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声律启蒙第九讲:潇湘斑竹,低低笙箫,最是哀伤的利刀

声律启蒙

三江之三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寒釭。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解析

铢两

铢和两都是古代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载:“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铢两比喻极其轻微的分量。

成语里有“铢两相称”、“铢两悉称”两词,都是形容两者轻重相当,近义于半斤八两的意思。


-------------------------------------------------------------

华岳

华岳 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县境。素以高险著称,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书经·禹贡篇》载华山为“轩辕黄帝会群仙之所”。据考,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华之名始广 。中华之“华”,即源于华山,华山故称作“华夏之根”。

[唐]杜甫《峡中览物》;“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

[元]王实甫《西厢记》云:“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山华岳低,此恨谁知?”

湘江

湘江 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最大河流。湘江在诗词中出现,多与两个故事有关,一个是传说中的湘妃斑竹,如[唐]李商隐《泪》:“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另一个是投水自尽的楚大夫屈原。如[唐]白居易《曲江感秋》:“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

二者的对应意义就在于,如果说华岳是华夏的圣山,湘江就堪称是中国的情水。


【延伸阅读湘妃情重,斑竹染泪传千古

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为害人间。舜帝得知后,确立了治水有功的大禹为自己的接班人,自己则决定南下为民屠龙除害。

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前任帝王尧的两个女儿。虽然生为帝女,贵至皇后,她俩却深明大义,既不贪图享乐,也不干预政事,对舜的工作非常支持。

在舜帝南下之后,经年累月,娥皇和女英一直等不到舜帝的消息,二女非常担心,于是她俩相互扶持,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南下寻夫。

二女一路打听,辛辛苦苦来到九嶷山,却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舜帝历经九年恶战,虽然成功斩杀了九条恶龙,可自己也耗尽了心力,积劳成疾,葬身在了九嶷山巅。

两女闻讯,抱竹痛哭,流泪成血,滴落在竹子上形成了斑斑点点,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有的甚至还像指纹,传说那是二女以手抹泪、扶竹恸哭留下的。

在痛哭之后,情深义重的二女毅然投湘江自尽,追随舜帝而去,被后人尊为“湘君”、“湘妃”或“湘夫人”。两位夫人后被葬于洞庭山上,为纪念她们,洞庭山也被后人改名君山。

两位夫人虽然英灵已去,但这世间却留下了“斑竹”这一品种,又名“泪竹”,或“湘妃竹”。历代文人对此多有吟咏,如屈原《九歌》中的《九歌·湘君》 、 《九歌·湘夫人》 ,就是最早的歌颂二妃的不朽诗篇。

唐高骈也有诗咏:“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血泪知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

毛泽东也曾在《七律·答友人》里写道:“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

朝车

朝(cháo)车 古代君臣举行朝夕礼和饮宴时的出入用车。

[唐]于濆《古宴曲》:“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禁鼓

禁鼓 设在宫城谯[qiáo]楼上报时的鼓。

[唐]郑嵎 《津阳门》诗:“御街一夕无禁鼓,玉辂顺动西南驰。”

------------------------------------------------------------

宿火 隔夜未熄的火,预先留下的火种。

[唐]韦应物《郡斋卧疾绝句》云:“香炉宿火灭,兰灯宵影微。”

寒釭 寒夜的灯光。

[唐]白居易《不睡》诗云:“焰短寒釭尽,声长晓漏迟。”

【延伸阅读】 置水宿火上,二事俱失之

《百喻经·水火喻》:“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盥盛水,置于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灭;欲取冷水,而水复热。火及冷水二事俱失。

意思是:从前有个人,要用到火和冷水。他就用准备了隔夜的火种,又用罐子盛了冷水放在火上。后来,当他需要取火的时候,火已经熄灭了,而他需要的冷水也已被火烧成热水。因为这方法不当,他两样事情都没做好。

-------------------------------------------------

青琐闼

闼(音tà,小门的意思),青琐闼原指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后借指借指宫廷,泛指豪华富丽的房屋建筑。亦指刻镂成格的窗户。

[唐]王维《上张令公》诗:“步檐青琐闼,方幰(音xiǎn,车上的帷幔)画轮车。”

[唐]杜甫《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诗:“晓漏追飞青琐闼,晴窗点检白云篇。”

[明]刘兑 《娇红记》:“一个卓文君听琴在青琐闼;一个崔莺莺待月在粉墙边。”

碧纱窗

碧纱窗 装有绿色薄纱的窗子。

[唐]李冶《蔷薇花》诗云:“最好凌晨和露看,碧纱窗外一枝新。”

[唐]白居易《伤春词》:“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

[宋]苏轼《阮郎归》词云:“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

汉社

指汉朝。社:社稷,代表国家。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共传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汉代文化统一、四夷宾服,促使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型,华夏族自汉以后也逐渐改称为汉族。以至于大唐盛世时,还常与汉相提并论,以汉家天子称呼唐皇帝。如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开篇就写到“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唐]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周邦

指周朝。邦:国家,古代诸侯的封国叫“邦”。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分西周东周,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后经历战国割据,为秦灭六国而完成一统中国。

周与汉,都是华夏文化的重要朝代,统治的时间都比较长。

--------------------------------------------------


笙箫鸣细细笙箫,是中国古代两种吹奏型管乐器,声音轻柔悠远。宋朝苏轼《春宵》中有“歌管楼台声细细”之句。近代诗人徐志摩在其代表作《再别康桥》中,也曾写过;“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钟鼓响摐摐钟鼓声洪亮。摐摐(chuāng):撞击钟鼓的象声词。

[唐]李世民 《正日临朝》:“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诗词赏析】低低的笙箫,最是忧伤的利刀

上一期我们讲了词帝李煜的故事和代表词作,这一讲则带来他老爸的一首代表作,里面关于吹笙的意象,堪称是哀婉的经典——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试以白话诗译之】

这时节,荷花的芬芳不再,翠叶凋残,

深秋的西风吹乱绿水,牵动愁绪万千。

美好的华年,就这样随风日渐消散,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怎么忍心去看。

细雨绵绵,梦中回到的塞外如此遥远。

是谁吹玉笙,让小楼溢满忧伤的轻寒。

这一夜,勾起的泪珠一如细雨无边。

怀抱着无限幽怨的人,只能无语凭栏。

--------------------------------------------------------

主簿栖鸾

主簿栖鸾名有览 这讲的是东汉名士仇览的故事。

东汉考城县令王涣,崇尚以严猛治政。他问善以德教感化犯人的主簿仇览说:“你就没有‘鹰鹯(两种猛禽,比喻勇猛)之志’吗?”仇览说:“鹰鹯不如鸾凤(鸾鸟和凤凰,比喻美善)。”王涣说:“我这小县衙不是你这大贤久留之地。”遂赠仇览路费,推荐他到京城太学发展。仇览后成为著名的贤人,被誉为方正之士。

治中展骥

治中展骥姓惟庞 这讲的是三国谋士庞统投效刘备的故事。治中,古代官职,仅次于别驾,相当于副州长。

庞统投靠刘备后,因其貌不扬,刘备一开始也没重视他,只是任命庞统当了个耒阳县令,庞统到任后却不愿管事。不久,就被免官。鲁肃知道后,写信对刘备说:“庞统不只是个县令之才,得让他当州官,才能施展其千里马之才。”刘备这才倚重庞统,并在其辅佐之下,取得西川,成就霸业。可惜,眼看革命即将成功,庞统却在落凤坡中箭身死。年仅三十六岁,后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这两句的对应,都是说:有大才大德的人,需要在更大的舞台上,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这讲的是汉朝名臣苏武的故事。

苏武在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囚禁起来,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就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今贝加尔湖)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这讲的是庄子编的一则寓言。也是成语“涸辙之鲋”的由来。

战国时期,宋国庄周家贫,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有一次,庄周家里断粮了,无奈之下,他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米。监河侯听了,故作大方地说:“好啊,没有问题!不过,等我收了租地的租钱,才能借给你三百斤粮食,可以吗?”

庄周听了很生气,他也不直接戳穿对方的谎话,就讲了一个故事:昨天我在路上走,在路上听见救命声。我四处张望,原来是车辙里的一条鲋鱼。鲋鱼见了我,忙大声喊道:“老先生,救我!”我问它:“鲋鱼啊,你怎么啦?”它说:“我从东海被冲到这里。您能给我一桶水,救救我吗?”我慷慨地点头答应道:“没问题,我这就去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引来西江的水救你,可以吗?那里是水乡泽国,水多得不得了。”

鲋鱼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您这是什么话!现在只要有一桶水就可以救活我,而您却要到南方之后,放西江的水来救我。到那时,您恐怕只有到干鱼店里来找我了!”

庄周讲完这个故事,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两个故事里,待“公羊生子”和“西江决水”都是毫无诚意的虚伪作态。

-----------------------------------------------------------------

【课后作业】

学以致用,来对个对子吧:

湘妃情重,斑竹染泪传千古

下联请——

【广而告之】

一水诗塾精讲《声律启蒙》(内容也许是全网最丰富、最翔实的),每周一、四更新。原创首发今日头条。如果觉得对您的胃口,记得点击标题下的“一水诗塾”订阅哟,免费的优质国学家教等您领回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卷上·三江3
【声律启蒙】三江韵(五)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9
《声律启蒙》精讲(9)
铢zhū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声律启蒙》苏武牧羊
菜鸟学古诗之江字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