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如何应对王明的挑战,巩固了领袖地位?

一、教员的战略主张和王明的冲突

1、教员的抗日战略

抗日战争爆发后,教员艰难的贯彻着自己的主张。

洛川会议上,教员明确了红军的战略方针:基本的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但是,仍有部分高级将领,不是很了解教员的主张。

彭德怀提出了用红军擅长的运动战打几场歼灭战。

林彪更是说,日本人有什么了不起?可以考虑以运动战为主,搞大兵团作战。

两大干将都支持打运动战,与教员的意见有明显的出入。

八路军奔赴前线后,教员接连五次致电前方,提醒他们要以最大决心,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随后,教员又提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尖锐地提出谁领导谁的问题,必须坚决反对投降主义。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王明从苏联回国了,带着与教员截然不同的意见。

他开始全面挑战教员的领导地位,全面挑战教员的战略主张,给教员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王明为何有这么大的能量?

因为他手握着共产国际的“尚方宝剑”。

2、王明的使命

当时苏联面临德国和日本的两面夹击,亟需中国能拖住日本,不要让日本直接进攻苏联。

苏联并不了解中共的抗日战略,也高估了国民党的实力,认为蒋介石才是抗日的主力军。

因此,苏联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选择了国民党,全力支持国民党抗日。

苏联希望中共能服从国民党的抗日,“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不要过度强调独立自主,避免刺激到蒋介石,让国民党倒向日本。

苏联迫切需要有人帮助中共贯彻这个战略,就选定了王明。

斯大林还专门会见了王明,要求中共全力以赴地坚定国民党蒋介石长期抗战的决心。

而这是否有利于我党的利益,那完全就不在苏联的考虑范围内了。

王明极其擅长投机,坚决贯彻了这一指示。

他完全替苏联和国民党考虑,不顾我党的战略诉求。

同时,苏联也基本认可了教员在中共的领导地位,并无意让王明替代教员。

但是,王明不这么认为,他不仅要贯彻共产国际的指示,还以“钦差大臣”自居,要谋取最高领导地位。

二、王明的进击

1、直接攻击教员的战略

王明回到延安后,教员等中央负责人冒着大雪去机场迎接。

但很快,教员就迎来了王明的直接进攻。

王明回国十几天后,中央召开十二月会议。

王明提出,在统一战线中,要承认国民党是领导的优势力量;要提出国民党政府抗战很好;游击战争不能战胜日本;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也要统一受蒋介石指挥。

矛头直指教员。

由于王明说是传达共产国际指示,很多人对洛川会议以来的统一战线工作做了自我批评。

教员压力很大,也在会议第三天,在部分观点上同意了王明。

2、争取核心领导层的多数地位

十二月会议进行了人事安排,中央常委由张闻天、毛泽东、王明、康生、陈云、周恩来、张国焘、博古、项英九人组成。

在这九人中,王明以为,他一边的有博古、项英,还有之前是王明铁杆小弟的康生,又加上和王明多次合作的陈云,而此时的张国焘基本上处于无话语权的状态,王明有望占据多数。

后来的几次投票,王明也确实多次占据多数。

会议还决定,项英、周恩来、博古、董必武组成长江中央局赴武汉领导南方党的工作;由周恩来、王明、博古、叶剑英组成中共代表团赴武汉同国民党谈判。

蒋介石特邀王明去武汉,想了解苏联的态度。

中央本想王明见一次蒋介石后,赶紧回延安。

可王明到武汉后就留下不走了,他把中共中央代表团和长江局合并,由他担任长江局书记,周恩来为副书记。

除了短暂的回延安开会,王明不顾中央要他回延安的决议,一直待在武汉,直到六中全会召开。

王明不断拉帮结派,还写信让陈云去武汉,这样,长江局就有五位常委了,形成了人数优势,就能压倒中央书记处。

好在被陈云拒绝了。

李德在回忆中说,长江局已经成了“第二政治局”。

3、掌控宣传

王明大肆对外宣传自己的主张。

他不经中央同意,就发表自己起草的《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宣言》。

他到处发表文章和演讲,宣传自己的错误主张。

更无耻的是,王明并不经过教员本人同意就借用教员的名义发表公开谈话。

教员写了《论持久战》之后,王明拒绝在《新华日报》上发表。

在中央一再致电下,王明还是没有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只同意印成册子。

王明还写了打油诗嘲笑教员,“四亿弗凭斗志衰,空谈持久力何来?一心坐待日苏战,阶段三分只遁牌”。

王明用心险恶的污蔑教员坐等苏日决战,要知道,这是苏联最最忌讳的。

随后,王明写信给共产国际负责人,告状说《论持久战》存在的原则性错误。

谁知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兼管中国事务的季米特洛夫高度赞扬了教员的《论持久战》,说:有史以来,还没有人把军事问题、战争问题说得这样透彻过,《论持久战》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季米特洛夫说,教员是中国革命中成长起来的领袖人物。

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事后,王明又把拒绝发表《论持久战》的责任,推给了博古和项英,说是他俩决定的。

三、教员的反击

1、守住核心,退让次要

面对王明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攻击教员的观点,教员不得已做了部分让步。

但是,对于最核心的持久战、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他坚持到底。

同时,教员的坚持,使十二月会议没有根据王明的意见形成决议。

2、直接对接共产国际,消除信息不透明的影响

早在王明回国后,教员便埋下伏笔,让在遵义会议后一直坚定支持他的王稼祥去苏联,接替王明,做了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

随后,教员派任弼时到苏联,详细介绍了抗战以来中国国内的变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状况、党的状况以及八路军的作战情况,包括国共合作以来的特点、困难和阻碍。

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有了很深的理解。

季米特洛夫认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尤其是朱、毛等领导了八路军,执行了党的新政策;中共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

季米特洛夫还要求,中共中央在领导机关中要在教员为首的领导下解决,要团结。

他还说,教员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全党同志都要支持他,拥护他,他其他人如王明,就不要再争了

王稼祥带着这些指示回国了。

3、抓紧巩固胜利成果

王稼祥回国后,王明非常关心共产国际的指示,他要求王稼祥到武汉当面给他汇报。

王稼祥不搭理他。

王明又要求六届六中全会必须在武汉召开。

王稼祥回电,王明必须来延安听取共产国际指示,否则后果自负。

王明才不得已回延安参会。

会上,王稼祥宣读了共产国际的指示。

共产国际对党和教员的路线做了高度评价,并确定了中共中央要以教员为首。

王明便偃旗息鼓了。

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教员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并通过了教员的抗日战略主张。

此后,教员非常大度的提出,王明在党的历史上有大功,对统一战线的提出有大的努力,工作甚积极,我们应原谅之。

得志后,永远不要意气用事,永远要慎重的对待之前的不同政见者,因为要团结大多数人,要让犯了错或犯潜在错误的人减少抵触、安心工作。

永远要面向未来。

此后,王明仍然小动作不断,直到整风运动后,教员的领袖地位才完全巩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悲歌歌一曲: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五)
1937年王明回国前,斯大林接见他,但王明的回答让斯大林产生忧虑
红色特工——潘汉年:(11)秘密前往莫斯科
毛主席写完《论持久战》后,王明拒绝发表,还写打油诗嘲笑
毛泽东与傲慢的空降干部
稀客拜访毛主席,离开后,主席告诉李银桥:这个同志曾想要我的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