十四章 知足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身外的声名和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哪一样亲切?身外的财货和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哪一样贵重?得到名利与失掉生命,哪一样对我有害呢?

由此可知:过分地爱名,就必要付出重大的损耗;要收藏喜爱的东西,将来亡失的也就更多。只有知足知止,才可不受大辱,不遭危险,而生命也必能得以久存。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不顾危亡。放眼观看,处处可以见到社会人群在求夺争攘的圈子里翻来滚去,其间的得失存亡,其实是很显然的。老子要唤醒世人贵重生命,不可为名利而奋不顾身。

关于知足,庄子有个著名的故事。有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威王委派两位大夫前来聘请他,说“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也跟着说:“那好!你们回去吧!我宁愿拖着尾巴在烂泥里爬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对生命的理解
解读逍遥游
《庄子》内篇一共七篇,是道家庄子思想精华,给了我三点启发
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中,宇宙万物有这四个规律,而且层层递进
什么是“道”?
七——你搔首弄姿的问天,我却差点摔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