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步无须蹬,落地无有声——太极拳“迈步如猫行”的精准诠释

图文/积善成德

太极拳行功走架,在进退(虚实)转换过程中,以腰为轴,脚步轻起轻落,这是太极拳的步法,俗称“迈步如猫行。”扎西大师称之谓:“上步无须蹬,落地无有声。”

太极拳走“猫步”,脚往哪里摆,腰往哪里转,手要抬多高,虚实开合都要有度。比如“搂膝拗步”,当你摆脚的时候,如果违背以腰为轴的拳理,脚摆腰没转,身体就会扭曲,违背了“中正安舒”的要领。正确的做法是,以腰为轴,摆脚45度,提腿时继续转腰,以腰带腿,转够45度,胯、膝、踝在一个平面上,手向后撩,要大于45度;前按之手的位置在哪里呢?手掌要与后面的脚心相对,前去之中必有后撑,后面的脚蹬,力就能传到手上,前面的脚撑着,膝盖就不会超过脚尖。

这里似乎就有个上步蹬,还是“无须蹬”的矛盾问题。就拿上面所说弓步“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原则没问题,但严格意义上说,不准确。容易误解为“膝盖和脚尖垂直。”实际上,是指“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膝盖以不超过脚拇指根部为度。”这样就准确了。扎西大师所说的“上步无须蹬”的“蹬”,指的是“后腿猛蹬地”,致使身体上窜,破坏了身体“中正”;退步时,前脚拖泥带水,也是不“中正”的表现;“落地无有声”,即脚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特别是云手),避免“落步如砸夯”、左右摇晃等弊病。上步也好,退步也罢,腿脚的虚实转换要渐变,不要突变,要平稳自然,无起伏。在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基础上,“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支撑八面,轻灵沉着,上下相随,圆活连贯、形成从容不迫的太极态势。

这样理解“上步无须蹬,落地无有声”,诠释“迈步如猫行”就比较贴切,不会误解了。

在太极拳先贤的拳经、拳论、拳解中,上述情况司空见惯。比如《太极拳论》:“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在《十三势行功歌诀》中:“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就做了进一步解释。武禹襄则对“气”有独到见解:“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说的是“满身轻利”的腾然之气,意在蓄神。又在《太极拳解》中云:“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所以,太极拳行拳走架要求“心静体松”、“心无旁骛”的意思就是排除杂念、注意力集中。换言之,就是“蓄神”。“形神兼备”里也是这个“神”。

又如,对“沉肩坠肘”的理解,都是在和其它拳理(比如“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相互联系的情况下做到的。肩沉了,肘坠了,虚腋了,为下一步坐腕疏通关节,打开劲力通道,打下基础。至于说“肩与胯合”、“两肩要平”、肘不离肋、肘不贴肋、肘不过背以及“坠肘”的进一步要求:肘屈要坠、肘伸要坠、肘抬要坠、肘举要坠。一沉一坠,都是在“松”的基础上做到的。

太极拳一个“预备势”,涉及到的拳理,就够讲半天的。

我以扎西大师一语为例,举一反三,说明习练太极拳有许多难题、甚至误区。想得到太极拳本真的东西不容易,如果望文生义,就会误入歧途。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一文结尾处郑重强调:“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这绝不是“画蛇添足”,姑妄言之,而是毋庸置疑,“画龙点睛”之笔。

“学拳容易改拳难“,“辨”拳更难。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如果你想成为太极拳里手、高手,杨澄甫先师有高招:“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摹练,无论老幼男女,及其成功则一也。”拳友们,“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别人行,你也能,相信自己,“恒专不骄”,努力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桩功
太极拳中“领劲”
【校长拳法讲堂】浅谈“形于手指”-拳理精髓-[中国传统陈氏太极拳网校]
呼吸与松沉
太 极 拳
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黄仁良回忆先师张玉当年教拳的体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