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国的世界】009 周边:西边的黄国和东边的蓼国



嗯,先看地图。。。


西周时期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



我们先来看黄国。


这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一国——黄国


(百度百科上的地图,不知道是哪个版本。咱【蒋国】在红圈位置,右边是蓼国,上面是胡国。这地图是黄家人画的吧,呵呵,把黄国画忒大,把咱几国画忒小。没事咱也画几个唬唬人。。)


据《竹书记年》文献载,黄国源于黄帝公孙姓轩辕氏,崛起于中国南方,是古代淮河流域的霸主。


早期称为黄夷,是东夷集团的后代,九夷的一支。


春秋时期,楚国称霸,黄国不服,借地域优势,近与江、道、柏、弦乃至随国结盟,远与齐、宋、郑、卫、鲁等修好,曾一度与楚抗衡,至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好骨气!


黄国,史实见于《左传》,始于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


这时楚国方兴,在楚地约会诸侯,黄、随二国都没参加,  结果,汉阳的随国受到讨伐,淮水的黄国由于相距较远,躲过一劫,但也遭到楚国的责。


鲁庄公十九年(公元前675年),楚文王首次黄。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伐黄,败黄师于踖陵,遂还' 。


可能是感动黄国的抵抗精神和强大武力,楚军并没有一鼓作气灭亡黄国,在惨胜之后匆匆回国。


而面对势力已扩张到淮河中上游的楚国,黄国采取了依靠强齐抵御强楚的策略。重在自强。。。


鲁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黄国参加了在宋地举行的谋划伐楚的齐国、宋国、江国、黄国等四国会盟


第二年,四国又在山东阳谷盟会。


前655年秋天,黄、江二国伐陈


随着齐国霸主地位的形成,淮域诸国纷纷叛楚附齐小国的命运。。。


极力北上争霸的楚国当然不甘示弱,前655年就将黄国的姻亲小国弦国掉,弦国国君逃到了黄国。


6年后,即前649年冬,楚国借口'黄人不归楚贡',出师黄。 


半年后,即前648年夏,黄国终于被楚成王带兵国了。




黄国据《史记》与《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建国创始人为赢姓伯益长子大廉字太康,建立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隆古乡。


黄夷南下中原,东夷少昊的后裔--黄夷的后代赢姓伯益长子大廉字太康建立了黄国。


黄国为赢姓黄氏。但卜辞中有'伐于黄尹二羌'的记载,是黄夷(尹)最早的记载。


从黄姓最原始的族源少昊氏的黄夷来说,黄氏无疑起源于少昊嬴姓。


原始社会晚期至夏朝商朝和西周时期称黄夷,东周列国时期称黄国。


周襄王四年癸酉(公元前648年)约传衍五十代黄国裔孙,春秋末年被楚国吞并,地名依然称黄邑。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称光州。


看人家的故国史。。。


黄国灭亡后,黄氏出了一个很有名的人,下面就来说说他的小故事,当然,这样的故事很有名,但不可信,就当看戏吧,呵呵——


黄国的后代黄歇后仕于楚,被封为春申君,地位仅次于楚考烈王,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黄歇为这件事发愁,就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


后来赵国李园把他的妹妹献给黄歇,并立即得到黄歇的宠幸,并有孕。


后来黄歇将李园的妹妹进献给楚王。楚王把李园的妹妹召进宫来很是宠幸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楚幽王,另一个楚哀王,把李园妹妹封为王后。


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进入棘门,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夹住刺杀了黄歇,斩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边。同时就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


而李园的妹妹原先受春申君宠幸怀了孕又入宫得宠于楚考烈王后所生的长子便立为楚王,这就是楚幽王




古黄国处于江淮之间,守东方诸国西入淮河上游的门户,当南楚北进中原之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咱【蒋国】也是。。。


黄国属东夷之国,处于楚与中原之间,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机地融合了中原文化、东夷文化、江淮文化与楚文化。


黄国先民即夏商时期的黄夷。因黄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被楚所亡是在情理之中


黄国文化在保留东夷本土文化因子的基础上,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并在器物制造技术、纺织技术、雕刻与绘画技术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些甚至超过当时的中原文化水准。其墓葬制度、生活习俗等方面自成一格,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它既是一个文化的传播区域,又是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区域。


以黄国都城为中心的黄邑地区,地处如今河南、湖北、安徽三省边界,沃野千里,山清水秀,水陆交通方便,农业发达,人民丰衣足食。当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麻、鱼鳖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是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鱼米之乡。


夏、商、周历代王朝,遵循先祖帝王分封制度,承认黄国的王侯地位,世袭相传至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所灭。


黄国故城位于今潢川(光州)西北6公里处的隆古乡,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国古城遗址


椐考古专家考证,黄国故城最迟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规模。城址呈长方形,周长6720米,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城墙残高5米-7米,时代为西周到春秋时期。


现存城墙系用黄土夯筑而成,城墙高处为7—8米,低处为4—5米,基宽59米,上宽10—25米,如今尚存三处城门豁口,其墙之厚、路之阔、基之固,均可见当年之巍峨


如今在故城遗址内,仍遍布着陶片、瓦当和多处青铜器作坊遗址,从这里曾铸造出许多精美作品,仅在今潢川、光山等当年黄国疆域内出土的黄国青铜器就有800余件,其中有铭文的为38件,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黄太子伯克盘、黄父盘、黄君簋、叔单鼎4件青铜器,均出土于潢川,被郭沫若收录入其所著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


黄国出土文物



现尚存三处城门豁口,是目前江淮西部地区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由于它在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所灭,迄今经过2650多年的改朝换代和灾荒战乱,时过境迁,古城荒废倒塌,今天的黄国都城已经荡然无存,已经掩埋在一片田野百植之中。




再来看看东边的蓼国


蓼国君主的姓氏历来有偃姓、姬姓、已姓三种说法,


廖姓的来源要追溯到帝舜时期,有贤臣皋陶任大理之官(相当于司法长官),治国有方。帝舜仙逝,大禹继位,建立夏王朝,封皋陶之孙磊于蓼山(今唐河县湖阳镇)为食邑。


也有说蓼为已姓国,颛顼帝后裔,是高阳氏颛顼“八恺”之一的庭坚之后。


据载,廖姓还有来源于瑞顼的后代廖叔安的说法。


蓼(liǎo)国是淮夷在中原地区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在今河南唐河县南40里的湖阳镇,东北依蓼山,山下有蓼王叔安疏洪治水开凿的人工河蓼阳河、蓼阴河,是世界廖氏发祥地。




蓼叔安因助大禹治水之功受封于蓼国,为西蓼国,其后人以国为姓,称廖氏。


古蓼国,在今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其中心区域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境内,都城在今固始县东北的蓼城岗。


蓼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代的诸侯国。春秋时代有两个同名的蓼国,也就是西蓼国和东蓼国。


一个是《春秋左氏传·桓公十一年》记载的公元前701年即楚武王四十年,“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此为位于今河南省唐河县的蓼国,此国亦称蓼国。


《春秋左氏传·哀公十七年》记载春秋末期的楚国大夫追溯先君楚武王克州国和蓼国的功业,州蓼两国一起提,应该是这个楚武王四十年曾经和州国等国谋划联合讨伐楚国的蓼国。


另一个是《春秋左氏传·文公五年》记载的公元前622年即楚穆王四年,“楚公子燮灭蓼”的这个位于今河南省固始县的蓼国。


公元前639年亡于强楚,蓼国臣民举族外迁,在安丰、固始等地建立多个蓼国,史称东蓼


国王皋申再次逃亡时要臣民以国为姓,世代姓蓼,不忘蓼国,记住亡国之耻,以图复国大业。


 自此廖氏便散居在中原和江淮地区(古代蓼字同廖,故蓼姓同廖姓)。


《春秋左氏传·文公五年》记载的蓼国位置在河南固始县东北,都城为现安徽霍邱城关附近。国都位于固始县蓼城岗遗址。 


《春秋左氏传·桓公十一年》记载的蓼国在今河南唐河县南。


古蓼国远眺


后,国设立“雩娄邑”(邑治在今固始县陈淋镇附近)和“鸡父邑”(邑治在今金寨县开顺镇)两座城池。 


统一中国之后,没有在此设立郡县,蓼国的地盘隶属于九江郡。


项羽建立西楚之后,公元前206年在此建立了“九江国”,九江王为英布。


西汉在原来的蓼国设立了安风县、蓼县、安丰县、雩娄县、阳泉县,隶属淮南国九江郡。


2006年1月在河南省固始县高墩子村,发现了一处西周时期一座大型城市的遗址。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古蓼国遗址



这个遗址中部是一个大型房基,四周环绕着护城濠沟。这座遗址是河南省发现的西周时期夯土基址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大型房基的局部保存完好。于南墙和居住面中,发现了南北不等分排列的15排柱洞。居住面大致能分出3到4层,有柱洞200多个保留至今。


这座房子在历史上多次进行维修。


护城壕的宽度大约14到16米,底部距离现地表5米。


此遗址曾经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陶器的碎片。


这处遗址占地面积约有3万平方米。东西长度大约64米,南北款度大约有62米,高度有两米。中间的大房基东西长度大约32米,南北残缺的边界的宽度有5至30米。当年的面积在960平方米以上。




游览到这里,心下不禁生出许多感慨。


时间关系,以两个词来概括,即——

时势

努力

咱们努力吧!

就不多说了,以后再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之069【蓼国】
(3)唐河旅游之古蓼国遗址
周代古国——蓼国,廖姓出处,唐河、固始都有古蓼国遗址
白岑崔邓董杜樊范姜郦廖吕彭申唐宛吴谢,原来这些姓氏都源于南阳
黄姓源于嬴姓:被楚国灭国 后人“以国为氏”|黄国|嬴姓
那些存在感较低的诸侯列国——黄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